《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4、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重点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x+c=0(a0),其中ax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2(x+a)=b的一元二次方程。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b或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b,x=-ab,当b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2当b-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5、因式分解法: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叫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根的判别式:一
3、元二次方程ax+bx+c=0(a0)中,b2-4ac叫做一元2ax+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D”来表示,即二次方程D=b2-4ac 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ax+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由求根公式 如果方程x=-bb2-4ac2bcx1+x2=-x1x2=(b-4ac0)a,a。 2a可算出2 第22章 二次函数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学会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4、学会函数图象的平移 5、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点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一般式:y=ax2+bx+c(a0) (a、b、c为常数
4、),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顶点式:y=a(x-h)2+k(a0) 交点式:y=a(x-x1)(x-x2)(a0) 2、抛物线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越大开口就越小,a越小开口就越大。 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 2a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 b4ac-b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 2a4a当x=-b时,P在y轴上;当b2-4ac=0时,P在x轴上。 2a二次项系数a
5、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 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左; 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所以a、b要同号 .当a与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所以a、b要异号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 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b时,y随x的增大2abb而减小;当x-时,y随x的增
6、大而增大若a0(a0-b/2a0,所以b/2a要小于0,2ab0-b/2a0,当x-4ac-b2(大)值= 4a3、二次函数y=ax2,y=a(x-h)2+k(a0),y=ax2+bx+c(a0) (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 4 函数解析式 开口方向 对称轴 x=0 顶点坐标 (0, k) (h,0) (h,k) b4ac-b2(-,) 2a4ay=ax2 y=ax2+k 2y=a(x-h) 当a0时 开口向上 当a0时 开口向下 x=0 x=h x=h bx=- 2ay=a(x-h)+k 2y=ax2+bx+c 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
7、次函数y=ax2+bx+c(a0)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即ax2+bx+c=0(a0)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和; 2a2ab,0); 2a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值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1)(x-x2)(a0) 6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
8、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 5 第23章 旋转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中心对称的概念 2、学会找旋转角及画中心对称图形 3、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4、学会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5、了解图形旋转的应用 二、重点 一、旋转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二、中心对称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
9、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6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6、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
10、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 7、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7 第24章 圆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几何定义与圆有关的概念 2、掌握垂径定理、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长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 3、学会判断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会计算弧长、扇形的面积及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二、重点 一、圆的相关概念 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
11、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8 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
12、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四、圆的对称性 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
13、组量都分别相等。 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9 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 dr点P在O外。 八、过三点的圆 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
14、接圆。 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九、反证法 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0 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 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 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
15、d,那么: 直线l与O相交dr; 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十二、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 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11 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
1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 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 两圆外离dR+r 两圆外切d=R+r 两圆相交R-rdR+r 两圆内切d=R-r 两圆内含dR-r 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十五、正多边形
17、和圆 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12 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 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
18、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 3、正多边形的画法: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 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 l=npr180 1、弧长公式: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的计算公式为S扇=2、扇形面积公式:n1pR2=lR3602其中n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是扇形的半径,l是扇形的弧长。 S=1l2pr=prl2其中l是圆锥的母线长,r是圆锥13 3、圆锥的侧面积:的地面半径。 4、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 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 夹
19、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即:BAC=ADC 5、切割线定理 PA为O切线,PBC为O割线, 则PA2=PBPC 14 第25章 概率初步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概率、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学会运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二、重点 一、概率 1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一般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 (确定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20、,) 二、概率 1.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P=p。 概率是频率的波动稳定值,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的表现。概率反映可能性大小的一般规律。 概率取值范围:0p1 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P=1;不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P=0 15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接近与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概率越接近于0 二、求概率方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实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mn 。 1.列举法:一次实验中,涉及1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
21、结果数目有限多个,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把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求P=mn的方法。 2.列表法:当一次实验要涉及2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采用列表法。 当试验中存在两个元素且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较多时,我们常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求出概率 列表的目的在于不重不漏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求出概率 3.树状法:当一次实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法 树形图列举法一般是选择一个元素再和其他元素分别组合,依次
22、列出,象树的枝丫形式,最末端的枝丫个数就是总的可能的结果n 4.游戏公平性 判断游戏公平性需要先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然后比较概率的大小,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 16 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固定位置左右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个频率稳定性定理,可以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p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 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是近似值,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值越来越精确 当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个数很多,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 2.模拟实验 在一些有关抽取实物实验中通常用摸取卡片代替了实际的物品或人抽取,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用卡片、小球编号等形式代替实物进行实验,或用计算机编号等进行实验,目的在于省时、省力,但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模拟实验只能用更简便方法完成,验证实验目的,但不能改变实验目的,这部分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只要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即可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