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7936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华山大愿陵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哈尔滨宏捷投资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及人员名单工 程 编 号: 20051020编 制 人 员: 项目负责人:编 制 单 位: 安徽旭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协 编 单 位: 哈尔滨宏捷投资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31.3结论与建议5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72.1项目建设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123.1 场址建设条件123.2 基础设施条件13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154.1市场需求分析154.2风险分析与评价15第五章 项目组成及总体规划185.1规划理念185.2规划原则195.3总体

2、布局规划20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26.1极乐园226.2接引殿等建筑256.3管理用房等建筑316.4公用工程35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07.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407.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07.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37.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67.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467.6公众参与477.7环境影响评价47第八章 节能节水488.1节能488.2节水50第九章 工程招标方案529.1总则529.2招标内容53第十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5510.1项目管理5510.2项目监理5510.3项目建设工期实施进度安排及投资计划5711.1组织机构5911.2劳动定员6011.3职工来源6011

3、.4职工培训61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212.1投资估算6212.2资金筹措64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6513.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6513.2总成本费用估算6513.3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6613.4财务效益分析6713.5不确定性分析6813.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69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14.1结论114.2建议2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九华山大愿陵项目 1.1.2项目性质新 建1.1.3项目承办单位哈尔滨宏捷投资有限公司1.1.4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内。1.1.5建设内容根据九华山二圣村风景区景观资源分布、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合理开发。根据功能分区的

4、特点,将接引殿及行政用房依据流线清晰互不干扰的原则,将行政用房布置在东侧北端,其东为九华河,其东北有一林木葱郁的小岛,是天然的水口,行政用房由南端接待中心办公楼及北端宿舍为主建筑,东西侧布置食堂和车库等附属用房,南北由长廊连接,形成半封闭的四合院,接引殿位于东侧中部山凹中,合中国传统文化风水之说,主要由东侧引生堂和西侧的往生堂及中部接引殿成品字形组成,给人以壮重稳成的效果,接引殿与行政用房在虚拟的中主轴线上。具体内容如下:1、项目总占地76356平方米,建设项目具体如下:2、建筑:(1)办公及接待中心1500平方米(2)接引殿400平方米(3)管理用房200平方米3、道路:(1)车行路1500

5、米、宽度3-4米 (2)人行路1000米、宽度1-2米4、桥梁:(1)园区入口九华河石桥50米、宽度5米 (2)横跨园区高架石桥50米、宽度3米5、亭廊:(1)双层八角亭、高9米 (2)单层六角亭、高4米 (3)长廊两处、总长20米 (4)竹制亭、门4处6、广场:(1)九华高僧纪念广场200平方米、花岗岩空门高6米 (2)办公、接引殿、管理用房前广场共计500平方米 (3)停车场1000平方米7、水池:(1)大型景观水池两处、总计2000平方米 (2)小型景观水池4处、总计50平方米8、小品:园区景观小品50处9、绿化:(1)移植大型香樟7000棵 (2)移植大型桂花、梧桐、枫香、八褂、蜀桧等

6、1000棵 (3)移植中型冬青、龙柏等10000棵 (4)移植红叶石楠、瓜子黄杨、红花继木、东营珊瑚等小苗100000株 (5)草皮40000米10、墓穴:墓区总面积60000平方米、每个墓穴平均占地3平方米,可建墓穴20000余个1.1.6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项目所需资金1.1亿元人民币由建设单位自筹,其余9000万通过其它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将充分利用投资发展商较为灵活的市场营销和开拓能力,通过各种适宜的融资和资金积累方式获得并投入使用,这既有利于保证项目投资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又能够有效规避投资筹措风险,保证项目开发的成功。1.1.7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

7、13400万元,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08%,投资利润率33.28%。同时提高了九华山市旅游景区的品位,促进九华山市旅游业发展,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人。1.2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1.2.1项目编制依据(1)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4)建设部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5)建设部颁布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式与展望(绿皮书);(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安徽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8)墓地管理与建设法规;(9)池州市总体规划;(10)

8、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九华山总体规划;(12)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和要求;(13)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1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7)陵墓建设标准;1.2.2研究工作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研究范围:(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项目市场分析;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3)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图布置方案研究;(4)对建设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对场

9、址的选择方案进一步论证;(5)对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6)对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进行研究;(7)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提出研究方案;(8)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9)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10)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11)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1.3结论与建议1.3.1结论该项目是为推进九华山景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九华山管委会立足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着力构建国际性的风景名胜区,开展殡葬改革,哈尔滨宏捷投资有限公司在二圣村建大愿陵项目正是这一政策的重大举措。随着项目的展

10、开,拟对九华山殡葬混乱的综合治理。以达到整治水土流失、改善二圣村环境、完善和增加景区功能的多重效果。九华山是海内外闻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和风景区之一,具有浓郁的佛教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在发展旅游休闲、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的生物工程、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区位价值,九华山景区墓葬环境,目前高度离散,分布零乱,集聚度极低,而且墓葬传统落后,这就不可能适应风景区的发展要求。所以在九华山核心景区外设一殡葬区,只有通过这样的建设,才能促进九华山景区功能格局进一步合理化、完善化,才能有效增强景区基本功能,提升九华山风景区的品位、档次和价值,提高整个景区的价值。1.3.2建议本项目工程建设中应多

11、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论证、设计、施工要紧密配合,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合理、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工程万无一失。因为本项目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建议建设方采用招标方式择优选取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施工,在严把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地控制建设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该文化园的建设一定能按计划如期完成,建议进行初步设计时考虑修改完善规划方案,使之更加合理,适应现代化陵墓业发展的要求。为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促进该项目的早日

12、建成。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环境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殡葬改革不断深入,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已成为社会共识。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殡葬事业总体水平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殡葬资源配置、殡葬服务质量、殡葬救助保障、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丧葬需求。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需求,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2、项目提出理由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的

13、殡葬改革,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殡葬改革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是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标志;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北俯长江,南望黄山,西接贵池,东临太平湖,方圆120平方公里,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

14、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交通便捷南京、合肥到九华山均有高速。九华山机场正在火热建设中,宁安城际高铁穿境而过。 “大愿陵”的设施对象为九华山上的居民及佛教信徒,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安置身后事,在整体形象上改变传统的荒野形象,为景区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提高景区品位。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建设“大愿陵”,提高景区品位传统墓葬,修坟、立碑占用耕地,影响机械耕作。古代沿袭下来的传统土

15、葬遗体必定造墓修坟、立碑或植树。墓在地下,不占土地。坟、碑在上占用土地。若把全国实行土葬封坟的坟头和墓碑占用的土地总起来计算一下,数字肯定大得惊人。但这和公墓所占土地情况不同。修坟头占用的土地或者说就是耕地,它只能说是一种浪费(当然一些地区出现的高档石砌坟墓除外)而公共墓地包括富裕农村地区所建的坟墓占用土地不仅仅是浪费,可以说是破坏土地。因为坟头没改变土地的特性,平掉坟头以后可以继续复耕,永续利用。公墓石碑林立,成了石头钢筋水泥的世界,复耕再用谈何容易。这应引起注意,进行土葬的坟头墓碑和所植的坟前树,成了耕地里的“拦路虎”,影响机械耕作,弄不好还会造成机器坏人亡的事故,这是令农民头疼的事。同时

16、,作为景区四处凌乱的坟墓影响景区的形象,因此建设“大愿陵”将混乱的安葬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提高景区的整体品位。2.2.2建设“大愿陵”,又为景区增设一道风景在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形成安全、安静、方便的纪念环境。为合理用地并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的环境资源,陵墓布置在木鱼墩两侧。对外具有开阔的景观视域,自身具有良好的空间形态,对内形成相对内敛的陵园环境。这种空间的组群结构,强调了陵墓空间的归属感、领域感、怀念感。在公共活动空间中,营造充满悼念的动态空间,使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其与人的活动之间形成整

17、体休闲等活动场所,使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形成整体和谐的有机整体。基地绿化景观主轴上,方便用户悼念活动。形成开敞式的丰富的极具个性的悼念活动空间和特色视域走廊。墓地绿地、道路绿地采用大面积草坪绿化,乔、灌木、花卉间植,形成绿色空间,力图在有限空间形成丰富的绿化层次,使之四季绿意浓浓,花卉增艳。2.2.3建设“大愿陵”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是指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加快发展那些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选择。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各个发

18、展时期,总有一些产业受需求拉动,增长速度快一些,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和新的增长点。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具有以下特点:一要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集约化;二要与市场需求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一致,需求量大;三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关联度高可促进较多的相关产业发展;四要投资收效快,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九华山大愿陵项目对九华山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2.2.4 适应专项旅游市场需求,推动墓地旅游业发展如今,墓地旅游也逐渐兴盛,不仅可以缅怀先祖还可以欣赏自然风观,所以墓土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起来了,大愿陵其座落的地点为国家5A

19、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四周风景如画且自身园林式的设计,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相信大愿陵的落成,将会吸引不少墓地旅游爱好者,这也为当地旅游业发展作出了一点贡南献。2.2.5推动地方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项目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当地混乱的墓葬进行整治。同时也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开发增色不少,不仅将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的旅游品位,还将改变村民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风貌,有利于项目的新农村的建设。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场址建设条件3.1.1建设场地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唐天宝年间(742756)改名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

20、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 ”(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方圆120 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北纬30。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有280天雾水天气,雨水充沛。3.1.3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九华山周边园地的面积约262公顷。主要有桑园、茶园和果园。桑园主要分布在东部乡镇,茶园主要分布在九华山周围。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阳县境内,以国营林场营造数万亩风景林、风景用材林为基础,于1992年七月由林业部批

21、准成立。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400公顷,其中山场13876公顷,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相互依存,互为依托,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使九华山成为观光、科考、佛教文化交流、宗教活动、休闲度假等综合性旅游胜地。 2、农产资源九华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农业生产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苎麻、油桐、大蒜、生姜等。 3、水产资源据初步调查,九华河水域的鱼类有8目15科44种。其中商品鱼类有青鱼、草鱼、黄鲢鱼、白鲢鱼、鲤鱼、鳊鱼、团头舫、黄鳝、泥鳅等。珍贵鱼类有鲚刀鱼、银鱼、鲟鱼、鳜

22、鱼、鲥鱼、鳗鱼等。鳖、龟、蚌、螺、虾、螃蟹等品种资源也很丰富。稀有水生动物有白鳍豚、江豚、扬子鳄等。 4、植物资源查出确定学名的88科600余种,其中,观赏植物、园院及行道绿化乔木类36种,灌木类33种,绿化观赏竹类17种,蕨类60余种,草本类34种,水生类10种。药类约1400余种。药类植物中以凤凰山丹皮最为著名。九华山泡桐资源丰富,素有桐乡之称。3.2 基础设施条件3.2.1交通、通讯条件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北俯长江,南望黄山,西接贵池,东临太平湖,方圆120平方公里,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交通十分便利,其中九华山至杭州4小时,江苏1.5小

23、时,随着城际高铁的建成,到杭州、江苏的时间也将大为缩短。项目区完全置于全市的立体无线通讯网络之中,通讯网络畅通无阻。 3.2.2 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统一供应。完全能满足本项目建设及维护、保养使用需求。3.2.3 供水项目用水主要是施工及生活用水,可接市政供水管网,水量充足,能保障工程施工、运营养护的需要。第四章 项目市场分析4.1市场需求分析在景区整治混乱的墓葬是政府当前的一个政策思想,建陵园集中墓葬不仅节约土地还提高了景区的旅游品位,这是政策趋势也是市场需求,九华山大愿陵的建成不仅为当地经济作出贡献同时也是环境友好型的重要体现。4.2风险分析与评价1、政策风险项目开发所在地为九华山景区二

24、圣村,农村协调发展问题是国家重点关注点,随时都有相应的保障地方权益的政策或文件出台。土地开发和利用是国家重点关注焦点,对已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更加严格,因此时刻关注国家土地政策和物业产权政策是项目开发的关键。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政策导向为拉动消费,同时国家把民生民计作为政策重点,陵墓项目与人民生活发展关系最为密切,陵墓项目开发对于改善农村文明和经济环境作用巨大,因此对于景区陵墓开发是景区政府重要扶持产业,对于本项目开发具有积极影响。2、财务风险项目投资开发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建设周期长,变动因素多,回收期也长,因此雄厚的资金实力,全面的融资渠道,合理的资金投入规划,创新的盈利模式设计,健康的财务和

25、资金管理制度,是保证项目能够正常有序开发建设并投入市场运营的关键。开发成本的科学控制,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尽量扩大经营收益点和项目,保证持续的现金流,才能够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3、经营管理风险项目开发,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外,还需要优秀、经验丰富的开发和管理团队有效的实施。经营管理团队的经验、能力、稳定性是保证项目开发理念统一,并持续健康运作下去的重要支撑。因此本项目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各方优秀的人力资源,组织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和执行团队。市场变幻莫测,知识不断更新,好的管理团队需要保证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保证紧跟时代步伐,保证项目长期保持竞争力。4、竞争风险有竞争才有进步,国家整体环境的好转,为了

26、生存,众多项目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同时也有很多大型项目逐步开发,市场竞争将愈发残酷。保证项目在竞争中保持竞争能力,保证经济效益,就需要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和项目规划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创新能力强,开发弹性强,以求随时保证项目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市场竞争和挑战。项目建设前期的策划和规划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同质性项目或短期开发行为,保证项目的持久竞争力;项目的竞争能力除了硬件竞争实力以外,开发理念,运营理念、衍生产品的排他性都是保证项目竞争能力的主要补充。5、市场环境变化风险项目开发和管理需要丰富体系,建立健康、安全的各种抵抗风险的措施,保证在出现类似的不可抗拒的重要因素的时候,将风险和经济影响降

27、到最低点。中国稳定的政治局面、良好的市场环境,愈来愈完善的配套体系和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都对项目的成功开发能够提供良好保证。第五章 项目组成及总体规划5.1规划理念本项目是自然和社会的系统工程:本工程是陵园项目,它与地区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雨量,水文状况,森林植被)及其生态环境,社会的结构,民族的心理和气质,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各个层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协调和谐,其组合既有机又随机,既理性又似乎无理性,是人,自然与社会的多元复合,是相关因素多层次相互影响,是自然和社会的系统工程。1、整合周边资源。九华山不乏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人文景观,在佛文化的积淀上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可谓山清水秀、人杰

28、地灵,但是一直以来没陵园,墓葬十分混乱,严重影响当地旅游环境,拉低了景区品位。本规划实施后,将形成了集中墓葬的陵园,使周边原有的村落在形象上得到提升,为整个旅游区环线提供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景。科学规划,大胆创新,把规划区建设成为一个山水交融的园林式陵园。2、丰富陵园内容营造充满悼念的动态空间,使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形成整体活动场所,使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形成整体和谐的有机整体。5.2规划原则1、精品原则力求将每一座建筑建造质量合格并与周围环境形成悼念、怀念的氛围。2、自然和谐、保护为主的开发原则规划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澈、山

29、峰险峻、树林茂密,这样的自然环境如果因为景区建设而被破坏,景区的开发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景区开发要时刻注意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使两者相协调、相统一,开发和保护并重。竖向规划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不作大面积的整平。竖向规划设计应综合利用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因坡就势合理布局道路、建筑、绿地,及顺畅地排除地面水,而不能把竖向规划当作是平整土地、改造地型的简单过程。规划中的土方工程应遵循满足用地要求、节省土方工程量、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确定。规划区的污水要及时作好处理,以免污染规划区。3、地域文化协调原则本规划区是九华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必须十分注重在建筑风格、空间形态等方面

30、与地域文化的协调。5.3总体布局规划1、规划区范围界定规划区主要涉及二圣村。南侧为九华河,规划范围约165亩。2、规划区划分原则(1)景观资源特色鲜明,完整;(2)流程适当,便于安排;(3)功能清楚,保持整个园区的功能完整性;(4)界定清晰,便于经营管理。3、布局结构整个规划区,悼念活动规律主轴,由大愿陵文化园入口广场开始,贯穿东西,成为陵园的仪式性标志空间,充分休现大愿陵的理性与秩序。这条轴线起于入口广场,在接引殿前形成高潮,并向西延续。根据规划区的功能性质,综合规划区现有资源及规划目标,提出如下结构布局模式:孤独园、极乐园、安息园、菩提园菩、法华园、塔园孤独园:位于大愿陵文化园东北角,是大

31、愿陵文化园主入口和管理区,借佛教中布金寺故事起名。极乐园:位于大愿陵文化园东侧中部,是仪式举行活动场所,根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佛主说西方极乐国故事而来。安息园:位于大愿文化园东南侧,是高档墓穴区,根据故事安息国的并借“安息”中文喻意而来。菩提园菩:提园位于大愿文化园西侧,是墓穴区,因其形成菩提叶,借佛教故事菩提喻意而来。法华园:位于大愿文化园中部,是林木葱郁区,借佛教故事中“法华”为大树喻意而来。塔园:位于大愿文化园北侧,是高档墓穴区,根据【佛说造塔功德经】故事而来。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6.1极乐园1、规划现状:一直以来九华山墓葬来十分混乱,严重影响景区形象,所以需规化具有一定规模的陵园就

32、显得很有必发,2、功能定位:作为仪式举行活动场所。 3、规划构思: (1)水的主题。纵观地形,整个规划区内水景资源是基地的特色。九华河蜿蜒流过,还有小溪从房子边流淌,十分有意境,因此规划将水系设计为整个规划区的一个主题,不仅是本分区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也是整个景区的主心骨。(2)建筑的主题。陵园内所有的建筑均采用徽州风格的建筑,白墙黑瓦还有高大的马头墙远远望去和自然相处的是特别的和谐,马头墙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作为防火墙,另一个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传说在徽商兴旺的那个年代,古徽州这边,由于家里的男人们在外经商,妻儿在家常年思念家人,所以把房子的山墙部分砌成马头式的,表示朝远方眺望看看自己的亲人是

33、否正朝回家的路走来,所以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建筑流派。马头墙它表达的是一种思念和牵挂。在溪边沿着游步道设置铜像、石雕、石刻、景墙、小品等等的手法,与其相应的陵园的典故、人物、故事、传说对应,同时在各块区域引入相应朝代的各种元素,从景观设置到民风民俗,再到文化审美,完整地呈现出每个时代独特的魅力,以打造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轴。(3)生态安乐的主题本规划分区现状为农田、水田为主,方案因地制宜在本区设置了各个园区且功能各异,园区内大量的绿化而且与原生态的大树毛竹相衔接的十分融洽,氛围安静而轻松,让顾客感觉把自己的亲人葬在这里十分的放心。 湿生植物群落置景与湿地观光: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在湿地大面积水

34、域的基质上随机分布一些水生植物群落,如芦苇、唐菖蒲、茭白、荷花、睡莲等斑块。在旅游景观兴奋点处(河道汊口、水面小块土地、沼泽地、季节性河道、季节性水塘等),增加水生植物混杂性分布。 4、规划要点(1)入口停车场在进入管理区部位设立停车场,面积1000平方米。大车停车位以单位停车面积39平方米(313)为标准,可同时停放20辆大巴;小车停车位以单位面积15平方米(35)为标准,可同时停放50辆小车。停车场地面用嵌草砖铺筑,嵌草砖规格为0.30.10.2米(长宽厚),种植耐践踏草皮。每个车位分别以条石镶边,每五个车位间隔一排绿篱,提供客户尽可能舒适的停车环境;此外,停车场应强化道路标线、标识与照明

35、管理,铺设排水沟。停车场设于规划区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之间,方便车辆及客户的使用和分流。(2)入口广场入口广场是规划区的第一形象,入口广场通过小品、景墙、以及必需的休息设施、厕所、垃圾筒等设施,使之成为面向大众的、开放性的生态休闲空间,通过休憩平台等等适合交流的公共设施提高公共空间的交流功能。在入口广场中间设置一块景石,上面可题写园区名称。入口附近设简介牌,详细介绍园区功能与结构。(3)接引殿在主要入口处布置接引殿,接引殿分为上下二层,一层东侧为延生堂,西侧为往生堂,西边入口为灵位入口东侧为亲人入口,进门西边为僧人休息室,东边为亲属休息室,大厅内西侧为亲人坐位,东侧为友人坐位,北边分别有控制室、

36、放生池、步金桥、库房、灵位、神座。(4)游步道从入口广场引入游步道,游步道东西走向,贯穿整个大陵院,并与溪水相间,宽2.5米宽,采用鹅卵石、汀布或青石板路面。游步道南侧或者北侧顺应地势设计若干个小型集散铺地广场,沿着游步道设置。铜像、石雕、石刻、景墙、小品等景观元素,同时可以成为客户休憩、观景的场所,同时在不同区域引入相应朝代的主题元素,完整地呈现出每个时代独特的魅力,以打造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轴。5、景观设计景观系统规划坚持峡谷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理念,将原来的水体、山地、古树名木、植被等自然元素与建筑、文化等人文元素有机结合为一体,各功能区既紧密联系,又可相互独立,形成人文景观高度融合

37、的开放式生态景观体系。以森林植被作为规划区绿地景观的主要表现方式。景区内结合道路、建筑、水域的实际分布进行人工修饰,并辅以花卉植被,使得景区内的主题氛围通过景观的营造得到了基本的体现。充分利用场地的地形高差及水位落差,把水系引入,规划将建筑、广场、景点与水体充分结合,营造水体景观,增强客户的亲水性。通过亲水平台、开放空间、植被优化等来丰富规划区水体的景观变化。6.2接引殿等建筑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设计要求(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352-2005(3)园林景观设计规范20012、总体构思与设计理念(1)设计宗旨: “贴近山水,回归自然”,从中国人古代的山水居、田园居到美国著名建筑师莱

38、特设计的落水山庄(考夫曼宅邸),我们发现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一座桥梁,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的充分融合,它平息现代人躁动和焦虑心灵,是空间的净化、生活的诗意化的最佳体现。(2)规划设计的原则 生态性原则:尊重自然环境、调整生态结构,建设性地维护自然生态状况。合理性原则:合理利用土地,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和层次,完善交通、水电等配套公共设施,满足人们住、食、行、等活动需求。文化性原则:从“回归自然”的文化理念出发,突出陵园区的文化特色,营造怀念的氛围。整体性原则:强调规划的远近期结合,在结合远期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完善结构,同时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环境形象设计等有所考虑。(3)因势造形:规划

39、设计依山有水,颇具旷奥之妙。通过“隐、显、疏、密”的安排,达成江南园林“贵有层次、妙于曲折、在于深秀”的韵致。平岗小坡,曲岸回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基地由北侧侧外沿至内心,由低至高、由平淡入幽深,山水相依,又有岸沙草树、曲道飞桥点缀其间,得林野之风致,去尘谷之虑。在规划布局中,包括绿环的设计、水系的整理、坡地的营建、对景的安排,无不贯穿并体现着同样一个原则:“怀念”原则。3、规划设计(1)规划结构根据功能分区的特点,将接引殿及行政用房依据流线清晰互不干扰的原则,将行政用房布置在东侧北端,其东为九华河,其东北有一林木葱郁的小岛,是天然的水口,行政用房由南端接待中心办公楼及北端宿舍为主建筑,东西

40、侧布置食堂和车库等附属用房,南北由长廊连接,形成半封闭的四合院,接引殿位于东侧中部山凹中,合中国传统文化风水之说,主要由东侧引生堂和西侧的往生堂及中部接引殿成品字形组成,给人以壮重稳成的效果,接引殿与行政用房在虚拟的中主轴线上。一条环线:小区由此展开,体现对自然环境及人们公共活动的重视与追求。江南园林的大略意象,离不开依山傍水、小桥流水人家。山水人居的结构,有其明显的特征:青石铺就的小路,曲曲弯弯,时有小桥跨河,时有河埠临街,本规划结构顺乎此意,将通常规划中几何化的道路结构取消,代之以一条曲环。充分运用江南造园手法,并加以提炼、概括和发展。这条曲环既是小区的交通主环道,又是组织小区景观的一条绿

41、环。避免刻意使用明确的几何形,而代之以依山傍水、曲折如意的有机形,如封似闭,自然而有章法。由曲环伸展开来的组团道路,贯穿整个用地,使得小区结构环环相扣、虚实相生,又各顺其势、互为因借,并因形成景、因势造形。一条绿轴:原有的溪水水体经整合梳理成为小区环境的主要景观轴,步行期间高低相盈、曲转回合。(2)交通组织交通组织:人车适度分流的交通组织体现对人的关怀。机动车与行人分流,体现了设计为人的思想。由于园区交通量不大,完全人车分流的意义不大,人车分离主要体现在园区遵循步行优先的原则,设置路拱石、小拱桥以减缓车速,降低噪音,这些交通组织更体现对人的关怀。小区道路结构:以林荫道为主干,支路呈尽端式局部环

42、状。主要道路路面宽4.2米,转弯半径3-5米,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线形的曲折,有利于限制车速,同时丰富了空间层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次要道路路面宽3.5米,方便小车到达各户入口。入户道路路面宽23米,保证车辆进出车库。绿化步行道宽2-3米,结合小区绿化布置,串联不同层次的绿化,线形曲折有至,与车行道忽近忽远,显得更为自然别致。(3) 竖向设计:在仔细分析现有地形的基础上,对现状地形适当整治改造,依托山势和溪流,合理组织场地排水走向。道路设计结合地形。(4)绿化:变单纯的景观绿地为融绿于生活之中的绿地规划,充分发挥环境对品性、人格的熏陶作用。切实保护和利用基地内现有的大树、常绿树、

43、完善、补充部分树木,力求创造人、建筑、树木和谐共存,互为情趣。(5)水系:利用基地溪流,经整理演变成叠水,曲水,局部用机械设备,调节水系的运转。水岸处理多样,有石岸、沙岸、土岸等多种,并结合绿化、休憩、小桥、等,使水与岸的界面更加丰富。4、环境保护(1)园区规划体现积极主动的环保意识,在尊重自然并加以保护的基础上更注意营造环境。(2)环卫设施:垃圾收集采取袋装入桶收集,各组团入口和主要部位布置垃圾收集筒,由清洁车统一运出,减少二次污染。公共厕所结合基层服务点布置。周全的环卫设施保证日常舒适的生活环境。(4)绿化造林:多种植果树、经济林木,既可丰富林象,又可激发人们的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5、景

44、观形象设计在园区方案构思的同时导入形象设计,各景观节点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主题,并统一在整体景观风格之中。重点对道路路牌、指示牌、楼栋号牌、门牌等各种环境设施乃至所有涉及园区形象的内容进行系列设计。6、绿化种植(1)植物以桂花、紫微为骨干树种、以雪松合欢、木槿、石榴、四季时花为配置树种。(2)以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作为园林小品的背景及配置,设置景亭、坐凳、花钵供客户休憩游赏。植物以海棠、杜鹃为骨干树种、合欢、广玉兰、紫荆、四季时花等为配置树种。(3)以疏林草地、花径、结合其他园林小品,具有开朗、幽静、明快相结合的园林空间特点,构成具有浓郁气息景观。植物以银杏、七叶树为骨干树,以鸡瓜槭、七叶树林、银

45、杏林等展示艳丽秋色。(4)植物以梅花、蜡梅为骨干树种,以香樟、垂柳、广玉兰、海桐、紫叶素、四季时花为配置树种,每年12月,梅吐蕊、蜡梅,居民在寒冷冬天也闻到幽幽清香。7、建筑设计(1)起伏的地形和良好的植被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想象创造的条件,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坡地建筑的特色。从景观与环境的角度,确定建筑层高与形态,并与环境巧妙地结合,多采用举架、屋檐出挑、平台出挑、马头墙等手法。材料上多选用卵石、块石、仿木材质。色彩追求淡雅清秀,多用浅灰色调,不过分突出建筑单体形象,只是将其作为环境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充分体现组团建筑之间的整体关系。同时尽量保护原有植被。(2)建筑南北向最小间距按日照间距、位置高低及

46、距离远近符合人的舒适观赏距离。主要立面保持不小于15米的间距,次要立面不小于6米的间距相邻建筑之间用长廊连接。“人本自然”建筑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建筑与自然联系紧密,不但使人感到与天然环境的息息相关,同时又在其间获得安全和稳定感。群体效果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地成为群体。规划布局强调建筑、树木、天地是一个整体,建筑与自然紧密联系,建筑的装饰采用石头、灰砖及有着中国民居典型的双坡屋面,屋顶的处理错落有致,变化多端,强调了一种接纳其它环境要素的群体感。开窗形式及大小在满足室内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弱整个建筑体量的实体感,而墙体表面材质采取了自然斑驳的肌理效果,让建筑以十分谦逊的姿态与周围一切亲和。(4)入口会馆:作为小区的外部界面,设计中将会馆安排在主入口北侧,一方面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会馆在入口可更好起到园区的门户作用,组织内外空间的交流,标识小区形象。会馆内包括物管办公、接待、餐饮、小型超市等内容。6.3管理用房等建筑1、范围和功能(1)范围:东侧北端东为九华河东北为葱郁小岛。(2)功能:主要功能是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