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7943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主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主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主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主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体报告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研究结 题 报 告一、实验研究的背景1.中国社会已进入21世纪,已进入了一个因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确立而产生深刻社会转型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一代新人,需要新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中参与的基本教育活动,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研究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培养与发展的策略措施。2.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

2、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对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进行研究很有意义。课题负责人:盛丽芳课题组成员:赵永炜主体报告撰写:盛丽芳还是局限在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如何,而没有提炼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有机感悟,没

3、有提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等等。总而言之,也就是仍旧很大程度上局限在或没有真正摆脱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生命性。因此,研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问题势在必行,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研究就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二、实验研究目标的提出根据我们对当今教育教学现状分析,理论依据与背景,以及对课题的理性思考,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在于: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让教师意识到,教学活动不只是教书,而且育人。认识到学生成长的多方面生命需要及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和发展的可能,从而重视、研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使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命的活力。具体落实为两个目标架构,即教

4、师与学生两个部分:1教师部分: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切领会其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2学生部分: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三、实验研究的内容(一)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习与深切领会“数学课程标准”及相

5、关“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不断实施,积累研究材料。(二)创建 “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程序,即改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过程。构建“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构建数学学习模型应用与发展”。四、实验研究的人员、对象、方法及步骤(一)研究人员及分工序号姓 名职 称对课题的主要贡献01盛丽芳小教一级全面负责课题的设计规划、理论研究、课题的调整、检测与总结等02赵永炜小教高级课题的落实,材料的收集等(二)研究对象的确定全塘小学2004/2005学年度的五(3)、(4)为实验班级,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为对照班级。(三)研究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访谈法等。(四)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52005.7)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4.82005.5)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结构重组、教学设计的精心预想、教学环节的弹性控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的教学研究。构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与程序。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05.62005.08) 分析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及“动态生成性”教学策略推广。五、实验研究采取的具体措施(一)研究教学设计,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培养一代“新人”

7、,就必须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为生命潜能的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1设计目标立足课堂,面向未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这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三个转移”,一是从重视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移;二是从重视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转移;三是从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转移。例如我们在设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即:1、

8、用“四舍五入”保留一定小数位数,会求出小数的近似值。2、了解近似数时保留到某位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一数的近似数后,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3、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范围以及3.0与3的异同。第1与第2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第3目标是学有余力者要完成的目标,又是中等学生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三层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分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设计过程预想可能,弹性控制。 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跟着教案走,学生跟着教师走,这不利于激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德国教育家克拉夫斯基指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真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够

9、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借以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根据新课标中“每节课至少要有1/3的时间,最好能够达到2/3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我们精简教学环节,弹性设置教学过程,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空。 1、简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自己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教师不代替学生想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做到“四让”:例题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总结;结果让学生评价。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

10、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借机冷静倾听,进行有的放矢地点拨和调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共同发展。2设计内容结构重组,拓宽视野。 当前,教学中使用的是专家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浓缩而成的教材,这种教材存在着主观划一、过于分散、远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调”“联”“扩”“删”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载体。 “调”。华师大叶澜教授指出:“内容调整的原则是使其呈结构状态,改变过去主要按知识点组织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状态。”在设计时,我们可根据需要,有时把分散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联

11、”。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内联”把同一学科的知识、方法进行沟通;“外联”把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及其它学科进行沟通。如我在听一位教师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老师请全班学生背诵锄和这首古诗,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这首诗里面有没有数学知识?”“你能算出一句、两句、三句、四句诗有多少个字吗?”“有几种算法,其中哪一种算法最简便?”学生想出了用加法算的四个式子和用乘法算的四个式子并一致认为用乘法算比较简便。然后教师提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把这些乘法

12、算式编成口诀5的乘法口诀。这样教学,把数学新知与旧知,把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扩”。现行教材大多采用“一例一法”的编排模式,束缚了学生思维,限制了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做到既遵循大纲、教材,又不拘泥于大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扩充。例如教学分数加减法,可打破教材的限制,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学习,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设计开放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删”。现行数学教材采用“小步子”方法编排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有时作必要的删

13、减 ,故设思维障碍,促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第二课时是安排小数位数遇到不够时,该怎么办?前面的 准备题我不用,直接让学生来做有关与这节的口算,通过校对,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学生知道遇到位数不够在前面用0来补足,学生已掌握了这一知识,所以,可以删去“准备题”,直接创设活动情景导入新课。3、设计方式灵活运用,优化组合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通常是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和确定教学模式。在唯知识与分数的“应试教育”目标下,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封闭式”、“填鸭式”,在关注生命,关注发展的“新课标”下,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开放式”与“民主式”。在教学方法上,不能机械套用某种教学法模

14、式,而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汲取“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优秀教学法的精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都得到健康、充分地发展,采用了合作式、质疑式、表演式等教学形式。(1)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上师生合作,从类型看有:师-生、生-生、组-组,从合作方式看:有与个体合作、与小组合作、与班级合作,两项综合可得到九种合作形式。(2)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认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

15、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3)表演式。“表演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寓教学内容与此形式之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优化组合是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重要保证。(二)课堂应对策略化,及时抓住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得到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精神等得到有效的发挥。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会出

16、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发现的满足。这些信息充满了整个课堂,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那么刚刚擦出的“火花”就会即刻消逝。开放课堂滋长的这些信息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财富。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1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2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进行提炼。教学中

17、不仅要努力捕捉学生的亮点,还要留心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进行提炼。例如在教学倍数应用题时,一年级摘花60朵,二年级摘的多数是一年级的1.8倍,一、二年级共摘多少朵?全班学生601.8+60,“还可以怎样算?使学生们能想到用和倍来计算。在四人小组的讨论中,我们发现有个孩子的见解与众不同,但词不达意,小脸涨得通红。见此情形,教师及时进行提炼,用602.8,问他2.8 表示什么?见次情形,教师及时进行提炼,60是一年级摘的朵数,是一倍数,二年级是1.8倍,所以2.8是两个年级的倍数,用60乘他们的和倍就是一、二年纪共摘的朵数?“在这样的帮助下,孩子终于把自己的独到见解叙说完毕。孩子笑了,其他的孩子

18、也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奖:“你真棒!”“你棒极了!”我们为孩子们所释放的潜能而喝彩。3点拨偏差,重拾信心,迸发创新之花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4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学习的过程绝不仅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数学也是如此,当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说明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更是一种进步!数学学习是学生认识矛

19、盾转化的过程,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解决的基础上完善。我们反复地研究发现:一旦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是很大的,根本不用教师去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孩子大胆提出问题,组织他们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有想法的人,承认差异,承认个性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三)师生互动,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形式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行。1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

20、中营造动态的课堂。操作是儿童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所期望的一切,也从中锻炼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观念与创新精神。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四个同学为一组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在分组汇报时一个男同学发现了一种新颖的数法,他用手捧着长方体相对的面(左右、上下、前后)说:“2、4、6六个面”真聪明的孩子!这种数长方体面的方法,不仅简洁,而且能清楚地明白“相对面”,这样富有个性的学习才是我们所提倡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才使我们的数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2师生互动,促进动态课堂的生

21、成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角的周长这一课时,提问学生怎样来算这个圆的周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在直尺上滚动一圈,有的说;用绳子在圆的外围饶一圈,再量出绳长,这时,教师给四人小组发一张纸,把你们的操作所得到的数据写下来。他们在活动中喜笑颜开,个性得到了发展。在群体活动作用下,某些学生变羞怯为开朗,变颓丧为乐观,变消极为积极,使独立型代替了依赖型,竞争型代替了回避型,这正是群体活动使他们超脱自我。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

22、挥的机会,利于师生互动知识的形成,促进了动态课堂的生成。六、实验研究的成效本课题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充分体现了“生成性教学”的独特魅力。课题组的几位教师从自身的岗位出发,从自身所任教的教材出发(有省编义务教材、现代小学数学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展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促进了学生数学习惯与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较有个性且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观与教学模式,推动了课题组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一)促进了学生数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1培养了耐心倾听的习惯。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动态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

23、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学生在吸取他人好的方法的同时,结合自我的认识,生成新的意见和见解。因此,课堂中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结合自己的研究提炼补充别人的发言,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2培养了善于表达的能力。我们的课堂资源,除了教材、教师、外有媒介等,还有一个很中的部分就是来自于学生本身。而这些学生所创造的资源的取得及效果如何,表达得清晰、生动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都说得很清楚、明白而且生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有条理到

24、简洁再到有感情地表达,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3培养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由于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生成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在听取和接纳别人的看法见解之后,学生会反省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一个真实的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二)构建“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观与教学模式1构建了师生交往、共同对话、动态的教学本质观。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

25、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我们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2构建了“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通过一年来的反复实践与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且有能生成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诱发生成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再生自己构建数学学习模型,再生解决应用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为师生共同搭建了一个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七、发

26、展性研究展望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把课堂还给学生”下了苦工,因此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生成的资源越来越多,涉及的面越来越广。于是,在一些课上,出现了“学生牵着老师走”、“走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它影响了教育目标的落实,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一次陷入这样一个类似于高原反应的“怪圈”之中。在生成了很多的资源之后,教师如何去调控、把握、提炼、重组等的 个案一 教师的激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一句话:痛苦中孕育着快乐,只有在经受痛苦中自觉磨练、自我克制,才能看到快乐的曙光,才能品尝到真正的快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也是如此。对学困生而言教师及时、适

27、时的激励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甚至改变他的一生。从本学期接班以来,学生懂超的变化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激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班里有个叫董超的孩子,该生行为较之多动,自控能力差,经常和同学打打闹闹发生矛盾,上课也不时得开小差,作业质量也不理想,常常字迹潦草粗心大意,错误率较高。家长由于工作很忙,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这无形中就导致孩子形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学习习惯。进入五年级后,好动的习惯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而有所改变,学习上也由于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他的基础知识较弱,学习又不是很主动,因此 ,成绩也不很理想。开学第一周,就有三天不来上课,我去家访,邻居对我说:“老师

28、你是董超今年的班主任,去年一位男老师经常也到他家来家访的。这位学生天天是背着书包上学去的,你到他家来找是无法找的,老师以后不用来的。”听了这番话,我心里很为难,那以后该怎么办?出乎我的意料,第一周的事情还没解决好,事情又发生了。第二周周一早自修课上竟与同学打了起来,并动了手,这件事发生以后,出乎学生的意料,我并没有生气、发火,而是和颜悦色的与他讲道理,在全班同学面前分析对错、以及对班级造成的影响,同学们一致同意给他机会,相信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件事对董超的教育很深。在学习上,我也不失时机的对他教育、帮助和鼓励,当他做对一道题,我就在全班表扬,课上经常让他回答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做能做的题,

29、反反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成绩越来越高,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的听讲能力明显增强,这样不仅提高了数学成绩,而且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提高一大块。我还专门为他寻找了一个帮教对象,安排与他同座,这样就能更方便地帮助他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就照着这个计划进行学习,他一直以合格的成绩毕了业。个案二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个案 背景: 五(3)班学生47人,学生能够合作交流,学习主动性较强,能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育过程: 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的

30、思维能力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在全面素质的提高。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就学习方式而言,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为基本特征的。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1、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

31、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2、合作学习的要素 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合作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数学学习应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素材应具有生活基础,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带给学生思维的挑战为目的,因而合作学习素材的合理选择、有机策划是学习的物质前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动机,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3、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认知及情感基础。 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

32、有人际之间的心理要求,包括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情感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与父母的喜爱。而当前三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诸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地发生碰撞与相融。小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 ,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

33、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二、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1、竞争与合作的需要。 竞争与合作,是人类的普遍社会现象。现实生活和大量的研究表明:首先与合作相比较,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愿意合作。其次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又有很大区别。在群体竞争条件下,群体内成员是相互支持的,共同活动的目的指向性很强,彼此交流及时,相互理解友好,单位时间内的效率高。在个人竞争的条件下,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的工作,相互不够支持。更多的人试图通过比较来肯定自我价值,期望采用竞争与超越别人的方式与他人发生关系。可见,竞争作为一种外部剌激,对个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诸如激发动机,发挥潜力,

34、增强自我意识。但阻碍了人与人的友好关系的发展,不利于身心发展。在小学生中组织合作学习,可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更为激烈和高水准。因而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2、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现象、知识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教师角度而言,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在共同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学生角度而言,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提高了儿童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的获得信息,综合信息,建设性的解决人际之间的冲突,有

35、效的解决团体中的问题,特别是在争论和冲突中,儿童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原来的想法,提高儿童理解和处理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三、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1、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 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及知及传”、“自觉觉人”、“教人者教已”、“小先生制”等主张,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建立平等理解、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满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

36、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努力为学生铺设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模式的基本教育过程是:诱导探索交流反馈。 (1)诱导阶段: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探索中。 (2)探索阶段: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进行组员间的分工合作,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自主研究。 (3)交流阶段:包括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小组成员通过探索研究,阐述各自观点,并提供有关证明进行论证。对尚存在的疑难杂症进行集体研究。各小组汇报小组研究结

37、果,进行比较和辨论,对本小组研究结论进行审视与修正。 (4)反馈阶段:在交流探讨中,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表现给予评价。2、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可以采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人机合作等方式。研究场所包括课内外。不同的合作对象为学习带来不同的便利,生生合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学校、不同特长的学生。由于年龄相仿,目的单纯,易于合作,但由于缺乏指导,研究成果不够显著。师生合作不局限于同一学科,由于指导性较强,易出成果。但课外合作往往在时空上受到限制,合作学习的人数较少。人机合作较为灵活,但适合于个人研究。反思: 小学生数

38、学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因而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是首要条件。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这要求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气质类型、组织能力等因素,将他们进行有机组合。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参与者,在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要及时调控,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保障课堂秩序的井然有序。同时,在总结反馈阶段,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概括与运用,还要加强对参与合作学习成员的情感评价,(包括参与态度、合作表现、完成情况、做出贡献等方面)使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现代社会清晰的向人们昭示,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只有学会

39、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正如林格伦所说的: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惟有如此,人类才有和谐而美好的未来。 个案三老师现在我很快乐娇娇是我班的一名中队长,每次班级搞活动她总是最忙的一个,并且她的组织、安排能力着实令人羡慕;在学习上她却有个怪现象,她的成绩除了数学其他各科都能名列前茅,而数学她非但不能名列前茅,反而有时会名落孙山。为此她自己很苦恼。她在一篇谈心日记中写道老师您看到

40、这种成绩还会亲切地与我谈心,叫我好好找原因,迎头赶上。可妈妈看到卷子,则表情立刻由晴转阴,要么长叹短吁,仿佛我这不争气的女儿给她带来了灾难;要么大声斥责我,像什么中队长,中队长的成绩就该在班里数一数二。考出这种成绩还有什么脸见父母。 老师我是多么想把数学考好啊!可每次拿到卷子,我会心跳加快,头冒冷汗,手脚冰凉,胃也阵阵发痛 昨晚,我在被窝中又听到父母在为我的数学成绩争吵,妈妈说的话真叫人难受,我真恨!她为什么待我这样不好?看完日记,我心潮起伏,我得马上找她谈心。 我查看了近几次的娇娇测验卷子,分析了她多次失败的原因。发现对某娇娇些数学知识概念、法则的掌握确实有些缺陷,不可否认,计算中的屡次失误

41、实属不该。一天放学后,我找她谈话,心平和气地她说:“我仔细地看了你的一些数学卷子,研究了失分的原因。说老实话,有些知识你还没牢固地掌握,不过也不必害羞,也不可隐瞒,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切不能含糊。”“测验时,不能过于紧张,自己给自己增加过度的压力,事先作好充分准备,就不该过分吓自己,老想到不及格怎么办?结果连计算题的正确率也不能保证,那就不好了。”“至于你妈妈对你的态度,我认为你不必多计较。我了解她是非常爱你的。有一天,我在教室里找学生谈话,她匆匆赶来,对我说,你胃病又发了,要请假去医院拍片。边说边流泪,轻声喃咕,小小年纪就得胃病,真急人!” “妈妈不爱你,会在老师面

42、前为你生病而流泪吗?她看到你数学成绩差,说了些不该说的过头话,那也是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流露呀!她没学过心理学,不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你是她的女儿,怎么能不谅解她呢?”因为娇娇的学习焦虑是由于外界不适当的压力所致,这压力之源是她那不懂心理学的妈妈急于求成所致,必须先做好她妈妈的工作。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到她家家访,我与她妈妈促膝谈心。我先以赞扬的语气,夸她生了个好女儿,列举了小玲的许多长处。她能歌善舞,她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画图也好,经常帮助中队出黑板报,工作既热心又认真,这样的孩子人见人爱。她妈妈听了我的话,微微一笑说道:“我的小玲是有许多优点,自己的女儿我怎么会不喜欢呢?但她的数学成

43、绩这么差,叫我又怎能安心?”只见她妈眼睛有些湿润。她还说,为了使学好娇娇数学,她托朋友,求亲戚,还买了许多数学试卷,一张张地让在娇娇家练习。但总发现小玲在家做得还不错,但一到学校测验检查成绩就那么气人。这时我马上把话引人正题:“在家做得还不错,在学校测验成绩就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会不会是过分紧张造成压力太大,发挥失常。我告诉他们:“是个娇娇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少先队中队长,不是数学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我们大家都认为是好娇娇孩子,但好孩子并不等于样样成绩都一定能名列前茅。因此我们家长要警惕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切忌盲目攀比。期望值过高,而实际达不到,会使孩子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容易失去自信。” 讲到

44、这里,我把娇娇的谈心日记给她妈妈看,说:“你看到了吗?你的忧虑、焦急情绪传给了她,无形中加剧了她的心理负担,这样既妨碍正常水平的发挥,又因心理恐惧,使她胃病复发,你舍得吗?”她妈妈低头不语。我接着又说:“当得了娇娇一次优良成绩,你一定要说些向她表示祝贺的话,千万不可说什么有什么希奇,中队长就该考这个成绩。考个不理想的成绩,也不要说些使人听了受不了的话,如果孩子被你逼急了,出事了你会后悔终身的。” 后来听说,娇娇她妈确实变了,说的话中听了,不那么刺耳了,“六一”节又为她添置了新衣服。我马上说:“天下哪有不爱女儿的母亲呀!”和我娇娇都笑了。望着娇娇甜甜的笑脸,我情不自禁地问她:“,现娇娇在你觉得快

45、乐吗?”高兴娇娇地回答:“老师,我很快乐”。个案四动态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 在一堂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参加交通规则竞赛的男生比女生多28人,女生全部得优,男生得优,男女生得优共42人,求参加竞赛共有几人?”根据我的估计,这题能做出来的肯定不多。果然班中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做出,于是我觉得有必要认真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片段: 师:谁能说说这题是怎么想的? 生:(28+42)(1+)=40(人)40-28=12(人) 40+12=52(人) 师:为什么? 生:得优的有42人,加上比女生多的28人,变成与男生同样多,嗯嗯讲不清楚。 师:你能用线段图来说明问题吗? 生: 42+28

46、表示添上28后,女生与男生同样多,然后用“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即男生人数,再求出女生人数40-28=12(人),男生与女生40+12=52(人)师:懂了吗?生:懂了。全体举手。师:真的懂了吗?手都缩下去,留下3只。不懂,不懂一部分同学悄悄的说。开始我觉得该生讲的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不对呀!从图上看,28人占了男生的,那么男生应是112人,女生112-28=84(人),总人数为196人,与题目不是不符了吗?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一说,引起学生共鸣:是呀,不对了,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到学生一脸惘然,我觉得应该组织学生好好讨论讨论。师:错在哪里?你能找出原因来吗?我们是不是小组讨论一下

47、。“好!”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几个组举起了手,于是我让小组的代表上台来讲,他出示了线段图,刚想讲,被我拦住,我觉得应该先让其他的同学领悟一下。于是我说:“看着这幅图,你能理解了吗?”不一会儿,大多数学生脸露微笑,恍然大悟:“哇,懂了,懂了”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上面姚霆画的全部女生与男生的相等了,而题目并没有这个意思。女生加上28后与男生相等,也可看作单位1,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单位1的量,(28+42)(1+)=40(人)即男生的人数。用40-28=12(人)求出女生的人数,再用40+12=52(人)求出全部学生数。”其他同学也都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这回真的懂了吧。”“懂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参与课堂研究时的一言一行犹如“催化剂”一般催动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及时指点迷津,为学生自主探究点明方法。虽然这堂课没有完成预先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很值。学生不仅品尝到思维的结果,还欣赏到思维过程的无限风光。个案五放弃预设,创造生成以“圆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