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德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8055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式德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验式德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验式德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验式德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验式德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验式德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式德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验式德育体验式德育 近段时间来,我在认真总结和反思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强烈的感受到,我们的德育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高尚的志趣、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这既是育人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强大动力。那么,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怎样来寻求突破口呢?笔者认为,“体验式”德育能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生机。 一、体验式德育的重要性 何谓体验式德育?目前教育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生

2、活实践为基础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体验式德育就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它强调学生要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 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麦克菲尔曾说过:“个体体验是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道德才能被体察和领悟。” 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它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发、启动、传感,靠主体的自主感受和体验,才能促使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如果在教育中不重视

3、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不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道德知识、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枯燥,情感得不到激化,认识得不到深化,心弦无法拨动。 生活实践是学生情感的生发剂,道德体验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要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扮演好社会角色,必经体验;接触自然、社会和伙伴,学会反省,进而形成社会道德意识和观念,启迪道德觉悟,激励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推理、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增强道德责任感。 二、体验式德育的有效性 探索多元开放社会中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为了使体验式德育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组织

4、专门的体验教育活动外,更要使体验式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让少年儿童学习着、生活着,也体验着、幸福着、成长着。 有效的德育,应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通。我们的社会性德育目标,必须通过满足少年儿童自身需求和发展愿望来实现。有效的德育,理应尊重童心童愿,满足少年儿童对理解、娱乐、交往、表现等多方面的合理要求,引领少年儿童感受和创造现实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并为长远的发展和未来的幸福奠基。我们德育既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少年儿童当前的要求,同时又要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个人的长远发展去规范少年儿童。 有效的德育,应该立足于德育资源开发的生活化。有效的德育必须是回归生活的德育,道德的产

5、生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生活和谐,使社会成员获得相对美满的生活,道德本身就是源于社会生活,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我们的德育,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真实道德事件的本质,贴近学生个人生活与现实社会生活,才能提高德育的可感度和可信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社会适应力和道德践行力。 有效的德育,应该着力于德育过程展开的体验性。现代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经共鸣一信念一习惯等几个关键性阶段。道德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始终是实现阶段性转化的主要动力。我们完全可以精心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活动、实践活动、人际交往、公共服务、调查考察等途径,让学

6、生经历直接道德体验;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讲故事、学英模、读名著,以及艺术欣赏等形式,让学生经历间接的体验。 三、体验式德育的基本模式 我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积极推进德育队伍全员化、德育内容层次化、德育资源生活化、德育方式体验化,建设强大的校内德育工作队伍和“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努力探索学生身心成长及德育自身规律,建构体验式德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二条主线、三大阵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带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个目标”:即培养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也就是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志存高远、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行为良好、双基扎实、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强烈的现代人这一目标。 “二条主线”

7、:即贯穿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两者互相结合,相辅相成。对于小学生来说,民族精神的培养必须坚持“近、小、实”的教育原则,通过81个好习惯工程,让学生明白:爱国首先是要爱家、爱学校、爱身边的人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会受益终生。 “三大阵地”: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就是要牢固把守学校教育阵地,主动渗透家庭教育阵地,积极抢占社会教育阵地,调动学校教工、家长、社会人士与社会组织以及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德育合力。在校内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大力推进各学科的德育渗透。面对家庭,通过组织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

8、校园网、编发校刊未名湖、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等,为家庭教育导航。 四、体验式德育的实施途径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行之有效的德育是一个“知信行”的递进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催化剂就是学生自身的健康情感体验。德育实践中,我积极组织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和时代气息的体验教育活动,总结出了五种主要的体验方法: 一是环境熏陶体验法。现代教育认为,学校要由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转变、由传承知识向传承文化转变,因此,“文化立校”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要大力弘扬“五种精神”: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公平和谐的民主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拼

9、搏精神;推陈出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相互赏识、携手共进的团结精神;淡漠名利、真诚服务的奉献精神。 学校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校园的整体设计要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注重朴实自然,清新优美,寓教育性、知识性、针对性、时代性为一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加强校园“四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块空地育人。优化校园文化布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渗透德育和人文教育。 二是主题活动体验法。学生情感的回归,道德的升华,平凡的积累,铸就辉煌的瞬间。体验式德育就是要巧设各种体验情境,搭建育人的平台,创设德育情

10、景,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形成健康的情感。如以我国传统节日活动为例: 父亲节开展“温馨家书谢长辈”征文比赛、母亲节开展“代妈妈当一天家”教育活动、敬老节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明白“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是督促后辈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 世界粮食日开展“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亲历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话语,把节俭当成美德。 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植树节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教育活动,让学生知晓劳动最光荣;元旦节开展“阳光男孩”“我心中

11、的男子汉”评选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其实体验就在身边挖掘,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是艺术启迪体验法。现代作家汪曾祺说过:“我相信一个真正能够欣赏柴科夫斯基音乐和齐白石绘画的人,在文革中是不大可能成为一个打砸抢分子的。”艺术体验,就是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故事会、观看影片、演出文艺节目、书画展等形式,阐明道理,启迪智慧,培养情操。 例如,我们学校在校园的醒目处悬挂艺术作品和格言警句,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形象地根植到学生的心灵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艺术审美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四是岗

12、位角色体验法。为学生创设道德情境,设岗位、创环境、演角色、多体验,对其道德情感的体验提供了机会,像春雨绵绵润物无声,使学生动情践行,渐成修养,内化品格。 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制定体验活动实施规划,设计活动主题,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悟,进行角色体验,袒露心声,剖析行为,从无意认知转化为有意认知。学校要加强团队、班委、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组织建设,设置更多的管理与服务岗位,实行竞岗与轮岗。譬如,学生干部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干部,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学校各项管理,自行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自理自省自控能力,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是评价激励体验法。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管理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全员育人,加强过程管理,科学考核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加强对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德育发展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评出一批批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学习身边先进典型,不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自我约束力,以及增强前进动力。 “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道德概念、道德观念是由外而内移入学生头脑的。这种“内化”过程,既是主体道德思维的成果,也是学生情感选择的结果。实践证明,只有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不会被学生所拒绝;只有坚持不断完善植根生活、以生为本、体验为主的“体验式”德育,我们的德育成效才会更加卓著,我们的学校发展才会永葆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