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8066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1.1项目业主、名称及地点11.2编制依据及范围11.2.1编制依据11.2.2编制范围21.3可行性研究概况21.3.1项目背景2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3.3建设内容51.3.4工程建设与管理61.3.5建设周期71.3.6工程投资7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82.1项目建设的背景情况82.1.1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82.1.2项目建设的背景10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2.2.1 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122.2.2 体育事业的需要122.2.3 拉动内需的需要122.2.4 社会发展的需要122.2.5 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1

2、32.2.6 新城区快速开发建设的需要13第三章 上层次规划对本项目的符合性153.1城市性质153.2城市规模153.3城市用地发展战略153.4 空间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173.4.1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态173.4.2城市总体功能分区183.5 选址合理性及规划相容性分析18第四章 建设条件204.1项目位置204.2自然条件204.2.1地形地貌204.2.2水文204.2.3地质214.2.4气候214.2.5地震214.3交通214.4倾斜性政策224.5支持性资金224.6项目周边市政配套设施规划22第五章 建设方案245.1项目设计导则245.1.1 建筑形体245.1.2 建筑布

3、局245.1.3 建筑色彩245.1.4 建筑材料选择245.1.5 地震设防255.2建筑标准255.3室内环境与建筑设备标准255.4建设内容265.5项目建设期275.5.1建设工期安排275.5.2工程进度计划275.6工程建设管理方案27第六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336.1环境保护336.1.1设计依据336.1.2环境保护措施336.1.3 环境管理简要分析356.2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36第七章 节能、节水377.1节能、节水原则377.2项目设计依据377.3节能措施377.4节水措施38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08.1投资估算408.2编制依据408.3资金筹措418.4投

4、资估算表41第九章 工程招标方案449.1招标范围449.2招标组织形式459.3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59.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469.5招标方式479.6项目招标事项表47第十章 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与分析4910.1 社会效益评价4910.2 经济评价49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5111.1结论5111.2建议51第一章 概 述1.1项目业主、名称及地点项目业主:*省第一中学校项目名称:*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地点:*省*县1.2编制依据及范围1.2.1编制依据(1)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县第一中学开展新校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函(仁发改20091

5、23号)(2) 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3) *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08356号)(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川仁建规地字第5111421200900174号)(6)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川仁建规地字第5111421200900174号)(7) *省第一中学校提供的用地范围地形图(8)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9) *省第一中学校总体规划方案(10)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1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 31-2003)(12)委托方提供的*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

6、议书1.2.2编制范围本报告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就*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阐述项目背景,论证其必要性,分析研究建设条件,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提出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确定合理的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投资估算分析供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3可行性研究概况1.3.1项目背景*县地处盆地西南,丘陵地貌,辖60个乡镇,幅员面积2606.3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在2005年为163.12万人,是第一人口大*县,全国第三人口大*县,也是国家农业大*县,同时还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省51个重灾*县之一。受“512”地震影响,*县4

7、4780户142332间民房受损,7826户28587间房屋垮塌;592所学校8273间校舍受损,287间垮塌,130所需要重建;31所医院1311间房屋受损,110间垮塌,18所需要重建;部分水、电、气、道、桥梁、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企业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元,是全*省51个重灾*县之一。*省政府批复该*县的606个灾后重建项目,截至2009年4月底,全*县灾后重建项目共启动341个,占灾后重建项目总数的56.3%;完成投资24.6亿元,占批复投资任务的39.6%,其中完工项目248个。*省政府已批复的学校灾后恢复实施重建规划项目有206个,项目总投资7.1亿多元,目前已经竣工项目

8、194个。“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持抗震救灾,中央、*省都设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县是全国5.12地震重灾*县之一,全*县体育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08356号)。由此,在*县城新建一处体育场有了部分资金保证。2003年的*县*县城总体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把建成眉山市东部中心城市,以发展轻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的生态型城市。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l 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多元。地震使*县68.79万间民房、130所学校共12万平方米校舍和医院以及大量

9、水电气设施被毁损,受灾群众达70余万人之多,灾后重建,百废待举。l 体育事业的需要*县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海拔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3,运动员可在体育馆室内或体育场内进行训练。纵观地理、气候、旅游等各方面优势,建成*县体育场后,与一中新、老校区的运动场等城区运动场地一起,可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一个运动项目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体育训练基地。对内可提高全*县健身活动的水平,强化*县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对外可吸引*省内乃至国内体育专业队伍前来集训,力争使其成为*省又一个综合型体育比赛场所。l 拉动内需的需要实施该项目工程,将极大地促进*县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效地整合*县城文化体

10、育教育资源。项目竣工后,能满足一中新校区6000名学生的体育教学,又能满足城北新城市民健身的需求,以强劲的动力拉动新城区的开发步伐。 l 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县的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已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需求和时尚。目前,*县城可供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及竞赛体育的场地,体育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与*县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为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设一座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体育场地,是人民的迫切需要。l 提

11、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县体育场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方便全民就地、就近参加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城市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人口素质提升的长远大计。同时,*县体育场的建设,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县至今还没有一处比较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造福*县人民。*县委、*县政府放弃经济利益的考虑,在城北新城规划好了一块待建场地,兴建*县体育场,并且自筹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为城区乃至全*县人民打造一个开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理想场

12、所,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l 新城区快速开发建设的需要*县委、政府把打造“生态商贸*县城”做为重要决策并切实组织实施,近几年每年拓展*县城面积1.5平方公里,新增1.5万人,在新增的人口中,教育要增加3000人。就要规划新建学校,按照政府对全*县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决定新修建一中新校区,学生规模达6000人左右。但是规模在5000人以上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两个体育场地才能满足学生按部颁课时上课。因此,*县体育场的建设既能满足一中新校区体育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城北新城市民健身的需要。1.3.3建设内容*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标准田径场中心为人工草

13、坪的标准足球场,四周为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并包括其他田径项目场地。(2)主席台及观众看台西侧中间位置设主席台,东面、南面设观众看台,看台下设管理室、医疗保健室、锅炉房、公共厕所以及各类辅助用房。(3)体育场周边体育设施在体育场西端建设2块塑胶面层的网球场、2块羽毛球场、2块排球场,在体育场南端建设10块篮球场。停车场30个车位。(4)大门及门卫值班室2处。 (5)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包括金属围栏、室外给排水工程、室外电气工程、室外暖通工程、道路工程、场地铺装等项目工程及局部绿化。*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数据用地面积万M26.58建筑面积万M21.00容积率0.152覆盖

14、率21.36%绿化率30.15%停车位辆301.3.4工程建设与管理第一中学校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第一中学校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人员来源和培训计划落实,有能力完成本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单位将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管理办法进行本项目的建设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切实实行工程监理制度。1.3.5建设周期项目建设期从2009年开始,至2011年完成,建设期12个月。2009年7月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建设资金筹集等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10月底前,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招投标工作;2010年4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1.3.6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6993.96万元,其中200

15、0万元来自于灾后恢复重建专项基金,另由政府融资4993.96万元,资金由政府全额承担。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情况2.1.1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县位于盆地中南部,总面积2606.36平方公里。*县隶属眉山市,下辖23个建制镇、87个乡,2001年总人口为15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8万人,全*县人口密度614人/平方公里。*县域交通主要有213国道及106*省道呈“十”字型穿越全境。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5.87亿元(当年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占37.26%,第二产业占27.10%,第三产业占35.6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938元。历史文化悠久,

16、自然景观独特。*县城治所文林镇历来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南北朝普通年间(500526)已是郡*县治所,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县农副产品丰富,是*省典型农业大*县。“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下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城市重点在农村。这对拥有16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旧城奎星街、南街、文林街一带建筑拥挤、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内部绿地及开敞空间缺乏。主要建设用地为三隅之间一狭窄地带,两侧背景山林清雅俊秀,但由于建筑见缝插针,城区与两侧自然生态的山体林地缺乏有机沟通,位于山林的合抱之中却不能看到和

17、接近自然,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被林立的建筑所隔绝。城西北街、西街、顺河街一带多为老街和年代已久的低层简易建筑,由于建筑简陋加之年久失修,虽然古街、老树、小河尺度亲切恬人,但居民生活不便,消防隐患突出,卫生条件差。(2)城区建设路、电信街、广场街、大道一带为近年来新建起来的城市新区,街道宽敞,但建设密度较大,集中绿地、空地缺乏,沿街多为底商住宅,缺乏自身风格特色,景观形象有待提升。(3)城市广场及绿地建设初俱规模,已建成体育广场、中心广场、人民广场及天梯、天街、天河游憩区,飞泉山森林公园建设已俱雏形,但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建设较为零散,缺乏整体构思,与城市其它建设、城市整体景观营造及城市生态环境缺乏

18、有机联系。(4)城市文物古迹保护不足,*县城文物古迹仅存*省级文物奎星阁、市级文物天主堂及*县级文物文幼章故居、华英中学旧址等。奎星阁四周已是高楼林立,仅东侧有一狭窄豁口,昔日“楼阁翳嘶应两阡”的景致已难见到。天主堂自身建筑完整,但位于北街简陋破旧的建筑丛中,具有一定消防隐患。(5)金马河为*县城唯一河流,水源为北门水库下泄水及两侧山体自然径流,水质清洌,天然条件极佳,但由于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地段发黑、发臭。(6)城市工矿企业如棉纺厂、油脂公司、食品厂、针织厂、塑料厂、糖果厂、面粉厂等散杂于城市居住区中,缺乏成片的工业小区,企业间协作性差,加之现状企业普

19、遍市场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差,厂区及厂房建筑简陋陈旧,同时存在噪声、废气、废水污染,不同程度影响城市整体形象面貌及居民生活。(7)社会公共停车场缺乏,以街代市、占道经营现象存在。2.1.2项目建设的背景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独特。*县城治所文林镇历来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南北朝普通年间(500526)已是郡*县治所,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县农副产品丰富,是*省典型农业大*县。“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下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城市重点在农村。这对拥有16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无疑是极大的鼓舞。作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的,经济区位

20、优势十分明显。它地处成都、乐山、眉山旅游干线上,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圈核心层。这里交通便捷,国道213纵贯南北,*省道106线横贯东西,构成“一纵一横”交通主骨架,“十字交叉”以*县城为交汇点,辐射各镇(乡)及村,直接与成乐、成渝高速公路相连。途经的成(都)赤(水)高速公路被*省交通厅列为2009年开工项目;乐洪高速公路横贯,已被*省交通厅纳入“十一五”规划;二峨山隧道开工在即;成(都)黑(龙滩)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这些更进一步拉近与成都的距离,将把成都及其周边的宾客“快速”带到黑龙滩,激活旅游业、房地产及其它第三产业。交通带来的新机遇是一个方面,扩权强*县政策的扶持带给的是另一个不可量化的机遇

21、这一切,都将迅速在*县城市建设的新突破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反映。城市建设走过“财政出钱改造”、“政府不出钱,旧貌换新颜”、“拍卖土地建设公益事业”三个发展阶段,如今,正步入“大投入,大产出的新突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县委、*县政府把*县城定位为“生态商贸城”,30万人口、3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城乡统筹发展,“以心带星”(以*县城为中心,带动多个卫星场镇建设),把规划作为建设的龙头,倾力把*县城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县规划和建设局把“规划为大”作为全面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城乡统筹规划纳入议事日程,树立“浪漫规划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规划指导,以大手笔为规划基础,突出天街河规划、金马河规划

22、两大重点,锁定中心城区规划范围30平方公里,以中等城市的标准来抓城市建设,以*县城为中心,北到大化镇,南到满井镇,西到黑龙滩镇,东到宝马乡,进行卫星场镇建设。与“成都向南”发展相对接,*县城城区向北延伸,积极融入成都;同时,向西挺进,向黑龙滩发展,争取让黑龙滩成为城区的一部分。2009年,*县规划和建设局按照规划,力争拓展*县城面积1.5平方公里,新增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5%。着力实施“一”、“一”、“三”、“二”工程:即启动一个飞泉湖畔建设,启动一座城北新农村建设,做好三十个规划、市政和房地产建设项目,推进两个重点小集镇建设。同时,开发商品房6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建成廉租房1.2

23、万平方米。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多元。地震使*县68.79万间民房、130所学校共12万平方米校舍和医院以及大量水电气设施被毁损,受灾群众达70余万人之多,灾后重建,百废待举。2.2.2 体育事业的需要*县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海拔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3,运动员可在体育馆室内或体育场内进行训练。综观地理、气候、旅游等各方面优势,建成*县体育场后,与一中新、老校区的运动场等城区运动场地一起,可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一个运动项目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体育训练基地。对内可提高全*县健身活动的水平,强化*

24、县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对外可吸引*省内乃至国内体育专业队伍前来集训,力争使其成为*省又一个综合型体育比赛场所。2.2.3 拉动内需的需要实施该项目工程,将极大地促进*县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效地整合*县城文化体育教育资源。项目竣工后,能满足一中新校区6000名学生的体育教学,又能满足城北新城市民健身的需求,以强劲的动力拉动新城区的开发步伐。 2.2.4 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县的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已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需求和时尚。目前,*县

25、城可供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及竞赛体育的场地,体育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与*县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为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设一座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体育场地,是人民的迫切需要。2.2.5 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县体育场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方便全民就地、就近参加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城市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人口素质提升的长远大计。同时,*县体育场的建设,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县至今还没有一处比较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

26、彻落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造福*县人民。*县委、*县政府放弃经济利益的考虑,在城北新城规划好了一块待建场地,兴建*县体育场,并且自筹投入资金3000万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为城区乃至全*县人民打造一个开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理想场所,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2.2.6 新城区快速开发建设的需要*县委、政府把打造“生态商贸*县城”做为重要决策并切实组织实施,近几年每年拓展*县城面积1.5平方公里,新增1.5万人,在新增的人口中,教育要增加3000人。就要规划新建学校,按照政府对全*县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决定新修建一中新校区,学生规模达6000人左右。但是规模在5000人以上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

27、必须要有两个体育场地才能满足学生按部颁课时上课。因此,*县体育场的建设既能满足一中新校区体育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城北新城市民健身的需要。第三章 上层次规划对本项目的符合性3.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为眉山市东部中心城市,以发展轻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的生态型城市。3.2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在2005年为15万人左右,2010年为2022万人,2020年为3035万人,2050年控制在50万人。用地规模:2005年控制为9.65平方公里,人均64.33平方米/人;2020年控制为30.0平方公里,人均85.70平方米/人。远景控制为50.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人。3.3城市用地发展战略城市用

28、地发展选择为调整、疏散旧城,南北延伸,重点向东发展,并构建以龙水河为核心两条楔形生态廊道, 营造山林城市旷野的通透联系。(1) 调整、疏散旧城。文林街、北街及顺河街一带以功能置换的形式发展旅游服务及生态建设,并向西延伸与黑龙滩景区融为一体。(2) 南北延伸依托213线及西侧山林的生态屏障,城市向南北自然延伸。(3) 重点向东发展东面是城市最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在南北延伸的基础上,依托仁资公路及龙水河走廊建设,逐渐向东推进。(4) 建设以龙水河为核心两条楔形生态廊道,形成山林城市旷野的通透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众多山林与城市、城市与旷野的绿色走廊,营造城市与自然的对话氛围,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202

29、0年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人口:35万人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平方米/人)1R居住用地864.0028.8024.682C公共设施用地530.0017.6815.1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48.001.601.37商业金融用地192.006.415.48文化娱乐用地58.001.931.66医疗卫生用地25.000.830.71体育用地17.000.570.49教育科研用地85.002.832.42其它用地105.003.513.003M工业用地506.0016.8514.454W仓储用地106.003.533.035T对外交通用地56.001.871.606S道路广

30、场用地410.0013.6511.707U市政设施用地71.002.352.038G绿地456.0015.2313.05其中:公共绿地390.0013.0011.149D特殊用地1.000.040.03合 计建设总用地3000.00100.0085.703.4 空间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3.4.1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态城市背山面野,东面可供城市选择的发展用地相对匀质,根据城市发展的概念性研究,城市空间布局遵循自然发展演变脉络,继承95总规思想精髓,强调城市面向旅游及生态建设主题,突出城市中心,形成“二心两轴、三环四射、两楔一片”分片集中的开放式布局结构。(1) 二心两轴:以文林街为起点,沿坝达桥街向

31、东延伸接仁资路,是一条承载了丰富历史信息的发展轴,也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公建延伸轴,同时以建设路为转折接大道向东延伸已经成为城市新的商贸延伸方向,规划发展为以商贸为主的城市主要公建发展轴,并在与城市中心环路交汇处周围形成新的城市商贸及文体中心并与旧城商业及文教中心呼应。(2) 三环四射:结合城市主要交通走向及城市既成路网格局,充分考虑城市绿地及景观组织,突出城市与山野、旧城与新区的联系和呼应,自然形成三环四射的城市骨架形态。(3) 两楔一片:依托金马河向东向南延伸,形成城市东部旷野向城市楔入的大片生态林地,并沿城市内部丰富的绿色廊道与西侧山体呼应,形成城市两大生态绿楔。在城市西侧以西街、北街及北门

32、水库一带的三隅之地为核心,依托黑龙滩风景名胜区、土主山、飞泉山城市公园及天河、天街休闲观光带的建设,发展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城市旅游度假区,并与黑龙滩风景区互为融合。3.4.2城市总体功能分区城市主要功能组织分为以下6个功能区:(1) 旧城区:内环以内区域,为商业及文教综合区。(2) 城东北区:内环以东、金马河以北及106线以南区域,为城市商贸及文体中心区。(3) 城东区:两大楔形绿地之间的区域,为行政及文教综合区。(4) 城南区:为一二类工业及生活居住综合区。(5) 城北区:为一类工业及生活居住综合区。(6) 城西区:为城市旅游度假及生态涵养区。3.5 选址合理性及规划相容性分析(1)本项目位

33、于*县文林镇高滩村,地处*县城城北郊区,根据*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及城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用地属于文体用地,与项目的用地性质不符,而*县规划部门已将本项目列入*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被*县政府列入2009年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部门将对本项目的用地性质做出调整。(2)在本项目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亦无需特殊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厂址所在地地质情况较好,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建设条件良好。(3)2009年3月27日,*县规划和建设局下发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5111421200900174号)及建设用地规划

34、许可证(地字5111421200900174号),同意该项目选址,同时批复了本项目的用地红线图。综上所述,该项目选址于文林镇高滩村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第四章 建设条件4.1项目位置 在*县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选址在大道延伸线1.5公里处南侧,*县文林镇高滩村境内,紧靠一中新校区项目。占地98亩,建筑总面积1万平方米。4.2自然条件4.2.1地形地貌*县域地势西北高东部低,最高海拔988米(中坝乡玛瑚瑙山),最低海拔350米(金耀乡洞湾村),龙泉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县境西北部,将*县域划分为东、西两大部,西部为低丘平坝、平台区,占总面积9.8%,东部为浅丘地

35、带,占总面积80.9%,龙泉山低山区绵延50余里,占总面积9.3%。项目所在地现为村用地,内有山包,农田及池塘,有少量民房需待拆迁。4.2.2水文*县境内无大河过境,全年地表径流9.89亿立方米,但东西分流,东部龙水河、通江河、清水河在此到乡清水寺汇成球溪河注入沱江,西部鲫江、越溪河分别注入岷江,69月占全年径流的7080%,水枯则干涸流断,大雨则洪水行泄,利用率不高,田土常遭干旱,70年代修建黑龙滩水库后,旱情始得缓解。黑龙滩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坝高53m,蓄水量3.6亿立方米,是全*县106万亩农灌用水及*县城用水水源,全年蓄放水量2.5亿立方米,水量均衡,正常蓄水位

36、484.0m,放水形成最低水位468m,落差达16m,漾水水面23.6平方公里,水源以东风渠引水为主。4.2.3地质*县城处于龙泉山脉东南边缘深丘和浅丘交接地带,西靠龙泉山有跨鳌、翳嘶、飞泉三山相峙,地势西北高而狭窄,东南低而宽坦,平均海拔410502.6米,地震烈度为6度。4.2.4气候*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7.3,年均降水量1018.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179.4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7%。境内热量丰富、降水充足、光照适宜,但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秋绵雨、春低温对农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4.2.5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圈定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

37、度为0.05g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为6度, 建筑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本项目地处于*县,属地震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4.3交通*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偏西国道213线与*省道106线交汇处,地理坐标东经1040025,北纬300020,北距成都98公里,南至乐山115公里,东距资阳60余公里、资中球溪66公里,西至眉山46公里。*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选址在大道延伸线1.5公里处南侧,周边东面北面分别陵洲大道、大道,场地交通方便。4.4倾斜性政策 “5.12汶

38、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省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制定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相关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土地和矿产资源政策、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等。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央拉动内需的决策又向西部尤其是向农业大*县倾斜。为此,*县委在*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上做出了“抢抓机遇,超常投入,奋力掀起历史建设最高潮”的决策,并决定在2009年掀起“工业、农村、交通、城市、第三产业、社会事业”六个方面建设最高潮。强劲春风拂面,使得发展进入历史的快车道。4.5支持性资金“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持

39、抗震救灾,中央、*省都设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县是全国5.12地震重灾*县之一,全*县体育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08356号)。由此,在*县城新建一处体育场有了部分资金保证。4.6项目周边市政配套设施规划(1)道路项目周边东面、北面分别陵洲大道、大道。(2)公共绿地大道南侧规划有城市级龙水河湿地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较大,以金马河水系为纽带形成公共绿地系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3)电力电讯设施新区规划电源为柏林110KV变电站。设10kV开闭所2座,每处开闭所需建筑面积300500。(4)给水供热新区规划统一城市给水管网,

40、采用环状布置,除沿主干道进行布置外,在支路设置给水联络管,保证供水的安全性。给水系统为多水源供水,采用生活消防统一给水。(5)排水工程新区地形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新区内的污水管网系统分为三片区,总体由西向东汇入一个污水干管,然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6)消防新区规划设置标准型普通消防站1座。第五章 建设方案5.1项目设计导则5.1.1 建筑形体按体育场规模分级,本项目的体育场属于小型体育场。本项目体育场的设计应注重自然,强调和谐,并且以实用性为主,基地有二面临接城市道路。该道路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以保证疏散和交通。5.1.2 建筑布局本项目体育场的主入口为形象入口,设于大道上

41、,开敞大气的分隔,局部放宽的入口广场,既可以提升大道的城市形象,又可以方便快捷的疏散人流。沿陵洲大道设商业城市广场及人行次出入口,丰富陵洲大道城市界面,也方便于体育中心与城市的联系。在场地西南角贴近校园主干道设一学生专用出入口,利于学校与运动场的联系,交通安全便捷。5.1.3 建筑色彩在色彩的运用上,以素色、亮色来表现建筑,使之在风格上简洁明快,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精髓,表里如一地表达出一种浓厚的现代文化气息,拉近了人性尺度空间在整体建筑上的呼应。5.1.4 建筑材料选择材料以混凝土为主,结合少量石材、彩钢板、轻钢骨架。5.1.5 地震设防本项目地处于*县,属地震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42、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5.2建筑标准运动场周边设西、南、东三边看台,主席台设于西面,并设置顶棚覆盖,三边看台上部看台联通,便于观众的联系交流。看台下部设多个疏散通道,保证了观众的疏散安全。看台北面朝主入口全开敞。看台底下沿环线布置各项辅助功能,包括:管理办公、后勤服务、卫生间、更衣室等。更在东边看台底下结合城市广场设置一系列体育运动商铺,提高体育中心的经济价值。5.3室内环境与建筑设备标准体育场馆的用水定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的有关规定执行。排水系统应根据室外排水

43、系统的制度和有利于废水回收利用的原则,选择生活污水与废水的合流或分流,并根据各地的规定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场馆室内排水系统水平排出管较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堵塞问题。体育场馆运动员和贵宾的卫生间、以及场馆内的浴室应设热水供应装置或系统。淋浴热水的加热设备,当采用燃气加热器时,不得设于淋浴室内(平衡式燃气热水器除外),并应设置可靠的通风排气设备。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设置水按摩池或浴盆。体育馆屋面的面积较大,雨水宜按压力流进行设计,其设计重现期应视体育馆等级合理选取。室内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应满足运动员对比赛和训练的要求,为观众和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观看和工作环境。5.4建设内容*县体育场灾后恢复重建

44、项目的建设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标准田径场中心为人工草坪的标准足球场,四周为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并包括其他田径项目场地。(2)主席台及观众看台西侧中间位置设主席台,东面、南面设观众看台,看台下设管理室、医疗保健室、锅炉房、公共厕所以及各类辅助用房。(3)体育场周边体育设施在体育场西端建设2块塑胶面层的网球场、2块羽毛球场、2块排球场,在体育场南端建设10块篮球场。停车场30个车位。(4)大门及门卫值班室2处。 (5)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包括金属围栏、室外给排水工程、室外电气工程、室外暖通工程、道路工程、场地铺装等项目工程及局部绿化。5.5项目建设期5.5.1建设工期安排根据工期定额和类似

45、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具体安排:2009年 7月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建设资金筹集等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10月底前,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招投标工作。2010年 4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5.5.2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进度计划表工作阶段2009200920107月底前810月4月底前可研等前期工作施工图设计和招投标施工5.6工程建设管理方案1、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本项目工程特点是: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县*县委、政府、文体局和一中等国家机关的形象,须建立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如建设管理单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招投标管理办法、进度计划监督制度、建管人员到岗情况检查办法、工程进度备案检查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