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8383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备教案祥谦中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集备组成员: 集备时间: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6-第9课、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二、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全组有一个单元导读,四篇课文,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口语交际与习作,一个回顾及拓展。在导读部分,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一组课文的内容及对学习这一组课文的要求,从学习要求中我们知道了,学习这一组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试图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

2、人趣的某个部分,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四篇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北京的春节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在课文中洋溢着浓浓地节日气氛,作者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也给了学生一些写作的启示;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其特点;各具特色的民居给学生展示了客家的民居及傣家的竹楼,其中的说明方法也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在和田的维吾尔的生活方式,展示出了一种特别的生活。 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中的 交流平台提供了学生交流了解

3、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打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最后半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方面已经不需要老师做太多指导,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六年级学生急需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4、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经过六年地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最后半年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本单元里,应结合课文,倡导学生品读课文,以课文为基点,多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民俗风情,还可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了解各国的民俗民情。在学习的同时,要能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将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 三、 单元教学目标: 经过教材和学情的简析,根据语言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情是本组课文的知识目标

5、;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试图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是本组课文的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组课文,了解到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是本组课文的情感目标。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用句,生动表达的特点。 五、单元教学建议: 阅读抓住重点段落是本组的难点,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所以建议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创

6、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重点段落,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3、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4、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

7、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6、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六、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45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分课时教案 执教者: 课题:6 北京的春节 主备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教材分析: 本课是这一组课文中唯一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本组课文的阅读专题,为后几篇课文的阅读打好基础。根据本文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等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8、,教学拟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气氛,同时品味语言,学习表达方法;通过议加深对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童谣文字课件和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 2.学生收集古

9、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春联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 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3.课件播放童谣,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北京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10、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4.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去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 我的增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交流读懂的和暂时没有读懂的地方。 三、理清顺序,感受年味 1.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词。 2.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汇报交流,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 4.你发现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5.自由读文,品年味。 6.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年味。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

11、道。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找出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体会。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正月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能使我们体会到人们清闲、娱乐、高兴。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乐。 小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

12、们细细咀嚼品味。 四、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新词,检查改错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能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这节课我们着重探究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深入阅读,体会写法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画出相关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深入研读详写部分,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

13、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2)指导品读“除夕”。联系自己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4)指导品读“元宵”。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

14、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元宵的灯特别的多?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第13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每个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拓展阅读,领悟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

15、法上有什么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五、交流延伸,升华认识 1.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的。在不同的地方,有一些不同的风俗。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3.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今年是怎样过春节的。 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分课时教案 执教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

16、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学情分析: 农村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课题 7 藏

17、戏 主备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了解藏戏的特点。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

18、一种有特色的艺术。 2、介绍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生浏览全文,带笔阅读圈词标段,记感受。 2、汇报读书。 师:藏戏都有哪些艺术特点呢? 生汇报。(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师:除了藏戏的这些艺术特点外,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 三、研读藏戏特色,感悟表达特点 1、出示研读主题 的面具 的舞台 的演唱风

19、格 要求: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2、阅读交流展示 面具: 、生交流面具特点。 我的增减: 、师拓展其它剧种中面具或脸谱。 舞台: 、指名读相关词句。 、交流特色。 演唱: 、生生交流演唱特色。 、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3、对照开头,体会表达 、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特色。 、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四、了解藏戏形成,积累魅力语言 1、小组讨论: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2、全班交流: 、艺术的传奇:一位僧人开山鼻祖 、艺术力量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勇敢的传奇:伟大的宏愿凶险

20、的自然 重点体会“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五、总结 1、师:时至今日,藏戏如雪原上一朵雪莲花盛开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她是怎样永葆艺术生命的呢? 2、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永褒魅力。 六、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来历。 2、完成综合性练习。 七、板书: 7*、藏 戏 为民造福 戴面具 师传身教 特色 没有舞台 传承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长盛不衰 教学反思: 分课时教案 执教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

21、家竹楼。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

22、与价值观: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准备: 了解各地民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课题8 各具特色的民居 主备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我的增减: 1、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 2、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

23、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结 构 列,布局均匀,

24、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4、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五、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3、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4、评议。 六、小结 七、作业布

25、置 1、用自己语言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2、拓展阅读,阅读其他民居的介绍。 3、完成综合性练习。 八、板书: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九、教学反思: 分课时教案 执教者: 教材分析: 课题9 和田的维吾尔 主备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

26、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3、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歌曲古丽我们新疆好地方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在以前的几节课中和大家一起领略了少数民族的风情,有藏族的藏戏,客家和傣家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这节

27、课我们学习和田的维吾尔,首先,送给大家一首歌,希望借着歌声去亲近维吾尔,了解维吾尔。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这欢快的节奏,也印证了维吾尔人快乐的生活 二、整体感知,具体把握课文内容 先请同学们默读课前的连接语,看其中对我们提出了那些阅读要求? 1、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的朗读课文,想一想和田的维吾尔人有那些特点?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到有概括性的的词语。 我的增减: 同学交流,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爱美 能歌善舞 2的确,作者把维吾尔人豪放乐观的性情;热爱土地、爱美的淳朴风情;再把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的介绍了出来,同学们只读一遍课文就能准确的找到概括性的词语,足以见得同学们的细心和机智,接下来希望

28、同学们再用心的品读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划出能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3、学生交流: a.“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铺天盖地”说明沙尘暴的范围广,强度大。以致造成了停电。 “撕扯”用拟人手法再一次的表明沙尘暴的强度大,破坏力极大。 过渡:沙尘暴肆虐的这个晚上,人们的表现如何? “我”“缩”再被窝里,一个缩字将作者对沙尘暴的惊恐程度表现了出来,作者此时只能是“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听着沙尘暴肆虐着黑暗中的一切。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 过渡:这个汉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嘶着嗓子迎风引吭呢? “车上的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

29、风引吭。” “迎风引吭”-迎着风沙,大声歌唱 “嘶着沙哑的嗓子”可以感受到他是经常这样唱。而“嘶”是用力的喊,像是在向肆虐的沙尘暴示威,这是何等的豪迈,又是何等的乐观! 过渡:让我们齐读这一部分,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在艰苦环境中表现出的那种豪迈和乐观的气概! b.“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和田维吾尔人能利用土地 烤制出美味的烤肉、馕、库乃其 过渡:说说你在读完这一部分的感受? 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你能想象的出美味的食品是这样烤制出来的吗? 作

30、者和你有着同样的感受(播放幻灯片) 句式转换练习 “谁能想象那黄灿灿”谁能变换一下方式说法,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变呢?作者用了两个反问句,句末还用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程度的惊叹,同学们齐读这两句,读出我们我们对着种做法的惊叹。维吾尔人正因为了解土地,才更加眷顾土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充分利用还表现在那里呢? c.“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把晾晒衣服的场面比做抽象画给单调的沙漠增添了颜色 过渡:是啊,正是有了维吾尔人的存在,才使得这静寂单调的沙漠有了颜色,有了生机与活力

31、! d.“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用比喻生动形象的介绍出“都帕”、“艾得来斯”艳丽的美,谁能为大家读出“都帕”“艾得来斯”艳丽的美?同学们用心想象! 过渡:虽然我们从未见过,但维吾尔人喜欢用色彩艳丽的衣物来装扮自己真是爱美的民族当然也是爱花的。 4.总结:与其说是艳丽的花朵和衣物装饰了维吾尔人的生活,不如说是维吾尔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他们将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歌舞之中,用歌舞的形式去表达生活,享受生活。(播放幻灯片) 古丽一

32、曲多情的古丽把我们带入了维吾尔人载歌载舞的生活,与其说他们热爱土地/爱美/爱唱歌跳舞,到不如说他们是真心的热爱生活,热爱生活,而变得豪迈乐观,纵使环境再苦,生活的感觉也是甜的!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56个兄弟姐妹,再本单元中我们只领略了几个民族的地域风情,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去了解其他地方的人文风情。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课后反思: 分课时教案 执教者: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围绕“民风民俗”为话题展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围绕主题“民风民俗”进行口语交际、习作。 2、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借鉴本

33、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4、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调查各地的民风民俗,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评、议,写出自己熟悉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课题口语交际 习作二民风民俗 主备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教学重点:完成口语交际,叙事具体;写出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抓住要点充实内容;表达自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

34、文,激发兴趣 1、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师: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各地民风民俗。板书课题。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2、各

35、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我的增减: 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 一、激

36、发习作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

37、、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第三课时 分课时教案 执教者: 教材分析: 课题 回顾拓展二 主备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本次回顾拓展共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大板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顾本组课文,总结收获。 2、背诵并积累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 过程与方法:交流阅读,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学生学习、积累的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学到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日积月累”中的古诗。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38、一、交流平台 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的增减: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 、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3、积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综合性学习。 2、 认真复习,准备测验。 五、板书: 回顾拓展二 交流平台:民风民俗 写法回顾 日积月累:元日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趣味语文:有趣的标点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