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8418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几点心得高中信息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讨论 尹明军 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中职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职教育;学生;教学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大趋势下,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具有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交流的能力,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工作方式的变迁,计算机已成为平时业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各企业要求员工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这

2、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一、课程现状和问题 在教学当中,本课程的内容都给学生全面细致的教授。虽然要一学年的时间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但是还是会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的课时,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分析。 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

3、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的比较轻松,但往往操作的不是很熟练。 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变化的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无论何种专业均是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内容,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我校中职生都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度也是不同的。部分的学生有抵制学习的情绪,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力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是被动的。

4、学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为中职生,由于地域经济文化及家庭的影响,学生在接触电脑的时间上都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本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有消极的学习情绪。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都是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给学生予以辅导。所以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机实

5、践就成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不少高校合班上课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大部分中职高专院校局限于学校规模、师资、财力等因素,普遍来说,一个教师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的辅导工作,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一个教师辅导上百人上机的情况。由于任课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予以有效指导。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

6、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菜单、窗口、操作步骤这些无法通过黑板板书出来的元素,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出了其优势。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将桌面、窗口、菜单、图标、应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讲解后,再辅以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演示,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调应注意的细节,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 2. 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 启发诱导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

7、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套装软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在窗口、菜单上的操作基本相同,甚至有些功能也相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联想,

8、轻松学会其它办公软件的使用,优化教学效果。 3. 运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将原理相反、相关、相同的知识点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描述或说明,在对比过程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利用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规律,接受新知识,发现其相似和差异,防止知识之间的混淆,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使新旧知识的融汇贯通,知识系统化,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4. 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基本知识点融合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中,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的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9、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这个四个步骤: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总结提高。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先行制作一个精美的相册,将素材的获取、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声音、Flash、音频、视频、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幻灯片放映,展示其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步分析讲解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 5.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拟

10、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任务帮助学生分析、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穿插介绍操作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重点,变枯燥的填鸭式说教活动为自主的能动活动。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和归纳所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任务,将新建文档、输入和编辑文档、排版文档、表格处理、图形处理、样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档这些知识点隐含在八个小任务

11、中,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将小任务分成更小的任务。例如将排版文档分成字体、字号、字形、字符修饰、对齐方式、行间距和段间距、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页面设置、打印文档等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掌握最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应更注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获取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因此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学生上机实践的指导,通

12、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体会操作的技能技巧,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上升至全面综合运用。上机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对当次上机实践操作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理性对待上机实践过程中玩游戏的现象。比如在打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打字速度与准确率,掌握正确的指法,为实现盲打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结构更新加快,计算机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

13、才。 四、改进考试方式和考核手段,建立“考证促学”激励机制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目的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当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试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考试的形式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老师命题的质量不高。忽视考虑考证与期末考试双轨合一的做法。以上问题容易造成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片面不科学、不权威;或考试作为教学指挥棒对学生作用不明显。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性质、教学计划和培养要求,合理制定考试

14、方式和考核手段。如果老师自己命题,为了既能检测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又能检测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应该采用“笔试+上机”形式,并要求笔试为辅、机试为主。另外,教师可考虑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核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考试统一起来,要求学生期末学完后统一参加考证,并以考证成绩作为学生本科目的期末成绩。这种“双轨合一、考证促学”的做法既体现了学技能、重技能的教学特色,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证,使学生更加自觉认真地去学、去练,既增强了学习动力,又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认真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培养全面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方向发展,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能更好地造就技工人才。目前,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作为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在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选择一种合理有效又符合技工院校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作者姓名:尹明军 工作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二中 邮 编:418200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筲箕湾38号 联系电话:15576585886 E_mail:yinmingjun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