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8614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光光度法复习知识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分子对近紫外至可见光波段(200-800nm) 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仪器分析方法。 一、 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有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一曲线。这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能力,称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图: 邻菲罗啉亚铁溶液的吸收曲线 10.2mg/L; 20.4mg/L;30.6mg/L 同一浓度的有色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光度,对应最大的地方称为最大吸收波长,用lmax来表示。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2、之3 一。 对于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lmax不变,而2 对不同物质,吸收曲线形状和lmax不 同;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浓度愈大,吸光度也愈大,此特性可以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1 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中存在三种类型的价电子:s电子、p电子和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相应的,存在五种分子轨道:成键轨道s、 p;反键轨道s*、 p*;非键轨道n,其能量顺序为:spnp*s* 有机化合物中存在三种类型的价电子:s电子、p电子和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相应的,存在五种分子轨道:成键轨道s、 p;反键轨道s*、 p*;非键轨道n,其能量顺序为:spnp*0.01

3、mol/L时,吸收粒子可能缔合影响对光的吸收,故比尔定律只使用于稀溶液。另一种影响来自化学平衡,与浓度、pH值和其他条件有关。 五、显色反应 进行光度分析时,首先要将待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然后测定其吸光度。将待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称为显色剂。显色反应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生成的有色物质的e较大的显色反应。 选择性好:显色剂仅与一个组分或是少数组分反应。 显色剂在测定的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之差称为“对比度”。要求显色剂与有色化合物的对比度在60nm以上。 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化学性质稳定 显色剂种类:

4、 无机显色剂:例如,SCN-;MoO42-;H2O2,一般无机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灵敏度和选择性也不高,应用不多。 有机显色剂:大多数有机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生成极其稳定的配合物,灵敏度和选择性都很高,被广泛的应用于吸光度分析中。 三元配合物是显色反应时加两种显色剂形成的三个组分的混合配合物。这种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显色剂的稳定性、灵敏性、选择性。 六、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 1. 测量条件的选择 (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一般选择lmax,因为在此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e值最大,使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此波长处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吸光度变化不大,不会造成对比尔定律的偏离,使得测定有较高准确度。 若lmax不在仪器可测波长内,或干扰物质在此处有强烈的吸收,就不能选择lmax ,应尽可能选择e随波长改变而变化不大的区域内的波长。 (2)出射狭缝宽度的选择 应确保一定入射光强度时,选择小的狭缝宽度。 2. 显色条件的选择 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溶剂等 3. 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 溶剂参比、试剂参比及试样参比 4. 干扰及消除方法加入掩蔽剂选择适当的显色条件分离干扰离子沉淀,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