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8759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师用初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初二小班第3次课 x月x日 一 导语: 课标定位 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 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南京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

2、文。考点通常有: 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诗歌鉴赏常见考点有: 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 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

3、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1.文言实词: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1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

4、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 意动用法。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思是“吃完”

5、。 名词活用做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意思是“像狗一样”,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没有明确含义,只能和实词连用的词。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等13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要重点掌握。 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虚词,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 起指代作用。如“之”“其”; 起组合作用。如“以”“为”; 起连接作用。如“而”“则”; 起语气助词作用。如“也”“焉”“乎”“矣”。 3.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者,也。

6、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例“环滁皆山也。” 者也。例“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 倒装句 主谓倒装。例句:如鸣佩环。 宾语前置。例句:会宾客大宴。 宋何罪之有。 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者。 状语后置。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 省略句 省略主语。例句: 便要还家。 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谓语。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省略宾语。例句: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省略介词“于”。例句:北饮大泽 被动句 被动句就是受动者作主语,施动者作谓语的句子。例。山峦为晴雪所洗。帝感其诚。 附文言文译句的基本要求 一般的句子要求直译,且不能有漏译、误译,只有互文的句子意译。 译句要考虑到句式特点,判断

7、句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且加上 ,被动句翻译时要加“被”字,倒装句翻译时要让译句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习惯。 五典型例题剖析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

8、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字词。6分 增其旧制 增: 去国怀乡 国: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9、尝: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景: 惊: 2、选出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3分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对“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进步忧愁,退步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B这样前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C这样在朝为官也忧愁,退居江湖为民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D真是在朝为官也忧愁,不在朝为民也忧愁,然而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理解填空。4分 (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2)文中表达作者政治追求的句子是: , 。 5、译

10、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用“”划分下列句子节奏:前人之述备矣。 解析: 1、扩大、国都、景象、曾经、日光、起 2、D 3、C 4、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乐而乐; 5、略 6、略 六实战演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11、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从流飘荡 3 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 4、作者描绘水时抓住水 、 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高峻、多树的特征。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12、,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从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9、补充课文所缺的语句: , ,晏如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期在必醉 晏如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3、五柳先生的读书态度与方法是: 五柳先生的居室环境怎样: 13、除本文外,你还知道本文作者哪些诗句,请写出两句。 , 4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14、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弗之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烨然若神人 主人日再食 15、翻译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6、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7、作者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成年后求学的艰苦体现在哪几方面? 18、作者在

15、求学过程中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试结合今天的学习环境,谈谈你的体会。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1、水皆缥碧 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横柯上蔽 2、负:凭借 戾:至 经纶:筹划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清澈,湍急; 高峻,多树。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好像要比一下,看谁爬得高,伸得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8、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

16、、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9、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0、许:处所 会意:对书中内容有独到的领会 5 辄:就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1、每当对书中内容有独到的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桃花源记或归园田居里的句子 14、质:得到援:引,提出 ;质:询问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至:周到 15、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16、 “益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17、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8

17、、略 七作业: (一)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ta)隗(wi)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见:拜访。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涂:同 “途”。即路。若:你。然:是的。表应答。所存:所在的地方。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非徒:不但,不只。为天下:治理天下。辞:谢绝。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

18、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 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

19、”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谢绝。黄帝再问少年。6 那少年回答说:“治理天下,和我放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黄帝再三拜谢,称牧童为天师,然后才离开。 启示: 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外:统兵在外。籍:登记后收藏。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桓温:东晋将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常语人曰 执而鞭之 人咸不解所以 及桓温伐蜀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于是以屑布地”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0、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皆以美于徐公 D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9按要求答题。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10 第三段中陶侃将木屑和竹头都收集的目的是 和 ,可见陶侃是一个 的人。 参考答案: (一)、 1(1)拜见(2)同“途”。(3)罢了 (4)叩头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5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

21、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二 7. 告诉鞭打全、都等到 8. D 9.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因此百姓勤于农耕,达到家给人足。 10.以屑布地 作丁装船 综理微密 译文: 7 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作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 当时造船,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停,大厅前剩余的雪化了,地还很湿。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丁组装船只。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