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简答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物学简答题简答题 1、同律分节及其意义 同律分节是指身体由许多相同的体节构成的,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而且表现在内部结构上,如排泄、神经、生殖等。同律分节的意义在于增强了动物的运动机能,并为生理分工奠定了基础,它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 2、裂体腔的形成过程 体腔形成的一种方式,其过程是在原肠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细胞不断分裂,体积逐渐扩大,形成中胚层细胞团,然后中间出现真体腔。是所有原口动物体腔形成的方式。 3、马氏管及其功能 马氏管为中后肠交界处发出的许多细盲管,它们直接游离浸浴在血体腔的血液中,能大量吸收代谢分解产物,并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具有高效的排泄
2、功能。 4、原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 5、中胚层产生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其意义表现在: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6、异律分节及其意义 身体由许多不同的体节构成的,即体节有了分化,相同的体节又愈合而形成不同的体部,如头部、胸部和腹部。异律分节的出现增强了动物的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7、外骨骼的结构与来源 由表皮细胞分泌到体表的坚硬的无生命的几丁
3、质结构,具有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多方面的作用。其结构包括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对于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有重要作用。 8、肠体腔的形成过程 胚胎发育中原肠背侧的内胚层突起形成体腔囊,体腔囊逐渐扩大,最后与内胚层脱离而形成体腔。体腔的内壁与肠壁相贴,外壁与体壁肌肉相贴。是后生动物形成体腔的方式。 9、节肢动物的气管及其功能 体壁内陷形成的高效的呼吸器官,由开口于体外的气门、气管和许多分支的支气管组成,体内还有纵行和横行的器官。由于气管把氧气直接输送到靶组织和器官,所以非常有效,是节肢动物利用空气中氧气的一种方法。 10、后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
4、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类群具有。 11说明节肢动物门的主要进步性特征及适应意义 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出现了分节的附肢,体壁发展为几丁质的外骨骼,肌肉是横纹肌,形成肌肉束附于外骨骼内面,其他结构和行为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形态结构的多种变化和生理功能的发展,加上微小的身体,使节肢动物更能适应多种变化的环境,也是其繁盛的原因之一。 12中胚层的产生及进化意义 以端细胞法或腔肠法形成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对动物有机结构的高度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可分化出两种组织:一种肌肉组织,另一种是实质组织。 13、说明环节动物门的主要进步性
5、特征及进化地位 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次生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速。 进步地位: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的运输,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14、论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说明寄生虫对寄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形态上的适应:如身体呈线形、扁平的带状,体表具钩、吸盘、棘,身体的外被为皮层或角质膜。这些结构增强了寄生虫的固着、保护和吸收营养机能的实现
6、。 生理上的适应:如消化系统退化或消失;厌氧呼吸;神经系统不发达;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等方面。 行为上的适应:大多数寄生虫的生活史复杂,生活史中有更换寄主的现象,这对于寄生虫种群的繁衍是良好的适应性对策。 15、比较说明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运动器官的类型与结构,并对其功能效率进行评价 节肢动物胸为运动中心,有足,附肢,刺等,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五部分组成。跗节又可分为若干节。环节动物,疣足有运动功能,由于疣足内密布微血管网,也可进行气体交换。疣足和刚足的出现,增强了运动功能,是运动迅速,有效。无疣足、无刚毛的种类主要依吸盘和体壁肌肉收缩和流体静力骨骼进行运动。 16、软体动物外套
7、膜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意义 外套膜是身体背侧皮肤褶襞向下伸展而成的,往往向下包裹了整个内脏团和鳃。有时连足也包在内,由外套膜包围的空隙即为外套腔。 除鳃外还有消化、排泄、生殖等的开口。为动物体于外界进行各种交换的场所。 外套膜还能延伸变成水管。是水流进出的地方。在水管基部有肌肉质,可伸缩。有时也可封闭起来。如河蚌。外套膜还能延伸变成水管。是水流进出的地方。在水管基部有肌肉质,可伸缩。有时也可封闭起来。如河蚌。而头足纲如乌贼等富有肌肉层的外壁都由外套膜形成的。也有外套腔,是内脏团存在的地方。在水中的种类,外套膜内侧纤毛摆动可激起水流。同时外套膜本身富含有血管,可进行呼吸。在陆生种类如蜗牛。外套膜
8、形成囊状的“肺”。同样可进行呼吸。 外套膜可由三层组成:里面为具纤毛的上皮细胞,中间为结缔组织,外层 是表皮细胞,它可分泌石灰质的贝壳,用以保护身体。 17、说明节肢动物门的主要进步性特征及适应意义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全身包被发达坚厚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能高效地进行呼吸。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分节的附肢,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强劲有力的横纹肌。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独特的消化系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19、环节动物在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性特征有哪
9、些? 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 次生体腔出现: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基础。 具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 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 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 20、何谓真体腔?是如何形成的?发达的真体腔有何生物学意义?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
10、,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21、试述乌贼生殖系统及其生殖过程。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雌性:卵巢 输卵管 缠卵腺 副缠卵腺:缠卵腺与副缠卵腺在构造上与卵巢、输卵管无直接的联系。 雄性:精巢 输精管 储精囊 前列腺 精荚囊:在输精管与储精囊的左侧,瓶状,内含杆状的精荚。 过程:每年初夏
11、之际,乌贼由深水游向浅水内湾处产卵,称为生殖洄游。交配不久后,雌性排出受精卵,受精卵聚集在一起,表面黑色,黏于外物上,俗称“海葡萄”。经不完全卵裂,以外包法形成原肠胚,直接发育。 22、节肢动物呼吸器官有哪些类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 陆、蜈蚣等的呼吸器
12、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外突起 陆生种类的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向内凹陷 呼吸机制有两类: 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 23、昆虫为什么能够在地球上如此繁盛? 1)有翅 2)个体小 3)口器类型分化 4)有惊人的繁殖率。1对家蝇从初秋至秋末可繁殖出191020个,足以铺满整个地球。 24、列表比较真体腔与原体腔的不同特点。 体腔膜 肠壁肌肉层 与外界相连的孔道 来源 假体腔 无 无 无 胚胎时期的囊胚腔 真体腔 有体壁体腔膜和脏壁
13、体腔膜 有来源于中胚层的肌肉层 通过排泄管,背孔直接与外界相通 体腔囊 25、试述蚯蚓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生殖:1、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2、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3、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4、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出,与卵受精。5、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6、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26、什么是动物的分节?它有何意义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这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
14、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 大意义。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 27、试述河蚌鳃的结构,并说明呼吸时水流的路线。 河蚌以瓣鳃为呼吸器官。鳃是外套膜内侧皮肤的折叠形成的。河蚌的鳃由内、外两对鳃瓣组成,分列在内脏团的两侧。每一鳃瓣由2片
15、鳃小瓣组成。鳃小瓣之间以瓣间隔相连。 鳃小瓣由许多纵向排列的鳃丝和横向排列的丝间隔连接而成。丝间隔和鳃丝之间的小孔为鳃水孔 。2爿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水流从入水孔进入外套腔后,经鳃水孔进入鳃水管,向上流入鳃上腔,从出水孔排出体外。因在的隔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水流经过时进行气体交换。 28、简要说明贝壳的基本结构。 1)角质层: 为最外层,薄而透明,具黑色光泽。 主要成分:壳质素。由外套膜边缘内侧分泌而成。随着动物生长,面积逐渐扩大。 功能:保护贝壳的中、内层不被碳酸溶解。 2)棱柱层:也称为壳层,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的大部分。 主要
16、成分:棱柱形碳酸钙晶体。由外套膜边缘背面的细胞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加。 3)珍珠层:也称壳底,为最里层,有珍珠光泽。 主要成分:呈水平排列的碳酸钙薄片。由整个外套膜外表面分泌而成。随着生长厚度不断增加。珍珠即在珍珠层内形成。珍珠的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的反应。 29、为什么说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高等类群? 棘皮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属于后口动物。它们与原口动物不同的是:在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胚期,其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因此棘皮动物与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不同,与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同属后口动物,类
17、缘关系较近,为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30、运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论述有害昆虫综合防治的策略。 环境治理:通过改变动物的栖息地来控制害虫。 化学防治:包括化学农药的利用,昆虫信息素的诱杀和干扰繁殖,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等。 生物防治:天敌生物的利用,如寄生蜂、寄生蝇、病原微生物等天敌。 遗传防治:培育具有优良抗性的作物品种、培育不育雄虫干扰交配,降低繁殖率。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射线照射使昆虫不育。 合理利用多种方法防治害虫,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容许危害的水平以下,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 31、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 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 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 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 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6) 高效的马氏管排泄: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