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8898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可行性研究.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项 目 名 称: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申 请 单 位:*县*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 建 设 地 址:*省*市*县*镇 归口管理部门:*市科技局 编制日期:2011年8月15日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申请项目概述1二、计划目标6第二章 申请单位情况9一、基本情况9二、人员及开发能力11三、上年度单位财务状况13四、管理情况13第三章 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14一、技术创新性14二、成熟性和可靠性18第四章 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分析19一、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预测19二、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情况;

2、在建项目和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时间。23三、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24第五章 实施方案25一、开发计划25二、技术方案26三、生产方案37四、营销方案42五、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43第六章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48一、投资预算48二、新增资金的筹措49三、资金使用计划50第七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51一、成本分析51二、经济效益分析53三、项目投资评价59四、社会效益分析64第八章 风险分析66一、技术风险66二、市场风险66三、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67第九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68附件目录: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3、卫生许

3、可证4、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科技成果评审验收证书复印件6、省级科技成果登记证明复印件7、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证书复印件8、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书(与*科技大学签订)9、富硒食品研发合作协议书(与*学院签订)10、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协议(与*市金州茶叶研究所签订)11、农业(茶叶)科技专家大院批复12、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复印件13、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1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15、*富硒茶原产地保护品种批复文件复印件16、商标注册证书复印件17、银行贷款承诺函复印件18、银行信用等级批复(AA级)1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复印件20、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2份)21、22、茶园

4、权属批复文件复印件23、相关获奖证书复印件24、2010年企业财务报表第一章 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一)项目所处的技术领域本项目属于农业综合技术领域。(二)主要内容本项目利用自主开发并取得省级认定的“富硒茶清洁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成果为基础,一是按照清洁化生产体系标准,建设富硒茶智能自动化生产线3条;二是新建*种母本茶园600亩,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200亩;三是在西安建设营销及配送中心一个。项目完成后,达到年产*富硒绿茶500吨的能力,实现产值6500万元。提高富硒茶的品质,推进*县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的进程,延长富硒茶叶产业链,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富硒茶从茶树

5、到茶杯的全程清洁化。(三)创新点1.探索出了茶叶生产从基地原材料供应加工厂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全程清洁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填补了我省该领域的空白; 2.通过加工工艺和模式的创新,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自动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实现名优茶加工的规模化和全程清洁化;3.在*富硒区域建设*种母本茶园,从源头上确保了茶叶原料产地纯正、品质优良、天然富硒的特征;4.采用不锈钢和食品橡胶材料机械设备,运用自动控制装置和连续作业设备,有效解决和控制了原来茶叶生产难以解决的重金属和人为污染问题。(四)技术水平本项目技术成果被专家评定为国内先进技术。(五)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本项目建设的最终产品为

6、*有机富硒茶,其用途一是*有机富硒茶酚氨比例协调、有益成份丰富、品质优良,为消费人群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茶叶产品。二是*富硒茶含硒量高,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科技鉴定的特种茶叶。在全国72%的县市处于缺硒和贫硒地带的大背景下,*富硒茶可为广大缺硒人群提供天然、有效便捷的补硒途径。三是经研究证实,富硒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都是含硒中间体,其抗癌、抗氧化、抗辐射、抗衰老、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显著,可作为广大亚健康人群的保健品。(六)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1)茶叶全程清洁生产,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相结合,推广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

7、走出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茶叶全程清洁生产是现代生产方式对传统茶叶生产的升级改造,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适应产业层次全面提升的趋势。(2)研究推广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率先在陕南茶区建立茶叶清洁化生产“试点”,对本地区茶叶产业的整体推进和突破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可带动区域茶叶产业发展。(3)通过发展壮大茶叶精加工龙头企业,可提高茶叶精加工和销售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有效地带动这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4)*县的茶叶生产以户为主,分布广、规模小,难以适应大市场、大规模的产业化要求,因此,必须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市场开拓”的模

8、式,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和壮大。通过骨干龙头企业的迅速壮大,使茶叶栽培、收购、加工、贮藏、运销、科研开发、出口和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依托富硒茶叶合作社使茶农获得栽培、加工技术指导。显著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促进规模优势形成,达到规模与效益同步提高,实现茶叶生产的现代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七)目前的进展情况1.本项目已完成品种、生态茶园建设及低产茶园改造一期工作; 2.完成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富硒茶清洁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已通过专家评定;3.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已落实;4.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新技术已完成中试,产品销路良好。5.完成了试生产期间部分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冷藏库建设等工作。(八)申请创

9、新专项资金的必要性1.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在*茶产业标准化种植、自动化加工和实现产品的清洁化、有机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是未来*富硒茶规范化种植和精加工产业发展的奠基性工程,是*富硒茶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突破口。2.本项目技术成果在国内富硒茶生产加工技术上具有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3.*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良,土壤天然富硒,赋予了*茶天然富硒的特有品质,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特种优质绿茶,本项目的开发,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4.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相当部分是银行贷款,需要创新专项资金的支持,本项目在正常投产运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

10、早日归还银行贷款,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九)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1.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1)环境优势*境内气候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日照充分,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快速发育和生长,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积累。境内土壤质地较好,酸碱度适中,适宜种茶,具有开展茶树扦插育苗的最佳土地条件。(2)资源优势茶叶产业资源丰富,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截止2010年底,*县茶园面积达17万亩。2007年以来,该县再次对全县加工企业布点进行整合,按照5大板块,16个重点厂的格局进行部署,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完

11、成了*、城关、蒿坪三个标准化示范茶叶加工厂建设。在全县18个乡镇新建名优茶加工为主的机械加工厂168个,引进各类加工机械696台,择优扶持培育了12个骨干加工企业,使名优茶总加工能力达到680吨。全县绝大部分农民以种茶为主要收入来源。(3)技术优势一是项目区面上技术基础扎实,既有传统的茶叶生产习惯和成熟的茶叶生产技术,又具有现代化茶园栽培管理新技术。二是实施本项目的业主掌握有目前国内先进的茶叶无性系种苗繁育技术,且长期在从事茶叶无性系种苗生产经营,一直都很成功,并在浙江、贵州、四川、*等地有多年的茶叶无性系种苗生产经历,经验积累丰富,技术成熟可靠,有稳定的种苗需求客户资源。三是有*县、乡两级茶

12、叶生产管理业务单位的技术指导,技术保障力量较强。四是本项目实施的技术及建设方案已成熟,有利于项目的组织实施。2.本单位实施项目的风险本单位实施本项目的风险在于资金筹措不到位影响项目的实施,目前企业已完成部分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的筹措。二、计划目标(一)总体目标本项目建设期限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项目建设期内计划总投资额为4000万元,项目完成后,达到年产*富硒绿茶500吨的能力。实现产值6500万元,上交税842.10万元,利润1234.69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资产规模达到4500万元。企业人员总数达到200人,新增就业人员150人。(二)经济目标本项目执行期内(2011年6月201

13、3年5月),二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200万元,二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3亿元,二年累计完成缴税总额1680万元,二年累计净利润2400万元。(三)技术、质量指标1.综合运用富硒示范茶园管理技术,茶园亩产提高15%以上;2.公司自建和管理控制茶园*茶种普及率达到100%,带动全县*茶种普及率达到80%以上;3.全县应用清洁化生产技术的茶叶企业达到40%以上;4.感官指标级 别外 形内 质条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毛尖紧细挺直翠 绿高香持久鲜爽醇厚清绿明亮嫩 匀*绿茶紧直显毫翠 绿高香持久鲜爽醇厚清绿明亮匀 绿5.理化指标项 目水分%粉末%总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指 标6.01.06.0401

14、0.56.卫生指标项 目指标(mg/kg)铅(以pb计)2铜(以Cu计)30六六六(BHC)LODa滴滴滴(DDT)LODa三氯杀螨醇LODa氰戊菊酯LODa联苯菊酯LODa氯氰菊酯LODa溴氰菊酯LODa甲胺磷LODa乙酰甲胺磷LODa乐果LODa敌敌畏LODa杀螟硫磷LODa喹硫磷LODa其他化学农药LODa(四)阶段目标本项目实施期为2年,即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具体划分三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笫一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落实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启动资金筹措;*种母本茶园600亩的基础建设开工,无性系良种富硒茶繁育基地200亩建设工作

15、开始筹备,完成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本阶段计划投资800万元。笫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完成富硒茶清洁化生产设备选型及设备购置工作;完成*富硒茶智能自动化生产线3条;完成有机茶母本茶园、无性系良种富硒茶繁育基地建设;实现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本阶段计划投资2700万元。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完成项目后期收尾工作,竣工验收,在*建设富硒茶营销及配送中心一个,在北京、西安、宝鸡建设营销品牌店各一个,开始本项目产品的初期宣传工作,制定产品上市促销计划;完成茶园标准化管护及后期茶园及基地管理工作的安排;完成全程清洁化生产线的调试验收及试运行,并保障各项设备能正式投

16、入生产使用。本阶段计划投资500万元。第二章 申请单位情况一、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县*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单位地址:*省*县*镇注册时间:2004年8月注册资金:500万元 法定代表人:*登记注册类型:有限公司主管单位(部门)名称:*县科技局产权结构:私营性质企业控股*县*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位于*县*镇,是一家集天然富硒绿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科技文化综合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现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和*县上规模企业之一,*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北方茶区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公司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新村先进单位,*省十强茶叶企业,*省十佳清洁化

17、茶加工厂,省农发行AA信用等级企业,*市委市政府先进集体单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重大贡献奖”等众多殊荣。公司依托当地茶叶优势资源,紧紧围绕“基地建设天然有机化、加工质量卫生清洁化、营销服务平台多功能化”三大特色建设为中心,按照“提高科技保质量,诚信经营拓市场、扩大规模创效益”的宗旨,全力引进、研发并推广*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努力实现和谐共谋主导产业健康发展、高效共赢的产业发展机制。公司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茶农、小加工厂)+市场开拓”共谋主导产业发展的模式,投资2000万元建设总厂一座、二个中型名茶初制加工厂,联营带动了23个小型茶叶加工厂,带动茶农3400户,已建精品无性系有

18、机示范茶园980亩,覆盖全县茶园3万亩。目前公司已联动926户茶农、小加工厂共同组建*县*镇*茶叶专业合作社,共建“*大叶泡“母本园200亩、种苗繁育基地50亩、可采茶园5000亩,实现区域良种种植、清洁加工、产品质量高度统一,服务带动茶农达到茶园种植管理科学专业化。公司生产的 “春独早”牌*富硒茶系列产品已获得QS质量安全、ISO90012000质量体系、国家有机产品转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等权威认证,并取得了外贸出口经营权。公司生产的精品富硒毛尖茶在“中国.*第六届富硒茶文化节”名茶专家评审中荣获“茶王”称号、富硒绿茶在“中国*首届茶叶节”上获得“绿茶金奖”、 *毛尖2011年在*茶叶节名茶

19、评比上获得“金奖”。公司按照“文化搭台、营销唱戏”的产品经营思路,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在*、*、西安曲江建立了三大文化营销特色服务平台,依托这三大营销平台进行“富硒茶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实现“中高端产品营销以文化服务推广相配套、大宗绿茶产品销售以商超通路与连锁经营相结合”的社会各团体通力协作、合作共建渠道,逐步达到了“质量品牌化、营销科学化”。在新的营销思路指导下,公司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邮政公司,*陕硒茶园有限公司、杨凌岭南春茶业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购销和委托加工协作关系,与日本日野株式会社共同研发富硒绿茶粉经销项目。二、人员及开发能力(一)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公司法人代

20、表(总经理),*,男,1966年3月出生,现年43岁,本科学历,2004年至今任*县*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农艺师职称,信誉良好,知识结构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自担任总经理以来,积极从事拓展经营,产品大部分销售到大中城市,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及茶叶经营经验,在长期的不断学习过程中,熟悉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对富硒绿茶的开发和茶树的种植有较深的研究。由其本人主持的“富硒茶清洁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于2008年8月6日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验收,2009年2月23日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5月23日被*省科技厅登记为*省科学技术成果。公司建立规范的

21、财务管理制度,无拖欠税款、欠发工资、社会保障金行为。公司生产的*富硒毛尖茶2007年在“中国-*第六届富硒茶文化节”名茶专家评审中荣获“茶王”称号,生产的“春独早”牌*富硒茶2009年1月22日被*省政府认定为“*省名牌产品”。2009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项目技术总负责人:*(公司总经理),基本情况同上。有机茶园建设主要技术负责人:张明兴,本科学历,茶园管理专业,担任*县*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富硒茶清洁化生产茶园管理技术指导员。长期从事茶园生产管理技术研究与技术指导工作,对茶园管理、茶树栽培、良种茶树培育繁殖有一定的技术研究。生产线主要技术负

22、责人:李尤学,大专学历,茶叶机械化专业,担任*县*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富硒茶清洁化生产茶叶加工技术指导员。长期从事茶叶生产技术研究,对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有丰富的技术研究及实践经验。(三)单位人员基本情况公司现有职工58人,季节工1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2人,中专8人,高中学历28人,企业员工年龄均处在25-38年龄阶段之间,具有高级农艺师职称者3人,具有农艺师职称者5人,工程师职称者3人。季节性工人均来自农村,大多是有多年茶叶加工经验的能手。公司管理人员6人,技术开发人员8人,销售人员12人生产人员32人。(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研发能力强。公司先后与中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

23、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大学和*学院等科研院所单位签立了合作开发协议,聘请了齐桂年、郭振鹤、董文兵、肖兵、程良斌、纪昌中等10余位专家教授在品种繁育、清洁化生产、精深产品开发等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从茶树栽培和良种繁育、*富硒大宗绿茶新品生产开发、*富硒茶多酚精深加工等三大方面涉及茶叶行业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开展攻关创新,为*富硒茶产业的发展有效提供了科技支撑。通过与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的合作,公司研发的“富硒茶清洁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在2009年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研成果备案;公司先后获*市人民政府“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重大贡献奖”、*市委市政府“先进集体单位”、*市“科普

24、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三、上年度单位财务状况截止2010年底,企业资产总额3811.46万元,固定资产1551.31万元,流动资产1514.99万元;负债总额1393.32万元,所有者权益2418.14万元,营业收入3523.38万元,利润总额703.36万元,净利润552.52万元,营业利润率15.68%、净资产收益率24.36%、资产负债率36.56%,流动比率4.32、速动比率86.14%。企业信用等级AA。四、管理情况为保证公司的正常健康运行,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卫生生产企业的标准要求建立了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依据安全生产,卓越效益

25、的原则建立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对项目产品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的各项制度健全,涉及公司各个环节。第三章 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一、技术创新性(一)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技术或工艺路线1项目的基本原理本项目的基本原理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引入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及茶叶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生产出高品质的天然有机富硒茶,再建立富硒茶营销品牌店对茶文化及企业文化进行传播,从而实现茶叶从茶树到茶杯的全程清洁化。即:茶园基地有机化-茶叶加工清洁化-茶叶包装-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品牌营销。2关键技术(1)茶树种植过程中

26、的有机化,包括:农药喷施控制,重金属引起的污染控制,其他环境污染物控制,从而减少茶树鲜叶的污染,达到种植清洁化。(2)加工环节高温热风杀青技术及全程连机作业和在制品不落地的全程清洁化加工技术。(3)改变普通茶叶专营店只卖茶叶的营销模式,在各个专营店推广茶文化,宣传富硒茶的优势及对人类健康的作用。3.技术或工艺路线清洁化加工及销售技术路线:标准鲜叶选青分级摊青杀青摊凉风选揉捻解块分级烘焙理条摊凉整形足火干燥精制人工捡剔灭菌提香检验拼配匀堆大包装冷藏检验计量包装合格验收出厂销售。有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路线:优良品种的选育品种纯化无性繁殖母本园茶园土壤环境选择规范栽植严控茶园投入品(肥料、农药)管护采

27、摘机械化专用盛装鲜叶工具专用冷藏运输车辆优质鲜叶供应有机茶园认证。(二)创新点1.技术路线创新:探索出了茶叶生产从基地原材料供应加工厂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全程清洁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填补了我省该领域的空白。2.产品结构创新:采用不锈钢和食品橡胶材料机械设备,运用自动控制装置和连续作业设备,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富硒绿茶,有效解决和控制了原来茶叶生产难以解决的重金属和人为污染问题。同时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通过茶叶全程清洁化技术提高茶产品的质量,延长茶叶产业链,突出产品的清洁化与富硒特点,开发出茶叶高端产品,走出直接销售初级产品的狭小圈子。3.生产工艺创新:通过加工工艺和模式的创新,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自动化

28、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实现名优茶加工的规模化和全程清洁化;在*富硒区域建设*种母本茶园,从源头上确保了茶叶原料产地纯正、品质优良、天然富硒的特征。4.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产品均为富硒原料,且无公害,品质优良,绿色环保,增加了产品对饮用人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长期饮用富硒茶,可补充人们身体所需的硒元素,可达到抑癌,抗癌延年益寿、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三)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本项目技术为企业自行研发技术;技术协作单位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市金州茶叶研究所;本项目研发的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工艺和自动控制技术知识产权归项目实施单位所

29、有。(四)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1.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低档茶约占总产量的30%。国内有资质的有机茶认证机构有50余家,有20余家科研机构从事有机茶研究开发。有机茶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北、四川等省,先后有150多个县(市)进行有机茶开发,有机茶园达16万亩,有280多个茶叶生产厂家和贸易单位从事有机茶生产和贸易,生产有机茶4万吨。而开发天然富硒有机茶目前仅见于湖北恩施地区,产量仅200余吨。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茶加工及其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10多年以来,全国主产茶区推广

30、各种名优茶机械近10万台(套),机制名优茶比例由1992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70左右。我国制茶机械化作业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食品工业的机械化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食品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过程大体要经历5个阶段,即机械化阶段、初级自动化阶段、自动控制阶段、数据化阶段、高级自动化阶段(无人化阶段)。目前国内食品加工技术已处于第四阶段,国外茶叶加工已进入第三、第四阶段,如日本蒸青茶生产线和英国CTC生产线。而我国的制茶技术总体上仍处于第一阶段,个别单机或生产线处于第二阶段,与国外相比尚存在巨大的差距。虽说美国是个“咖啡王国”,但仍有大约一半的人喝茶。美国几乎不产茶叶,平均每年进口茶叶9万多

31、吨,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成为继咖啡后,消耗量排第二位的饮料。除了速泡茶包,美国人还非常喜欢喝冰茶。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都是罐装冷饮茶。在纽约等华人较多的地区,有不少中国人开的茶店和茶馆。不少美国人会因好奇来尝试新的饮茶方式,但更多人把这看作一种体验中国文化的途径。在英国,喝茶的人数要远远高于中国。英国人几乎将一生1/3的时间花在饮茶上。2006年,英国BBC网站的网友对12项所谓“英国的国家象征”进行投票。其中,“一杯茶”以35.0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英国茶理事会顾问简帕蒂格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英国人每天总共喝掉1.65亿杯茶,平均每人1天3杯。2.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

32、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暂时处于小规模生产,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化;二是由于受到资金条件的限制,产品没有达到产业化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发展需求。3. 近期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茶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茶叶生产将向着名优茶的生产、生产全程清洁化、多样化加工、新型茶饮料的加工与开发、多元复合茶加工等方面发展。二、成熟性和可靠性本项目有机茶园栽培技术已经掌握,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已经应用于生产,整套生产技术工艺都能满足生产要求。项目产品*天然富硒茶已经过*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分不同时段的检测检验。从检验结果看,产品质量稳定,符合DB61/307.1-2003、GB27

33、62-2005及GB2763-2005标准规定的要求。项目技术已通过中试和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全程检测、分析化验均由企业化验室完成,已通过了中试,保证产品稳定性、收率、成品率、可靠性、安全性。第四章 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分析一、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未来市场预测(一)产品的主要用途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数最多的日常饮料,并且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当前人们饮茶已不是单纯的“解渴消遣”,而更多的是追求从饮茶中获得有益成份,达到防病健身目的。品质优良的*富硒茶在未来的茶叶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更广泛的消费适用人群,酚氨比例协调、有益成份丰富、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本项目产品是富硒茶,其用途极为

34、广泛,除具有绿茶的保健作用外,还能补硒,特别适宜销售的人群有:贫硒和缺硒地区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即亚健康人群、疑难症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肌缺血、肥胖症人群)、肿瘤人群。研究表明,富硒茶对N亚硝码啉的形成具有阻断作用,对抗癌、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突变、抗疲劳具有明显效果,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天然保健饮料。中国农科院茶叶所阮宇成(研究员)认为:硒对人体作用是肯定无疑的。硒在人体生长与繁殖功能方面,与维生素E的作用类似,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剂,对维护组织弹性,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防止早期衰老,都有积极作用。人体缺硒可能引发的疾病有: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血溶性贫血、克山病、高血

35、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胰腺炎、纤维瘤、癌症、不妊症、肌痛、糖尿病、白内障等20多种。血硒含量与癌症死亡的关系,呈极高负相关。中国农科院茶叶所陈宗懋(研究员)认为,30多年的研究表明,硒的缺乏可使动物产生一系列严重疾病,包括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水肿贫血,溶血和繁殖机能衰退等。近代研究还证明,硒是构成高等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高发性疾病有治疗效应。*富硒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辐射作用、抗癌作用、抗菌杀菌作用;茶多糖具有防辐射功能、抗凝血和抗血栓功能、降血糖功能、抗癌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理血压及

36、保护心脏功能。*县的富硒茶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科技鉴定的特种茶叶,“*富硒茶”已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实行原产地保护。研究证实,富硒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都是含硒中间体,其抗癌、抗氧化、抗辐射、抗衰老、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大大增强,是不可多得的医药保健原料。*县是我省茶叶主产区,是“中国名茶之乡”,也是国家级无性系富硒良种茶示范区,现有茶园20万亩。*富硒茶因其内在品质好,处于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对富硒茶进行综合开发将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本项目产品具有独特性、精品性,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力。(二)产品主要应用领域的需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对这一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

37、,居民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健康饮食成为流行时尚。随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灿烂的中国茶文化得到全世界认可和推广,绿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六大保健饮品之一。特别是无公害优质天然富硒绿茶,消费市场呈需求上涨趋势。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之一,生产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等六大茶类,有20个省产茶,八千万农民从事茶叶生产,但是绝大部分的茶叶是品质比较低的茶叶,这些年来随着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导致茶叶的污染残留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的提升。在国际市场上,无污染、零农残的高品质绿茶价格在3000元/500g左右,而达到这样要求的茶叶在国内很少,而*市地处高纬度、高海拔、云雾

38、几率高、无污染、天然富硒之茶树优生区,加之项目所在地为富硒带,所生产的茶硒含量高,其品质它茶无以比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本项目绿茶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际市场,有机茶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地。在欧美国家,有机食品销售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10%,而且每年以2530%的速度增长,但有机茶叶销售量还不到茶叶销售量的1%,有非常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欧盟国家是有机农业的发源地,多数有机农产品能满足需要,但是这些国家都不产茶,必须依赖进口。近几年,在欧美等国家食品市场上,有机食品正从配角地位逐渐上升到主流地位。特别是超级市场等主流渠道的介入,使得有机食品销售跳跃上升。根据欧盟有关

39、贸易商提供的信息,结合欧盟市场上有机茶零售价格分析,有机茶市场还处于成长期。目前,有机绿茶市场份额85%以上为我国产品所占有。加入WTO后,欧美国家对我国的关税壁垒将进一步削减,对我国绿茶出口极为有利,但是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则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欧盟对进口茶叶农残的检验范围大幅度扩大,最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明显提高,如果执行新的标准,我国绿茶将面临从欧盟市场退出严峻局面,这既给传统绿茶生产带来压力和挑战,也给有机茶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动力和良好机遇。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要求,特别是卫生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法规和监控体系越来越健全,为有机茶消费提供了良好

40、的环境。有机茶在国内市场上同与之相接近的绿色食品有着相当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几年前消费者对有机茶一无所知,现在正逐步认识和接受。事实上,在北京和上海深圳等地市场,有机茶的销售已较普遍。(三)产品未来市场预测尽管世界经济不景气,但2010年国际市场茶叶的价格却一路上升。目前,加尔各答、科伦坡和孟买茶叶市场的平均拍卖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统计显示,印度加尔各答市场上今年6月份茶叶价格达到每公斤2.876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50美分。印度到今年4月份为止,茶叶产量降至62590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肯尼亚今年上半年的茶叶产量为139283吨,比去年下降11.5;斯里兰卡今年上半年的茶

41、叶产量为1.3亿公斤(13万吨),比去年下降24。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三个红茶生产大国的红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 由于世界市场对茶叶的需求仍保持强劲势头,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国际茶叶市场上的价格还将会大幅上扬。二、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情况;在建项目和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时间。1. 国内同类产品主要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情况国内有资质的有机茶认证机构有50余家,有20余家科研机构从事有机茶研究开发。有机茶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北、四川等省,先后有150多个县(市)进行有机茶开发,有机茶园达16万亩,有280多个茶叶生产厂家和贸易单

42、位从事有机茶生产和贸易,生产有机茶4万吨。而开发天然富硒有机茶目前仅见于湖北恩施地区,产量仅200余吨。*县是国内少见的富硒区,*富硒茶为国内首次,也是唯一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天然富硒茶,并于2003年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省质监局2003年发布了天然富硒茶标准综合体(DB61T 3072003 )。因此,*富硒茶生产加工的地域性很强,市场开发销售仅限于取得*县富硒茶国家原产地保护和*富硒茶商标使用权的公司和企业,除本项目申请单位外,其他主要有*省*县和平茶厂、*县紫健富硒茶厂、*县闽秦茶业有限公司、*县毛坝茶厂等企业,富硒茶现有年生产能力在100吨-300吨左右,目前自动化生产线等相关

43、项目的开发建设较少。2.在建项目和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时间本项目属技改扩建项目,原有生产设备及厂房场地,已具有年生产富硒茶200吨的能力,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拟开工建设项目主要是购买先进加工设备、检验设备和扩改建生产厂房,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富硒绿茶200吨的能力,预计2014年达产达效。三、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1.原材料优势*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富硒、地质环境、优良的地方品种赋予茶叶优异的自然品质,富含硒元素,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具有独占性。2.产品优势全程化清洁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44、,易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和亲和力。3.营销优势创新的销售方式,销售茶叶的同时进行茶文化宣传,不但可稳固长期喝茶的客户,也可开发不懂茶文化的潜在客户,使其加入到长期喝茶者的行列,变成公司的长期客户。本项目产品主要销往国内,近期的目标市场是国内各大、中、小城市及有饮茶习惯者,待后期国内市场稳定后将会制定出口计划,发展海外市场,因此不存在出口问题。本项目产品具有富硒特殊性,加之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同类产品进口的可能性不大。第五章 实施方案一、开发计划(一)项目各项研发工作本项目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新工艺已完成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种母本茶园建设已经启动,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已经开工建设。20

45、11年计划完成富硒茶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基础工作;生产线2012年5月正式生产运行。2013年计划完成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产品进入全面生产阶段。(二)生产准备工作本项目实施期为2年,即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具体划分三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笫一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落实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启动资金筹措;*种母本茶园600亩的基础建设开工,无性系良种富硒茶繁育基地200亩建设工作开始筹备,完成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本阶段计划投资800万元。笫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完成富硒茶清洁化生产设备选型及设备购置工作;完成*富硒茶智能自动化生产线3条;完成有机茶母本茶园、无性系良种富硒茶繁育基地建设;实现富硒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本阶段计划投资2700万元。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完成项目后期收尾工作,竣工验收,在*建设富硒茶营销及配送中心一个,在北京、西安、宝鸡建设营销品牌店各一个,开始本项目产品的初期宣传工作,制定产品上市促销计划;完成茶园标准化管护及后期茶园及基地管理工作的安排;完成全程清洁化生产线的调试验收及试运行,并保障各项设备能正式投入生产使用。本阶段计划投资500万元。(三)市场开拓工作的进度计划项目实施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