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博物馆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8960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博物馆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西省博物馆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博物馆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博物馆调研报告.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山西省博物馆调研报告时间:2011年9月11日地点:山西省博物院对象:山西青铜器发展在省博物馆,算是对山西的历史做了一个大概的梳理,方从整体上对山西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有太行屏蔽,西、南以黄河为天堑,北有长城拱卫,因外河而内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所以又有“三晋”之别称。山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发生在这里。尧、舜、禹都在山西建都立业。尧都平阳,在今临汾一带;舜都蒲坂,在永济附近;禹都安邑,则在夏县

2、境内。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晋南、豫西一带。春秋时期,晋文公定都曲沃,成就一代霸业。隋末,太原成为李唐王朝飞龙之地,因此太原至今有龙城之谓。明清时期晋商崛起,使得平遥,太谷等地成为中国当时的金融中心。可以说,从远古时期直到清末,山西在全国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清朝学者顾祖舆这样说:“山西居京师上游,表里山河,称为完固,且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因势乘便,可以附天下之背而扼其吭也”,“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山西的历史由来已久,所以其境内出现的工艺美术作品门类比较齐全并且具有地方的独特魅力。在此只对山西的青铜工艺做大致阐述。青铜:山西最早的时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因而山西省出

3、土这一时期青铜器比较丰富。主要地点有平陆盘南、常乐;曲沃曲村;晋中灵石旌介、太谷白燕、太原阳曲;忻州连寺沟的羊圈坡和牛子坪;保德林遮峪;右玉大川;吕梁的石楼县二郎坡、后兰家沟、桃花庄、贺家坪(下庄峁)、义牒、圪垛坪、会坪;柳林县高红;永和县的下辛角;隰县城关庞村;晋东南长子县北高庙;潞城县潞河;黎城县城关等。器物成群的有北高庙、旌介、后兰家沟、桃花庄、二郎坡、羊圈坪、牛子坪、高红和林遮峪。其它地区或是少量的几件容器,或仅数件兵器。 按纹饰特征和器形分析,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在晋东南和晋南黄河沿岸主要是同河南殷墟商王朝的王畿地区相仿佛。而在晋中、吕梁、忻州、雁北等地均属商王朝周围的方国文化区。

4、出土的这一时期商代青铜器,数量远远超过二里岗时期,器物类形也增多了。常见的礼器、酒器有鼎、鬲、爵、觯、尊、觚、簋、盘、壶、卣、瓿、觥、角等;兵器有直内戈、带銎戈、矛、戚、带銎刀、镞;工具有斧、斤、凿、锛、锥等。纹饰有了较大发展,一般都在颈、腹部,耳或足部饰有饕餮纹、兽纹、夔龙、夔凤等。出现了通体饰有花纹的礼器。饕餮一般都面目狰狞,有恐怖感。新器形和纹饰都有了巨大的演变,说明商代后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铸铜手工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无论从数量到质量都比以前有很大进步。这么众多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又可分为早、中、晚三段,现分别叙述如下:1.早段: 以长子北高庙、忻州连寺沟和石楼后兰家

5、沟三处为代表。铜器群的基本组合都是鼎、觚、爵、鬲等。这一时期青铜器较多地保持了二里岗时期的特点。2.中段:主要以桃花庄、保德林遮峪、柳林高红三地铜器为代表。晚段:以灵石旌介,石楼义牒、二郎坡三地为代表,灵石旌介出土青铜器百余件,主要有形体瘦高的直耳、柱足象纹方鼎、饕餮纹分裆鼎、蕉叶纹觚和体如伏虎的饕餮纹觥等。晋中、吕梁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又称北方草原青铜器。除具有商代铜器中一般的普遍特征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既受商王畿地区青铜制品形式的影响,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对殷墟类型青铜器加以改造,创造了既保存有殷墟类型青铜器的特点,又寓以自身气质的风格。晋国青铜文化,一般是指从叔

6、虞封唐开始,到秦灭六国结束,山西,以及河南、河北的一部分地区所发现的以青铜器为主要标志的区域地方性文化。晋国青铜器的主要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种类繁多,风格独特。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大量增加,礼器相对减少。铜镜和带钩就是比种类型的代表。特别是带钩种类繁多,形饰雅致,深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到战国时期广为流行。造型优美,纹饰讲究。东周以来,在我省发现的大量晋国青铜器,在形体或装饰上,除注意实用外,还特别注意观赏价值。这种对美的追求,体现在青铜器制造的全过程。春秋中期以后,最有诗意的纹饰是蟠螭纹、蟠虺纹和蟠蛇纹。这几种图案是由西周末年窃曲纹和夔纹相结合,逐步演化而来的。铸造先

7、进,工艺精细。战国末年至秦末,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青铜器开始逐渐被铜器、铁器和陶瓷器所取代,青铜开始淡出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至此,山西的青铜器发展史告一段落。青铜器由原来的祭祀器具发展到后来的生活用品,装饰花纹由野兽纹样,再到人类主管臆造的图腾纹样,到最后的花鸟和纯装饰纹样,反映了随着生产力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装饰手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装饰题材的内容看来,大部分源自于日常生活的景物,极少部分加以人类的想象力,充分验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论点。青铜器造型由早期的单一几何形状到晚期的优美造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艺术对于工艺的影响,并逐渐变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装饰1001 田东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