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8961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纠纷记录本.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纠纷记录本医疗纠纷 记录本 科室: 年度: 滑县新区医院 1 目 录 医疗纠纷小组成员组成1 关于外院转入有医疗纠纷隐患病人的管理规定2-3 医疗纠纷管理制度及流程4-9 投诉电话 10 医疗纠纷评估表11 医疗纠纷登记记录12 2 医疗纠纷小组成员组成 组 长: 成 员: 联络员: 1 砚山县人民医院 关于外院转入有医疗纠纷隐患病人的管理规定 临床各科室: 我院承担着全县疑难、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其中部分由下级医院转入我院的病人存在医疗纠纷隐患。为规范管理,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诊治原则,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经院务委员会研究通过,下发本规定。 一、外院转入

2、有医疗纠纷隐患病人包括: 在外院已有医疗纠纷苗头。 在外院发生医疗纠纷,经有关部门协调转入我院。 在我院检查时,发现下级医疗机构在处臵中存在过失或不足。 在外院处臵后,因病情复杂转入我院,我院再次处臵可能效果不佳或预后不好。 存在其它可能引发医疗纠纷隐患的。 二、处理流程 科室凡收住上述病人后,首诊科室应仔细了解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 医务处或总值班安排有关人员与科室共同了解清楚病人与外院发生纠纷的情况,或在外院处臵情况。 医务科或总值班立即报告分管院领导或二线值班院领2 导,并与相关下级医院领导取得联系,请下级医院院领导到我院共同协商处理。同时,组织院内相关专家会诊,积极救治

3、病人。 双方共同与病人进行沟通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应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彼此责任,方可进行下一步处臵。 紧急情况上报医务科的同时,按照医疗原则先处理病人。 科室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医疗安全和医患沟通,避免发生医疗护理差错、过失。 三、处罚 未报告医务科或报告医务科后,未按医务科意见处理,发生医疗纠纷的,按院对科室责任目标相关规定处理。 紧急情况报告医务科的同时按照医疗原则处理的,发生医疗纠纷,科室不承担责任。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3 医疗纠纷管理制度及流程 第一条 医疗纠纷是指因患者或其家属对医务人员或医院的医疗服务不满意,与院方发生的争执。 医疗事故是

4、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二条 医院应加强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第三条 全院职工在医院各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依法执业,恪守职业道德。行政、后勤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为医疗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第四条 医务人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时将患者的病情

5、、治疗措施、用药等情况告知患者或家属,在进行各种有创操作前,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充分告知其并发症及相关风险并签定相应协议书。 第五条 医务人员应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病史询问仔细,查体细致认真,禁止使用患者自购医用4 材料、药品;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病历,记录认真、详实。 第六条 医院不定期召开医疗纠纷防范讨论会,以总结经验教训,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医疗纠纷鉴定小组会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医院医疗纠纷进行讨论、分析、鉴定。各科室应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和改进。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在处理

6、后一个月内,应召开专题会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并报医院有关部门。对于工作不负责任的、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规范要求处臵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科主任和医疗组长,需在科主任例会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质询。 第七条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 第八条 根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可解决程度、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医疗纠纷预警分为三个级别: 三级预警。指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5 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

7、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二级预警。指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一级预警。指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第九条 根据医疗纠纷预警级别的不同,医院实行不同的处臵方案。 三级预警要求医护人员发现预警情况后,立即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科主任、护士长应马上了解情况,在科内通报以引起每位医护人员的重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以化解医疗纠纷隐患。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

8、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 需报三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正常死亡、出现并发症、病情发生重大变化、病危、重大手术、新技术、重大抢救、药物试验等;医护工作中不存在缺陷,但患方对医院的工作有不理解或不满的预兆;有演变为纠纷可能性的其他情况。 二级预警要求医护人员发现预警情况后,立即报6 告科主任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到预警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科室立即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实施办法并确定责任人,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相应主管部门。若科内处理不力,隐患进一步加重,则预警级别上升为一级预警。 需报二级预警的情况:病人死亡原因不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病情突然恶化;医护工

9、作中存在一定缺陷、患者及家属有不满表现;演变为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一旦演变为纠纷则处理难度较大。 一级预警要求科室发现预警情况后,科主任、护士长立即上报相应主管部门。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 需报一级预警的情况:医护工作中存在明显缺陷导致患者死亡、残疾、严重并发症;患者及家属有极度不满表现甚至威胁,极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 第十条 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处理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住址、联系电话、入院时间、预警级别、上报人、与隐患相关的医护人员、疾病诊断、简要诊疗过程、预警内容、科室处理意见、防范与整改措施。 7 第

10、十一条 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隐患预警零通报制度。医护人员每日交班时,必须将医疗纠纷隐患情况作为交接班内容向科主任、医疗组长、护士长、主管医师报告。须上报相应主管部门的一级预警、二级预警需填写医疗纠纷预警报告表并上报,如情况紧急可以口头上报,但事后24小时内必须补报书面材料。医疗纠纷隐患的当事人需在第一时间内到相应主管部门汇报相关情况。 第十二条 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也要建立医疗纠纷预警登记处理本。定期检查科室的医疗隐患预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督导出现医疗纠纷预警的科室分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三条 相应主管部门接到纠纷预警报告后,负责调查并组织院

11、内相关专业专家讨论鉴定,必要时组织院外专家讨论鉴定,鉴定结果及时向分管院领导汇报。在接到投诉7个工作日内给予解释答复,如遇特殊情况,最长不超过20日。相关科室科主任、医疗组长或护士长全程协助调查、解释答复。 医院医疗执行委员会通过调查、分析、鉴定,对于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的医疗纠纷,相应主管部门应积极与患方协商解决,经协商双方达成共识的,签署协议书;经协商双方无法达成共识的,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申请医疗8 事故鉴定、申请仲裁或依法诉讼。 第十四条 在医疗纠纷处臵中发生以下突发性纠纷事件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当及时向保卫部门报告,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医院内寻衅滋事的;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

12、的; 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护人员的; 非法限制医护人员人身自由的; 占据办公、诊疗场所,影响正常工作、医疗秩序的; 在医院内拉横幅、设灵堂、张贴大字报、堵塞通道及大门等扰乱医院秩序的; 抢夺尸体或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经劝说无效的; 抢夺病历或损毁医疗文书的; 其他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不法行为。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参与处臵时,院方要确定专人与公安机关保持联系。 第十六条 相关主管部门应对外公开投诉电话,将投诉电话张贴于院内醒目位臵。 9 投诉电话: 312230810 临床预警评估表 门诊就诊时间: 姓名: 性别: 年龄: 原因: 住院日期: 住院号: 处臵: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参加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11 医疗纠纷登记记录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不良事件 诊断 责任人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