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翁遗训.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9054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洲翁遗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洲翁遗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洲翁遗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洲翁遗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洲翁遗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洲翁遗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洲翁遗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洲翁遗训南洲翁遗训 西乡隆盛 立庙堂为大政,乃行天道,不可些许挟私。秉公平,踏正道,广选贤人,举能者执政柄,即天意也。是故,确乎贤能者,即让己职。于国有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乃不善之最也。适者授官,功者赏禄,方惜才也。然,尚书仲虺之诰有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德官相适,功赏相应,即此意乎?闻此言,翁欣然应之。 在*中执国家之政是行天地自然之道。行事不应挟半点私心。所以不论何事都该秉持公平,依循正道,广举贤明之人,让能忠实履行职务者执掌政权,方为天意,换言之,就是遵循神灵的旨意。所以,若有真正贤明且适任之人,应该立即将自己的职位想让。由此而言,不论于国家有何等功勋,若将官职授予不胜任者以

2、表彰其功绩,此为最大的不善。翁道:“应慎重选择适任之人授其官职,有功绩之人则赏其俸禄,乃惜才之举也。”那么,尚书仲虺之诰中有言“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褒赏”,这句话的意思是否指德行与官位相适配,功绩与褒赏相对应,听到有人这么问,翁大喜,回答道:“正如此言。” 贤人汇集百官,若不将政权归于一途,不将国体定于一格,纵纳人材、开言路、采众议,亦无所取舍,事业驳杂难成也。朝令夕改,皆统辖无所、施政方针不定所致也。 贤人将众多官吏汇集一堂,但政权没有统一的方针,国家缺乏统一的体制,即使任用杰出人才,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因无判断与取舍的一致标准,各项工作必成散沙一盘,成功无望。而*也朝令夕改,变动无常。这

3、些皆因政治方针未能确定,政令无法统一之缘故。 政之大体,兴文、振武、励农三者。余百般事务皆助此三者之具也。三者中,顺时因势施行先后之序有之,不可此三者后而他者先。 政治之根本为尽力做好这三件事:普及知识学问、以振兴教育;整饬军备、以强化国家自卫能力;奖励农业以保证生活安定。其他各项事宜皆为推动、促进此三者之手段而已。三者之中,因时代差异或趋势,有何者为先,何者暂缓的先后顺序,然而决不可将此三者推后而其他政策优先。 位万民之上者,慎己,正品行,戒骄奢,勉节俭,勤职务,为人民之楷模。下民若不怜其辛劳,则政令难行。然草创之始,华屋,锦服,关妾,谋财,维新之功业终难成也。今戊辰之义战既成营私之态,念此

4、,无颜以对天下及战死者,泪频催也。 位居于众多国民之上者,应努力做到时刻谨言慎行,戒骄戒躁,图节俭、戒浪费,谦恭朴实,勤于本职,精励图治,成为民众的楷模。一般民众若不为领导者的勤奋工作和简朴生活所感动,不对领导者起怜恤之心,则*命令难以得到执行。 然而,现今虽为维新之业始创,有些人却将家里装饰得甚为奢华,平日也锦衣玉食,更为关妾相伴。而整日脑中盘旋的也只有敛财之道,完全无法实现维新的真正目的。事到如今,戊辰之战这一正义的战争也俨然沦落为只图肥私、利私欲之结果,西乡念及此事,深觉无颜面对国家,面对战争中的牺牲者,眼泪长流。 曾做七绝以示:“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

5、买美田。”西乡日,若有违,言行不一,则人尽可唾。 曾经,做汉诗七言绝句一首示人:“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西乡说,若违背此言,言行不一,则任何人尽可以唾弃他。 用才,苛辩君子小人太过,反生害也。乃因自天地开辟始,世十之七八皆小人。善察小人之情,取其长用以小职,尽其才艺也。东湖先生所言之“小人具才艺者用,且必用也。然居长官授重职,必覆邦家,故决不立于上”也。 任用人才之际,若将君子与小人过于严格区分,反倒会生出事端。其原因在于,开天辟地以来,世间十之七八均为小人,应该善于体察小人的所思所想,取其所长,用做下属,充分发挥其才能技艺。藤田东湖先生说:“小人具

6、备才能与技艺,应善于利用,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所长。虽说如此,若将小人委以重任,占据领导职位,则说不定会发生颠覆国家之恶性事件,所以绝不能将其置于高位。” 事无大小,踏正道推至诚,凡事不可使诈谋。人临障碍,多爱用计,一旦事畅,后伺机而动。然计必生烦,事必败矣。行正道,目下迂远,然先行则早成也。 事情不论大小,都应以至诚之心,依循正道,绝不可使用阴谋诡计。大多数人在遇到阻碍之时,以为只要以计策将障碍一扫而空,之后便可伺机而动。用计谋行事必会出现后患,长远看来此事定会失败。依正道而行,似乎舍近求远绕了弯路,但若先行一步。则也能早日成功。 广采各国制度以进开明,先知吾国之本体,振风教,后徐酌彼

7、之长。否则任仿效,国体衰颓,风教萎靡,匡然无救,终为彼制。 若想广泛采纳世界各国的制度之长,以达到文明开化的目的,首先必须明了本国的真实情况,致力于风俗教化的振兴,之后逐步吸取外国之所长。否则,一味追随外国,只知效仿,必定国体渐衰,风俗教化式微,挽救无望,最终为外国所控制,危害国家。 忠孝仁爱教化之道,乃政事之本,亘万世通宇宙不易之要道也。道乃天地自然之物,纵西洋亦无别。 忠孝、仁爱、教化这三项道德为政治之根本,是万世不变、世界皆通的重要之道。所谓道,为天地自然之物,即便西洋也无二致。 启人智,即开爱忠孝之心。报国勤家之道明,百般事业随进。或启耳目,架电信、铺铁道、造蒸汽装置器械,耸人耳目。然

8、何故电信铁道不可缺乎?注目者无几。妄羡外国之盛大,不论利害得失,房屋构造及至玩物,一一仰外国,长奢侈之风,浪费财用。国力疲弊,人心流于浮薄,终无外乎本国溃也。 开启人的智慧即为开启爱国之心、忠孝之心。明了尽忠报国、勤力为家的为人之道,事业便会随之进步。或者开拓世间耳闻目睹之领域,为此架设电信、铺设铁路、制造蒸汽机械,以惊动人的耳目,然而为何非有电信、铁道不可?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之物吗?这些问题无人在意,只一味艳羡外国的盛大,不探讨利害得失,从房屋构造到玩具制造一一仿效外国。不合身份、不成体统的奢侈之风盛行,浪费财物,从而国力衰弱,人心流于付钱轻薄,结果必定是日本的衰亡。 文明,赞道理遍行之语也

9、,非言宫室之庄严、衣服之美丽、外观之浮华。闻世人所倡,何为文明、何为野蛮,全然不解。予尝与人论,回:“西洋野蛮。”彼以“否!文明也”争。予连驳之:“非也,非也,野蛮矣。”彼惑:“何言至此?”答曰:“倘西洋实文明,对未开化之国本慈爱、恳说谕、启其开明。然非如此,对未开蒙昧之国行极残忍之事以利己,此乃野蛮也。”其人笑曰:“闭口无言矣。” 文明一语是赞颂推广合乎道理之事,绝不是指宫殿恢宏、衣着华美或外观浮华。听世人的言论,全然不懂何为文明、何为野蛮。我曾经与某人就此进行过一番争论我认为西洋野蛮,而对方却争辩道:“不,西洋是文明之地。”我连连以野蛮驳斥他,对方疑惑不解:“为何如此断言?”我答道:“若西

10、洋果真文明,对未开化之国就即应秉持仁慈之心谆谆教导,引导其文明开化。而现实并非如此,对未开化、知识贫乏、不明事理之国做出极端残忍之事,以图自身利益,这显然是野蛮之举。”听闻此言,对方笑道:“不愧是西乡,我真是无无言以对啊。” 西洋刑法,主惩戒、戒苛酷,重引人向善。故狱中罪人亦从宽,与鉴戒之书,因事许见亲族朋友。原圣人设刑,以忠孝仁爱之心怜鳏寡孤独,恤人之陷罪,用心良苦。实果如今之西洋般周全否,书籍未见载录。实感此乃文明也。 西洋刑法主要以惩戒为根本精神,避免苛酷对待,注重将人引导向善。所以即便被逮捕入狱的犯人也从宽相待,给予讲述训诫实例的书籍,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也允许与亲友见面。原本昔日圣人设下

11、刑罚,目的是以忠孝、仁爱之心怜悯世上无所依靠之人,深恐他们陷于罪孽之中。真可谓用心良苦。而当初的实际情况是否确如今日西洋制度一般周全,书籍中并无记载,无从知晓。这一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西洋确实文明。 薄租税以裕民,即养国力也。故纵国事繁杂苦财用之不足,确守租税定制,损上而不虐下也。试观古今之事,道不明之世,苦财用不足之时,必用曲知小慧之俗吏,巧聚敛,以解一时之欠乏,俨然擅理财之良臣,以手段苛酷虐民,人民不堪其苦,欲避聚敛,自趋谲诈狡猾。上下互欺,官民敌仇,终至分崩离析乎。 减少税赋以富裕国民,这才是培养国力。所以,即便国事事务繁多,苦于财政不足,也应严守税收制度的规定,上级阶层承受损失而不可虐待

12、下层民众。试观古往今来的历史。在道理未被明确贯彻的社会中,国家为财政所苦时,必会利用行为偏执、会耍小聪明的下层官吏,以恶劣狠毒之手段征收赋税,以填补一时的财政不足,而且还会夸奖他们是擅长财政的好官。这类小官玩弄手段,残酷虐待国民,人们不堪重负试图逃避这些不当之税,自然开始挖空心思编造谎言,人性也随之变得狡诈阴险,上层下层互相欺骗,官吏与国民水火不容,最终将导致国家分崩离析。 会计出纳为制度之所倚,百般事业皆有此生,成经纶中枢要,不可不慎也。大体言之,量入为出,别无他法。一岁之入定百限,统理会计者以身守制,不可超限。否则制于时势,先出缓限以量入者,无他,榨民之膏血也。纵事业一时进步,国力疲弊无可

13、救矣。 国家的会计出纳工作是全部制度的根本,各项事业均由此而成立,也是治国之要,必须慎之又慎。会计出纳的大致方法为量入为出,将一年的收入定为所有事业之限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管理会计者应全力以赴遵循守护此规定,不得超过核定的预算。否则,任随时代之势,限度置后,支出优先,以此来衡量收入,最后必定只能对国民课以重税。如真如此,那么即便事业看似暂时取得进展,今后国力必将渐衰,最终回天乏术。 常备兵数,亦由会计所限,决不可张虚势。鼓士气练精兵,纵兵数寡,折冲御侮皆足也。 常备兵数,即国防军事实力,也应在国家会计的限定中行事,绝不可扩张军备、虚张声势。倘若振奋鼓舞士气,训练优秀军队,那么即使兵员数量少,

14、与外国交涉或抵御外侮时,也足以应对。 失节义廉耻决无持国之道,西洋各国亦然。位于上者对下争利忘义,下皆仿之,人心忽趋财利,卑吝之情日长,失节义廉耻之志操,父子兄弟之间亦争钱财,至反目也。长此以往,何以持国?德川氏灭将士之猛心以治世,然今较昔战国猛士犹勇之心若不奋起,与万国对峙不得也。普法之战,法佣兵三十万、粮三月然终降伏。人笑曰,算盘过精之故也。 倘若丧失节义、廉耻之心,那么国家将难以维系。即便西洋各国也不例外。位于上之领导者对下只知争夺一己之利,忘却正道。继而,下属竞相仿效,人人皆为财欲奔忙,卑劣吝啬之心日益蔓延,节义廉耻之操守尽失,父子兄弟间也为争夺财产而反目成仇。长此以往,国家何以维持?

15、德川氏抑制将士的勇猛之心来治世,然而,如今应当更胜于战国时的勇将,激发勇猛之精神,才能与世界各国相抗衡。普法战争时,法国坐拥三十万的兵力与三个月的军粮仍不敌对手,以投降告终。人们耻笑道,这是因为金钱财物的如意算盘过于精明所导致。 行正道,以国毙之精神,方可与外国交际。畏彼之强大,主圆滑,曲从彼意,则招轻侮,欲亲反裂,终受彼之制矣。 依循正道,即使堵上国家前途也在所不惜。倘若无此精神,则难以顺利与外国往来交涉。畏惧外国的强大而瑟缩不前,圆滑行事,曲意逢迎,忍受屈辱,以图亲善。最终反会导致关系决裂,从而受到外国的压制。 谈及国事,慨然曰:“当国凌辱,纵令国毙,践正道、尽其义,乃*之本务也”。然听闻

16、平日议金谷理财之事,何等英雄豪杰。临流血之事,头集一处,惟谋目前之苟安。恐战字,堕*之本务,可谓商法支配所,非*也。 一旦论及国事,便慨然长叹:“国家若受外国之辱,纵然整个国家有灭顶之灾也要坚持行正道、尽道义,此谓*之责任。”然而,听到平日里议论金钱、粮食以及财政之事,不由得叹服他们颇具英雄豪杰之气概。然而,临流血之事却聚众商议,只图眼前苟且安稳。畏惧“战”字,推卸*本来的职责。那便沦为商法管理局,形同商界头目,不能说是一国的*。 自古,君臣皆以已为足者,非治功之世。知己不足,则下言入耳也。已足,人言已非即怒,故贤人君子不助之。 自古以来君主与下臣施行政治权力时,若均认为自己完美无缺,那么这样

17、的时代绝非大治之世。只有清楚自己并非十全十美,才能虚心听取下级的意见。若自认完人,一旦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就会立即动怒。这样不可一世之人,贤人或君子绝不会相助。 纵论制度方法,非其人难行乎。人有而后方法行,人乃第一至宝,已成其人之念甚紧要也。 即便对制度与方法侃侃而谈,倘若谈论者自身非杰出之人,则很难顺利执行。有杰出之人,各种制度方法才能得以推行。人为第一至宝,而自己有心成为这种杰出之人,这一想法至关紧要。 道乃天地自然之道,故讲学之道,在于敬天爱人,以克己修身为终始也。克己之真义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人皆以克己成,以纵己败。观古今人物,事业初创之其事大抵十之成七八,余二三终成者

18、稀。盖因初能谨言慎行,故功立名显。然不觉爱己之心,恐惧慎戒之意弛。骄矜之气渐涨。恃既成事业,苟信已万般皆能,则陷不利而事终败,皆自招也。故克己,人未睹未闻处慎戒也。 所谓道,是天地固有之理,所以治学应以敬天爱人为目的,时刻谨记克己以修身。克己真正的目标是论语所言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凡人皆因战胜自我而成功,因放纵自我而失败。以历史人物为鉴,事业始创时,多数人能出色达到目标的十之七八,而能圆满完成余下二三成的人则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最初能自我约束,谨言慎行,从而功成名就。然而,功成名就后不知不觉生起爱己之心,谨慎、畏惧的神经松懈,开始骄傲、得意忘形起来,事业既成便自以为干什么都不费吹灰之

19、力。这种过分的自信会把事情搞砸,最终导致失败。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独处时、无人监督时也能自律、自诫。 克己,临于万事欲克而不得。故先修身养性而后成也。 凡事在其时、其地即所谓临场克己自制,这样克己很难成功,故须平日里振作精神,修身养性以克己。 志学者,必宏大规模。然,惟此偏倚,或疏于修身,故须始终克己修身也。宏大规模以克己,男子者容人,非为人容,书古语已授: 恢宏其志气者,人之患,莫大乎自私自吝,安于卑俗而不以古人自期。 试问期古人何许意哉?尧舜为圭臬,孔夫子为师也。 志于学问、学识之人,必定得扩大知识面。然而,仅仅偏重于此则会疏于修身,所以应该常克己修身,这点至

20、关重要。扩大知识的规模、范围,同时不忘努力战胜自我,提升人格。所谓男子,应凡事有容乃大,而并非为他人所容。节录古人之训如下: 恢宏其志气者,人之患,莫大乎自私自吝,安于卑俗而不以古人自期。 若问以怎样的古人为楷模,告之,以尧舜为楷模,以孔子为老师,向其学习。 道者,天地自然之物。人行道,是为敬天。天佑众生,故当爱人如爱己也。 所谓道,是天地自有之物。人应当循道而行,其首要目的是为敬天。天平等地关爱他人、关爱我,所以应以爱己之心来爱他人,这点至关重要。 不与人对,与天对。与天相对,尽己责而勿咎人,寻己诚之不足。 心中应谨记,勿把人当对手,而常与天相对。与天坦诚相对,尽己之诚意,绝不咎责他人,而反

21、省自身诚心之不足。 爱己为最不善也。修业无果、诸事难成、无心思过,伐功而骄慢生,皆因自爱起,故不可偏私爱己也。 爱己,即只图自己顺心而从不顾念他人,这种私心最为不善。修业无果,事业无成,不思悔改,这些均由过分爱己而导致,所以决不能做这种自私自利之事。 改过时,知己之误,即善也。其事可弃而不顾,即踏一步。思悔过,患得失,欲补缮,同碎茶碗集其片者,于事无补也。 (释义) 改过之时,只要明白自己之误就好,即可将此事抛诸脑后,立即向前踏进一步。如果总是为已经的过失而悔恨,为遮掩或补救而悔恨,为遮掩或补救而费心劳神,这便如同打破茶碗后收集碎片,完全于事无补。 行道无尊卑贵贱之别。概言之,尧舜王天下,执万

22、机政事,其职乃教师也。孔夫子自鲁国始,不为何方所用,屡逢困厄,匹夫而终,然三千徒皆行道也。 行正道一事无身份尊卑贵贱之分别,凡人皆须依循正道。概而言之,中国的尧舜作为国之帝王,执掌国家政事,然而他们的本职却是老师。孔子先生自鲁国始便得不到任何国家的任用,几度遭遇艰难困苦,一生身份低微,然而遵循其教诲的弟子据说有三千人。 行道者,顾逢困厄,立何等艰难之境,事之成否、身之死生,无关也。人者,事有擅否,物有成否,自然亦有心动摇之人。人行道,蹈道无擅否,亦无成否。故尽行道乐道,若逢艰难,凌之,愈行道乐道。予自壮年屡罹艰难,故今遇何事,皆不动摇,实乃幸也。 依循正道之人总会遭遇各种艰难困苦,不论局面多么

23、举步维艰,事情成败与否,自己生死与否,都不应有丝毫担心疑虑。人做事都有擅不擅长,都有力不能胜之时,更有人行事心怀不安、摇摆不定。然而无论如何,人都应当行正道,而此事无擅与不擅,更无能力有否之别。故而专于行正道、乐正道,若遭遇艰难险阻,力争超越,不问结果,淡然处之,并愈加乐于正道。我年轻时曾备尝艰辛,时至今日,无论遇到何事,都能坚定不移。这实在是幸事一桩。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困于对也。然无困于对者共患难,国家大业不得成也。此般人物,凡俗之眼岂能看破。孟子所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今人仰

24、否?答曰:“然也。非立于道之人,其心性不现也。” 不惜生命,不图名誉,也不为官位与钱财之人,是艰难对付的。然而,若非与此种难以对付的大人物共同分担忧患,则难成国家大业。一般人看来,这类人物实在深不可测。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若问如今这仍是万人敬仰的人物吗?答道:正是如此。非行正道之人难以呈现此种精神。 行道者,举天下毁无不满,天下誉亦不自满,缘自信厚之故也。其工夫,熟读韩文公伯夷颂可得。 以行正道为生存准则的人,即便举国上下一致责难,他也绝不会有任何埋怨;举国上下齐声赞扬,他也绝不会自鸣得意。能

25、做到这一点,缘于对自己深信不疑。成为这种人物的方法在于熟读韩文公的伯夷颂并严格按此实行。 志于道者,不贵伟业也。司马温公曰,闺中语无不可语人者。由此推知慎独之学。出人意表逞一时之快,实未熟也,当戒。 希望依循正确道义的人,勿尊崇大事业为好。司马温公说道,卧室之中对妻子所言亦不可向外人道之语。由此可明白慎独一词的真意。做出人意料之事,令人大吃一惊,从而沉浸于一时的快意之中,这表明修行尚且不足,应当充分反省。 平日不循道,临事狼狈,处理无措也。譬若近邻失火,平生有备者泰然,利落应对。平日无备者,惟狼狈,何谈处置儿。同理,平生未循道者,临事无策也。予早年出阵之日,向兵士言道:“我整备否,不为己方之目

26、以见,仿敌之心试探,方乃第一备也。” 平日不行道义之人,遇事只会惊慌狼狈,六神无主。这就好比近邻失火,平日有所准备之人,镇定自若,应付处理干净利落。然而,平日无此用心,便只知仓皇失措,更谈不上应付处理了。统一道理,平日不行道义,遇事则束手无策。早年我征战之时,曾对士兵们说道:“我方的防备是否万全妥当,不应仅从自身视角来衡量,而试着以敌人之心来刺探,这才是最高防备。” 平日勿施计。以计行事,其迹不善视之判然,必悔也。惟临战不可无计。倘平日用计,临战则计难出也。孔明平日不施计,方能行奇计。予自东京归撤时尝与弟云:“迄今未曾用计,后亦无劣迹,此言可见。” 所谓计谋,平日最好不用。以计谋行事,其结果不

27、善一看便知,事后定会追悔莫及。唯一例外是交战之时不可无计。如果平日常以计行事,一旦大敌当前,则很难施行恰当的计策。诸葛孔明正是如此,平日不适用计谋,才能在紧要关头施行意想不到的妙计。自己从东京撤回时,曾经对弟弟说:“我迄今从未使用过任何一点计谋,之后也不会留下此种劣迹。这点你可见证。” 笼络人暗谋事者,纵成其事,慧眼见之则丑态立现哉。以公平至诚推人,不公平则决难揽英雄之心也。 欺瞒蒙蔽他人,暗中图谋不轨的人,即便诡计成功,也会被明眼人识破。其丑态无所遁形。对人应当秉公平、持诚心,否则便不得人心,决不会得到杰出人才的帮助。 无欲成圣贤之志,见古人事迹,思难企及,较临阵脱逃尤卑怯也。朱子亦云,见白

28、刃而逃者无救矣。诚读圣贤之书,身心体验其所为,是为修行,惟知其言其事,徒劳也。予闻今人论,何等至理,然难通所为,仅止口舌,无感佩之心。见真为之人,实折服也。空读圣贤之书,犹旁观人之剑术,全无领会。全无领会者,倘一交手,无他法,逃之夭夭也。 不树立成为圣人贤士的大志,知晓昔日古人的言行史实,心下认定自己无论如何无法企及,这一行为相较临阵脱逃而言更为卑怯。朱子曰,见刀光剑影便仓皇而逃者无可救药。虔心读圣贤之书,明了圣贤之士一生所作所为中所通行之精神,并身心体验,以作为修身养性之法。否则,仅仅知晓胜仙门曾有过这般言论、那番事业,又有何益处?今日,听他人之议论,何等精辟入理,然而却无法将此言之精神贯彻

29、于行动中,仅止于口舌之言,所以毫无钦佩之心。遇见真正身体力行之人确实心悦诚服,深感其为卓尔不群之才也。倘若对圣人贤士之书仅仅浮光掠影,恰如旁观他人表演剑术,自己丝毫不能领会。既然如此,那么一旦与他人比试,除逃之夭夭外别无他法。 天下后世信仰悦服者,惟真诚二字。自古讨父仇之人不胜枚举,独曾我兄弟,迄今妇孺皆知,盖出类诚笃之故也。无诚而为世所誉,侥幸也。诚笃者,纵当下无人知,后世必有知己也。 这个世界上,能世世代代为人所信仰、所心悦诚服之人,只因有一颗至诚之心。自古以来,为父报仇者不计其数,而其中唯有曾我兄弟的事迹妇孺皆知,这是因为他们的诚笃之心超越常人。若无真心实意却受世人赞誉,不过纯属侥幸。诚

30、笃之人,即便当世无人知晓,后世也必有知己为其击节赞叹。 世人所倡之机会,多为侥幸所得。真正之机会,在尽理而行、审势以动。平日忧国忧天下之诚心不厚,只趁时而成,事业难绝永续。 世人所谓的机会,多数指偶然之侥幸。然而尽道理而行,审时度势而动,如此情形下才有真正的机会可言。平日忧国忧天下的诚心不足,仅事到临头随势而动,这种成功绝不可能长久。 今之人以为,才识具则事业随心成。然任才为事,其危可见矣。有体方行用。今已不见如肥后长冈先生之君子,予叹息,遂书古语以授: 夫天下非诚不动,非才不治。诚之至者,其动也速。才之周者,其智也广。才与诚合,然后事可成。 今世之人误以为,只要具备才能和知识则诸般事业皆可随

31、心愿达成,然而矜才使气会导致危机四伏。有坚定之诚心行事方能成功。我扼腕叹息,当今如同肥后的长冈先生般的杰出之人已难觅其踪,只能记录下古人之言以授众人: 夫天下非诚不动,非才不治。诚之至者,其动也速。才之周者,其治也广,才与诚合,然后事成。 修身正己,具君子之体而不知应对者,同木偶人。譬若数十人客不意来访,纵令欲款待,事前无器具调度之备,惟担心,不得应也。平日有备,几多客来,皆从容应之。故平日之备甚为紧要,书古语以赐: 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之所在一焉而已。 修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即便形同君子,遇事却不知如何应对,岂非与木偶人无异。这好比数十位不速之客忽然来访,即便意欲好好款待,但若平时未准备招待用具,那只得惴惴不安,不知该如何应对。平日应当备下招待用具,那么不论多少客人来访都能根据数量从容应对。所以,事前的准备重于一切。古语有云: 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之所在一焉而已。 从翁驱犬逐兔,跋涉山谷,终日狩猎。暮,投宿田家。浴毕,心旷神怡,悠然曰:“君子之心常如斯也。” 跟随老翁驱犬逐兔,跋涉于山谷之间,终日狩猎。傍晚,投宿于一农家。沐浴完毕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曰:“君子之心常如此惬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