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915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中的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中的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中的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中的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秋.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中的秋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 与诗同行古诗诵读第五课诗中的秋教学设计 立新小学 王淑英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想象文中诗句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的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读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最古老,也最具有文学物质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

2、会生活;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炼而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1 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六组课文与诗同行的古诗诵读部分第五课诗中的“秋” 二、学生读课题、课文质疑 1、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诗句的格律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冰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读诗方法。 1、再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 2、思考文中的诗句描绘的都是什么季节? 3、小组内交流你从诗中还读懂了什么。 4、小组讨论读诗有哪些方法,怎样才能把诗句读懂。 5、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读诗的方法。 四、拓展运用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古诗,小组内

3、互相阅读,看看你从这些诗中能读懂些什么。 2、课件出示老师搜集到的古诗,请同学们结合刚刚学习的读诗方法,看看你能从诗中读懂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读诗的方法? 2、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伴随我们一生。 2 板书设计: 5、诗中的秋 读诗方法:联系生活 桂文亚 感受意境 比较诵读 身世际遇 3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材料,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做了改进。课前,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了解对于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有哪些好的方法,得到的答案是这一类课文只要学生能读懂就可以。 我认为古诗诵读是

4、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在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一步挖掘课文的内涵,看看你还能从文中的这些诗句中读懂些什么。通过诵读这些诗句,归纳出读诗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真正含义。在此过程中老师起到的是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欠缺的是:在课堂教学的第四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互相阅读,拓展视野,感受诗歌魅力,时间有些紧迫,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作者对“捣衣”的解释是“用棒子打衣服,以使衣服洗得更干净”。对此我有不同观点。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很容易看出

5、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那“长安一片月”当然是指长安城里秋天的4 夜晚,而“万户”说的又是很多人家,按作者的意思是说:在秋天的夜晚,长安城里很多人家都到河边洗衣服。我认为这不符合我们的生活习惯,你想想,夜晚没有阳光,洗完了衣服该怎么晾晒呢?这样看来,夜晚到河边洗衣服的人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了。 我认为“捣衣”还可以这样理解:在古代用手工织成的布很粗糙,很硬,需要用棒子锤一锤,锤软了,缝制衣服时方便些;或者是白天洗干净衣服晾干后很硬,需要用棒子锤一锤,让衣服软一些,穿在身上会很舒服。 那时候,没有电灯,夜晚织布看不清楚,所以在有月亮的夜晚,那些勤劳的妇女们做一些“捣衣”的工作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