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出场之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湘云出场之谜.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史湘云出场之谜中编:史湘云之谜史湘云出场之谜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五钗史湘云,是一个给所有读者留下鲜明印象的角色,但是细读红楼梦文本,你会有一个发现,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其他十一钗,出场前后都有对这一钗的家庭背景、来龙去脉乃至于性格特征的一段具体交代。但是,你想一想,书里写史湘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交代呢?咱们先回顾一下,书里对其他十一钗,有过哪些具体的交代。林黛玉,读者在第二回就得到了她的信息那个时候虽然没有出现她的名字,但是贾雨村跟冷子兴在酒店里喝酒聊天,贾雨村就提到,他在丢官赋闲的时候,到扬州盐政林如海家里去当了西宾,就是家庭教师。他的任务很轻松,学生就是一个女孩儿,林如海的独女,后来我们
2、知道那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在第二回里就被提到,而且,贾雨村还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黛玉的早慧他说这女学生把“敏”字故意读成”密”,写“敏”的又故意少一两笔。这是怎么回事啊?因为在那个时代,要避讳的就是人们在读书写字的时候碰到皇帝的名字或者自己父母的名字,祖先的名字,不能直接读出那个音,写的叫候一定要省去一两笔,特别是最后一笔,一定不能写。这个例子就说明林如海这个女子年龄虽小,却非常懂事,对她的母亲非常尊重,因为她母亲叫贾敏。那么贾敏是谁的女儿呢?就是荣国府贾母的亲生女儿,这样就全面地交代出了林黛玉的血缘。到第三回林海玉正式登场,就有更多交代,她的长相啊,她的性格啊都涉及到了。薛宝钗出场前后,相关的交代
3、也很多,第四回就交代了她的家庭背景,以及跟着哥哥薛蟠进京准备参加选秀第五回一开头,就概括她的生性与人际关系,还拿她跟黛玉作对照;第七回她正式亮相,有很大一段文字交代这个女孩子天生胎里带来一股热毒,因此每大要吃一种特殊的药叫冷香丸;薛宅钗在第八回更是光彩照人地呈现,通过她和贾宝玉交换佩戴物仔细观看,又透露出有个和尚预言了“金玉姻缘”。林、薛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并列于卷首的两位,对她们有这些文代当然是十分必要的。贾府的四位小姐元、迎、探、惜,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同府的时候,就都有所交代,元春已经选到宫中做女史了,迎春是贾赦前妻所生,探春是贾政的妾所生,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冷了兴演说后,还特别介绍了
4、王熙凤,明确其出身地位,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到第三回王熙凤人未到声先到风风火火登场,果然应验了冷子兴的评价。交代了王熙凤,等于也交代了巧姐。李纨呢,在林黛玉进府的叫候就已经有所交代,第四回开头又特别写了一段文字,对她的出身背景、现实处境和睦格特点一一道明。秦可卿,关于她我前面讲得很多,她第五回绚丽登场,然后在第八回末尾又有关于她出身的一个打补丁式的说明;妙玉正式出场要等到第四十一回,但是在第十七回,通过一个仆人向王夫人汇报,已经对她有了一个非常详尽的介绍,除了她的真实姓名没有提及,她各个方面的情况可以说都给读者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这样算来,金陵十二
5、钗正册中上面提到的十一钗,无一例外,都是在其出场前后,有一段甚至数段文字来交代她们的家庭身世、外貌性格的。那么,史湘云她出场是在哪一回呢?在那前后,是不是也像写其他各钗一样,有一段文字集中交代:她是谁的女儿?她和贾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她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生存状态,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有没有这样的交代?曹雪芹写别的十一钗都是那么一个方法嘛,怎么能把史湘云例外呢?但是,必须面对红楼梦的文本实况,去细读,你就会发现,确实奇怪,对史湘云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书里就是竟然并没有一段文字,来交代上面那些最基本的问题。难道,在曹雪芹最初的构思里,他那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人物设置,会没有史湘云吗?为探究这个问题
6、,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七回。曹雪芹写红楼梦这部书,并不是一气呵成的,他的构思在不断进行调整,回目来回变动,列在前面的某些回,可能较晚才写,而列在后面的某些回,却可能先期完成。第七回就可能是写在第五回前头。第七回很重要。第七回前半回写的是周瑞家的送宫花。早在清代就有论家指出,这一回写送宫花,实际是对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诸钗的一次大扫描。薛家是皇家的买办,宫里面用的花都是由他们家给采买的。这种买办,往往是买来给宫里送去时,留下一部分自己享受,所以薛姨妈就拿出一匣子宫花,送给贾府的小姐们以及王熙凤去佩戴。当时王夫人正跟薛姨妈在一起,王夫人客气,说好好的花留给宝姑娘戴吧,薛姨妈就说我们这宝姑娘不爱这些花儿粉儿
7、的。虽然薛宝钗不要自己家的宫花,但这一笔,就扫描到她了。然后周瑞家的就拿着个花匣子在荣国府里面走动,这段描写非常重要,对荣国府的建筑结构、房屋布局做了一个非常自然而详尽的交代。周瑞家的从哪儿出发呢?从整个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薛姨妈他们来了以后一开始居住的那个空间出发,走出来以后呢,就路过于荣国府的中轴线主建筑群的正房后面,当时迎春、探春、惜春她们都被安排在王夫人正房后面的三间抱厦厅居住,薛姨妈说给她们一人一枝花,周瑞家的到了那儿,正碰见了迎春和探春在下棋,各给了一枝,后来又找到了惜春,给了惜春一枝。这样,就把三个贾府的小姐扫描到了。然后呢,请注意,曹雪芹的文笔真是非常细腻,叫做细如牛毛他写周
8、瑞家的捧着花匣子继续往西走,就路过了李纨住的那间屋子的窗户底下。薛姨妈为什么没嘱咐给李纨送花?因为李纨是一个寡妇,在那个时代,寡妇是不能够戴花的。但是曹雪芹他写周瑞家的送宫花,有意识地点到李纨,有一种古本上写着,周瑞家的捧着花匣子路过李纨住的房时,隔着窗户看见李纨歪在炕上睡觉。李纨住在那儿,是为了就近照顾迎、探、惜三姐妹。周瑞家的捧着花匣子继续往西走,过了穿堂过了过道,见着一个粉油的影壁,后面是一个院子,这个小院子谁住呢,王熙凤住。这段描写很精彩,他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笔法,叫做“柳藏鹦鹉语方知”猛看是一株大柳树,就是翠绿的柳枝柳叶,忽然听见有声音,哦,原来树冠深处藏了一只鹦鹉周瑞家的拿着花匣子进
9、院以后,直奔王熙风的正房,因为她要给王熙凤送花,而且薛姨妈当时还有一个特别的嘱咐,给王熙凤的花特别多,要给她四枝,所以她就往正房走,结果看正房门槛上坐着谁呢?坐着王熙凤的丫头丰儿,朝她摆手,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在荣国府混久了特别懂事,立刻蹑手蹑脚改往东房去注意这一笔非常要紧东房里奶妈子哄着一个小姑娘在睡觉呢,叫大姐,就是巧姐,那个时候还没起名字呢,巧姐这个名字是刘姥姥第二次到荣国府快离开的时候,王熙凤求她给起的,巧姐可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当中的一钗,所以在送宫花的过程中,特别要扫描到她。看见大姐在午睡,周瑞家的又出来了,这时候看见平儿从正房里拿了一个大盆出来,让平儿去舀水,在这过程当中听到屋子
10、里面有笑的声音,还不是一个人笑,其中还有贾琏的声音,就说明这两口子干吗呢?大中午的,我就不点破了而且他们还很讲究这方面的卫生,所以事儿完以后要拿大盆来舀水以备清洗。这个时候周瑞家的就跟平儿汇报了,说姨奶奶让我把四枝花给二奶奶。平儿把花送进去,过一会儿出来了,传达王熙风的命令,匀出两枝,让给东府的小蓉大奶奶送去。小蓉大奶奶是谁啊,就是秦可卿。这一笔也不是很无所谓地马上去的,曹雪芹他就是在对金陵十二钗止册当中各钗进行扫描。平儿使唤谁给送过去啊,是让彩明给送去。确的读者一直以为彩明是凤蛆的一个小丫头,不对,彩明是一个末成年的男孩,他读书认字,会算账、记账,是王熙凤手的一个秘书,王熙凤身边不能用成年的
11、男仆,但是用这种末弱冠的小童是可以的。平儿让彩明把两枝花给东府的小蓉大奶奶送去,为什么要加个“小”字?因为贾蓉的媳妇秦可卿辈分比王熙凤低,所以要称之为“小”。可是在宁国府呢,贾蓉是贾珍的大儿子,有人说贾珍不就这么一个儿子吗?但是贾珍还很强壮啊,当时年纪也不是很大,而且除了尤氏以外他还有好几个小老婆,所以如果贾珍再有儿子的话,一定是老二,老大就是这个贾蓉,所以贾蓉媳妇就是大奶奶。这些写法都是很符合当时社会风俗的,也很符合小说里面人物关系的设计。周瑞家的出了凤姐住的院子,继续往西走,就到了贾母那个院落,贾母所居住的院落在整个荣国府的最两边,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记清楚,所以周瑞家的不是故意要怠慢跟贾母
12、一起住的林黛玉,她不敢有这个心,也没有必要那样做,但是从梨香院要把花送给林黛玉,必须先路过其他那些人的住处,最后才能到达贾母这个院子。当时宝玉和黛玉跟着贾母一块儿住,俩人在那儿一块儿玩,周瑞家的就把最后两枝花给了林黛玉,林黛玉很不高兴。那么你再算一算,扫描到多少钗了?薛宝钗他们家开始,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大姐、王熙凤,又提到秦可卿,然后又有林黛玉,九钗了。早在清代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呢,他通过宫花这个“宫”字,也就影射到了元春;又通过送宫花遇到惜春的时候,惜春跟水月庵的智能儿在一块儿玩儿呢,出现了小尼姑,因此认为也影射到了妙玉,这种说法也算太牵强。那么你看,这就把金陵十二钗正册当中的十
13、一钗,要么正式扫描到,要么影射到了。唯独没有谁啊?唯独没有史湘云!哎,这算怎么回事啊?这就是一种文本现象。我的论证其实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先进行文本细读,读得很仔细,然后我把一个文本的现象给你描述一遍,说书里是这样写的;第二阶段我就提出问题了,怎么会写成这个样子呢?第三阶段我进行分析,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供你参考,进行揭秘、解谜。现在讨论史湘云,我也是分三个阶段。第七回通过送宫花对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各钗进行扫描和影射,唯独没有涉及到史湘云,那会不会是因为曹雪芹与第七回的时候,他还没拿定主意,究竟把哪十二个女子确定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人物呢?还有一个文本现象更值得注意,就是元妃省亲那么大的一桩
14、家族盛事,却没有史湘云出现。如果曹雪芹安心要安排史湘云出场,应该很容易找出理由,史湘云打小就经常住到荣国府贾母屋里,她和林黛玉、薛宝钗一样,也是贾元春的表妹,或者写成她在省亲以前就住进了荣国府,或者写成贾母特为此家族盛事将她接来,都绝不牵强。何况,元妃省亲当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赋诗记盛,连李纨,迎春、惜春都写了诗,湘云诗才横谥,把她写进去不仅可以使场面增彩,也叫以让她的形象更加活跳。在第十七回至十八回中,当写到仆人向王熙风汇报妙玉的情况时,脂砚斋先写下了一条颇长的批语,细算十二钗究竟都包括谁,后来又补充说:“前处引十二钗总末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来回譬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
15、补充的这一条虽然署名为”畸笏叟”,但我认同周汝昌先生的考证判断,畸笏叟就是脂砚斋后来换用的署名,从补充的口气上,也看得出是同一个人在调整自己的表述。这两条相连的批语,告诉我们曹雪芹关于金陵十二钗的设计有一个从“总未的确”到列榜明示的发展过程。那么,是不是曹雪芹原来并没有把史湘云的原型写进书里的计划,经过一番考虑,最后才不仅将其写出,还使她成为了一个能和黛、钗争奇斗艳的艺术形象呢?史湘云直到第二十回才正式出场。她出场得很突然。“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这史大姑娘是谁啊?你从这前头看,没有一段话集中地介绍一个史大姑娘,你再往后看,看到第八十回,也没有一段话找补告诉你史大姑
16、娘是谁。但是听说史大姑娘来了以后,宝玉、宝钗反应怎么样呢?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呢,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起走,瞧瞧她去。叫见宝玉跟史大姑娘关系很不一般,而宝钗对她也很熟悉。“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同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他两个来了,忙问好厮见。”史湘云在第二十回就这么样很突然地出场了,那么想一想其他十一钗,出场前后都有交代的呀!这实在让人纳闷儿怎么写到史湘云出场,会写成这个样子?怎么这之前这之后,都没有一段文字来把她究竟是谁家的站娘、跟荣国府是怎么个关系,向读者交代一下呀,有的“红迷”朋友可能会说:书里没有一段文字来概括地介绍史湘云,可是我们对她非常清楚呀!仿佛我们在读这本书以
17、前,就认识她了,既是熟人,不用再介绍也罢!许多人之所以对史湘云“自来熟”,往往并不是因为精读了红楼梦的文本,而是比如看过电视连续剧,看过电影,看过舞台演出,看过小人书,听别人讲述过她的故事,看过一些单幅的图画,所以就觉得不用再有什么介绍了。但是一个人完全没有过那样的熏陶,他直接来读红楼梦,读到第二十回,他就可能纳闷?这史大姑娘是谁啊,我曾经应邀到英国,讲过两次红楼梦,其中一次是在伦敦大学小范围里讲,我不能用英语讲红楼梦,用中文讲,听的人必须得懂中文,是在伦敦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跟那些汉学家,教汉语的教授、副教授、讲师,还有研究生、博士生,跟他们讲我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心得。讲完又有个别交谈,就有一
18、位洋教授告诉我,他最早读的红楼梦是大卫霍克斯英译的八十回的本子,英文名字取的是石头记,他通过这个译本来熟悉红楼梦,后来因为他汉语学得很好,会说中国话,能读中国书,后来就读中文的红楼梦,他说无论是读译本还是读中文本,读到第二十回“史大姑娘来了”这儿,心里就很纳闷,因为前面那些人物出场前后都有个“他是谁”的交代,怎么“史大姑娘”这么重要一个人物来了,惊动了宝玉跟宝钗,都急着要去看,而且她在贾母面前居然就无拘无束,大说大笑,她是谁呀?连刘姥姥那么个人物,都有很具体的交代,让他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荣国府里,这个“史大姑娘”却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问会不会是原本上,在这前后,脱了一段文字呢?当时我
19、来不及深思,无法回答他。回国以后,我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现在向大家汇报的就是我研究的心得。可能有人要跟我叫阵子,他会说:“我看的本子上,史湘云二十回之前就出过场的呀,在第十三回啊!”有的通行本上,确实是那么印的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了,很多人来奔丧,其中有这样的描写:“接着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来了一个侯爵夫人,很有气派,写其他人来,都没有喝道的描写。什么叫喝道?就是轿子或者车马过来之前,先有前导,大声吆喝,或者是大声宣布谁谁驾到,或高声命令闲散人等回避。那么底下一句呢,就说史湘云、王夫人、邢夫人、袭人、风姐等迎了上去。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地方史湘云的名字,通行本
20、愣给添上去的,在所有的古本里,迎接忠靖侯史鼎夫人的几个本子里,都没有史湘云的名字,也不可能有。你想,是谁家办丧事办丧事,宁国府办丧事,贾珍的夫人尤氏声称胃疼旧疾发作,撂担子不管了,那么荣国府一房的夫人们,王夫人、邢夫人、她们理应来帮着照应,听到喝道之声,侯爵夫人来了,当然会迎上尽到礼数。按那个时代的礼数,荣国府因为是王夫人住着,邢夫人虽是贾母的大儿媳妇,但她不是荣国府的第一夫人,所以,当需要荣国的夫人们代替宁国府出面迎接女客时,邢夫人就谦让一步,王夫人就来了,王熙凤即便年轻能干、步履矫捷,但她辈分低,绝不能越过王夫人的秩序,跑到最前面去,因此我们退一万步想,就算当时史湘云也在宁国府里,她也去迎
21、接史鼎夫人,在叙述上,怎么能把她排第一个呢?她再天真活泼,又怎么能不懂规矩到那样荒唐的地步,跑在王夫人前头去呢?显然,通行本里硬加上她,是因为史鼎夫人是史湘云的婶子,但这一层关系,需要通过前后许多分散的文字推敲出来,实际上有的通行本在第十三回这里硬舔上一个史湘云的名字,对于事先不熟悉红楼梦内容的读者来说,还是莫名其妙。那么还有细心的红迷朋友跟我说,史湘云在第二十回之前没有出现,但是提到过她。这个说法对不对啊?这个说法非常准确,第十九回写到袭人和宝玉两个人说私房话,袭人有一段话就涉及到了史湘云,她说,其实我也不过是今最平常的人,比我强的有而且多。先服侍了史大姑娘几年,服侍得好是分内应当的。所有古
22、本里面都有这句话,出现了“史大姑娘”,只不过因为这个人物没有正式出现,好多人忽略了。这个文本现象就更奇怪了。作者写这么一个人物,好像所有人天生知道她,不必像其他人物一样加以说明。袭人在第十九回突然提到这么回事,读者要读到后面,而且要读得很仔细,才能弄明白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贾母曾经把史湘云接到荣国府来住,就住在她身边的一处空间里,贾母拨出一个丫头来伺候史湘云,就是袭人,但当时被叫做珍珠,袭人这个名字是又被分派去服侍宝玉的时候,宝玉给她取的。曹雪芹在八十回里对史湘云并没有一次集中的、明晰的交代,这么重要一个人物,他不设那样一段文字,却又零零星星地布下一些或明或暗的信息,这确实令人怪辞。清代
23、有的读者就很苦闷,从一些晚清评点本里就能看到,有的人他非常喜欢史湘云这个角色,他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元妃省亲居然把史湘云排除在外。元妃省亲是红楼梦当中最夸张的一段,离真实生活距离最远的一段,也就是说是虚构成分最多的一段,在清代真实的生活当中并不曾有过,只是一个妃子就可以如此这般地回到父母家去。当然,有红学家指出,曹雪芹写元妃省亲,实际上是对康熙朝曹家在江南四次接驾南巡的康熙皇帝那一段盛事加以下艺术升华。不管怎么样,那是一般虚构成分最浓的情节,既然是虚构,史湘云又是你那么钟爱的一个角色,你把她写进去不就完了吗?元妃省亲当中很重要一个环节是作诗,史湘云思维敏捷,才华横溢,怎么不写她参与做诗呢,省亲盛
24、事,此人缺席,怎么解释?当然,有一种很粗糙的解释,他会说,哎,曹雪芹写的是小说嘛,他就是随手那么一写,你跟这儿讲文本细渎,老觉得他有人物原型,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情节上有一个预设,有许许多多的伏线,写成这样或那样都能探究出一个道理,其实人家就是兴之所致,写到二十回,恕然觉得,哎哟,何不添个角色呢?于是大笔一挥,突然有人宣布史大姑娘来了。立刻贾宝玉、薛宝钗就往贾母那儿去,出现一个大说大笑的人这有什么好研究的,人家就这么写!这种解释我也很尊重,对各种不同意见我都很尊重,因为阅读一个文学作品属于审美范畴的事情,这跟研究自然科学很不一样,审美感受上的分歧很难说谁对谁错,就是各自表述,互相参考,激发出对民
25、族经典文本的欣赏热情,带动更多的人来阅读它们,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挺好。我一再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曹雪芹写红楼梦可不是随便那么一写,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有原型,对全书的结构有严密的设计,对人物的设计更有通盘的考虑,对情节的推进、细节的安排非常精心,他特别善于设置伏笔,看似无意随手,到头来都有勾联呼应。如果说他先写了第七回,在那时候还没有完全排定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全部金钗,等到第五回写成,他的整体构思显然就已经非常成熟。他对史湘云没有一段文字来对她的来历、身世进行具体交代,指的是叙述文字,如果不算叙述文字的话,那么,在第五回里面他已经通过册页判词和曲词对史湘云的身世、性格、品质、命运有所交代,很明确地给她
26、定了位。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看了金陵十二钗的册页,副册、又副册没看全,正册可是翻遍了,其中第五钗说的就是史湘云,又有画又有诗,那个诗又叫判词。后来又听红楼梦套曲,说十二支钗,其实加上头尾是十四支。我个人有一个独特的观点,认为枉凝眉里面有一部分是说史湘云的,引出很大争议,有些“红迷”朋友他坚决不同意,我坚决支持他不同意,因为各人理解不同。枉凝眉不去说它,那么,乐中悲曲说的是史湘云,这个咱们没争议吧?而且,我早就指出,第五回写到太虚幻境仙姑,她们的名字痴梦仙姑、种隋入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分别影射着贾宝玉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女性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和贾宝玉。第五回可能写在第七回后,并且可能经
27、过一再调整、润色,才形成定稿。脂砚斋说曹雪芹没把第二十二回写完就溘然而逝,他为什么到最后才去写第二十二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五回他不可能写得很晚,因为第五回给金陵十二钗正册各钗定了盘子,不仅确定了究竞是哪十二个女子,也给她们排定了座次,史湘云排在第五位,通过第二十回以后的对她的大量描写,仔细想想,她的位置排在第五都有点委屈,实在不能再往后挪了,按说,通过第五回的定稿,史湘云已经稳在金陵十二钗第五位了,那么,在以后的写作中,无论在哪一回,给史湘云补上一段如同介绍其他十一钗以及介绍其余人物一样的文字,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那为什么通读八十回,还是没有呢?这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呢
28、?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人物从原型到艺术形象,其间几乎没有什么距离,也就是这个人物的真实性超过于其他所有人物,作者对她非常之熟悉,非常之珍爱,因此在写她的时候不愿意为她虚构任何情节,就是秉笔直书,写出自己最熟悉的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如果说林黛玉、薛宝钗,从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的过程里,都有所夸张渲染,有不少虚构成分的话,那么史湘云这个角色,他就根据原型白描。除了姓氏名字有所变通,这个人物简直就是摄像般地嵌入到了书里。既然是这样来写一个生活中的真实人物,那么,凡是纯虚构的情节里面,我都不让她出现,比如说元春省亲,生活中本来并无其事,其他生活中有的人,作为原型,我都可以把他们彻底地艺术化,想象他
29、们如果真的遇上贵妃省亲这样的事,会是怎么样,去虚拟出他们在那种场合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状态,但史湘云这个角色,我写她就只写生活里真有的,生活里的她天然浑成就是一个艺术形象,我无需再去舍真虚拟。曹雪芹写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肯定有生活依据,但是那样地铺排,显然是将生活的原生态,根据他要扫描金陵十二钗的主观用意,加以重组了。写送宫花和元妃省亲那两段故事时,因为虚拟的内容较多,他就不恝把真实的史湘云掺和进去。为了保持关于史湘云的一切情节全是原生态的描写,凡会派生出使得史湘云也必须加以虚构性处理的段落,他就宁愿让史湘云缺席。而伴随着这样一种写作心理,他也就觉得无需再去专门设置一段文字,来交代这个人物来历
30、,因为任何一种这类的交代,其实都含有将生活原型加以转化、掩饰、虚拟的因素。这是我对关于史湘云的特殊文本现象的一个解释。当然,这样一个解释,还不足以来说明这个蹊跷的文本现象。那么可能就有第二个原因,就是他试着交代过,他不满意,他没定稿,或者呢,就像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一样,他先空着,待补,后来始终没能补上甚至于是写了,而被他的合作者脂砚斋删去了,脂砚斋怎么会要删这个东西呢?这个问题以后来探究。一位“红迷”朋友说,其实,通过前后很多人物对话以及零碎透露、逗漏,我们都能人体上替曹雪芹写出一个关于史湘云的叙述性的交代。我们都可以写出来,他为什么偏不写?我认为,曹雪芹他可能有某种心理上的障碍。有时候,对你
31、最亲近的人、最挚爱的人,反而觉得不好下笔,尤其概括性地来叙述,点明她的背景,公开她的隐痛,实在不忍、不愿。这又是一个解释。还有一个解释,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本红楼梦只有八十回,八十回以后没有了,八十回后还有多少回?有人说有三十回,有人说是二十八回,其实说三十回和二十八回没有多大差别,因为有些人认为现存的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的后两回也不是曹雪芹写的,那么从第七十八回往后算,说“后三十回”不也很对吗?我们现在看见的是一个不完整的文本,前面没有关于史湘云的概括性交代,并不等于说后面也一定没有。曹雪芹他写人物,有时候他会在很晚的时候再交代这个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说晴雯,睛雯出场很早啊,第八回一亮相就活
32、跳出来,性格鲜明,娇憨可爱后面她戏份极多,但是她究竟是怎么个来历,直到七十七回她已经被撵逐天亡后,曹雪芹才交代她原是贾府大管家赖大的母亲赖嬷嬷花钱买来的小丫头,这个赖嬷嬷因为服恃过贾府老一辈的主子,所以很有脸面,经常带着小丫头进府来请安、游玩,一次来玩儿的时候,贾母一看见她带来的那个小丫头标致伶俐,就很喜欢,赖嬷嬷为了讨好贾母,就把这个小生命当做一个小玩物,奉送给贾母了。前面曹雪芹交代了不少丫头的来历,有的如鸳鸯,是所谓家生家养的,上一辈乃至好几辈都是贾家的奴仆;有的是花钱买来的,如袭人就是当年家里穷,把她卖给了贾府。晴雯的出身比她们更卑贱。不读到第七十七回,我们不会知道晴雯原来是这样的一种来
33、历。这使得我们对晴雯这样一刚烈而又脆弱的生命所遭受的摧残戕害,产生山更强烈的悲悯与义愤。附带我要澄清一个问题。讲到这里我提到了赖嬷嬷,我把嬷读成“妈妈”,我在前面还讲到李嬷嬷、赵嬷嬷,也都是把嬷嬷读成”妈妈”,有的人提出批评,认为读得不对,他们认为嬷嬷应该读成“摸模”,根据是看了一些翻译成中文的西方小说,特别是一些外国电影电视剧,修道院里的资深修女,不都写成嬷嬷而读作“摸模”吗?借用“嬷嬷”两个字,发“摸模”的音,以称呼修女,那是上世纪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在过去汉语里,嬷嬷这两个字是老年妇女的意思,读音只有一个,就读成“妈妈”,现在我们使用的字典、词典里,也都还这样
34、规定。但是这种复杂的文字现象确实值得往意,在白话文发展过程当中,翻译西方一些作品时,会借用一些字形成一些新的音,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茜”这个字,红楼梦里面有个丫头叫茜雪,发音一定要读作“欠雪”。但是有一部许多人都很熟悉的外国电影茜茜公主,人们都约定俗成地读成“西西公王”,一些翻译过来的西方小说里,女性名称印成“丽茜”也读作“丽西”,不过你去查字典词典,它只承认“茜”读作“欠”。也许把“嬷嬷”读成“摸摸”、把“茜”读成“西”,经过长久的约定俗成,会终于被字典、词典承认,但现在我还是必须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来发音。那么,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切地知道,究竟曹雪芹他为什么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各钗的描写当中,起码在前八十回里,唯独对史湘云十留下一段明确的叙述性介绍,可是,我们通过书里有关史湘云的文字,还是可以对史湘云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印象,首先我们知道史湘云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女,她由两个叔叔家轮流来抚养,一个叔叔是忠靖侯史鼎,另一个叔叔是保龄侯史鼐。于是我就提出一个问题:这两个叔叔,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这可是一个关系到史湘云原型究竟是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