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93629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囫囵吞枣教学设计教学目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目标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重难点: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囫囵吞枣”的由来。 教学媒体:录音机、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成语接龙

2、 2引出课题 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 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 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1查生词 2理解词义: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

3、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三、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 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对于简单问题

4、,当时利用学生资源给予解决,与文章中心有关的或共性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预设: 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 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为什么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年轻人哪里可笑? 2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理解“囫囵吞枣”的含义。 随即指导感情朗读。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积累词语: 师: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

5、成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深层次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对话、故事情节,运用朗读、默读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有着灿

6、烂的历史文化。这五千多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你们都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生说 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个成语故事,点击出示囫囵吞枣 生齐读 师:我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赶紧打开书16课,自己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开火车,一人一句。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要是小火车发生了什么故障,要等他读完后马上举手帮他纠正,好吧! 生开火车读。 师:小火车顺利到站了,你们真棒!我这里还有几个难读句子,谁想试试。 师:呀,句子读的真不错,再来看看这些词,能读好吗? 师: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地真棒! 师:认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

7、点? 生:都是月字旁 师:为什么它们都是月字旁呢?想知道吗? 出示小篆文字 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猜猜,这是谁?能找到月字旁吗?胖胖的,像一块肉,所以月字旁又叫肉月旁,表示和人体部位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月字旁的字吗?用一个偏旁就能一下就记住了这么多字。 再看看其它字,有没有也能用这种方法记忆的? 师:汉字多有趣呀,只要你平时细心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呢,好了,字词我们都没问题了,现在,让我们用默读的方法再来读这篇故事,想一想,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句子,再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三、深入理解课文 生默读并画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

8、不懂礼貌。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黄黄的梨,红红的枣,真馋人。年轻人二话没说,拿起梨就吃,一连吃了好几个,边吃边点头。 师:那如果是我们自己到别人家做客,该怎么做呢? 生:对主人说谢谢! 师:他是怎么做的? 生:他二话没说,拿起来就吃。 师:体会着读一读。 师:就这儿还有谁想说说。 生:他很贪吃。一连吃了好几个,边吃还边点头。 师:体会着读一读。 你们体会到了吗?我们都来体会着读读。 还能从别的地方看出他不懂礼貌、贪吃吗? 生:说完,就抓起大枣吃起来。 师:哪看出来的? 生:抓起来就吃。 师:你来读读。 我们都来读读。 师:我们可不能学他呀!还有谁想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很傻。 师

9、:从哪看出来的? 生:哈哈,我有办法啦!吃梨的时候,别往肚子里咽,只在嘴里嚼嚼就吐出来,就不会伤脾胃了;吃枣儿的时候,别用牙齿咬,把整个枣儿吞进肚子里,就不会损伤牙齿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师:他说这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得意! 师:自己体会着读读。 还有呢? 很自以为是。你们都体会到了吗?来读一读吧! 他为什么要去想这么一个办法呢? 主人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把主人的话找出来好好读读。 师:你们觉得年轻人听懂了主人的话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从哪读出看来的? 生:主人说 师:主人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让他吃梨吗? 生:是让他 适量吃伤脾胃吗?怎样吃才伤? 体会着读一读

10、。 可年轻人理解吗? 没有。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那好,我就吃大枣吧。 师:他是怎么理解主人的话的。 生:他以为主人不让他吃梨了,就不吃梨吃大枣去了。 来自己读一读。 师:主人见了,.生读:主人见了,又告诉他说 师:其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告诉他吃枣多了也不好。 师:可年轻人明白了吗? 生:没有。 他又理解成什么了? 枣也不让吃了。 谁来读读 师:他吐出枣核,愣住了。他在想什么呢? 想办法 师:他想出来个什么样的办法 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咽不嚼 师: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生:不是 为什么? 生:嚼嚼就吐了又浪费又不礼貌,吃枣不用牙齿咬,也尝不出枣的味道。是不伤牙齿了,可会卡住,还会伤

11、师:如果他真得把枣囫囵吞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生说 师:主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一起读最后。大家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生:因为他想出了个那么可笑的办法。 他听不懂人说话。 师:主人的话是让他适量吃些梨,适量吃些枣,可年轻人却理解成了不能咽不能嚼。这年轻人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啊? 生:他没有听懂主人的话。 他不思考、不分析。 师:我们小组里来演一演主人和年轻人的对话。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读书、学习不能囫囵吞枣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下,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个成语故事变成课本剧,来演一演。下节课一上课,我们就来试试,好吧!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囫

12、囵吞枣教学反思 囫囵吞枣这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篇课文较长,生字也较多。读起来可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我采用了课前预习的方式,要求学生晚上把课文读5遍,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下来,查字典弄明白。不仅让孩子们学会预习的方法,更让学生们体会到预习的作用,进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这节课一开始,我以开火车、抽查读难句子、单独读词的形式检查了预习效果,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接下来我用脾胃肚三个字来和孩子们交流总结出用偏旁识字的方法,因为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选它们3个字,是因为他们不象其他字那么容易被人理解,月怎么和人体部位有关了呢?所以用到了汉字的演变,更形象的告诉学生

13、他们的联系。也让他们对汉字更有兴趣。接下来是到这节课的主体部分。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位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由于不思考,不分析主人的话而作出决定,让别人笑话的事。可这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就以一个很表面的问题来引入,你认为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让孩子们用默读的方法来边读边想。默读,在和学生们交流时,孩子们都知道就是不出声的读,我设计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默读是应该做到边读边思考的。找出来之后再在小组里交流。我的本意是想在孩子们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可难就难在理解上。年轻人贪吃、不懂礼貌,很容易理解,孩子们在读“二话没说”“一连吃了好几个”时就跟一开始不一样了。而

14、这节课的重难点就在年轻人和主人的对话上,可一般孩子抓不住这,我设计的本来是你还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有孩子基本能说到他不动脑筋,从哪看出来的,再来讨论他听懂主人的话了吗?没想到今天有个小男孩站起来就说:“他是一个听话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马上反问别人,他听了话了吗?有几个孩子先是思考着摇了摇头,我顺势让孩子们来读读主人的话,想想主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以此分析来突破重难点。我感觉孩子们在这节课上读的还是不够,可这样不太好理解的课文要是不分析,孩子们就不明白,所以,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改编课本剧表演的作业,以期达到孩子们对文章更加内化的效果。也弥补一下课堂上读的少的缺失。孩子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存

15、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很简单,有时很独特,在引导他们理解知识时,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要多想一想,孩子们会怎么想,多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再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劲儿才能使在刀刃上。 16 囫囵吞枣 从前,一个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这家主人很好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到园子里摘下许多新鲜的梨和大枣让他吃。 黄灿灿的梨,红红的枣儿,真馋人。年轻人二话没说,拿起梨就吃。一连吃了好几个,边吃边点头。主人见了,客气地说:“适量吃些梨对牙齿有好处,要是吃多了会伤脾胃的。”年轻人说:“那好,我就吃大枣儿吧。”说完,就抓起大枣儿吃起来。主人见了,又告诉地说:“吃枣儿对脾胃倒是有益处,但吃多了会伤牙齿的。”这位年轻人吐出枣核,愣住了。忽然,他若有所悟地叫道:“哈哈,我有办法啦!吃梨的时候,别往肚子里咽,只在嘴里嚼嚼就吐出来,就不会伤脾胃了;吃枣儿的时候,别用牙齿咬,把整个枣儿吞进肚子里,就不会损伤牙齿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主人听了,开玩笑地对他说:“吃梨只嚼不咽,倒不难做到。可是吃枣儿要是只咽不嚼,那不成了囫囵吞枣了吗?你的肚子受得了吗?” 年轻人一听,脸憋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场的人见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