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9692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 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现如今,我国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2、。 三、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然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分类实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 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

4、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

5、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

6、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

7、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七、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八、不断强化*责任和全民资源环境意识。各级*要切实增强环境优惠意识和责任意识,带头建设节约型*,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起示范表率作用。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策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的生产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