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9811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3纵向研究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4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5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6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

2、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自我中心语言: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跟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8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9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10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11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2同

3、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3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4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5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6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7关键期: 1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9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

4、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 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和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 、 三种方法。 6调查法包括 、 和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 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

5、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 、之间的联合。 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 ,然后是。 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在先, 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 15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16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17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18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19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的评价。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

6、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21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22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 23教育既要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 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24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 25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 、 、 。 26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27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以及 的发展等方面。 28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 、 、。 29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30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 、 、。 31美国心

7、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32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3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34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和。 35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36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37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 。 38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39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 40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 41观察他人的过

8、程有、等个组成部分。 42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43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 、和 的角色。 44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易、易、易的特点。 4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 46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 47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 48喜欢的和 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49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5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 开放的、不断积累的 过程。

9、 51、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把研究分为 横向、纵向 两个类型。 52、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年龄偏小 与 年龄偏大 。 53、 角色游戏 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5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自然前提 。 55、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 、六个 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56、气质有 类型 的差异而无 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 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 一面。 57、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 基因 决定的时间表。 58、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 59、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

10、始意识到 “愿意” 和 “ 应该”的区别。 60、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 听力损伤 的普遍原因。 61、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62、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蝌蚪人 。 63、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社会条件 。 64、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依从性评价 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65、对于婴儿来说 身体 和 心理 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66、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视力

11、 。 67、教育既要 适应 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 促进 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68、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 视觉偏好 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9、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自传体记忆 。 70、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 协调起来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组织起来 。 71、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 气质 有重要联系。 72、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幼儿期 。 73、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语音 、词汇 、语法 、口语表达能力 以及 语用技能 的发展等方面。 74、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 发展速率、特色 和 风格 等,从而构成

12、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75、调查法包括 谈话法、问卷法 、测验法 和 产品分析法 四种。 76、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教师 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77、喜欢的 物体 和 颜色 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78、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 直觉行动性 的特点。 79、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 六个 子阶段。 80、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识记忆为主。 81、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 重复 、 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 82、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 现有发展水平 ,

13、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最近发展区” 。 83、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和 合作游戏 。 84、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85、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 86、学前儿童晚期时其思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 的萌芽。 三、简答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答:关键期概念的由来;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

14、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答:消极强化是什么;( ) 消极强化的目的;( ) 惩罚的目的;( ) 斯金纳的建议。( ) 4、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横向的优点和缺点: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 纵向的优点和缺点: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 /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5、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答: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6、研究儿童气质有什么意义? 答:气质有类型差异无好坏之分; 每种气质积极和消极的地方;

15、 成人和教师应有的态度。 7、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答:由于气质不同儿童的主导情绪不同; 成人的态度和方式。 8、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答:玩具及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如何引导? 9、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答:生物取向阶段; 社会取向阶段; 心理取向阶段。 10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分离的表现; 痛苦情绪的负面作用。 11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12简述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答:感知者; 表现者; 欣赏者。 13简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

16、的特点? 答:对规则的理解; 评定行为的态度; 判断行为; 看待惩罚。 14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答:直觉行动思维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15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答:环境因素; 认知因素; 移情; 强化。 16简述儿童情绪调控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答:由于气质不同儿童的主导情绪不同; 成人的态度和方式。 17简述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答: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影响孩子的上进心、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对儿

17、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对儿童看电视加以正确地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益无害的。 18简述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答: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将影响其他儿童对他的评价。注意慎重评价学前儿童,关注其积极面。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引导儿童进行健康的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使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奠定基础/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四、论述 1试论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答: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感知、

18、记忆方面; 对情感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情绪理解、情绪调控方面; 对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方面。 2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3试述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现实意义。 答: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绝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期。 育儿观念及其启

19、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4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参与活动,学会如何相互作用、处理与其他人的矛盾,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

20、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5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轫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

21、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6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 答: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必须充分理解一下基本观点: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对于关键期的正确理解。 7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答: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在人的一生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社会规范的习得、人际关系和技能的

22、获得,以及自我意识的健全都离不开社会化发展。 8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 答:性别化问题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 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 五、案例分析 1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23、”。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是学前儿童主要的性格特征表现行为。为此家长应正确地加以引导:满足孩子的好奇性,激发兴趣,注意榜样作用,做好教育和解释说明,注意安全。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

24、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3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5、。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4、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

26、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回答要点: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等。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附: XX年XX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婴儿的生理发展可分为新生儿期 乳儿期 学步儿期。 2、宽泛的研究方法是将研究对象置于宏观的环境中加以考察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社会生态学研究和 跨文化研究。 3、婴儿对

27、人的行为动作感知主要表现为模仿 和共鸣动作。 4、要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最关键的因素是养育者要有敏感性。 5、脚本知识的获得是儿童想像性显著发展的标志之一。 6、在幼儿的思维中,有许多想像成分,表现在万物有灵思维 万物有情思维 自我中心思维、和视觉外观性思维。 7、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中,与物体无关的包括言语智能和 音乐智能。 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鲍姆令德将父母的抚养方式分为、权威型 溺爱型 忽视型、专制型四类。 9、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映反应 父母与孩子间情绪的谈话 以及 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二、名词解释 1、情感智力:是理解他人情感、控

28、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2、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也称情感共鸣或情感移情。 4、性别分离:是指儿童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而将异性伙伴看作是圈外人的倾向。 5、观点采择:个体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婴儿大脑发育的特点。 处于头脑发育的敏感期。具有可塑性。已出现偏侧优势。 2、简述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 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的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3、根据认知努力程度游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功能性游戏。构造性游戏或

29、创造性游戏。假装游戏或象征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 四、论述题 结合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谈谈教育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性儿童特征 坚强性、进取性、独立性、好胜性、完美性、创新性、专注性 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1、帮助儿童适应变化。 2、帮助儿童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能容易回答的,以避免在不能找到答案时的焦虑情绪。 3、帮助儿童认识许多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并鼓励寻求多种答案,找出最适合的答案。 4、帮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的感情。5、让儿童体会到通过努力解决问题会带来快乐。 6、让儿童认识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7、帮助儿童发展毅力。 8、充分重视和激发儿童天生的创造性。 五、分析

30、题 2岁的红红很懂事,也很机灵。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兴只要砍刀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地哭闹。红红妈妈感到非常苦恼。 1、请分析红红的心理。 她们的这种行为都是嫉妒情感的表现。一方面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上还不够强。 自我意识占有欲也包括对物的占有,这也即红红对妈妈爱的独占性要求。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明琪琪已经有强烈的自尊感。 2、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将嫉妒转化为努力的动力。让宝宝参加竞赛型游戏。 XX年XX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0到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

31、科学。 2.记忆恢复: 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3.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4.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5.移情: 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实验研究法 和 理论研究法 两大类。 2.6、7岁儿童的脑重约 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 3.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 水平 关系比

32、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4.儿童在音乐的世界里主要扮演着三种角色,它们是音乐的 感知者 表现者 和、 欣赏者 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 主观情绪性 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6.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 特征定位策略 复述策略 组织性策略 提取策略 7.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 社会性 行为。 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校级词汇 。 1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 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11.学前儿童

33、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 好奇 好问 好模仿 好冲动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 准备状态 。 三、简答题 1.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1.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2.格塞儿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个阶段的乐趣。 3.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 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34、 1.对社会性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

35、分析题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揭示毛毛的心理: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分析 1.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3.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4.孩

36、子自尊的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5.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建议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XX年XX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0到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力的行为。 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记忆策略: 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

37、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自我中心语言: 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 二、填空题 1.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2.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三种方法。 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 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4.尽力减少环境中的 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 功能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 三个发展阶段中。 6.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比较低,幼儿的记忆以 无意识记忆 为主。 7.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 直觉的行动思维 在先,

38、具体形象思维随后, 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8. 4岁 以上的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 批评和嘲笑 命令 请求和威胁 问题与回答 10.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 视觉触觉 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11.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 使用不当 ,或者是 家长本身 的原因造成的。 三、简答题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分离的表现;痛苦情绪的负面作用。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

39、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3.感知者;表现者;欣赏者 四、论述题 试论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案要点: 1.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2.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3.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分析题 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

40、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1.这是依恋的一种表现;2.小红毯成为安全的依托; 3.儿童依恋的表现;4.依恋对行为的影响。 期末复习方法 总体来说,以要点为纲,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问题及时与辅导教师和市校责任教师网上互动沟通。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重要有一下一些内容: 第一章 绪论 要点: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含义 4、关于关键期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慎重使用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 1、有关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2、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难点: 1、

41、实证研究法 2、理论研究法 重点提示: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每个观点的含义。 4、关于关键期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慎重使用。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6、实证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7、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8、任何研究都有一个

42、时间上的取向,据此又把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每种方法的含义、分类和运用。理论研究法的价值。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要点: 1、遗传现象 2、遗传的作用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 重点: 1、理解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难点: 1、遗传的问题 2、脑的问题 重要点提示: 1、遗传现象。所谓遗传,就是父母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2、遗传的作

43、用。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结构:大脑两半球的构造;大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 机能:新生儿不仅出现无条件反射,而且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条件反射;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营养、药物、辐射、孕妇的健康状况、RH因子、母亲的情绪和态度。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 要点: 1、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2、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3、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4、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重点: l 儿童各种感知觉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趋势 l 儿童

44、记忆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趋势 l 儿童思维的发展总趋势及其特点 l 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难点: 1、有关感知觉的经典实验研究 2、儿童记忆策略 3、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4、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 重点提示: 一、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1、感觉和知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XX年来心理学对儿童知觉学习的研究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2、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推动婴儿对环境的反应。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 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4、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以后听觉敏感性不断提高。听觉偏好有助于婴儿发展 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也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 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