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998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 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郭淑珍 俗话说得好,“好父母胜过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能力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

2、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两天。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不吃亏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遭遇,用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孩子在幼儿园,在小学一旦受到委屈,家长就会教育孩子谁打你,你就打谁,他打你你就打他。只重视学习成绩型: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

3、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三是担心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事耽误学习时间。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物质投资投资,忽略亲身体验孩子的生活。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及生活能力的培养。顺其自然型。这是边远农村家长教育孩

4、子的主流,因为自身的价值观及能力的大小而不得不采取的教育方法。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忙生计而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亲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自己的孩子不了解,一旦有问题就拳脚相加,棍棒教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具体表现为:其一、寄养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或亲属及保姆,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与孩子心理沟通,而长辈们几乎都是围着孩子的“衣食住行”为中心的保姆式的教养方式,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嫉妒心强;自私争强好胜,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

5、长、成才而自身缺少家庭教育方法,因为家长与孩子缺少建立平衡的家庭关系,导致孩子缺乏心理的指导师,引路人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服管教。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

6、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的现象随之出现;这些不良现象

7、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压岁钱个体经营者的孩子在假期勤工俭学,做生意。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怪圈”之三:享乐攀比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用的要新奇漂亮。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

8、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的心目中,或许他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形成了合力,单单只靠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环境应该给予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一些正能量,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

9、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而社会环境也应该去重视这一领域,多创办一些有关于家庭教育的机构,让更多的人去接触这一领域。 三、家庭教育方法及措施。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

10、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家校通力合作,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思想认识,家长及社会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只有心与心的对话才会创造奇迹走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到教育的层面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3、父母要树立好良好的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的环境。 比如家里与老人同住,我们可以让孩子先给老人端食物,分碗筷,老人病了,给老人拿药,读说明书等等长此以往孩子不但会关心他人,而且培养了孩子尊老

11、爱幼的好品质,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 走在路上,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走路靠右边行走等等,总之生活无小事,一件小事可以是培养孩子的契机,也可以是毁灭孩子纯净心灵的匕首。 4、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比如:与孩子做手工、读书、郊游、在孩子的生日时邀请孩子的朋友参加从而更多地了解孩子身边的朋友。 5、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在家庭出现矛盾时家长一定要理智的克制自己,别当孩子的面争吵,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恰当的处理问题,即便到了非吵不可的情况也要避开孩子。应该在生活中创造出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一个健康融洽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自信、热情、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才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家庭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平等、宽容、创新,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能拥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孩子的楷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