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0116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国学校本课大学教案大学 教案 明德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 1、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句子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孔子图片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指读。 纠正

2、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2、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总结。 康诰章 1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明德章,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康诰曰:“克明

3、德。 ” 大甲曰: “顾是天之明命。 ” 帝典曰: “克明峻德。 ” 皆自明也。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2、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盘铭章 2 第

4、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 康诰曰: “作新民。 ” 诗云:“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1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2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3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4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

5、自己的疑惑。 3、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3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诗云: “邦畿千里, 唯民所止。 ” 诗云: “绵蛮黄

6、鸟, 止于丘隅。 ” 子曰:“于止, 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诗云: “穆穆文王, 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4、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7、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4 第五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子曰: “听讼, 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 无情者不得尽其 。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1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2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3 全班齐读。 初步感

8、知句子内容。 4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5、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5 第六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

9、示句子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 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 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 明矣。 此谓物格, 此谓知之至也 1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2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3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4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6、 自主、 合作

10、、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6 第七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1、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 “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 ” 富润屋, 德润身, 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1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2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3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4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5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

12、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7 第八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懥, 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 则不得其正。 1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13、。 2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3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4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4、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4、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8 中庸 教案 第九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

14、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简介中庸全篇的来历及总体内容。 2、 出示句子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 非道也。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二、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三、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四、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15、五、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5、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9 第十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仲尼曰:

16、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1 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2 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3 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4 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6、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17、四、 总结。 10 第十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子日, “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一、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二、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三、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四、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7、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18、。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11 第十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子曰: “道之不行也, 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 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

19、食也, 鲜能知味也。 ” 一、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二、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三、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四、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8、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12 第十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

20、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引入新内容。 出示句子 子日: “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 ” 二、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三、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四、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五、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9、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

21、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13 第十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子日: “人皆日: 予知。 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 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 予知。 择乎中庸, 而不能期月守也。 ”

22、2.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3.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4.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5.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6.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第七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

23、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子日: “回人也, 择乎中庸, 得一善, 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三、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四、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五、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六、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10、 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

24、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3、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第八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 对照反省自己。 3、 积累文言词汇。 二、 教学重点 背诵、 翻译、 理解句子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上篇, 并了解背诵情况。 2、 出示句子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 中庸不可能也。 ” 3.范读 教师示范朗读, 学生体会语气、 语调、 停顿等。 4.学生自由练读。 先仔细读几遍, 注意正确的停顿, 读准字音将语句读连贯。 5.全班齐读。 初步感知句子内容。 6.指读。 纠正字音、 停顿、 语调等。 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7.自主、 合作、 探究 A、 试着自己理解句子中的意思。 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B、 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本组同学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把不懂词句找出来。 C、 班内交流。 理解句意, 联系上生活展开讨论。 D、 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8.、 练习背诵。 四、 总结。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