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0134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这样才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课例研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并且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数学课程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一、背景

2、与主题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了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了“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的校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

3、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怎么实现;研究如何设计数学活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研究怎样改革教材资源,让课本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标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情境与描述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

4、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以上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缺乏情境作为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学习势必会变得枯燥无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1、教师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指导学生说出前三种图形即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引导学生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如何通过前三种图形的面积进行转化推导。 2、指导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3

5、、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分别描述 4、教师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5、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6、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且总结发言,X同学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选

6、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三、理解与研究 通过实例描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如果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这样的,分别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用这些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是这样的S=a*h/2。要学会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用,就是如果想要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必须要知道的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这样才能计算。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

7、公式来求出,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三角形的面积本来是一节常规性的课,但是如何体现“观念更新,思维要活”的这些目标与要求,要在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的基础之上,加强一些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以前的数学教学,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的表面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就把学习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探究,使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正好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的涵义。 总结:在这个三角形公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几个图形、图片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在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补一补等这些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