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大纲沈关心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大纲沈关心第.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大纲沈关心第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教学要求: 1 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分类、免疫系统的功能 2 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新进展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 2 免疫、免疫学的概念 3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药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 免疫学 第一章 抗原 教学要求: 1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基本概念、抗原决定簇的定义、胸腺依赖性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的概念、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 2 掌握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的主要因素
2、 3了解交叉反应及其在临床的意义及抗原的分类 5 非特异性免疫激动剂 eg:免疫佐剂 教学内容: 1 抗原的概念 2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3 抗原的特异性 4 抗原的分类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生物学功能与特性 2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3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特点、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抗体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血清型(自学)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特性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及功能 6 免
3、疫球蛋白基因和抗体的多样性 7人工制备的抗体:MAb,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他内容自学 第三章 补体系统 教学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激活及调控、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各种补体激活途径 2了解了解补体系统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念 2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性质 3 补体系统的激活 经典途径激活 旁路途径激活 MBL途径激活 4补体系统激活的调控 5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章 细胞因子 教学要求: 1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细胞因子的分类、其受体的分类、及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教学内容: 1 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
4、生物学作用 3 细胞因子受体 4 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教学要求: 1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人类经典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功能、组织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 2了解MHC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 2 人类经典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功能、组织分布及其功能特征 3 HLA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六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 3 掌握T、B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 4 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5、 1 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2 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3 免疫细胞的概念及其组成 4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5 抗原提呈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 第七章 免疫应答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免疫应答产生的过程、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组分及其生物学效应、固有免疫应答的识别机制 2 掌握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3 掌握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教学内容: 1 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应答的分子识别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 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过程 5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6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7 免疫耐受 8 免疫调节 第八章
6、超敏反应 教学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2 了解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及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临床疾病 教学内容: 1 超敏反应及其特点 2 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防治原则以及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临床疾病 3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教学要求: 1 掌握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种类、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以及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 2 掌握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标记技术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4 了解免疫学防治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常用抗原-抗体反应技术
7、的原理和应用 3 标记技术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4免疫学防治的方法 (1)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 (2)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 第二篇 微生物学概论与常见的病原性微生物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教学要求: 1 熟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3 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 4了解细菌的理化形状,掌握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5 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掌握
8、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 6了解细菌形态学的检查方法,人工培养细菌的方法,常用培养基,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 情况及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大小形态与分类 2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3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4 细菌的理化性质与新陈代谢 5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 6 细菌的检查方法 7 放线菌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学要求: 1 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物质基础 2 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形状、增殖过程 3 掌握细菌变异的机理 4 了解变异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 1 细菌变异的类型 2 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 3 细菌变异的机理 4 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相关物质基
9、础 5 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十二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教学要求: 1掌握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概念 2熟悉常见病原菌主要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 病原性球菌: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含肺炎球菌) 奈瑟氏菌属 2 肠道杆菌:埃希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其它肠道杆菌 3 弧菌及弯曲菌:霍乱弧菌 弯曲菌 4 厌氧性细菌:厌氧性芽胞杆菌 无芽胞厌氧菌 5 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 麻风杆菌 6 其它病原菌 7 支原体 8 衣原体 9 立克次体 10 螺旋体 第十三章 真菌学 教学要求 1掌握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和免疫性 2了解上阵菌感
10、染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真菌学概论 2主要病原性真菌 第十四章 病毒学概论 教学要求: 1 掌握病毒的病毒的基本概念及特性,基本结构 、增殖方式及增殖周期 2 熟悉病毒的化学组成和干扰现象 3熟悉病毒的致病性与防治原则 4了解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和病毒感染的类型 教学内容: 1 病毒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2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及功能 3病毒的增殖及干扰现象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5病毒的感染与致病 第十五章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 教学要求: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免疫性 2熟悉脊髓
11、灰质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狂犬病病毒、疱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免疫性 3了解常见的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及疱疹病毒的种类及上述各种病毒的检测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呼吸道病毒 (1)流行性感冒病毒 (2)其它呼吸道病毒 2肠道病毒 (1)脊髓灰质炎病毒 (2)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3急性胃肠炎病毒 4肝炎病毒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6狂犬病病毒 7其他致病病毒 第十六章 微生物分布与医学微生态学 第十七章 微生物的控制 教学要求: 1掌握消毒、 灭菌 、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2熟悉常用的热力杀菌法 紫外线杀菌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
12、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的因素 教学内容: 1 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杀菌法 (2)紫外线与电离辐射杀菌法 (3)过滤除菌法 2 化学消毒法 (1)化学消毒剂 (2)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3)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第三篇 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抗生素 教学要求: 1 掌握抗生素的概念及医用抗生素的特点 2 熟悉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步骤 3 掌握抗生素的制备过程 4 了解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5 熟悉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防治 6 掌握抗生素的效价测定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抗生素的概念、分类以及医用抗生素的特点 2 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3 抗生素的制备 4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 5 耐药性 6 抗生素的效价测定方法 第十九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十章 药物的抗菌实验 第二十一章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