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0927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药源性精神症状 1、 主要表现 过度镇静 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情绪抑郁 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 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 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

2、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 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3、 1、 主要表现 震颤麻痹综合征 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 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 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 安坦 2mg,2次日

4、。海俄辛 03mg,肌注,2次日。苯甲托品 1mg,3次日。金刚烷胺 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 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 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2)药物治疗 可试用:利血平,0。25-1mg,3次日。碳酸锂,025-05g,3次日。氟哌啶醇,4-6mg,2次日。异丙嗪,2550mg,3次日。安定,5mg,3次日。毒

5、扁豆碱,1mg,肌注或静注。 (3)预防 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长期服药的病人,可采取间歇给药法,防止骤停抗精神病药物,并合理使用抗巴金森症药。对中老年及伴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 (四)药源性癫痫 1、主要表现 多数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癫痫样发作。有以下四种类型:大发作;局限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阈下发作(脑电图异常)。 2、处理措施 (1)对抗精神病药物敏感的病人,宜选用致抽搐作用较弱的药,加药不宜过快,对原已服抗癫痫药的病人还可适当增加抗癫痫药的剂量。 (2)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若发作频数很少,-般不必停药,但要合并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01g,3次日平,01g,3次日。 (3

6、)发作较重、次数较多的病人,应及时停药或换药,急性期按癫痫治疗原则处理。 (五)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1、主要表现:由于许多抗精神病药物有抗肾上腺素能作用,抗胆碱能作用或刺激肾上腺素能作用,因此可出现多种自主神经系统副反应。具体表现有: (1)消化系统症状 口干、便秘、麻痹性肠梗阻等。 (2)眼部症状 视力模糊、青光眼。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尿潴留、性功能障碍。 (4)心血管系统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紊乱、心肌损害。 (5)排汗减少、降温及鼻塞等。 2、处理措施 (1)减药、停药或换药处理。 (2)对症治疗 口干:少量饮水,常漱口,或咀嚼泡泡糖等。 便秘:多活动,多吃含纤维的食物,避免不必要

7、的使用抗胆碱能药,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麻痹性肠梗阻:禁食,胃肠减压,肛门排气,高压灌肠。应用肠蠕动剂,如新斯的明,05-1mg,肌注,2次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并发症。 视力模糊:必要时可用缩瞳剂点眼。 青光眼:立即停药,眼科会诊。 尿潴留:轻者膀胱按摩或热敷促排,重者需导尿,也可用针灸穴位刺激。 体位性低血压:应取平卧位,头低位。若不能恢复,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等使。受体兴奋的升压药。要告知病人,在服药期间,起床或站立时动作要缓和,出现头昏、眼黑,立即坐下。不能用,肾上腺素,因为这时。a-受体被抑制,b-受体兴奋,使血管扩张,血压更低。 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处理,轻者用心得安10-2

8、0mg,3次日。普鲁卡因酰胺用于室性早搏,0、5g,3次日。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及时停药。酚噻嗪类药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用西地兰04mg溶于25葡萄糖液20ml内,缓慢静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用利多卡因50l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内,静脉缓注。 心肌损害:密切观察心电图改变,必要时停药,给予维生素B1、氯化钾、能量合剂等。 (六)恶性症状群 1、 主要表现 (1)出现表情淡漠、少动,缄默类似木僵,或出现兴奋躁动。 (2)不明原因的发热,连续12小时热度在38以上,高热时可伴谵妄错乱。 (3)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强直、运动不能、震颤、吞咽困难、动眼危象等。 (4)自主神经症状,如颜面潮红

9、,心动过速、大汗淋漓、流涎、皮脂溢出、排尿困难及迅速的褥疮等神经营养障碍。 (5)严重者有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脱水和营养失调,不及时处理可致死亡。 2、处理措施 (1)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2)高热时宜采取物理降温,同时也可使解热剂。 (3)补液先输盐类液体,后补糖类液体。 (4)适当使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物,以改善锥体外系 (5)控制或预防感染。 (6)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应激功能。 (七)消化系统症状 1、主要表现 (1)胃肠道反应 口干、口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感、腹泻、便秘及肠麻痹等。多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自行消失,若持续存在,应考虑其他疾病。 (2)可引起

10、药源性肝功能损害。 2、处理措施 (1)中毒性肝损害应立即停药。经常查肝功能。过敏性肝损害可先减药。 (2)应用肝乐、肝泰乐等解毒保肝药物。 (3)补给葡萄糖、高蛋白饮食、维生素类。 (4)应用辅酶A及三磷酸腺苷及对症处理。 (5)有明显过敏或重症肝炎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八)血液系统副反应 1、主要表现 (1)血小板减少症 甲硫达嗪、三氟拉嗪等偶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血小板减少症,而引起皮肤、粘膜、胃肠道出血。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50 x 1000000000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大剂量、长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再障,要考虑此因素。 (3)白细胞减少及

11、粒细胞缺乏症 许多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疸的,以氯氮平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等防御机能减弱症状。一般病程较短,可能为变态一免疫反应所致,严重者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4)有些药物还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易发生血管栓塞性疾患。 2、处理措施 (1)血小板减少 适当休息,防止外伤出血;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50单位日,加入静滴,或强的松10mg,3次日。重者可考虑输新鲜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经诊断,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用强的松30-40mg日;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3)白细胞减少 减药或停药观察;控制感染;应用促白细胞生

12、成药,如利血生10-20mg,3次日;维生素BB410-20mg,3次日。 (4)粒细胞缺乏 立即停药;控制或预防感染;应用促白细胞生成药;输新鲜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10-20mg,3次日;加强护理加强营养,清洁环境、止感染。 (九)代谢及内分泌方面副反应 包括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泌乳、甲状腺机能低下等。一般属可逆的,适当调整药量或对症处理可恢复。 (十)皮肤副反应 1、主要表现 (1)药物性皮疹 以氯丙嗪为多见。临床表现以充血性皮疹为主,多见于面部、耳后。也可呈多形性红斑及固定性药疹。 (2)光敏性皮炎 多在夏季日照强烈时发生,见于躯体暴露部位。可呈红斑、水泡,愈后留有

13、色素沉着, (3)剥脱性皮炎 以氯丙嗪引起为多,常在服药第1月内发生。先有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自觉皮肤瘙痒,继而形成水泡、糜烂,面部或全身性大片剥脱,伴发高热,可同时有内脏粘膜受损。还常伴有黄疸,肝功能障碍及粒细胞缺乏。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2、处理措施 (1)一般药疹 不一定要停药,可先用抗组织胺药物及维生素C。皮疹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2)光敏性皮炎 重点在于避免日晒。可局部用可韵松软膏等。 (3)剥脱性皮炎 立即停药;局部用药,如用炉甘石洗剂涂布,若已糜烂、渗出,可用离锰酸钾水浸泡;皮质类固醇早期大剂量静滴,如氢化可的松一天用100-300mg;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保肝药物对症及支持疗法;加强护理,注意无菌隔离,保肤皮肤、粘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