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各课题学生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各课题学生笔记.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各课题学生笔记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史 1、火的使用是化学发展的始端; 2、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方面做出功勋卓绝贡献。 3、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三、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2、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
2、染。 3、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二是 “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拒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变化后 序号 的物质 发生的现象 的物质 有无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水沸腾 液态的水 无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蓝色粉末的胆矾 无 蓝色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 3 产生蓝色沉淀 有 无色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铜沉淀 颗粒状石灰石 产生气泡 4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或大理石) 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
3、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 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外观区别 举例 区分依据 联系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镁条燃
4、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1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定义 实例 区别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度等 是否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
5、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注意: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能燃烧。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在实验探究中,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二要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三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
6、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与下列描述进行比较。 项目 现象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手感滑腻,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的蜡烛可以持续燃烧,蜡烛缓慢变短。燃着的蜡烛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如果吹动蜡烛或受热不均匀,贮燃烧时 于凹槽中的液体会沿烛体流下,遇冷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
7、碳生成。 熄灭后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步骤 操作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进行比较 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现象 均变浑浊,但后者白色浑浊更明显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时间更长 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 结论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1 2 3 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相比较 三、
8、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解释与结论。 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在学习中,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实验仪器和装置、所用药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3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见仪器介绍 仪器 试管 烧杯 量筒 集气瓶 酒精灯 胶头滴管 滴瓶 铁架台 漏斗 试管夹 玻璃杯 用途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用作配置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量度液体体积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用于加热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注意
9、事项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加热时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不能加热 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用于过滤、加热等使用操作 用作加液器 装上滤纸用作过滤器 用于夹持试管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防止烧损和腐蚀 归纳: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可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烧杯、烧瓶、锥形瓶 可用于固体加热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2、不可加热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三、化学实验基
10、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 规则 安全 “三不”: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 按规定量取用 节约 固体只须盖满试管底部 不说明用量 液体取1 mL2 mL 处理“三不”:用剩的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 4 1、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 (1) 块状或密度大固体药品取用-镊子 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取用-药匙或纸槽 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 大量液体取用-倾倒 要领:取下瓶塞倒扣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使液体缓慢流到容器里。 一定量液体取用-量筒 要领:倾倒大约至刻度,将量筒放置于水平的桌面上。用滴管
11、滴加液体,视线注视刻度,使液面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即可。 注意:仰视-实际值大于量取值,俯视-实际值小于量取值 少量液体取用-滴管 要领:捏伸吸移滴 注意:滴管始终与水平面垂直,滴管置于容器口正上方,逐滴滴加。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检查酒精量不超过容器的23,也不少于13; 两检:检查酒精灯的灯芯是否平整;1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2禁止往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两禁:1用火柴点燃;2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 两用: 2、物质的加热 1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试管外壁不得有水;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试管口向上且与桌面成45;先预热后集中用外焰加热;
12、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加热后不骤冷。 2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注意事项:同上,仅需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时,应在两边托盘上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称量纸,易潮解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平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说明:“左物右码”颠倒-不使用游码-实际值等于称量值 使用游码-实际值 = 称量值- 连接仪器装置 润湿玻璃仪器后转动与橡胶管连接 装置气密性检查 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仪器的洗涤: 废渣、废液倒入
13、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气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最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红磷燃烧消耗气体的体积。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流到集气瓶容
14、积1/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2P2O5 结论:空气的组成不是单一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实例 糖水、饮料、海水等 水、氧气、氮气、氯酸钾等 联系 混合物由纯净物混合而成,但各纯净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区别 组成物质的种数不同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 性质 成分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化
15、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 潜水、登山、医疗救护 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 用作保护气 制硝酸和氮肥 用作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 通电时稀有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作光源 四、保护大气环境 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 突出的危害 二氧化硫 含硫燃料的燃烧 引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 氮的氧化物 汽车、飞机的尾气 造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 气态污一氧化碳 汽车尾气、燃料的燃烧 破坏输氧功能 染物 氟氯烃 空调机 破坏高空臭氧层 固态污染物 可吸
16、入 颗粒物 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能见度降低 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废气除尘处理,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原料,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等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酸雨 白色污染 6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压强为101KPa时:在-1830C时为淡蓝色液体,-2180C时为雪花状淡
17、蓝色固体。 2.化学性质 现象 物质 化学方程式 性质 空气 氧气 带火星带火星木条复燃 助燃性 木条 点燃C+O2 CO2 发红光,生成能使澄发白光,生成能使澄碳 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磷 硫 产生大量白烟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S + O2 点燃 SO2 点燃氧化性 铁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3Fe + 2O2 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固体。 Fe3O4 二、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1、定义: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表示:A+BAB 、氧化反应 1、定义:物
18、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2、常见的氧化反应包括: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生成物一定只有一种,但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氧化反应:一点有氧气参加,但生成物不一定只有一种。 7 课题3 制取氧气 编号 1 2 探究:分解过氧化氢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编号 1 2 3 催化剂 1、定义:在化合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合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2、特性: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合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氧气的制法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实验室制法 1、三种制取方法的比较 操作 排水法收集氧气 带火星
19、木条伸入盛氧气集气瓶 带火星木条伸复燃 现象 导管口产生气泡,集气瓶中水被排尽 操作 带火星木条伸入盛过氧化氢的试管中 向上述试管中加二氧化锰,把带火星木条伸入其中 待上述试管中无现象产生,重新加热过氧化氢 现象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带火星木条复燃 带火星木条复燃 结论 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 原理 2H2O2 MnO2 2H2O+ O2 2KClO3 MnO2 2KCl + 3O2 2KMnO4 K2MnO4+MnO2+O2 试剂 状态 反应 条件 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 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固体 高锰酸钾固体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
20、催化剂 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加热 发生 装置 收集 装置 8 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长进短出。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注意事项 原理:根据气体热胀冷缩 操作: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堵塞导管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受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等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瓶口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向下
21、排空气法-短进长出。 排水集气法-集气瓶中注满水,短进长出。 用气:长进水。 洗气:瓶正盛试剂,气体长进。 医疗急救:长连氧气钢瓶,短连吸氧装置。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先预热,后对药品加热 收:收集氧气 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最后熄灭酒精灯 熄:熄灭酒精灯 3、验满、检验方法 项目 验满 检验 三、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2、特征:一变多 3、表示:ABA+B 操作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正上方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 现象 木条复燃 木条复燃 结论 收集满 是氧气 反应类型 化合反
22、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比较 概 念 特 征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A+BAB 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ABA+B 一变多 举例 S+ O2SO2 2H2O电解2H2+O2 9 第三 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品红在水中扩散 现象:品红由中心向四周无规则扩散,最终烧杯中溶液成红色。 结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操作 现象 20ml蒸馏水中加入5-6滴酚酞 取上述溶液于试管,滴加氨水 观察现象 溶液颜色不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现象 烧杯A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B 无明显现象 另取烧杯B加入5m
23、l氨水,用大烧杯罩住,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烧杯B中的肉眼看不到的物解释 质运动到烧杯A中,致使烧杯A中溶液成分发生改变,溶液由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B中的肉眼看不到的物质无法运动到烧杯A中,烧杯B中溶液成分不发生改变,溶液不变色。 1、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各自保持不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它们不再保持原来的性质。 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2、分子和原子比较 对象 分子 定义
24、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不同点 10 原子 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体积小、质量轻;都在不断地运动;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运动 能量: 低 高 离核: 近 远 层数:第一层.第七层 表示: M N O P Q R S 2、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
25、再排第二层, 各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3、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4、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1 5、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较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4 易失电子 活泼 金属 4 易得电子 活泼 非金属 8 不易得失电子 不活泼 稀有气体 结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 2、表示-离子
26、符号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意义:见下图所示。 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项目 结构 电性 性质 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 中性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带正电荷 稳定 H Al +3+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带负电荷 稳定 O Cl 2-一般性质比较活泼 符号 H、O、Al 化合物的形成 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特征: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的化合物 特征:非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比。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
27、子的实际质量 2、理解:2由于原子中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近似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归纳:原子中“等式”及“决定” 二个等式: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三个决定:1、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2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别 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是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表示个数 适用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范围 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
28、组成 常用来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及几个原子构成 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而元素是原子的一联系 个归类“集体”。 说明:1、一种元素区别于另一种元素的关键在于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或者说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中子数和电子数可能不同; 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比较,原子和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应用:石蜡燃烧的表达式为:石蜡 + O2CO2 + H2O 推断石蜡的组成 石蜡组成: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定义: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2、表示方法: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
29、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3、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失去宏观意义只有微观意义。表示多少个原子。 物质的宏观组成及微观构成关系 单质:由多原子构成分子 构成 分子 金属 构成 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组成 构成 构成 稀有气体 元素 物质 原子 固态非金属 化合物 稀有气体 构成 离子 构成 离子化合物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介绍 1 H 元素符号 质子数1、格的含义 = 原子序数 氢 元素名称 1.008 相对原子质量 2、周期和族 横行称为周期,有7行,即7个周期 纵行称为
30、族,有18列,共16个族 2、元素周期律 1、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故氟为最活 泼非金属; 同一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故钒为最活泼金属。 13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水在自然界存在:固态-两极及冰川和冰山; 液态-江河湖泊、动植物体内及地下; 气态-大气中主要以水蒸汽形式存在。 2、水总储量约为:1.3910m,地表面约71%被水覆盖,故又将地球称为水球。 3、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储水量占总水量的96.5%。 4、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
31、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陆地储水也有 咸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5、世界有80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26个国家的3亿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很少,并且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水资源短缺影响生活、制约经济发展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 1、爱护水资源措施:1工业上循环利用,2农业上改淡水漫灌为喷灌、滴灌,3生活中一水2、节约水资源的做法:183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等。 3、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
32、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1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2农4、水体污染的来源: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业上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5、水污染危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大量鱼类死亡,农作物绝收。 1工业2农业上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6、水体污染的防治:“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3生活污水不任意排放,4植树造林等。 14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区别 纯水 天然水 硬水 纯净物,澄清透明 混合物,常呈浑浊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转化:设法除去硬
33、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如: 关系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硬水危害: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时间久了衣物还会变硬;锅炉用水硬度过高十分危险,不仅浪费燃料,而且结垢会使锅炉管道局部受热不均而引起爆炸。 二、水的净化 1、自来水厂净水示意图 2、净化方法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可通过各种途径净化。 净化方法 沉淀 过滤 吸附 原理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 通过加热的方法使
34、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作用 除去不溶性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等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蒸馏 净水程度: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3、过滤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15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氢气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1可燃性 2、化
35、学性质:点燃氢气 操作 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水的组成 水电解的示意图 电极 现象 气体检验 结论 结论 化学方程式 二、单质与化合物 定义 不同点 相同点 实例 氧化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辨别:氯酸钾不是氧化物,因为其中有钾、氯、氧三种元素; 氯化钠不是氧化物,因为其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两种元素,但没有氧元素。 氧气、氢气、铁、红磷 同种元素 单质 不同种元素 纯净物 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正极 负极 点燃尖嘴导管里的氢气,在火焰的上方罩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1、火焰呈淡蓝色,2、烧杯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燃烧生
36、成水 2H2 + O2 点燃 2H2O 1、通电后两极均有气泡产生;2、断电后与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2H2O 通电 2H2+ O2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三、物质分类: 物质 组成物质种数 混合物 单质 组成物质元素种数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氧化物 纯净物 化合物 16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式子。 注: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宏观
37、 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化学式 表示一个分子 微观 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个数 水 宏观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eg: H2O 一个水分子 微观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注:在化学式前面添加系数,失去宏观意义,只有微观意义,表示多少个分子 表示2个水分子 eg: 2H20 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化学式的写法 单质的化学式写法 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其化学式; 表示铁这种物质 eg: Fe意义 表示铁元素 表示1个铁原子 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符号即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 还表示一种物质。 由多原子
38、构成分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加相应系数表示。 eg:初中常见的有O2、H2、N2、Cl2、I2、O3、C60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规律:“氢金前,非氧后;氧化物,氧在后” 写法:化合价的应用祥述。 4、读法 1单质:固态和液态单质读作“某”,气态单质读作“某气”。如Na读作钠。O2读作氧气。 2化合物:“后写先读”。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如:Al2O3读作三氧化二铝。 注:一般原子个数为1的不读,如NaCl读为氯化钠。 但氧化物为了区别要读出1,如CO读为一氧化碳,NO读为一氧化氮。 3原子团型化合物读法 OH 氢氧根 OH 氢氧化某 NaOH NO3 硝酸根 NO3
39、硝酸某 NaNO3 CO32 碳酸根 CO3碳酸某 Na2CO3 SO42 硫酸根 SO4硫酸某 Na2SO4 NH4+ 铵根 NH4某化铵 NH4NO3 4金属变价元素的读法,高价读“某”低价读“亚某” 如:Cu2O读作氧化亚铜,CuO读作氧化铜; Fe SO4读作硫酸亚铁,Fe2 (SO4)3读作硫酸铁。 17 二、化合价 1、定义:化合价是一种元素在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定 化合价 化合物 化合价的数值 正价 负价 离子 失电子的原子 得电子的原子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化合物 为正价 为负价 共价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共用电子
40、对的数目 化合物 显正价 显负价 不论是在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3、化合价的规律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一2价。 (5)、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但在非金属氧化物里,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6)、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 4、表示 标写位置 符号和数字前后 “l”的使用 原子团的写法 例如 化合价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 符号前,数字后 “l”不可省略 在原子团上方写该原子团的根价 +1-1+2-2离
41、子符号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 数字前,符号后 “l”省略不写 在原子团右上角标写所带的电荷数 -Na+Cl- Zn2+SO24 NaCl ZnSO4 5、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d c b 1R元素,2 R元素的一个原子。 R:元素符号aR:原子个数a个R原子。 1R物质,2R物质有R元素组成31个R分子,3 1个R分子有b个R原子构成。Rb:化学式 1a表示a个R分子,2b表示1个R分子中含有b个R原子。 aRb:分子个数CR:离子符号R离子或带c个单位的电荷的x离子 aRC:离子个数表示a个R离子 d R: 化合价表示R元素的化合价为正d价,或R元素显正d价 aR6、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42、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F Br1 K Na Ag H +1价 Cl +1、5、7 1 Ca Mg Ba Zn +2价 S +4、6 和2 Cu +1、2,Al +3 N +2、3、4、5 3 Fe +2、3,Si +4 P +3、5和3 +2、4 C,2 O Mn +2、4、6和7 氟溴负一 钾钠银氢正一价 氯正一五七负一 钙镁钡锌正二价 硫正四六和负二 铜正一二,铝正三 氮正二三四五负三 铁正二三,硅正四 磷正三五和负三 正二四碳,负二氧 锰正二四六和七 18 原子团的化合价 1 1 OH NO3 2 2 CO3 SO4 +1 NH4 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硫酸盐酸根 还有正一是铵根 7、运用 根据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