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1303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晏子故事两篇知识点归纳 一读音 傧(bn) 淄(z) 闾(l) 袂(mi) 踵(zhng) 缚(f ) 赐(c ) 熙(x) 二掌握重点词语 晏子使楚:使,出使 楚人以晏子短:以,因为;短,身材矮小。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为,做、设;而,表目的,来。延,迎接,引进。 傧者更道:傧者,接引宾客的人;更,改;道通导,引导。 使子为使:第一个使动词,派;子,您;第二个使,名词,使者。 三百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三百,虚数,形容人口多。 张袂成阴:举起袖子来就像阴了天。袂,袖子。 挥汗成雨:人们用手抹汗洒得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比肩继踵:

2、肩,并肩;脚,跟脚。踵,脚后跟。 何为无人:何为,为何,为什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齐命使各有所主:命使,派使者;各有所主,各有一定的对象。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不肖,没有才干的、无能的; 第一个使:被派遣;第二个使,出使。 齐之习辞者也:习,熟练;辞,言词。 今方来:方,将要、正要。 吾欲辱之:辱,羞辱。 何以也: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 左右对曰:左右,身边的人;对,回答。 为其来也:为,在。 过王而行:过,经过。 何坐:坐,犯罪。 坐盗:盗,偷窃。 诣王:诣,到去。 固善盗平:固,本来。 叶徒相似:徒,只是。 其实味不同:其实,它的果实。 所以然者何:然,这样;所以,之所以。 得无楚之

3、水土:得无,莫非。 三通假字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道”通“导”,引导。 缚者曷为者也? “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四古今异义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古义:迎接、引进 ;今义:延长 比肩接踵而在 比:古义:并; 今义:对比 楚王闻之 闻:古义:听到 今义:嗅 齐人固善盗乎 固:古义:本来; 今义:坚固 左右:“谓左右曰” 左右:古义:指近侍。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王曰:何坐?” 坐:古义:犯罪。 今义:坐下。 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古义:到。 今义:程度。 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连词。 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4、 第1页 010-82609600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寡人反取病焉 病:古义:羞辱 今义:生病。 五一词多义 使:晏子使楚:动词,出使 齐命使各有所主:名词,使者、外交官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介词,让、令、叫 然:然则何为使子:然:这样 所以然者何:代词,这样 怡然自得:然,样子 闻:楚王闻之:听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 谓:谓左右曰:对 太守谓谁:是 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学而时习之:复习 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 之:楚王闻之:代词,这件事 吾欲辱之:代词,他 婴闻之:代词,这件事 齐之习辞者也:助词,的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助词,的 为:为其来

5、也:相当于“于”,当,在 何为者也:动词,做 生于淮北则为枳:动词:变成、变为 六内容理解 1.第一则写了晏子哪两件事? 1、晏子拒绝从狗门入。 2、晏子回答楚王“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的问题。 2第一则中,晏子用什么办法回击楚人的侮辱和嘲笑? 晏子用了三段式推理理由一:使狗国,狗门入。理由二:今臣使楚,你楚国不是狗国。结论:所以我不当从狗门入。 理由一:有才能的人被派往出使有才能君主的国家,没有才能的人被派往出使没有才能君主的国家。理由二,我最没有才能。结论:所以,我只适宜出使楚国这里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自己不受辱,还借机嘲笑楚国是狗国,楚王是没有才能的君主。 3从人物对话,可以看出晏

6、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灵活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的外交家的形象。 4楚王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理屈辞穷,趾高气扬,傲慢自大,聪明反被聪明误。 5第二则中,楚人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将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善于辞令就想羞辱他,就问身边的人用什么办法?楚王身边的人出谋划策说,等晏子来的时候,我就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因偷东西犯法,这样来羞辱他。 6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晏子用类比推理进行回击,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地区它的果实味道甜美,而生长在淮河以北地区就变成了又酸又苦的枳,这是水土不一样。同样,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窃,生长在楚国就会偷窃,这也是楚国的水土不

7、好使百姓善于偷窃,暗讽楚国政事不清明。 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第2页 010-82609600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7楚王想羞辱晏子,最终反被晏子羞辱,表现楚王的什么性格? 目中无人、自以为聪明。 8“王笑曰”,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 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等。 七文章总结 主题:两则课文都以晏子出使楚国,用机智的语言回击楚人羞辱的故事,表现晏子灵活机智、善于辞令,不辱使命的外交家的风度。 附晏子故事的对比阅读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 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

8、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烛邹,齐景公的臣仆。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

9、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 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但是晏子却以 谴责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委婉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答: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使

10、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使诸侯闻之(让) 5.解释加点的词语。 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请数之以其罪(谴责)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景公好弋( 射) 寡人闻命( 指教) 为吾君主鸟(主管) 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第3页 010-82609600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答: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二、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

11、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

12、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三、晏子谏祷鱼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

13、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翻译: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

14、们就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为国,以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 四对比阅读 前部分略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第4页 010-82609600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

15、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景公:齐国国君。霁:天放晴。陛:皇宫的台阶。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答:其实/味/不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避席对曰 叶徒相似公被狐白之裘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的,我反而自取耻辱了。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

16、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答: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五对比阅读 甲晏子使楚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犯罪) (2)其实味不同(它的果实) (3)生于淮北则为枳( 在 ) (4)使者反( 同“反”,返回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答:是寡人之过也 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第5页 010-82609600 文章恰好,人品本然 国思语文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景公派使者到了。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答: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句有可删,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第6页 010-82609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