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1519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模电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电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课程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电课程设计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0 目 录 一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方法 . 2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 3 2单元单路的设计与选择 . 3 3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计算 . 4 4总体电路图设计 . 7 5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 9 6设计报告的撰写 . 14 设计一 1W扩音机课程设计 . 15 设计二 音响放大器设计 . 20 设计三 程控放大器设计 . 23 设计四 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 24 1 一模拟电子电路设计方法 电子电路设计一般包括拟定性能指标、电路的预设计、实验和修改设计等环节。 衡量设计的标准:工作稳定可靠,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并留

2、有适当的余量;电路简单、成本低、功耗低;所采用元器件的品种少、体积小且货源充足;便于生产、测试和修改等。 电子电路设计一般步骤如图1-1所示。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总体方案设计和选择 修改设计方案 电路单元的设计和选择 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计算 调整元器件 预画总电路图 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确定实际的总体电路 撰写设计报告 图1-1 电子电路设计一般步骤 由于电子电路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设计方法和步骤也因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上述设计步骤需要交叉进行,有时甚至会出现多次反复。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2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总体方案,所谓选择总体方

3、案是根据设计任务、指标要求和给定的条件,分析所要求设计电路应完成的功能,并将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单元,分清主次和相互的关系,形成若干单元功能模块组成的总体方案。该方案可以有多个,需要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的资料或集体讨论等方式,着重从方案能否满足要求、结构是否简单、实现是否经济可行等方面,对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择优选取。对选用的方案,常用方框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选择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当针对关系到电路全局的问题,开动脑筋,多提些不同的方案,深入分析比较,有些关键部分,还要提出各种具体电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找出最优方案。 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和

4、体积等实际问题。 选定一个满意的方案并非易事,在分析论证和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出现一些反复是在所难免的,但应尽量避免方案上的大反复,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2单元单路的设计与选择 在确定了总体方案,画出详细框图之后,便可进行单元电路设计。任何复杂的电子电路,都是由若干简单功能的单元电路组成的,这些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往往比较单一。在明确每个单元电路的技术指标后,要分析清楚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出各单元的电路结构形式,尽量采用学过的或者熟悉的单元电路,要善于通过查询资料,分析研究一些新型电路,开发利用新型器件,亦可在与设计要求相近的电路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或进行创造性设计。 设计单元电路的

5、一般方法和步骤: (1)根据设计要求和已选定的总体方案的原理框图,确定对各单元电路的设计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主要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注意各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配合,但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电平转换之类的接口电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成本。 3 拟定出各单元电路的要求后应全面检查一遍,确实无误后方可按一定顺序分别设计各单元电路。 选择单元电路的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应查阅有关资料,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从而找到使用的电路。当确实找不到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要求的电路时,也可以选用与设计要求比较接近的电路,然后调用电路参数。 各单元之间要注意在外部条件、元器件使用、连接关系等方面的配合,尽可能减少原件的数量

6、、类型、电平转换和接口电路,以保证电路最简单、工作最可靠、经济实用。各单元电路拟定后应全面地检查一次,看每个单元各自的功能是否能实现,信息是否畅通,总体功能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存在问题必须及时做出局部调整。 3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计算 元器件的选择 选择元器件只要清楚“需要什么”和“有什么”,问题就好解决了。所谓“需要什么”是指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选择方案,需要什么样的元器件,即每个元器件各应具有哪些功能和什么样的性能指标;所谓“有什么”是指哪些元器件,哪些在市场上买得到,他们的性能如何、价格如何、体积多大等。众所周知,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而且不断的出现新产品,这就需要用户经常关心元器件的新信息和

7、新动向,多查阅资料。 集成电路的选择 集成电路的广泛运用,不仅减少了电子设备的体积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使安装调试和维修变得比较简单,而且大大简化了电子电路的设计。但是,并不是采用集成电路就一定比采用分立元器件好。有时功能相当简单的电路,只要用一只二极管或三极管就能解决问题,若采用集成电路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而且增加成本。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集成电路,必要时可画出两种电路进行比较。 集成电路的种类繁多,选用方法一般是“先粗后细”,即先根据主体方案考虑应选用什么功能的集成电路,再进一步考虑它的具体性能,然后再根据价格等因素选用什么型号。选择的集成电路不仅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而且

8、4 要满足功耗、电压、温度、价格等多方面的要求,而且应考虑封装方式。集成电路常见的封装方式有双列直插式、扁平式和直立式三种,一般尽可能选用双列直插式,因为这种封装易更换。选用集成电路时,还应尽量选择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优选集成电路系列中的产品。 电阻器的选择 电阻器除阻值和功耗等参数以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掌握所设计电路对电阻器的特殊要求,所谓特殊要求是指对高频特性、过载能力、精度、温度系数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优先选用通用型电阻器,因为此类电路价格低、货源足。 根据电路的工作频率要求,选用相应的电阻器。各种电阻器由于他们的结构与制造工艺不同,分布参数也不同。RX型绕线电阻器

9、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较大,仅用于工作频率低于50KHz的电路中;RH型合成膜电阻器的RS型有机实心电阻器的工作频率在数十MHz左右;RT型碳膜电阻器的工作频率可达100MHz;RJ型氧化膜电阻器的工作频率可高达数百MHz。 按照电路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选择温度系数不同的电阻器。在实际的电路中,有时需要选用正温度系数的电阻器作为温度补偿元件。 在高增益前置放大电路中,应选用噪声电动势小的电阻器。RJ型、RX型电阻器以及RT型电阻器均具有较小的噪声电动势。 所选电阻器的额定功率必须大于实际承受功率的两倍 电容器的选择 选择电容器除容量和耐压等主要参数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a 合理确定对

10、电容器精度的要求。在延时电路、音调控制电路、滤波器以及接收机的本振电路和中频放大电路中,对某些电容器的精度要求较高或很高,应选用高精度的电容器来满足电路的要求。而在旁路、去耦合、低频耦合等电路中对电容及精度无很严格的要求,因此,仅需按设计值选用相近的容量或稍大容量的电容器。 b 注意所设计电路对电容器绝缘电阻和损耗角正切值tan的要求。绝缘电阻小的电容器,漏电流则较大,漏电流产生的功率损耗将使电容器发热升温, 5 从而导致漏电流进一步上升,轻则是电路性能恶化,重则是电容器失效甚至爆炸。对在高温和高压下工作的电阻器尤其要注意绝缘电阻参数。在保持采样电路和电桥电路中作为桥臂使用的电容器,其绝缘电阻

11、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测量精度。电容器的损耗有时也直接影响到电路性能,在震荡电路、中频回路和滤波器等电路中,要求tan尽可能小,以提高电路的品质因数Q。 c 注意对电容器高频特性的要求。在高频应用时某些电容器不可忽视的自身电感、引线电感和高频损耗,会使电容器自身频率下降,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为了解决电容器自身分布的影响,常在自身等效电感较大的电容器的两端并接一个自身等效电感很小的小容量电容器。 电位器的选择。电位器的主要参数有标称电阻、精度、额定功率、电阻温度系数、阻值变化规律、噪声、分辨率、绝缘电阻、耐磨寿命、平滑性、零位电阻、起动力矩、耐潮性等。其制作材料、结构形式和调节方式繁多,选用时

12、应根据设计电路的要求确定。 选择电位器的结构形式和调节方式。在电视机及许多测量仪器中,电源开关和亮度、灵敏度的控制常要求用一个旋钮来实现,这是可选用带开关的电位器;在校正电路中,可选用紧锁型电位器;在计算机伺服系统及某些精密仪器中,常选用多圈电位器;在晶体管放大器的偏置电路中,可选用半可调型电位器。 选择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规律。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规律通常做成三种,即直线式、对数式、反对数式。直线式电位器可用于示波器和电视接收机总控制示波管和显像管的聚焦和亮度。在稳压电源的取样电路中,也可选用直线式电位器。此外,直线式电位器还可用于晶体管电路中工作点的调节,接收机AGC电压的

13、控制以及电视机中帧线性、帧幅、行同步、帧同步等的调节;反对数电位器阻值在转角较小时变化较大,以后逐渐变小。这种变化规律使用于音调调制电路以及电视机中对比度的调节。对数式电位器可用于音响设备、收音机及电视机的接收机的音量控制电路中。因为人耳对声音响度的听觉特性是符合对数规律的,即在声音微弱时,若声音响度稍有增加,人耳的感觉十分灵敏,但当声音增大到一定程度,再继续增大声音响度,人耳的反映反而比较迟钝了。音量电位器选用对数式阻值变化规律,恰可与人耳的听觉特性相 6 互补偿,使音量电位器转角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时,人对音量的增加有均匀的感觉。 分立元器件的选择 分立元器件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

14、管等,选择器件的种类不同,注意事项也不同。例如三极管,应考虑是PNP管还是NPN管,是大功率管还是小功率管,是高频管还是低频管,并注意管子的电流放大倍数、击穿电压、特征频率、静态功耗等是否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 分立元器件的参数计算 单元电路的结构、形式确定以后,需要对影响技术指标和参数的元器件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有的需要根据电路理论进行,有的需要按照工程计算方法,有的可用典型电路参数或经验数据。选用的元器件参数值最终都必须采用标称值。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各元器件的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频率的功耗都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并留有适当的余量,以保证电路在规定的条件下能正常工作,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

15、标。 对于环境温度、交流电网电压等工作条件,计算参数时应按最不利的情形考虑。 设计元器件的极限参数时,必须留有足够的余量,一般按1.5倍考虑,例如,如果实际电路中的三极管的VCE的最大值为20V,挑选三极管的时候 按VCEO=30V考虑。 电阻值应在常用电阻标称值系列内,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电阻的品种。 电解电容数值在常用的电容标称值系列内,并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电容的品种。 保证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设法降低成本,减少元器件的品种、功耗和体积,并为安装调试创造有利条件。 在满足性能指标和上述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用现有的或容易买到的元器件,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应把根据计算所确定的各参数值

16、标在电路图中适当的位置。 4总体电路图设计 设计好电路以后,应画出总体电路图。总电路图是进行实验和印制电路板设7 计制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生产、调试、维修的依据,因此画好一张总电路图非常重要。 画电路图的一般方法 画总电路图应注意信号的流向,通常从输入端或信号源画起,由左向右或由上到下按信号的流向依次画出各单元电路。但一般不要把电路画成很长的窄条,必要时可按信号流向的主要通道依次把各单元电路排成类似字母“U”的形状,他的开口可以朝左,也可以朝向其他方向。 尽量把电路图画在一张图上,如果电路比较复杂,一张图画不下,应把主电路图画在同一张图上,而把一些比较独立或次要的部分,画在一张或几张图上,并

17、用适当的方式说明各图之间的信号联系。 电路中所有的连线都要表示清楚,各元器件之间的绝大部分连线应在图上直接画出。连线通常画成水平线或竖线,一般不画斜线。互相联通的交叉线,应在交叉处用圆点标出。连线尽量要短。电源一般只标出电源电压的数值。电路图的安排要紧凑、协调。疏密恰当,避免出现有的地方画得很密,有的地方却空出一大块。总之,要清晰明了,容易看懂,美观协调。 电路图中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通常用方框图表示。在框中标出它的型号,框的边缘两侧标出每根连线的功能名称和管脚号。除中大规模器件,其余元器件的符号应当标准化。 集成电路器件的管脚较多,多余的管脚应作适当处理。 如果电路比较复杂,设计者经验不足,

18、有些问题在画出总体电路之前难以解决,可以先画出总电路图的草图,调整好布局和布线之后,再画出正式的总电路图。 以上只是总电路的一般画法,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审图 因为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难免考虑不周,所以在画出总电路图后,要进行全面审核,审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先从全局出发,检查总体方案是否合适,有无问题,再检查各单元电路的原理是否正确,电路形式是否合适; 检查各单元电路之间的配合有无问题; 8 检查电路图中有无繁琐之处,是否可以化简; 要特别注意电路图中各元器件是否工作在额定值范围内,以免实验时损坏; 解决所发现的全部问题后,若改动较多,应当复查一遍。 5电子电路的安装

19、与调试 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在电子电路实践和电子工程技术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把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阶段,也是将理论电路转化为实际电路和电子设备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为电子技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实现性和可能性的保证,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对理论设计的检验、修改和完善。 电子电路的安装 简单的电子电路安装可在接插板上完成。较复杂的电子电路需制作专门的印刷电路板,还必须考虑电路的布局、焊接、组装等工艺。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所有元器件在组装前应尽可能全部测试一遍,以保证所用元器件均合格。 所有集成电路的组装方向要保持一致,以便于正确布线和差线。 组装分

20、立元件时应使标志朝上或朝向易于观察的方向,以便于查找和更换。对于有极性的元件,如电解电容器、二极管等,组装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切勿搞错。 为了便于查线,可根据连接线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颜色的导线,一般习惯是正电源用红色线,负电源用蓝色线,地线用黑色线信号线用黄色线等。 连线尽量做到横平竖直,连线不允许跨接在集成电路上,必须从其周围通过。同时应尽可能做到连线不互相重叠、不从元器件上通过。 正确的组装方法和合理的布局,不仅可使电路整齐美观、工作可靠,而且便于检查、调试和排除故障。如果能在组装前先拟定出组装草图,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组装既快又好。 电子电路的调试 电子电路的调试在电子工程中占有重要

21、地位,是对设计电路的正确与否及性9 能指标的检测过程,也是初学者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 调试过程时利用符合指标要求的各种电子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逻辑分析仪等,对安装好的电路或电子装置进行调整和测量,以保证电路或装置正常工作,同时,判别其性能的好坏,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等。因此,调试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调试的方法和步骤 不通电检查 电路安装完毕后,不要急于通电,应首先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包括多线、少线、错线等,尤其是电源线不能接错或接反,以免通电后烧坏电路或元器件。查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时按照设计电路接线图检查安装电路,在安装好的电路中按电路图一一对照检

22、查连线;另一种方法是按实际线路,对照电路原理图按两个元件之间的连线去检查。无论哪种方法,在检查中都要对已经检查过的连线做标记。使用万用表对检查连线很有帮助。 直观检查 连线检查完毕后,直观检查电源、地线、信号线、元器件接线端之间有无短路,连线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晶体管、电解电容等有极性元器件引线端有无错接、反接,集成块是否插对。 通电检查 把经过准确测量的电源电压加入电路,但暂不接入信号源信号。电源接通之后不要急于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首先要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包括有无冒烟、有无异常气味、触摸元件是否有发烫现象、电源是否短路等。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通电。 分块测试

23、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测试是在安装后对电路的参数及工作状态进行测量,调整则是在调试的基础上对电路的结构或参数进行修正,使之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使测试能够顺利进行,设计的电路图上应标注出各点的电位值、相应的波形以及其他参考数值。 调试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边安装边调试的方法,也就是把复杂的电路 10 按原理图上的功能分块进行调试,在分块调试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调试的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采用这种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设计的电路更为有效。另一种方法是整个电路安装完毕后,实行一次性调试。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电路或定型产品。这里仅介绍分块调试。 分块调试是把电路按功能

24、分成不同的部分,把每个部分看成一个模块进行调试。比较理想的调试程序是按信号的流向进行,这样可以把前面调试过的输出信号作为后一级的输入信号,为最后的联调创造条件。分块调试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 静态调试一般指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测试电路各点的电位,如测试模拟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数字电路的各输入、输出电平及逻辑关系等,将测试获得的数据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若超出指标范围,应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动态调试可以利用前级的输出信号作为后级的输入信号,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信号来检查电路功能和各种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包括信号幅值、波形的形状、相位关系,频率、放大倍数、动态输出范围等。模拟电路比较复杂,而对数字

25、电路来说,由于集成度比较高,一般调试工作量不大,只要元器件选择合适,逻辑关系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把静态和动态的测试结果与设计的指标进行比较,经进一步分析后对电路参数实施合理的修正。 e整机联调 对于复杂的电子电路系统,在分块调试的过程中,由于是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故实际上已完成了某些局部联调工作。只要做好各功能块之间接口电路的调试工作,再把全部电路接通,就可以实现整机联调。整机联调只需要观察动态结果,即把各种测量仪器及系统本身显示部分提供的信息与设计指标逐一比较,找出问题,然后进一步修改电路参数,知道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调试过程中不能单凭感觉和印象,要始终借助仪器观察。使用示波器时,最好把

26、示波器的信号输入方式置于“DC”档,即采用直流耦合方式,可以同时观察被测信号的交、直流成分。 调试注意事项 a调试之前要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仔细加以检查,避免由于仪器 11 使用不当或出现故障而做出的错误判断。 b测试仪器和被测试电路应具有良好的共地,只有使仪器和电路之间建立一个公共地参考点,测试的结果才是准确的。 c调试过程中,发现器件或接线有问题需要更换或修改时,应关断电源,待更换完毕认真检查后方可重新通电。 d调试过程中,不但要认真观察和检测,还要认真记录。包括记录观察的现象,测量的数据、波形及相位关系,必要时在记录中应附加说明,尤其是那些和设计不符合的现象更是记录的重点。依据记录

27、的数据才能把实际观察的现象和理论预计的结果加以定量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最终完善设计方案。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可以帮助自己积累实际经验,切不可低估记录的重要作用。 e安装和调试自始至终要有严谨的科学作风,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出现故障时,不要手忙脚乱,马虎从事,要认真查找故障原因,仔细做出判断,切不可一遇到故障解决不了时就拆线重新安装,因为重新安装的线路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况且原理上的问题也不是重新安装电路就能解决的。 电子电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实际训练过程中电路故障常常不可避免,分析故障现象、解决故障问题可以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过程,就是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反复测试,做出分析

28、判断、逐步找出问题的过程。首选要通过对原理图的分析,把系统分成不同功能的电路模块,通过逐一测量找出故障所在的区域,然后对故障模块区域内部加以测量并找出故障,即从一个系统或模块的预期功能出发,通过实际测量,确定其功能的实现是否正常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然后逐步深入,进而找出故障并加以排除。 假如是原来正常运行的电子电路,使用一段时间出现故障,其原因可能是元器件损坏,或是连线发生短路,也可能是使用条件的变化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调试中常见的故障原因 a实际电路与设计的原理图不符。 b元器件使用不当。 c设计本身不满足要求。 12 d误操作。 查找故障的方法 查找故障的通用方法是把合适的信号或某个

29、模块的输出信号引到其他模块上,然后依次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直到找到故障为止。查找的顺序可以从输入到输出,也可以从输出到输入。找到故障模块后,要对该模块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检查。查找模块内部故障的步骤如下: 检查用于测量的仪器是否使用得当。 检查安装的线路与原理是否一致,包括连线、元件的极性及参数、集成电路的安装是否正确等。 测量元器件接线端的电源电压。使用接插板做实验出现故障时,应检查是否因接线端不良而导致元器件本身没有正常工作。 d. 断开故障模块输出端所接的负载,可以判断故障来自模块本身还是负载。 e. 检查元器件使用是否得当或已经损坏。在实验、学习中大量使用的是中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它

30、的接线端比较多,使用时会将接线端接错,从而造成故障。在电路中,由于安装前经过调试,元器件损坏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怀疑某个元器件损坏,必须对它进行单独测试,并对已损坏的元器件进行更换。 f. 反馈回路的故障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是把输出信号的部分或全部以某种方式送到模块的输入端口,使系统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在这个闭环回路中只要有一个模块出故障,则整个系统都存在故障现象。查找故障需要把反馈回路断开,接入一个合适的输入信号使系统成为一个开环系统,然后再逐一查找发生故障的模块及故障元器件等。 前面介绍的通用方法对一般电子电路都适用,但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效率低。对于自己设计的系统或非常熟悉的电路,可以采

31、用观察判断法,通过仪器、仪表观察到结果,直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和部位,从而准确、迅速地找到故障并加以排除。 当遇到电路中某个元器件静态正常而动态有问题时,不要急于更换器件,应首先检查电路本身的负载能力及提供输入信号的信号源的负载能力。把电路的输出端负载断开,检查是否工作正常,若电路空载时工作正常,说明电路负载能力差,需要调整电路。如断开负载电路仍不能正常工作,则要检查输入信号波形是 13 否符合要求。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来的理论设计可能要做修改,选择的元器件需要调整或改变参数,有时可能还要增加一些电路或元器件,以保证电路能稳定地工作。因此,调试之后很可能要对前面的“选择元器件和参数计算”一

32、节中所确定的方案再作修改,最后完成实际的总体电路,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电子设备来。 6设计报告的撰写 设计报告的撰写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计电路名称。 内容提要。 设计任务和要求。 总体方案选择的论证,内容包括曾考虑过的各方案框图、简要原理和优缺点以及所选定方案的理由等。 单元电路的设计、元器件选择和参数计算。 绘出总体电路图及必要的波形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组装与调试,内容含: 使用主要仪器、仪表。应列出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等; 测试的数据、波形,必要时应与计算结果比较并进行误差分析; 组装与调试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及其诊断与排除方法; 所设计电路的特点及改进

33、意见。 所用元器件的编号列表。列表项目为序号、符号与编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列出参考文献,格式为作者、文献名、刊物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卷号和页码。 14 设计一 1W扩音机课程设计 扩音机用以把话筒、录放卡座、CD机送出的微弱信号放大成能推动扬声器发声的大功率信号。根据实际需要和放大器件的不同,扩声电路的设计也有很多种类。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理论课程里介绍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音频功率放大集成电路来构成扩声电路。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采用分立元件、运算放大集成电路和音频功率放大集成电路设计个对音频输入信号具有放大功能的扩声电路。其要求如下: 1、额定输出功率:P01W

34、 2、负载阻抗:RL4 3、频率响应:在无高低音提升或衰减时,fLfH806000Hz 4、音频控制范围:低音 100Hz12dB 高音 10kHz12dB 5、非线性失真度:r 1.0 6、输入灵敏度:Vi10mV 二、基本原理 扩声电路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多级放大器。其原理如下图所示。前置放大主要完成对小信号的放大,一般要求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频带要宽,噪声要小;音频控制主要实现对输入信号高、低音的提升和衰减;功率放大器决定了整机的输出功率、非线性失真系数等指标,要求效率高、失真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大。设计时首先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对整机电路做出适当安排,确定各级的增益分配,然后对各级电路进

35、行具体的设计。 总体框图 15 音频输入 前 置 放大 音调控制 功率放大 1、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由于话筒提供的信号非常弱,一般在音调控制级前加一个前置放大器。考虑到设计电路对频率响应及零输入时的噪声、电流、电压的要求,前置放大器选用由PNP晶体三极管构成的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音调控制器的设计 音调控制器是控制、调节音响放大器输出频率高低的电路,其控制曲线如下图中折线所示。 图中 fo=1kHz中音频率,要求增益Auo=0dB; fL1=1kHz低音转折频率,一般为几十赫芝; fL2=10fL1中音频转折频率; fH1=1kHz中音频转折频率; fH2=10fH1高音频转折频率,一般为几十

36、千赫芝。 从图中可见,音调控制器只对低音频或高音频进行提升或衰减,中音频增益保持不变,音调控制器由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共同组成。本设计中采用集成运放构成音调控制器 3、功率输出级的设计 功率输出级电路结构有许多种形式,选择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功率放大器或单片集成功率放大器均可.为了巩固在电子线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这里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典型OCL功率放大电路。 三、 主要参考器件 1.9014三极管 1 2.LM324(14脚)及管座 1 3.TBA820(8脚)及管座 1 4.电位器WS20 150k 2 16 5.电位器WS1 47k 1 6.电容C 470uf 1 7. 电容C

37、220uf 1 8. 电容C 100uf 4 9. 电容C 10uf 6 10. 电容C 1000p(102) 1 11. 电容C 200p(201) 1 12. 电容C 120p(121) 1 13. 电容C 0.22u(224,22J) 1 14. 电容C 0.1u(104) 1 15. 电容C 0.022u(223) 2 16.电阻R 100k 3 17. 电阻R 51k 5 18. 电阻R 30k 1 19. 电阻R 20k 3 20. 电阻R 10k 2 21. 电阻R 8.2k 1 22. 电阻R 1k 1 23. 电阻R 200 1 24. 电阻R 100 1 25. 电阻R 5

38、6 1 26. 电阻R 3 1 27. 电阻R 8(2W) 1 四、其他材料 接线柱(红,黑) 各2个 万能板 1块 锡 1根 导线(红,黑) 各1根 五、测试内容 1.直流工作点测量 Vcc=12V,测9014,324,820各管脚静态工作点 2.最大输出功率测量 ui=530mv,f=1kHz,RL=8 Pmax=VL2/RL,要求Pmax1W 3.幅频特性曲线 ui=5mv f V L A v L gf 4.音调控制特性曲线 ui=5mv 测高音提升,高音衰减,低音提升,低音衰减(调整Rw1,Rw2得到) 提升 f V L A v L 17 gf 衰减 f VL Av Lgf 5.失真度

39、测量 400Hz 2kHz lgf |Av| 14 13 12 11 10 (T地) 9 8 - + - + + - (+12V1 2 3 4 5 + - 6 7 (LM324) 18 入 出 T 万能板12V 19 设计二 音响放大器设计 1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具有话筒扩音、音调控制、音量控制,卡拉OK伴唱的音响放大器. 2 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集成功率放大器LM386 1只,高阻话筒频率,一般为几十赫兹;fL2等于低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fH1表示高音频区的中音频转折频率;fH2(等于10fH1)表示高音频转折频率,一般为几十千赫兹。 图1 音调控制曲线 5) 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简

40、称功放)的作用是给音响放大器的负载R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地小,效率尽可能高。 本设计采用集成功率放大器LM386 6) 音响放大器输出失真度小于某一数值(如5%)时的最大功率称为额定功率。其表达式为 2Po=Vo/RL,式中,RL为额定负载阻抗;Vo为RL两端最大不失真电 AV /dB 20 17 20dB/10倍频 3 0 3 fLx f0 (1kHz) fHx f/Hz 17 20 fL1 fL2 fH1 fH2 压。Vo常用来选定电源电压Vcc(Vcc22Vo) 4. 设计内容 1) 根据输出功率和负载,确定输出

41、电压Vo和总的电压增益Av Vo=PoRL,Av=VoVi2) 根据总的电压增益,分配各级放大器的增益。 3)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电源电压,以及语音放大器、混合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电阻、电容、电位器。注意:电源电压的选择要在芯片的电源电压要求范围内。 4) 利用OrCAD Pspice软件仿真音调控制器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确定所用的电 21 阻、电容、电位器。注:瞬态仿真周期为大于2倍的输入信号周期。 包括:中频1KHz电路的瞬态仿真 低频提升电路的瞬态和交流仿真 低频衰减电路的瞬态和交流仿真 高频提升电路的瞬态和交流仿真 高频衰减电路的瞬态和交流仿真 5) 利用设计好的电路图并结合PCB板的

42、设计规则进行万能板电路的设计制作和焊接 6) 调试电路板。先进行音响效果的检查,再进行输出各级波形的检查。 7) 提交设计报告 22 1. 设计目的: 设计三 程控放大器设计 通过设计与实验,了解实现程控放大器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设计方案与设计理念,扩展设计思路与视野。 2. 指标要求: 设计和实现一程控放大器,增益在1060dB之间,以10dB步进可调;当增益为40dB时,3dB带宽40kHz.电压增益误差10,最大输出电压10V。 3 设计说明与思路提示: 不可用专用集成块。 实现程控放大器的方案有多种,如: 用继电器改变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网络; 用模拟开关来控制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网络; 用数模转换器的电阻网络来改变增益。 4设计内容: 、进行方案论证; 、设计电路; 、焊接,组装、调试硬件,测试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要求有电路图、原理说明、电路所需元件清单、电路参数计算、元件选择、测试结果分析等。 23 设计四 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设计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能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