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地方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地方债浅析我国地方债发行模式与风险管理 地方债是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的债务。XX年底地方自行发债启动,这一方面确认了地方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开始了向地方*自主发债的过渡。对于地方自行发债,有必要从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外地方债发行模式的经验,探讨地方债的风险管理问题。 一、我国地方债的发展历程 1、地方债受到立法禁止。XX年,为防止地方*债务偿还能力不足而引发社会经济问题,国务院制止了地方*债券的发行,并开始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1994 年,预算法更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不得
2、发行地方*债券”。 2、地方*融资平台的出现与发展。1994 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由于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地方*的财力受到直接影响;与此同时,地方*需要大量资金以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却又受到法律限制无法像先前那样通过发行地方*债券的方式来获得融资。因此,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地方*融资平台应运而生。 3、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券。XX年,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经济措施,国务院决定,允许地方*发行债券,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地方*债券的发行采取财政部代发并代为办理偿还手续的方式。 4、财政部推行地方自行发债试点改革。 2011 年 10 月 2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XX年地方*
3、自行发债试点办法,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作为地方*自行发债试点,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债券。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管理 我国地方*的债务呈现出如下整体特征:第一,规模庞大,结构分散;第二,透明度差,统计困难;第三,违约率高,负作用大。地方*有债务并不一定导致债务危机,但大量隐性债务的积存确实大大加重了债务失控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科学的地方*债务控制机制。 1、完善财税体制,适当扩大地方财权。目前我国的地方*财政援助机制是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比例过低,大量采用专项转移支付,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潜规则”。从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都通过
4、宪法和法律对各级*的事权、财权作出了明确的划分,明确了各级*的责任,避免了不必要的相互推诿和争取资金的不正当手段。因此,明确中央地方的事权、财权划分,完善我国财税体制,适当扩大地方*的财权,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转移支付制度,避免滋生地方*债务风险。 2、建立完整的*债务预算管理模式。在我国,地方性债务的管理权,并没有随着地方债务的发放权,发放到地方*。由于地方*能力有限,不可能应付地方性债务管理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所以中央*必须加强对地方*债务管理,把地方*债务风险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约束控制地方*债务风险。 3、建立健全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长期以来,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普遍透明度不足,
5、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挥霍浪费等问题,甚至滋生贪污腐败行为。与其如此,不如使地方债“阳光化”,健全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提高财政透明度,依靠社会公众的力量对地方*举债行为进行监督。建立债务信息公开制度,督促地方*更科学、有效地运用债务资金,对防范债务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4、建立科学的*债务预警体系。从国外的实践看,建立监测债务风险的指标体系对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确定地方*债务规模是管理地方*债务的有效手段,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当前,我国局部地区已经存在发生债务危机的隐患,为避免这种隐患转变为现实的风险,应建立相应的警情处理机制,根据不同预警结果制定不同的处理方式,按照不同债务的风险贡献度确定债务危机化解的先后顺序,并提前做好债务危机处理预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