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疏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疏导.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疏导浅谈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疏导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人生的一大转折,他们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小学的“小学生”。这种角色的改变,在客观上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改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改变了等等,有此就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我进行了一些观察、思考与分析,就小学生入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心理疏导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及策略。 一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表现 从幼儿园到小学后,儿童面临的环境变化很多,容易引起小学生出现多方面的适应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学习时间的变化。幼儿园每天集体教学的时间大约只有小时左右,其他时间基
2、本上是游戏、劳动和其他生活活动,而小学生每天集体教学时间至少有到小时,比幼儿园多倍。这对新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时常会感到辛苦、疲惫、厌倦等等。 规章制度的变化。一进如小学,就面临着许许多多规章制度的要求,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课堂常规、而这些在幼儿园是没有的。学校要求他们必须按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早退,有事有病需要请假,交假条。小学生要自己背书包,自觉带齐各种学习用具,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记住老师留下的作业并且认真完成。要轮流当值日生、打扫卫生,积极参加许多的集体活动。相对于幼儿园时期,这一客观上对孩子的自制、自理能力来说是一种考验,这就导致
3、许多小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出现紧张、焦虑、拖拉、冷漠等不良的反应。 主要教学形式的变化。幼儿园是一游戏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形式,虽然也上课,也学习,但毕竟是一“玩”为主。上了小学就不同了,在小学,儿童要学习许多工具性的知识,比如语文、数学而且要训练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成年人看来虽然比较浅显,但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必须按学校的计划一步步定时、定量的学习和掌握,比别人学少了,掌握的少是不行的。 教师风格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师主要是引导儿童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强调的是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上多是以师生共同活动的形式进行组织。而小学的学习则有着严格的教学大纲,教师必须
4、按照教学计划严格实施。因此,学生就必须形成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的风格和教学组织形式就会和幼儿园的教师形成对比,对学生严格要求,所以给儿童带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是“小学比幼儿园累!没有幼儿园那么好玩。” 师生关系的变化。一般来说,在幼儿园每个班都实行“一教一保”的教师搭配形式。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在儿童的左右,随时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而小学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常是一个班有、个科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每班只有一个班主任。在这样的搭配下,往往造成老师单独关照儿童的时间明显减少,他们一旦有了困难就得自己解决,从而造成主观上的一些担忧,比如:想解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在
5、操场玩摔跤了又怎么办?不小心尿裤子里了怎么办 学习要求的变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们通常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吃好、玩好就满足了。但到了小学,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通常就发生变化了。他们常常提出,孩子的作业要写好,考试要分等要求。所以,孩子在主观上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对我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了,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从而对他们的情绪以及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适应问题原因分析 在进入小学的初始阶段儿童都可能出现上述的一些适应问题,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呢?总的来说有来自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外界的影响。 外界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
6、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的行为就会特别自私、任性、固执和不合群,专制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最终养成孩子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不良行为。第二,家庭的气愤。民主、和谐的家庭可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而父母的不和,充满冲突和战争的家庭容易使孩子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不健康的心理。第三,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有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问题都比一般儿童要多。 学校因素。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的场所,在学校里,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对孩子赞成影响。比如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
7、,教师的教学风格等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对于一个刚走进小学大门的小学生而言,他第一天接触的老师,第一天听到的和看到的,都会对他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也许因为入学第一天,老师的一句亲切的问候,孩子便对学校产生了高度的认同;也许也是因为老师的一个不礼貌的眼神孩子就开始讨厌学校。 社会原因。一方面,外界的刺激增多,现代的学生可以通过媒体了解许多信息,但对于这些外来信息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非、如何面对和处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阅历等等的不足常常不能正确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所以有些不利于孩子健康的信息和文化就直接干扰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城市的住宅越来越走向高层
8、化、单元化,现代学生已经不能像过去生活在平房的孩子那样自由的与同龄人交往了。所以造成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自身因素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一般而言,儿童的身体发育要稍快于心理发育。到了、岁时,他们的大脑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缺乏或不足,导致了他们在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远远不及成年人。所以,身心发展的不协调是造成其心理冲突和矛盾的生理原因。 心理发展的不协调。这主要是指儿童心理成熟过程中在认识、情绪、情感以及意志方面的不协调。因为他们的发展与成熟不但受到生理发展的限制也同时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认识过程如果发生障碍就会
9、影响到情绪情感的不稳定由此冲动行为就很容易发生。而冲动行为又直接与其意志的控制有关,反映为意志方面的薄弱,由此也容易导致焦虑、多疑等负面影响的发生。可见,当这几大基本成分发展不协调的话,就很容易导致了心理过程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 性格培养的偏差。性格的培养与塑造并非一朝一夕的,它是在儿童成长的日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它受到这个过程中每天所接触的人和事的综合影响。而性格一旦形成就会有相对的稳定性。比如,在幼儿园已经形成的自卑心理,当他来到小学后,面对种种变化,就会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出现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困扰。而在幼儿园交往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到了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又会表现出不敢给老师同学交往和
10、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强化其自卑、孤僻的不良性格。 三、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疏导策略 面对上述原因出现的小学生入学心理适应困难的表现,应该从家庭和老师沟通与配合做起,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引导,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家长方面 给孩子进行“心理接种”。家长可以在入学之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社会性适应问题和学习适应问题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这种“打预防针”的办法会收到比较好的疗效。要让孩子知道学习会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且也是愉快而有趣的,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小学是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要听老师的话,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争取早日带上红领巾
11、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带领孩子做个“实地考察”。对于新生而言,从熟悉的幼儿园到陌生的小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环境的变化。所以可以在正式入学之前带这孩子参观新的学校,让他们熟悉厕所,打饮用水的地方,图书室,即将就读的教室等的位置。教学孩子们和新同学成为友好的小伙伴,同时尽快与班主任老师熟悉起来。这样有利于孩子尽快的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并对学校产生好感。 帮助孩子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幼儿园的大不相同,因此要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首先要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培养孩子按时上学,会看时钟,带齐学习用品,每天自己整理书包教给孩子按时预习复习,认真完
12、成当天作业的知识。教会孩子正确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完成作业后在安排玩的活动等等。 分享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小学对于每个入学的新生而言,每天都是新的。在学校的每份每秒都会给孩子带来各种感受和体验。而这些积极或者消极的经历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作为父母,应该关注他们的每一天,和孩子分享每一天,这样既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又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即使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每天讲述发生的新事、奇事、怪事、乐事。让他们说一说见到的新老师,遇到的新同学、看到的新景物、经历的新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自己看到、听到、经历的事进行评价、分享他们的内心体验。 鼓励孩子乐于交往。步入新学
13、校,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面孔,此时,孩子常面对的困难就是如何与新的伙伴建立起新的友谊。而当今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因此,往往缺乏相应的交往意识和技巧。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质,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流与小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悦或者倾听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沟通解决困惑。尤其是当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产生了退缩、报复的行为时,家长更应该及时的干预。否则孩子很容易成为学生中不受欢迎的人,而最终会影响到他的学习。 教师方面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面对新生的种种适应问题,首要的就是学校的环境适应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校园环境,比如
14、可以以“参观新学校”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带着初入校门的孩子们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去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熟悉校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木,感受到新环境的可爱,从而引发孩子们对新学校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对于新生来说,要适应学校生活主要就是适应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各种学习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向孩子们介绍小学学习生活的各种特点,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求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争取学习的成功,并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是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
15、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和信任。多一分笑容,多一分关怀,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自身角色。对于每个人而言,身处不同的角色,就有着每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当他身处不同的角色同样也应履行不同的责任与义务。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在家里我们是爸爸妈妈的“乖孩子”所以我们要有作为他们孩子该承担的义务,比如尊敬长辈,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而在学校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义务就是“好好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作为“中国少年”身上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训练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在培养学生听
16、、说、读、写、算的各种能力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的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训练的初期,不给学生过重的负担,不急于求成,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快,使之爱学、会学,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当发现孩子有适应不良问题时及时进行疏导 第一,要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能力。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由于身心发展的制约处于“当局者”的位置对自己的问题不能清楚的辨别,这时我们作为“旁观的教育者”来说应该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提高认识。比如,可以用一些正面的例子和“榜样”的对比,让学生明晰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认识。 第二,倾听学生的倾诉,表达温情和尊重。由于身心的限制,此时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各种角色混乱的错误,他们在短时间里通常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容易对这种规范的要求产生误解。比如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小学老师不如幼儿园老师和蔼”等等问题。这个时候就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在交谈中渗透我们对孩子的温情与关爱,在平等中交流双方各自的看法和理解,以求达到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