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1741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及答第一章 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 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实验动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伦理学,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学,实验动物福利。 2、请简述科技部、卫生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政策。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的暂行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意见等。 3、简述21世纪医

2、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发现推动着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使得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一、实验动物科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包括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为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创造了条件;二、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动物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实验动物化一直是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三、3R研究,即动物实验的减少,替代和优化:3R研究作为实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前沿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结果已达到较高水平,并在产品质量法定检测和其他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通过3R研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研究

3、手段,而且开拓了人们的科研思路,解决了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四、实验动物工作管理体系的完善:实验动物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应把加强动物实验质量管理作为整个实验动物管理的切入点;五、培养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实验动物科学既有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又因其服务于其他学科,因而决定了其具有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前景。 第二章 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 4、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和动物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动物是人类疾病研究的“替身”及生物科学研究的材料。医学研究中需要更为适合的不同类

4、型动物来完成科学实验,其本身的质量问题,涉及实验研究的敏感性和反应一致性,而且一些生命科学的成就,必须依靠某种遗传类型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它的质量受到多个条件的限制,人们必须对这些限制做出相应的衡量标准。因此,为了使动物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动物就像任何其他产品一样,在从生产至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用实验动物标准严格控制其质量。 5、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近交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远交系动物。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意义:实验动物在繁衍及成长过程中,遗传基因易受到漂变、污染及突变等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动物遗传质量进行检定和判断,以保

5、证其质量和使用的可靠性。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意义:由于实验动物采取群体饲养,频繁与外环境和人员接触,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造成疾病爆发、流行和隐性感染,因而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有的病原体宿主广泛,属人兽共患病原,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更具有危险性。因此,开展实验动物微生物监控工作,减少或阻止微生物的影响,对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及等级标准化,以及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简述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1

6、、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2、物理化学因素:光照、噪音与振动、氧、二氧化碳、氨、粉尘、消毒剂等;3、居住因素:包括房屋、笼具、垫料、饮水给料设施等;4、营养因素:饲料、饮水等;5、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因素与异种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因素包括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饲养密度等,异种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等;5、人为因素:建筑设施维护、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等。 1 7、简述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 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有:GLP和AAALAC。GLP和AAALAC就是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的总体素质,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环境达标,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等等。

7、 第三章 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8、请举例说明常用的近交系大、小鼠和远交系动物。 常用的近交系大鼠有:1、ACI;2、F344;3、LEW;4、LOU/c和LOU/M;5、SHR;6、WKY;常用的近交系小鼠有:1、C57BL/6;2、C3H/HE;3、BALB/c;4、DBA/2;5、CBA;6、A;7、AKR;8、TA1;9、615;常用的远交系动物:小鼠:KM, NIH, ICR, CFW, LACA;大鼠:Wistar, SD, Long-Evans, Osborne-Mended, Sherman, August, Brown-Norway;豚鼠:Hartley

8、, Dunkan-Hartley;金黄地鼠等。 9、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小鼠用途:药物评价和毒性试验;肿瘤学研究;传染性疾病研究;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研究;老年病学研究;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大鼠用途:生理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肿瘤研究;遗传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研究;口腔医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其他如实验外科学、核医学、物理性损伤、计划生育、老年病学等研究。豚鼠用途:免疫学研究;传染病研究;药物学研究;营养学研究;耳科学研究。地鼠用途:肿瘤学研究;生理学研究;遗传学研究;糖尿病研究;营养学研究;药物学、毒理学、致畸等方面研究;冬

9、眠和冬眠机制研究;预苗制备与鉴定研究。长爪沙鼠用途:病毒学研究;细菌学研究;寄生虫病研究;内分泌学研究;代谢病研究;脑神经病研究;肿瘤学研究;其他如抗辐射、心理学、肾功能性变等研究。兔用途:发热及热原实验;皮肤刺激试验;制作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计划生育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微生物学研究;眼科学研究;急性实验;遗传学实验;口腔科学研究。犬用途:实验外科学;基础医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某些疾病研究。猕猴用途:传染病研究;营养、代谢和老年病研究;生殖生理研究;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环境卫生公害研究。小型猪用途:皮肤烧伤研究;肿瘤研究;免疫学研究;心血管病研究;糖尿病研究,畸

10、形学和产期生物学等研究;遗传性和营养性疾病研究;悉生猪和猪心脏瓣膜应用;牙科研究;外科手术方面研究;其他疾病研究。 10、比较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举例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 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1、小型猪具有皮下脂肪层,其皮肤结构与人很相似。猪是进行实验性烧伤研究的理想模型。2、小型猪的动脉结构与人相似,小型猪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理想的动物模型。3、小型猪有发达的门齿、犬齿、臼齿,小型猪牙的解剖与人类相似,是复制龋齿的良好动物模型。4、仔猪与幼猪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与人的新生儿相似,故仔猪广泛应用于营养学和婴儿食谱的研究。5、小型猪舌表面在结

11、构上与人接近,在舌象上与人相似,是中医舌诊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好材料。6、小型猪的心电图与人相似,也有五个基本波P、Q、R、S、T波,心电图为窦性心律。7、小型猪血液生化值与人十分接近。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我国小型猪品系有西双版纳近交系小耳猪、五指山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甘肃蕨麻小型猪、藏猪等。五指山小型猪现已广泛应用于药学、比较医学、畜牧兽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形成了其开发利用网络,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11、简述一般情况下大型和小型实验动物的环境饲养条件。 大型动物多为普通级动物,这类动物饲养于开放环境中,要有良好的饲养设施,饲养器材

12、具有送排风系统,饲料、垫料、环境及笼器具需要消毒,外来动物必须严格检疫,饲养室要有防野鼠、昆虫设备。进入人员必须穿白大衣,更换拖鞋。小型动物属于清洁级动物,该类动物饲养于屏障环境中,管理要相当严格,所有用于动物和实验的物品,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进入屏障系统的空气需要经过三级过滤净化处理,室内空气压力相对外界为正压,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灭菌隔离服,戴灭菌口罩手套,穿灭菌鞋,才能进入实验室。 第四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2、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意义: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提供发病率

13、低、潜伏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材料;在方法学上可增加实验材料的可比性;简化实验操作和样品收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优缺点:1、诱发型动物模型: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其他因素容易控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型;缺点:诱发的动物模型与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方法诱发出来。2、自发性动物模型: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的因素,更接近自然的人类疾病;缺点:种类有限,来源比较困难,而且疾病模型的动物饲养条件要求高,发病率低,发病时间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大量使用尚有一定的困难。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优点:特定的疾病不会

14、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从而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优点:利用健康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疾病模型;缺点:生物医学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人员应加以分析比较。 1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遗传性动物疾病模型概念: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优点:此类动物模型不需要研究者通过任何方法进行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实验动物工作者将这些突变基因培育成携带不同突变基因的实验动物品系,成

15、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良好模型,如高血压大鼠、自发性肿瘤大鼠和小鼠、糖尿病大鼠和小鼠、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等;缺点:种类有限,来源比较困难,而且疾病模型的动物饲养条件要求高,发病率低,发病时间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大量使用尚有一定的困难。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又称实验型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而出现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又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模型。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其他因素容易控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复制大量的动物模型;缺点:诱发

16、的动物模型与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方法诱发出来。 14、举例说明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型动物模型。 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目前,有8个品系的遗传性高血压大鼠,即遗传性高血压品系、自发性高血压品系、中风型高血压品系、盐敏感品系、米兰种高血压品系、Munster品系、Sabra高血压品系和Lyon高血压品系。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BB大鼠、WBN/Kob大鼠、GK大鼠、Zucker肥胖大鼠、BHE大鼠、ob/ob小鼠、db/db小鼠和KK小鼠等。这些动物都可以发生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症和胰岛肥大

17、症等疾病。例如BB大鼠,选育自Wistar大鼠,是1型糖尿病的良好模型。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性毁坏胰岛细胞引发胰腺炎和胰岛素缺乏有关。大鼠通常在60-120日龄时发病,数天后就出现严重的高血糖、低胰岛素和酮血症。给予免疫抑制剂、切除新生鼠胸腺等方法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说明自身免疫参与发病过程。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免疫缺陷动物模型:T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B淋巴细胞缺陷动物模型、NK细胞缺陷动物模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T、B、NK细胞功能三联免疫缺陷小鼠。例如Motheaten小鼠突变基因位于第六对染色体上,出生后2h内即可出现皮肤脓肿,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表现为对胸腺依赖和不依赖抗原均无反应

18、。对T、B细胞分裂素的增殖反应严重受损,细胞毒和NK细胞活性减低。纯合型还伴有自身免疫的倾向,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肾、肺、皮肤。该系小鼠对判别生命早期免疫功能缺陷和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都是有用的模型。 15、简述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用途。 转基因动物是通过基因工程对DNA进行体外操作,添加或删除一个特殊的DNA序列,然后导入早期的胚胎细胞中,产生遗传结构得以修饰的动物,其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这些“New Animal”统称为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基本原理:是将改建后的目的基因用显微注射等方法注入实验动物的受精卵或者着床前胚胎细胞,然后将此受精卵或着床前胚胎细胞再植入受体动物的输卵

19、管或子宫中, 3 使其发育成携带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人们可以通过分析转入基因和动物表型的关系,从而揭示外源基因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培育优良品种的工程动物等。转基因动物用途:改良动物品种和生产性能,生产人药用蛋白和营养保健蛋白,生产人用器官移植的异种供体,建立疾病和药物筛选模型,生产新型生物材料,建立诊断、治疗人类疾病及新药筛选的动物模型。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16、简述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2、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3、根据实验动物不同品种、品系的特点选择动物;4、根据对实验质量的要求选

20、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即具有重复性和可比性;5、符合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6、经济性原则,即尽量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和饲养经济的动物;7、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原则,即采用两种以上的动物进行比较观察;8、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应注意有关国际法规。 17、简述药物毒性试验时,选择实验动物的注意事项。 药物毒性试验时,选择实验动物的注意事项:1、研究不同药物时应选择其相适应的动物为对象;2、动物的进化程度愈高,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愈好;3、选用未成年的实验动物较为合适,因在动物迅速生长时期,可以发现药物对生长及各器官成熟的影响;4、选择做毒性试验时,动物应雌雄各半,因不同性别的动物对毒性物质的反应有差

21、异,动物数量不宜太少,要满足统计学处理的要求;5、实验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种属的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一般常采用大鼠和犬,因它们对药物的反应与人比较接近,且体型合适,经济易得。 第六章 医学课题动物实验的设计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18、简述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动物实验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考虑经济学和伦理学因素,动物试验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照原则;2、随机原则;3、重复原则;4、均衡原则;5、盲法原则;6、福利原则。同时,所有的动物实验开始前,必须得到本单位动物使用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否则,不允许开展研究。 19、简述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

22、动物、环境、技术因素。 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因素:种属、种系、年龄和体重、性别、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环境营养因素:温度、湿度、空气的流动及清洁度、光照、噪音、动物饲养密度、动物营养;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技术因素:动物选择、实验季节、昼夜过程、麻醉深度、手术技巧、实验药物、对照问题。 第七章 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学要求 20、什么是动物福利?国际普遍认可的“满足动物需求的“五项标准”是什么? 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健康快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包括生理上和精神上两方面。这是一个人性化的理念,体现了人们提倡善待动物的一种观念。国际普遍认可的“满足动物

23、需求的“五项标准”:1、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即保证充足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2、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即提供适当的生活栖息场所;3、享有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即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痛苦,并得到充分适当的医疗待遇;4、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即避免各种使动物遭受精神创伤的状况;5、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即提供适当的条件,使动物天性不受外来条件的影响而压抑。 21、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有哪些?简述3R原则。 实验动物福利的内涵:1、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必须善待动物,必须尊重和珍惜生命,避免给动物带来伤害和痛苦,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为动物提供更多的福利;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实验动物福利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

24、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3、从环境学的角度看,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身;4、从哲学的角度看,动物福利和动物的利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5、从实验动物学的角度看,实验动物福利是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6、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实验动物福利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7、从动物保护的角度看,实验动物福利与动可怜,物 4 权利、动物解放有本质区别。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减少,替代和优化:减少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实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替代是指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

25、达到某一试验目的,或者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优化是指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22、结合工作实际,说明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善待实验动物。 1、实验动物应用过程中,应将动物的惊恐和疼痛减少到最低程度;2、在对实验动物进行手术、解剖或器官移植时,必须进行有效的麻醉;3、保定实验动物时,应遵循“温和保定,善良抚慰,减少痛苦和应激反应”的原则;4、处死实验动物时,必须按照人道主义原则实施安死术;5、在不影响实验

26、动物判定的情况下,应选择“仁慈终点”,避免延长动物承受痛苦的时间;6、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使用仅限于非用灵长类动物不可的实验。 第八章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 23、举例说明实验动物中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及传染病。 实验动物中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及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狂犬病、猴B病毒病、弓形虫病、沙门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结核分支杆菌病、志贺菌病、鼠痘、兔出血症等。例如流行性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大鼠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出血性肾脏损伤,其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为动物源性传播,人类主要是由于接触

27、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而受感染。 24、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简述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公众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或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而采取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建立规范的微生物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综合措施。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防动物咬伤、防动物传染,特别要防来自动物的气溶胶吸入感染。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实验者及其周围的人群安全,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建立强有力的安全防护组织;2、制定严密的安全制度;3、抓好深入的教育工作;4、进行必要的医学监测

28、;5、推广安全的操作技术;6、提供良好的防护设备;7、设计合理的实验室布局;8、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 25、简述如何进行动物实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组织管理:实行专人领导和专人负责制,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动物实验中的废弃物的无害化的管理;2、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原则:从实验室废弃物的产生、分类收集、警示标记、密闭包装和运输、贮存、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置的整个流程实行全过程严格监控,确保使感染性、损伤性废物得到有效安全处理;3、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实验应有相对独立的污水初级处理设备,负责污水监测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污水处理知识;4、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实行专人管理和处理,分类收集,并及时交有资

29、质的环保部门回收处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5、废弃动物及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实验结束后,受试动物尚未死亡,应采用安乐死处理,如实验过程中怀疑受试动物是因其他疾病死亡,应及时查明原因,动物尸体需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运出设施外,并装入专用尸体袋中存放冰柜待统一交有资质的环保部门处理。 第九章 医学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26、简述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1、动物实验室的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及饲养室,动物实验室要与实验动物同等级别,饲养室应符合实验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国家实验动物设施各项标准;2、实验动物的购买:应购买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繁育的实验动物并应索取实验动物的质量合格证明,

30、根据实验时间的长短,同时购入适量的饲料和垫料,如果从外地购买动物,应考虑运输中的各种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并应查看运输检疫证明,购买的动物需要经过3-7d的适应观察;3、实验动物编号与标记:在进行动物试验前要进行动物标记或特征 5 编号,以便识别,标记方法有:染色法、打耳号法、穿耳孔法及标牌法。 27、从下列三题中选择两题回答。 举例说明3种动物注射给药途径 1、腹腔注射;2、经口给药;3、静脉注射;4、局部给药;5、吸入给药;6、经肠给药。 举例说明3种动物采血实验方法 1、一般采血的方法:剪尾采血、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切割尾静脉、足背正中静脉、心脏取血、颈动脉或颈静脉取血法、股动脉或静脉取血

31、法、犬采血方法;2、大鼠、小鼠的采血方法:剪尾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大鼠心脏穿刺采血、颈动脉或颈静脉取血法;3、豚鼠的采血方法:耳缘切口采血、脚背中足静脉采血、心脏采血;4、兔的采血方法:耳缘静脉采血、耳中央动脉采血、颈静脉采血、心脏采血;5、犬的采血方法:后肢外侧小隐静脉采血、前肢背侧皮下头静脉采血、颈静脉采血、股动脉采血。 举例说明3种种动物安乐死方法 1、颈椎脱臼处死法;2、放血处死法;3、过量麻醉处死法;4、CO2处死法。 28、动物实验麻醉剂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动物麻醉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动物实验麻醉剂选择应考虑因素:1、不同实验动物对同一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实验中应选用对实

32、验动物较为敏感的、相对安全的麻醉药物;2、同一实验动物对不同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3、动物的生理状态不同,对同一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4、所进行的动物实验不同,选择的麻醉剂存在差异;5、麻醉途径不同,选择麻醉药物也存在差异,实验者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特点和动物实验的需求,选择合理的麻醉途径后,再根据麻醉途径选择相应的麻醉药物;6、麻醉持续时间不同,选择的麻醉剂也存在差异;7、复合麻醉剂选择,复合麻醉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避免单纯使用一种麻醉药物时麻醉过深或长时间大量使用对机体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动物麻醉时应注意事项:1、动物麻醉前宜禁食,一般为8-12h;2、配制的药物浓度适中

33、,便于计算给药,配制的药液浓度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3、麻醉剂的用量,除参照一般标准外,还应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且体重与所需剂量的关系也并不是绝对成正比的;4、麻醉期体温容易下降,要采取保温措施;5、注意控制静脉注射速度,静脉注射2/3剂量后,必须缓慢推注,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睫毛反射和皮肤针刺的反应;6、控制麻醉深度。 第十章 医学动物实验申请与相关要求 29、简述申请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资质条件和人员条件。 申请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资质条件和人员条件:1、使用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必须来自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质量合格;2、实验动物饲育环境及

34、设施符合国家标准;3、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符合国家标准;4、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5、具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0、简述医学科研课题或项目申报、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时,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要求。 医学科研课题或项目申报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要求:1、提供所购实验动物的信息;2、提供动物实验条件许可文件;3、取得医学科研人员动物实验培训合格证。医学科研课题或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对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要求:1、具备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书;2、动物实验设施许可证复印件、动物实验协议书、动物实验条件证明书;3、经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课题实施方案。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