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答谢中书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谈:动词作名词,谈论的话题,谈论的内容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形容词作名词,奇丽的景色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5、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
3、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
4、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10、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1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12、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13、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水光潋滟晴方
5、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1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1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8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6、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20、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1.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来答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
7、美景色? 答: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23、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2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答、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8、传达了生命气息。 2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27.怎样理解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与“清澈见底”的写景角度不同,前者是(仰望 )后者是(俯瞰) 28.答谢中书书怎样理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含义和作用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就突出一个美字,统领全文,接下来的文字无不围绕它来铺开,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愉悦山野,寄情山水之情。个人所见,与楼主共享。 29.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这句话表达了
9、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30,答谢中书书:写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31.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 实是欲界之仙都 3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
10、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3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
11、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34.根据课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然后任选一句,用自己的语言将该句所写的景物描述出来。高峰如云,清流见底。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抬头仰望,山峰高高地耸入云霄,乳白色的的云雾在四周缭绕,低头俯视,河水潺潺地流过脚下,清澈的可以看见河底那圆滑的石子。 35、主旨:表现出作者沉
12、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6、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在生活与学习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亲近自然 37、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38、内容及写法理解 1)、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 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3)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六、精选练习 1.“书”的意思是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
13、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文先以“ , ”总领全文,再以“ ”点明中心;再具体描画美景,最后以“ 。 , ”作结,以景怀古,首尾呼应。 7、文章写景部分,先仰视“ ”,再俯视“ ”,复平看“ ” “ ”最后分“ ”与“ ”来写,脉络分明。 8、“实是欲界之仙都”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1)统领全文的句子: , 。 2) 写晨景的句子: , 。 3) 写晚景的句子: , 。 4)、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
14、子是 5)、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6)、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7)、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10、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 、 、动静的变化, 、 的立体感受,来传达 ,体现了作者 的志趣。 11、这篇短文,文词清丽,主要描写“ ”,文章在句式运用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12、本文所选取的景物不仅具有动静之美,也具有色彩之美,如写色彩,用了“ ”二字,而用“ ”、“ ”二字具体写其色彩。 13.本文选自 ,作者 : ,字: ,号: ,丹阳秣陵人,
15、人。著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14、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四时j备 夕日欲颓 沉鳞jng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5、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 16、一词多义 4 1)、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中庭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所
16、识穷乏者得我与 C、 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四时俱备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18、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辍耕之垄上 C.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9、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答: 参考答案: 1.信 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 (2)对偶,借代 4.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通过写人间
17、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3答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 14.答案:俱 tu 竞 y 15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 6、参与,这里指欣赏。 16.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同“欤”,吗;给;通“举”,推荐,选拔 六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17、
18、D 18、A 。19、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 廖廖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 境界清新。 送东阳马生序) 五柳先生传 5 1、 解释加点字词。 每有会意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2、 期在必醉 期: 希望 援疑质理 质: 询问 无从致书以观 致: 得到 走送了 走: 跑 俟其欣悦 俟: 等到 2、翻译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利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因此能够读遍各种书。 3、乙段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 衬托对老师的恭敬,突出自己求学的勤恳和艰辛。 4、两个文段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的相同点是: 都喜欢读书。 5、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 同: 都有对知识的渴求。 异: 五柳先生读书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宋濂读书除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