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723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艺概作业席勒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席勒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深深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席勒在18 世纪正式提出“美育” 概念。并在美育书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美育书简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在这本书中,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一、 席勒关于美育的必要性的理论 席勒提出,近代文明社会由于大工业的发达,造成了

2、科学技术的严密分工和职业等级的严格区别,使社会与个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裂,而且使个人本身也产生了人性的分裂。席勒认为,人的天性应该是完整和谐的,人应具有完美的人格,个人和社会之间也应协调,应处于完美和谐的状态。但由于近代文明的发展,国家成为强制性机器,使得近代人在物质和精神、感性和理性、现实和理想、客观和主观等方面都是分裂的,人的天性遭到严重的破坏,活生生的个人变成了缺乏生命力的机器。 要客服这种分裂,就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办法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只有审美才是人实现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的先决条件。针对这一目的,席勒提出“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三个概念,认

3、为完美的人性“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有机统一。这两种冲动都是人的天性,只不过在近代文明社会中被分裂开来了。“游戏冲动”是二者的桥梁,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成为具有完美人性的真正的人。 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席勒曾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二、席勒的美育理论 关于美育的内涵,席勒将其界定为“自由”。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一种超越实在、必然与理性的审美的关系性的自由。也是审美的想象力的自由,是想象力对于自由的形式的追

4、求,从而飞跃到审美的自由的游戏。当然归根结底,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人性解放的自由,是通过审美克服人性之割裂走向人性之完整。由此可见,这种自由观不仅局限于精神领域,而更侧重于现实人生,追求一种人性完整、政治解放的人生自由。因而是一种人生美学之路,开辟了整个现代美学走向人生美学的方向。 席勒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即是其成为沟通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之中介。这就使美育成为由自然之人成长为理性之人的必由之途。这就是席勒关于美育作用的“中介论”,成为整个美育的核心环节,构成了整个审美之谜。 席勒认为,美育所凭借的手段是美的艺术。他首先从艺术类型的横向的角度论述了理想的美育的途径。那就是由优美到崇高,达到人性的高尚。而从纵向的角度,席勒勾画了审美教育的历史过程,即由古代的素扑的诗到现代的感伤的诗,最后走向两者结合的理想形态的诗。 三、 席勒关于美育理论的格言警句 1、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拥有的东西。 2、如果迫使人进入社会的是需要,在人心里培植社会原则的是理性,赋予人以社会性格的却只有美。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和谐。 3、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