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2748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韦镇小学 袁秀凤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首,选用歌曲三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个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并通过演唱来表现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 2、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

2、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神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4、认识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 5、认识了解音乐家郭兰英。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歌曲表演,音乐练习,欣赏。 教学难点: 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

3、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课时:约36课时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教学内容: 听:滚核桃、非洲鼓魂。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 动:节奏听辩与表现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4、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 曲中鼓的节奏。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节奏听辩与表现。 第二课时 听:滚核桃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第三课时 听:非洲

5、鼓魂 唱:咿唷嘞啦 第四课时 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 、唱:学唱歌曲巴鲁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三、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

6、地、进行曲风格。 四、复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五、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2、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你了解佤族吗?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 佤族自称“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

7、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3、 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4、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7、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六、拓展认识:木鼓 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七、小结、师

8、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滚核桃非洲鼓魂。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 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 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 非洲鼓魂 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 起着非

9、常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 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 2、学习不同的击鼓方法。 3、用击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能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2、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用出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打出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2

10、、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鼓在单独演奏时只是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情景的。 二、新授 1、谈话: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鼓也可单独演奏,你能听出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 3、你能从鼓的变化中听出音乐有几段?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音乐里,有几种打击的方法。 5、学生仔细听辩各种不同的鼓打击方法。 三、创作 1、让我们模仿打鼓,来表现几个情景。 2、请几个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了解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吗,说一说你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 2、歌曲巴鲁瓦。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

11、曲的情绪,并感受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2、学着歌曲数板。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能听出歌曲的特点吗? 2、请你说一说你找到的感受。欣赏歌曲能找出歌曲的特点。 二、学习数板 1、自己读一读数板部分。 2、能按书上的节奏读一读。 三、比较两种读法,效果有什么不同。 1、学生读一读,熟悉歌词内容。 2、按照乐谱中的提示,与同伴合作先后进入进行轮唱。 3、用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与同学合作,比较后选出自己认为效果好的。 四、律动 能选一种节奏为数板部分伴奏。 1、自己选一种节奏为歌曲伴奏。 2、边拍边读。 五、总结 1、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主要特色就是

12、“威风”。 2、加上数板后歌曲更生动活泼。 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牧歌、在那东山顶上,演唱蒙古民歌小黄鹂鸟以及新疆民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的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与民歌、戏曲等之间隔密切联系。 2、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民歌,了解我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的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3、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课时安排: 课时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黄鹂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有感情的演唱小黄

13、鹂鸟歌曲主旋律声部,并熟练掌握轮唱部分的演唱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及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学习,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及音乐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能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初步感受五声调式,体验五声调式的旋律风格。 教学用具: 光碟、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我们欣赏过长调歌曲有什么? 2、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重新填词而成的蒙古族短调民歌小黄鹂鸟,放光盘。 板书小黄鹂 1、出示歌谱 请同学们分两部分, 师生互动交流 观察歌谱,第一部分为齐唱,第二部分为合唱,尤其第二

14、部分开头两句,就是歌曲第一部分“卡农”二部轮唱法。 我们来学习一下歌曲第一部分 2、出示单声部歌谱 和老师来唱一唱这第一部分 师生随机纠正不准确旋律。教师注意节奏,速度及大跳 预设1:第二乐句学生唱不准节奏,多巩固几遍, 预设2:分析歌词,引导歌曲主题 预设3:小黄鹂还可以换成对谁说? 咱们来比一比谁唱得好! 将学生分两组,教师指挥,演唱第一声部,注意节拍。 3、出示第二声部歌谱,学唱旋律 唱找音符,教师板书。 老师利用板书视唱,渗透五声调式。并鼓励学生课下用这五个音自己“作曲”试试。 请同学们自学第二声部旋律。 跟琴齐唱第二声部 纠正 5、练习第二部分合唱 师生合唱第二部分 播放光盘 我们和

15、光盘比试一下第二部分合唱吧!。 老师指挥视唱两乐句,纠错,感受。 纠正第二声部 小结:让我们把小黄鹂鸟这首歌,深情的演唱吧!师弹琴伴奏 板书:小黄鹂鸟1 2 3 5 6五声音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牧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

16、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

17、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 3、 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

18、,女低音就像,男高音就像,男低音就像。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 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 意境 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 pp 草原由近到远 女低: 饱满 柔美 舒 男低: 浑厚 结实 缓 第一乐段: f 草原的辽阔宽广 女高: 明亮 华丽 第二部分: mf 草原的连绵起伏 男高: 高亢 明亮 悠 第三部分: 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四个声部 长 尾声部分: 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女高领唱 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学生实践与才艺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

19、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拓展延伸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

20、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新疆音乐独特的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

21、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个小童星,他只有八岁,却多次登上全国的舞台,同他那热情,风趣的歌舞,征服了无数观众们的心,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表演,请仔细聆听并观察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哪里 2、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新疆,名叫阿尔法,他用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将新疆歌舞带给大家,他是一个传递名族音乐的小使者,这样的男孩子用新疆话讲就是:“亚克西的小巴郎” 3、其实新疆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通长喜欢边敲打手鼓边唱歌边跳舞,手鼓是新疆人民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能用来烘托歌曲舞蹈的气氛,一般常用的典型节奏: X X X X X 同学们把手都深处啦一起来感受一下

22、,同学们真是:“亚克西、亚克西”,你们知道:“亚克西”在新疆话讲是什么意思吗? 4、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有这样的切分节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把书打了开到底35页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去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在学歌曲我们唱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唱,、(欢快,喜悦,高兴,愉悦) 5、下面老师要改变一下要求,听歌曲,并且用我们刚刚学习的却分节奏来为这首歌曲老伴奏,同学们在伴奏的时候大家心里要默默地唱着X X X X X 看看谁的反应力最快,最聪明 6、真棒,下面老师要提高一下难度了,咱们不伴奏了,老师需要你们去用眼睛仔细去观察,耳朵仔细的去听

23、,在这首歌曲当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 7、真棒,那咱么就先来学习一下它们相似的地方,先听来唱一遍,我们先一句一句的来,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相似的地方的最后两个小节,我们一起来用手势感受音的高,底,同学们你们都把手伸出来感受一下,(共同感受),同学们,你们来听一听这两句那一句音高。那一句音底呢?真棒,我们再来把这一句来唱一唱 8、我们来看一下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一句是相似的呢?让我们来学一学吧!你们也来试一试,其实,这两句相似的地方,它们的相似度是很高的,它们的音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们的音都是偏高的,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来学唱,我们把它想象,比如我们站在高高的山上唱歌的

24、感觉,你们来试一试吧!真棒! 9、我们刚刚学习了切分节奏,我们再看一下,在歌曲中除了切分节奏还有什么呢?比如附点节奏,快速的找一找,在哪儿呢?好,我们来学一学,你们来唱一唱吧! 10、下面我们连起来把歌曲的第一段来唱一唱,要带着新疆的欢快,喜悦的情绪唱出来, 1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首歌曲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呢? 12、再一次的完整的唱一唱第一段,那同学们你们能够自己唱第二段吗?看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能不能学会!下面我们完整的把歌曲唱一唱,接下来男生唱第一段,女生唱第二段,我们看一看是男生学得好呢,还是女生学的好。 13、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下面

25、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屏,我们知道了新疆的歌曲是欢快,活泼的,那我们来看一看新疆的舞蹈又是一个怎样的感觉呢?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这边有几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真棒,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跳的真是太棒了 14、其实,还有很多新疆的歌曲,今天啊,老师这边开展了一个小小点播台,你们想听什么,自己上来点播 今天我们很高兴的学习了有关于新疆的一首歌曲,一起去感受了新疆欢快,喜悦的心情,下面就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这种喜悦的心情结束这节课吧! 二、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并学唱在那东山顶上 2、了解歌曲的风格及演唱情绪处理。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

26、悠远的特点。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在那东山顶上。 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音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在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走进西藏的音乐中走入课堂,通过提问歌曲名称,引出西藏,通过观看走进西藏的视频,感受西藏的神秘及美丽。 二、新授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曲作者及演唱者。 1作曲创作背景 2曲作者:张千一 拓展延伸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感受新疆的特点,课后同

27、学们也可以更多的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3演唱者:谭晶 聆听和感知 播放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歌曲意境。 活动一:合作探究 :小组探讨这首歌曲在情感方面是怎么处理的? 学唱 讲解曲谱的节奏及常用记号。 1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2主要节奏型的把握。 小组活动 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及成果展示:四人一组一人打拍子,其余三人打节奏型合作完成这首歌曲,2分钟后展示小组成果。 1教师范唱 教师边弹边唱,示范。 2学生学唱 a跟琴伴奏学生学唱简谱 b跟琴伴奏填歌词 c反复练习 d合唱歌曲 三、体验导行 根据所学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即兴编一段舞蹈。 四、课堂总结 在那东山顶上的曲作者是谁?

28、我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是谁? 在那东山顶上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第三单元 弦之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提琴2、听戏谑曲 教学目标 1、1、通过学习演唱我和小提琴,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我和小提琴等作品,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钢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用听辨主要的音色,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1、1、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唱好弱起乐句,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

29、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复习唱歌: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和强弱规律。 2、p21填空: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二、欣赏戏谑曲 1、导入:戏谑曲选自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 2、欣赏乐曲:这首作品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说说戏谑曲音乐有什么特点?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三、学唱我和小提琴: 1、自由读词: 2、理解八三拍的拍号定义及强弱规律。简介挪威,通往北方的路。 3、分句学唱歌曲:用对比教学法第三、四乐句,感受运用附点带来的情绪变化。分析歌曲结构a+a1+b+b1。 4、完

30、整地唱好歌曲:附点为歌曲增加了活跃、俏皮的情绪。 5、用电子琴的自动和弦为歌曲伴奏,看到绿点弹la,看到红点弹re。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土拨鼠2、拓展:贝多芬及作品简介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启发学生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掌握弱起乐句的韵律,巩固急吸缓呼的技巧。 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与表现八六拍歌曲的韵律,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感情。 2、难点: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音乐

31、导入,创设情景: 1、背景音乐:在欣赏土拨鼠旋律中出示流浪艺人与土拨鼠图片。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的主人是什么样的身份?答案在歌曲里。 2、教师或学生范唱: 3、师:土拨鼠又名旱獭,属于鼠科,身体粗壮,生活在草原旷野地带,以植物为食,在这首歌里土拨鼠是流浪者的伙伴,陪着它的主人到处漂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 4、出示课题,朗诵歌词: 师:这首歌的歌词的德国诗人歌德的作品,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何处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 二、感受旋律,学习歌谱: 1、复听歌曲,律动参与。 师: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请同学们一个能表现其强弱规律的声势。一面熟悉歌曲,一面跟着音乐

32、拍一拍。 2、学习歌曲: 歌谱可以分为几个句?有没有相似的乐句? 视唱第一、二乐句歌谱。 师生接龙完整地演唱,学生唱第一、二句,老师唱第三、四句。 学生读词: 学生自行填词: 第三、四句最高音落在哪个音上?歌曲的情绪是否有变化?第一、二句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第三、四乐句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老师祟力度记号:p mp mf f 分组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歌曲。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再唱一唱。 三、相关文化的拓展:贝多芬及作品简介。 1、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2、贝多芬重要作品的欣赏: 请学生回忆自己听过或唱过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在其中选出

33、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欣赏。 四、整理下课: 第四单元 欢腾的边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能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当喜讯传来时人们载歌载舞的狂欢情景。 二、通过唱、跳、画、听等活动方式,学生能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三、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感受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唱首歌曲,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 欣赏视频赶圩归来阿哩哩

34、 师: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你从歌曲中感受到彝族人们怎样一种的心情? 师:我们在学唱这首歌的时候,已经领略了彝族山寨美丽的风光,彝族人精美的服饰,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的民族服饰,我们还知道,彝族人们大多居住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富有特色的土掌房,个个能歌善舞,特别喜欢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心情,那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乐曲,他融合了彝族苗族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请你来感受一下,整首乐曲的情绪,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师:是呀,乐曲激动热烈,往往让我们联想到喜庆、欢乐的场面。 师:在乐曲中,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吗? 师: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他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 。 师:这首乐曲由引

35、子和六个部分和尾声组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 师:听山寨里传来了什么声音? 二、分段欣赏乐曲 1、引子+主题1 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还高亢挺拔的? 4/4 1 2 3 2 2 1 1 1 2 3 2 2 1 1 6 6 - - - 师:听说有好消息要从首都北京而来,彝族的姑娘们禁不住唱起歌来,你听,她的歌声让你的心情起了什么变化? 师:我们跟彝族的姑娘们来呼应一下,也来唱一唱。 师:学的不错,如果我们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歌声就更美了。 2、主题2 师:愉快的歌声在山寨里回荡,但歌声还远远不足以表达彝族人的心情,下面这段音乐,让你想象到姑娘,小伙们在干什么? 4/4 3 5

36、5 5 3 1 1 1 师:你觉得哪段是姑娘的舞蹈,哪段又是小伙的呢? 师:仿佛是姑娘和小伙正在对舞呢。让我们来跳一跳吧。 3、主题3 师:谢谢我的舞伴,谢谢你。得知喜讯就要到来的彝族人们心情是如此的高兴,你听,这个喜讯是怎么传来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4/4 3 51 - - 5 13 1 5 3 5 2 5 - - 师:这个好消息是通过什么方法传来的?原来是马车带着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来了。你觉得这个马蹄声是急促的还是悠闲的? 师:在音乐中是用什么乐器来传递? 师:木鱼模仿了急促的马蹄声,让我们驾起邮递马车翻山越岭,把好消息传达到彝族山寨吧。 4、主题4 师:带着喜讯的邮递马车马上要到

37、了,你听姑娘们的舞蹈发生什么变化了? 师:这段舞蹈跟前面的舞蹈有什么不同? 4/4 5 3 1 5 3 3 5 3 3 5 5 3 5 1 - - - 师:这么抒情的舞蹈,你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他就是双簧管,他柔和的音色非常恰当地表现了姑娘优美的舞姿。让我们用lv来模仿一下双簧管音色 师:在歌声中,让我们的手指,把姑娘们的挺拔舞姿描绘出来。 5、师:姑娘们的舞蹈刚结束,等待多时的邮递马车到了!山寨人们夹道欢迎, 姑娘小伙们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喜讯吧 4/4 1 1 5 1 1 5 1 - - 5 1 1 5 1 1 5 1 - - - 4/4 3 5 2 5 3 5 1 5 3 5 2 5

38、 5 3 师:你觉得这时的号角声,和前面欢迎我们的号角声,有什么区别? 师:情绪变的更热烈欢腾,让我们和彝族人们一起吹起号角迎接喜讯吧。 6、主题1+尾声 师:在刚才这段音乐中,你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师:前面姑娘为了迎接喜讯的到来唱起歌,现在得知了喜讯而唱起歌,狂欢的气氛一次比一次高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庆祝这个来自北京的喜讯吧! 三、揭示课题,完整欣赏乐曲 1、师:彝家儿女用他们最擅长的歌舞来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我想大家都非常期待知道这首作品的名称,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

39、同创作的,下面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完整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 2、师:你能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吗? 四、小结 教会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各主题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同时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得到本民族的认可也能够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苏木地伟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西南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3、了解“飞歌”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

40、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播放歌曲大地飞歌进行导课。 2、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3、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 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节奏宽广、旋律起伏 什么民族的民歌? a、介绍苗族概况 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

41、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b、介绍“飞歌” “飞歌”的特点是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讨论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 2、整理回答问题。 3、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1)师逐句教唱,生逐句学唱。 2)师生完整唱歌曲 3)学生完整唱歌曲 4、扩充、发展 1)学唱歌曲苏木地伟 2)学习什么是酒歌及其特点。 3)区分好飞歌和酒歌。 三、小结 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

42、让我们相约再次走入中国民歌。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什么结籽高高。 2. 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山歌的风格特色,体会壮族歌曲的地方色彩。 教学难点: 1. 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 “成双对”这一句的音准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桂林山水录相。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你们都应该听过吧?有人去过那里吗?那儿美不美?桂林究竟如何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这里是山乡、是水乡,也是歌乡,传说在这

43、山青水秀、地灵人杰的地方曾出现过一位歌仙,名叫刘三姐,她是人们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刘三姐是如何用她优美、动人的歌声唱出这山乡、水乡的美! 去过桂林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那边的美丽风光,自己的感受。 观看电影刘三姐录相片断.唱歌 师:你们有没有看出这两帮子人呀是怎么唱的? 师:每次开始唱的时候都要唱个什么呀?这个“哎”是一个衬词,没有具体的意思,只是为了渲染气氛,有时候他们要对山歌,说不定这个人站在这个山头,那个人站在那个山歌,他就要先喊一声“哎”,提醒对方注意我要唱了啊!我们来试试看,好象你站在这个山上要喊那个山上的人。 师:你们刚才有没有注意听,他们这一问一答的旋律

44、是怎样的?歌词呢?唱的什么内容? 师:歌词中唱了山上的植物,水里的动物,生活中的事物,对山歌呢就是人们即兴地编唱一些自己身边的东西,然后回答的人要集中才智,很快地应答出来。对山歌好象蛮有意思的,我们也来对一对,好不好?我问,你们要用相同的旋律来回答,可以吗? 师唱:“什么开花红又红哎?” “什么弯弯像小船哎?” “什么结果香又甜哎?” “什么唱歌像百灵哎?” 师:除了这样一问一答,他们还会用什么演唱形式来对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 师:一领众和是对山歌常用的一种演唱形式,现在老师弹旋律,你们在和的地方用“嘿”唱出来。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合唱的人都是在领唱的人最后没唱完的那半拍开始

45、唱,好象很着急地要帮腔似的,又好象在挑衅地问对方:“怎么样?答得上来嘛?!”,如果这样唱,能不能唱出这种气氛这种感觉? 老师领,学生和。 伴奏领,学生和。 伴奏整首歌曲。 师:你们知道人们是怎么把芝麻从壳里敲出来的吗? 师:你们能不能按我拍的节奏敲芝麻呢? 师:前面一句“棒棒敲”节奏比较紧密,只占了一小节,后一句节奏拉宽,占了两小节,给人稳定的结束感。也好象问的人一种很得意的语气:怎样?我的问题够难吧?请回答吧! 师: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唱得不太好的吗? 师:“问”的部分我们已经唱了好长时间了,有些同学可能要着急了,这答案究竟是什么呀?让我们一起来听第二段歌词。 弹琴伴奏。 答:一问一答. 答:唱一个“哎” 字。 男、女生分两大组分别学唱“哎”。 答:一问一答的旋律是一样的。歌词中除了问的“什么”和答案不同之外,其它歌词都是一样的,内容和山上的植物、水里的动物、生活中的事物有关。 师生答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