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767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doc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苏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一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二 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

2、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二、 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 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

3、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二 教学难点:培养习惯 三 教学过程: 指导看图 1 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欣赏作

4、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 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 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 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

5、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 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范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6、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 2.

7、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 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凉爽的 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

8、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自然 迎、洒、望、听 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祖国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9、: 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聪聪是怎么回答的?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

10、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11、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12、四、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径飘 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指名读课文。 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为什么称为寒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

13、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山行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 指名读课文。 质疑。 理解每句话。 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学习第

14、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姑苏在什么地方? 到是什么意思? 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指导书写。 三、作业。用钢笔描红。背诵课文。 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

15、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

16、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 :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 ,做一个 的 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17、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练 习 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 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协作查字典。 2、理解词意 a、 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b、 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

18、的优美意境。 2、 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 第二部分教学 1、 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 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 1、 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 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 3、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第二课时 二、 写好钢笔字 1、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 指导: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秧、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

19、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c出示“秧”,指导书写 d说说“秧”是什么结构,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秧”,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 读读背背 审题,明确题意 指导学习词语 生自读成语 指名领读,正音 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 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5) 练习背诵 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学习古诗 :师范读古诗 生看图,说说图意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说说古诗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题意 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

20、要求 三、 指导 四、 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 每人在小组里介绍。 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小组里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全班同学评议。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

21、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1) 向右上逆锋起笔;2)提笔圆转;3)中锋向右行笔;4)提笔圆转;5)回锋收笔。 2) a师范写b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c交流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

22、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h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 见底 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

23、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火 此 冷 文 洗 灰 紫 岭 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4、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什么意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填空: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全小鱼水面上顿时漾起了( ).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

25、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指名回答。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

26、填上适当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4.背诵全文。 6、西湖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 就 是镶嵌在天堂里的

27、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杭州 天堂 远眺 掩映 一般 犹如 典雅 轻柔 秀美 连绵起伏 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 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

28、读 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 教师小结。 四、作业 描红; 抄写词语;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生字 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复习生字词。 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检查反馈,要求:字形正确;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1自然段 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西湖是什么? 第2自然段 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为什么说西

29、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 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

30、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学习第4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学生朗读练习。 自由读课文。 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 西湖 山峦 湖水 湖堤 小

31、岛 华灯 琴声 7拉萨的天空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词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 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

32、词。 3、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 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 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五、 学习生字。 1 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 2 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 比较“纱、沙、妙”“纯、线” 4 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听写生字

33、词 二、 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 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 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 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 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2 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3 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4 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4、 理解第五自然

34、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5、 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三、 学习生字 1、 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 2、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 指生配乐读全文 二、 指导背诵 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 指名试背,奖励。 全班齐背。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 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纯洁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 神往 紧紧 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练 习 2

35、 教学要求: 1. 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 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 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 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 3 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 4 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 5 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

36、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 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 7 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 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 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 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写好钢笔字。 1 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2 同桌交流归纳特点。 3 集体交流得出

37、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 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5 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 二、 读读背背。 1 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 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 3 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 4 多种形式练读。 5 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 6 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 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 8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8、蒲公英 一、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时 出示蒲公英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教学生字: 蒲 绒 降 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