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850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概括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辨证关系 对于虚拟世界,这个概念,目前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涵义:狭义的虚拟世界,是指由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等集成起来所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现实,是一种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视、听、触等行为的高级人机界面,一句话,狭义的虚拟世界是一种“模拟的世界”;广义的虚拟世界,则不仅包含狭义的虚拟世界的内容,而且还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人类网络行动的呈现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新型行动空间,它包含了信息技术系统、信息交往平台、新型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生活空间等方

2、面的广泛内容及其特征,一句话,广义的虚拟世界是一种动态的网络社会生活空间。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虚拟世界是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由人工高科技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实在技术等所创造的一个人工世界。 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引出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正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反观这一社会现象,揭示虚拟与现实矛盾中的和谐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理性升华,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在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实现人

3、的主体性价值。 虚拟”是“非真的”,但它又是可以被认为是“类真的”,甚至是“近真的”和“超真的”他这样解释是源于其提供的效能上的真实。他用“存在于虚无”来概括了虚拟社区的社会实在性,他认为“虚拟并不是作为客观存在的客观,而是作为主观存在的客观;不是常态的客观,而是技术进化后的非常态客观;不是过程的客观,而是效用的客观;不是表面化的客观,而是实质上的客观。”这种解释同样适合用于理解“虚拟世界”的虚拟属性。让-鲍德里亚用带有夸张意味的“仿真”、“超真实”理论从技术和现实的关系角度揭示了“虚拟世界”的技术本质,他认为:仿真是用“虚构” 模仿的事物代替“真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将电子或数字化的影像、符号

4、与景观替代“真实生活”和在真实世界中的客体的过程。鲍德里亚在其文中列出了一个分为四个阶层的“形象的承送阶段”,把“仿真”列为最后一个序列。仿真模型形成幻象,作为真实世界的替代,它无所不在以至于因此无法分辨真实和幻象,仿真的世界对鲍德里亚来说恰如一个没有深度、来源或指涉物的后现代符号世界。 关于虚拟与现实的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但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往往把“虚拟”作为一种抽象存在,甚至把虚拟世界的人也看成一种抽象的存在,从而消解了现实中人的主体性价值。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关注人类世界的整体性发展,而且更关注现实的人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

5、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即以人的发展为坐标来重新“安排周围世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所以,数字化时代出现的虚拟与现实的矛盾现象,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能够对此作出科学理性的解释。 首先,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是人的主体性价值实现的基本前提。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具有统一性,其统一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上的统一性,虚拟是从现实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完全有可能实现矛盾的和谐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是“否定之否定”的产物。当虚拟尚未从现实中产生的时候,这是一种“肯定”状态;当虚拟从现实中产生出来并与现实形成对立关系时,

6、这是一种“否定”状态;这种“否定”状态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达到“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即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所以,从来源上讲,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实质上是“流”与“源”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结构上的统一性,虚拟是广义上的现实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们之间有可能实现和谐统一。一般而言,部分与整体总是相对和谐的。如果某种部分完全不同于整体,那么它就不可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如果某个整体完全不容纳部分,那么它就不可能是包含这个部分的整体。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这种天然的和谐关系决定了虚拟与现实是有可能和谐统一的。三是相互作用中的统一性,虚拟与现实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也为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提供了可能性。虚拟与现

7、实之间的相互建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都从不同方面说明虚拟与现实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所以,从相互作用上讲,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实质上是“彼”与“此”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的可能性为人的主体性价值实现提供了前提。 其次,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是在虚实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也可以说是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博弈中实现的。但是,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只能建立在正和博弈的基础之上。从博弈论的角度上看,虚拟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三种可能的博弈模型。第一种是负和博弈,即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由于激烈的冲突而两败俱伤。第二种是零和

8、博弈,即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一方获胜一方落败,获胜方所获得的正好是落败方所失去的。这其中既可能是虚拟世界占了现实世界的上风,也有可能是现实世界占了虚拟世界的上风。但是不论是虚拟压倒现实还是现实压倒虚拟,其实都是整个世界内部的一种自相残杀,它们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第三种是正和博弈,即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在博弈过程中通过化敌为友、良性互动等方式实现了双赢。在正和博弈之下,不仅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各自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它们各自的发展是互不对抗且相互促进的这就是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负和博弈不能带来虚拟与现实的和谐,零和博弈也不能带来虚拟与现实的和谐,只有正和博弈才能带来虚

9、拟与现实的和谐。而虚拟与现实之间正和博弈的前提就是虚拟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性质是良性的。一般而言,只有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良性关系才能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最后,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又有助于形成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性。但这里所说的人必须是“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仅有其自然属性,也有其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不仅有其物质性,也有其精神性;不仅有其追求现实利益的一面,也有其追求抽象价值的一面。总之,完整的人不仅仅有其经验性,也有其超验性。虚拟是人的重要方面,人的现实性和虚拟性是人的经验和超验二重性的特殊表现。既然人有现实的方面、现实的需要以及虚拟的方面、虚拟的需要,那么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就不能仅仅考虑人的现

10、实方面和现实需要,也应该考虑人的虚拟方面和虚拟需要。只有全面地理解人和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实。因此,人的虚实二重性是虚拟与现实矛盾和谐统一的人性根据。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就必须全面把握人的虚实二重性,这样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需要。所以,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和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是相互促进的。 总之,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性是虚拟与现实矛盾和谐统一的前提所在,虚拟与现实的同一性是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的基础所在,虚拟与现实的对立性是虚拟与现实矛盾和谐统一的必要性所在,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是虚拟与现实矛盾和谐的可能性所在。但是,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先验状态,也不是

11、一种一劳永逸的永久状态,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人类的明智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有利于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的虚实关系,选择了有利于虚拟与现实矛盾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那么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就有可能实现。因为“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世界,要把它变为天堂或地狱都在于我们”。为了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统一,我们应该也必须选择全面的发展而非片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而非失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而非暂时性的发展,有利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实现的发展而非不利于其实现的发展。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准确把握和运用其原理和方法,才能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给我们的任何“贫困”;我们只有不断

12、地走出“贫困”,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现实问题研究的理性升华;我们只有实现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在虚拟与现实的矛盾中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最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 由于虚拟与现实的矛盾把“人”与“物”的关系给颠倒了,使虚拟的“物”成为现实的“人”的统治者,使得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整体上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在这个漫长的自发的(而非自觉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将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大量的社会对抗和冲突)和付出巨大代价的(经济危机、环境污染、人性扭曲、两极分化、社会病态等)过程,这种物质关系必定扼杀人的主体性价值,殃及整个社会。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革命性

13、和科学性,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就谈不上革命性和科学性。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寻找虚拟与现实相背离的矛盾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科学合理地对虚拟与现实相背离的矛盾现象及其和谐统一进行哲学阐释,使虚拟与现实的矛盾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为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实现开辟新的途径。 如何看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可以是好的,很多就像是我们想像的世界一样.XX年以前的幻想或虚拟的世界.今天就有好多在现实世界中超越了过去的虚拟世界, 现实世界是虚拟世界的前题,很多时候

14、我们不能总活在虚拟的世界当中,现实世界的发展是以有利于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为蓝图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每一项或某一项科学技术的最初发展,都是像天使一样降生于世的,只是统治或是培养科学技术这个小天使的人,强加给它一种叫欲望的东西,科学技术就分化为天使和魔鬼,那些强加给欲望的科学技术就变成魔鬼,没有欲望有爱心的虚拟世界就会变成天使,这就如同火药的发展和核技术的发展一样。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虚拟世界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虚拟世界在虚拟氛围中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虚拟世界以虚拟的方式实现了让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虚拟世界的繁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

15、献: 1白淑英. 从技术思辨到社会哲学关于虚拟世界研究的方法论转向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23(1):8184. 2张怡. 虚拟实在论J. 哲学研究, 2001(6):7278. 3迈克尔海姆. 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14115. 4郭良. 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23. 5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6. 6马克思. 集权问题M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289. 7罗素. 社会改造原理M. 张师竹,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119.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