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897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现手法及作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现手法及作用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阅读基本技能技巧 一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题目 写作对象;文章体裁;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过渡段:承上启下作用; 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首尾呼应。 二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 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语言辞格: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

2、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手法。 三文学作品常用表达技巧例析 1.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特定的人物或某种抽象的事理、概念、思想或感情等,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或内容等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烘托 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 3.铺垫与伏笔 “铺垫”:在主要对象或事件发生之前,先对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或环境、气氛进行描写,为主要人、事、物的出现做好准备。 “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作暗示。 4.正面描写 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生动而形象的描摹和刻画,也可理解为“实写”

3、。 5.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也可理解为“虚写”。 6.联想 由一种事物想起另一种事物,或由想起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就叫联想。 7.想象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8.白描与细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叫“简笔”。 “细描”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也叫“工笔”。 1 9.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10.照应: 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

4、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11.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12.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13.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及其他方式 掌握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5、,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

6、容、加重感情。 设问: 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对比: 固有的修辞意义: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的明确的思想倾向。 反复: 固有的修辞意义:意在强调,以抒发强烈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 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使语意连贯,并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 引用: 固有修辞意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生动而简练的说明问题; 引用谚语、歇后

7、语、熟语等能使文章通俗,引用格言、名句、历史掌故等,能使文章典雅,有文化底蕴; 引用的内容能同上下文构成对比、映衬,铺垫、照应等关系。 2 通感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 反问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反语: 故意说跟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就是反语。肯定性反语,即贬词褒用、反话正说,其修辞意义是:高度赞扬,感情真挚、深厚。否定性反语,即褒词贬用、正话反说,其修辞意义是:表达强烈不满、嘲弄、讽刺或调侃之情。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或者幽默辛辣。 双关 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8、,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四人称运用及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五、叙述方式及作用: 1.顺叙:能按某

9、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六、描写及作用: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

10、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助于表现主题。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七、理解概括某些段落的的内容与作用。 第一个方面:内容上: 1、注意抓中心句与结构句 2、以句为单位,分别进行概括与归纳;采用移用改造法或者分层归纳法进行概括内容,注意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把信息区分开来,然后再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 3、注意表达的语言: 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

11、:何时何地,何对象干了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 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 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第二个方面

12、:结构上: 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 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使结构严谨。 承上启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

13、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

14、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化抽象为具体等。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16、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动和静 ,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17、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4 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借古讽今。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表达方法 (1)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

18、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法的分类解释; 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法; 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法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法。 综合起来,“表达方法”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