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2987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 论文: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的最重要品质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家,忧患无穷。本文在诚信这一传统道德在现实社会中再现出来的失信现象出发,研究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以期能对规范网络失信行为做出更改的分析。 道德 网络 诚信 缺失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 余剑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以诚立德;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信”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信要求人们守信履约,不弄虚作假,不欺诈

2、为恶。它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推动社会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不讲诚信,却成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最突出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类:一是有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人都成了商人,因此就是要讲赚钱第一。在他们看来,不讲诚信,不讲规矩,不讲道德才能赚钱;讲诚信、讲规矩、讲道德只能赔本。二是一些人由于上过当、受过骗或者曾经不同程度地做过不讲诚信的事,以至于认为诚信的道德信条适用于古而不适用于今。在他们那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已荡然无存,非但认为别人说的话不可信,就是亲眼看见的事也认为值得怀疑。由于社会上坑蒙拐骗现象的存在,因而增加了人们的设防心理,有些人常常既不肯对的确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

3、助之手,也不肯轻易在真正需要人们帮助的时候接受人们善意的帮助。三是由于不少地区确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恶劣官员,因而许多人对于所有*官员都抱有一种敌视的态度,宁肯相信小道消息也不肯相信领导干部开会时的讲话。一些人由于看到个别不公正的执法事件和个别贪赃枉的公安干警和执法者,因而宁肯私了人际中的纠纷和冲突,也不肯诉诸法律。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并不罕见。 现实中大量的事实说明,诚信缺失已经给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维持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造成了巨大 。 络交往中侮辱与诽谤行为的泛滥。由于网民身份的虚拟性和网络传播的隐匿性为网络诽谤行为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一些网民便明目张胆地利用网络对他人

4、进行侮辱和诽谤,如网络辱骂、捏造事实等。 4、网络欺诈 网络欺诈是网络诚信缺失最为严重的体现,它是指部分网络行为者通过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篡改数据资料等手段,使一些网民相信并允许他们非法获取信息、实物或金钱的网络犯罪行为。如目前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网络钓鱼行为,这一行为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意图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或信用卡等详细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网络欺骗已经成为一部分人获取财富的手段。同时,网络除了钱财的欺诈以外,也存在着情感的欺骗。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青少年渴望交往和关爱的心理,设计情感陷阱,让一些无

5、知的少男少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利用情感欺骗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二、网络诚信缺失的危害 1、网络诚信缺失导致网络生态失衡 网络诚信是网络人际关系良好,网络社会秩序安定,网络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特征。网络诚信缺失必将造成网络人际关系紧张、人文生态失衡、个人价值观取向混乱,必然导致网络诚信选择迷惘和价值观取向紊乱。而价值观得不到正确的塑造,紊乱的价值取向将会严重干扰着网络社会和谐发展。 2、网络诚信缺失导致网络经济秩序混乱 网络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契约经济,更是网络诚信经济。和谐网络社会是以网络诚信为基础的网络社会,网络诚信是融洽网络社会的一种融合剂,网络市场发展的越快,越需

6、要重承诺讲诚信。如果网络主体缺乏网络诚信,诚信水平低下,势必造成网络经济秩序的混乱,使正常的网络经济交往无法进行,从而制约整个网络经济的发展。 3、网络诚信缺失,影响公众对网络的认同程度 假使没有网络诚信的基础和支撑,则网络缺乏和谐、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网络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积聚;假使网络信用环境恶化,将降低公众对网络的认同程度,导致社会公众对当前网络社会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将扼杀人们对网络投资热情和个人网络消费。其结果是造成巨大金钱和网络资源浪费,影响网络的正常发展。 4、网络诚信行为失犯,不利于健康人格形成 一些缺乏自律的网民在网上隐姓埋名,任意妄为,在聊天和讨论中谩骂成风,随意捏造自

7、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社会中“游戏人生”。他们无视游戏规则,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网络诚信意识淡薄,慢慢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诚信观以及社会责任感,导致其人格的扭曲。 三、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 1、网络社会的特点为其提供了场所 从当前网络社会的特征来看,网络交往者的虚拟身份为交往者隐瞒真实信息提供了条件,而网络的开放性则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拓展了空间。 首先,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匿名性为诚信缺失行为提供了场所。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面相对狭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友以及充分放大了的家庭国家的方式存在和维系着。在熟人圈里,人们至少也要努力做得没有让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之处,丢面子的缺

8、德行为大多干不出来。 而在网络这个崭新的世界里,网络中的人际交往是以符号为中介的间接交往。网络运行具有“数字化”的特点,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虚拟化”,而虚拟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在虚拟社会,人们的交往以字符为界而表现得非常自由。人们的行为具有匿名性,不受时空限制,甚至“相逢对面不相识”。人们可以任意扮演各种角色,并理直气壮地说谎,相互之间分不清对方的真假虚实,也就缺少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在网络中,谎话变得极为普遍,不少人甚至以撒谎为乐事,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真实面目被揭穿。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所引用的一幅画更是精辟:一只在操作网络的狗对身边的另一只狗说:“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人的形象

9、、身份、特性等的“数字化”,使一切好像是进入一个无踪迹可寻的黑暗世界。在这种匿名状态下,由于没有现实世界中的身份、等级及地域等等限制,网民有一种摆脱压抑、无拘无束的放松感,很容易在一个虚拟的角色面具下将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我完全释放和展示出来,而不顾及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道德的监督,不怕自我的良好公众形象遭到破坏。由此,使得许多人将网络视为猎奇宣泄情绪的场所和寻求隐秘嗜好的途径。于是,在自身不能很好地节制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日益淡薄,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和冲突的状况。换言之,真实的人一旦进入这个世界就或多或少地显示人性阴暗面。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网络

10、行为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增强,为人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约束提供了可能。于是相当一部分人违背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不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肆意编造虚假信息,传播电脑病毒和不健康信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人们根本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的还采取欺诈的手段骗取对方信任,从中获取非法利益。正是这种自由性导致人在网络世界中的道德放纵,在没有现实约束的情况下,欺骗与诚实、虚假与真实在网络世界中共存。网络交往上的伪装和不诚信会冲击现实世界中的诚信伦理,而且网络的虚假对现实世界的诚信造成极大的嘲弄。 其次,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为虚拟信息的传播拓展了空间。网络虚拟社会结构的开放性是网络诚信问题产生的结构

11、性根源。网络社会的结构与现实社会结构具有十分不同的特点。现实社会采用的是一个由下往上机构逐渐减少而权力却逐级集中的金字塔式结构,每一个基层组织的运行都服从于更高一级的指挥和命令,总体的社会结构必须依赖于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机构。而网络社会采用的是离散结构,它是开放的、松散的,不设置一个国际性的中央控制设备或中心,所有的计算机都处于各自中心地位。这样 internet 就成了一个绝对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所有的计算机都处于各自中心的地位,不受到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每个个体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在这里,谁都没有绝对发言权,但同时,谁又都有发言权。这样,internet 成了一个容许真正言论“

12、自由”的地方,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在这里,任何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则说任何话,做任何事。应该说,这种结构对于避免网络系统的崩溃,保证网络系统的良好运行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结构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得对人们网络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变得异常艰难,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网络不道德思想和行为的泛滥。例如,网络上的网络诈骗、身份欺骗等诚信缺失现象与计算机网络结构的非中心性、开放性等具有某种程度的吻合,网络为其提供了生长繁衍的温床。又如网络对责任主体的控制先天不足,人们可以随意在网上撒谎、谩骂和进行人身攻击,而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2、诚信风险机制缺位,失信成本较低 网络社会网络主体理性的欠成熟性,无疑会诱发失信的投机性,而媒体行业内处罚机制的不完善性对失信的法律风险的降低,更是加剧人们失信的诱惑力和催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