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3002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复习十中庸之道论语选读高考复习中庸之道总的思想内容: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的前提是义、礼,要达到“和”。“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行、中礼、中和。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本章内容是中庸是一种道德。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

2、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要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

3、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君子为什么是“和而不同”呢?君子有与社会相协调的愿望,追求社会和谐。君子“博学于文”,对各种事务有自己独到见解。君子虽然知礼,重协调人际关系,但不会消弭自己的思想信念,更不会随声附和。君子人格正直,不会说假话,不会曲意违心地奉迎别人。因此,“君子和而不同”。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

4、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孔子认为言行都合乎中庸之道的人,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交朋友时,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也应该找狂与狷的人,因为狂者勇于进取,而办事不细,狷者为人耿直却不求有所作为。没有“中行”之人,只好求其次。当然,求其次只是取他的长处而并非喜欢他的短处。在一个人的身上仍存在着取其优的问题。在不可求得最“中”的条件下,去求其相对的“中”,这本身仍是合乎中庸之道。17.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乡愿”这种人表面上“谨厚老实”,看不出什么毛病,但他处处讨好,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他心里缺乏真实,其言行都不是发自本人的真性情。这种人外博谨厚之名,实系

5、与世俗同流合污、求媚于世的伪善者。这种好好先生四处讨好,八面玲珑,无论在什么事情上都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不得罪人,结果使道德原则得不到伸张。又由于他是以老好人出现,不像那些公开的坏人,所以,败坏了道德大家还不觉得,因此像偷道德的贼一样。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提问:“乡人之善者好之”和 “不善者恶之”的人是怎样的人?要点:这种人能不以他人的好坏为依据,而以善恶作为标准评价一个人,符合中庸的法则,不偏不倚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

6、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仁者爱人”,子贡也许由此产生君子是否有“恶”人的疑问。孔子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列举四种人是君子所憎恨的。这四种人的问题是属道德品质问题。因此他们是“不仁”的人。孔子曾说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说,君子既然以仁为本,就必然会对不符合仁的行为表示憎恶。孔子与子贡列举的憎恶的内容,正是不符合仁的具体表现。因此说,有爱必有憎,不过,要正确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3、孔子把人分成五类:君子、狂者、狷者、小人、乡愿。我愿意与君子交往。君子为人处事讲原则,“义之与比”“和而不同”,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

7、则,不偏袒,不苟合,符合中庸之道,是一种温和主义。4、孔子更强调人要包容厚道;要讲礼仪;遵守尊卑的秩序;做事要通融,不能固执不通,把无知当作勇敢。子贡更强调做人要诚实、谦逊、尊重他人隐私。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结党营私;君子举人察言要有原则;君子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四、典型问题阐释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

8、友数,斯疏矣。”?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庸”与“和”的理解。“中庸之道”是否等同于“折中主义”?请例举现实生活中能体现中庸之道思想的事例并简要分析。答案: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思想,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折中主义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曰

9、:“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结合文段请说说孔子认为“民鲜久矣”的原因。答案:中庸之道,在于它的中正持平,聪明的人理解得过了头,愚蠢的人理解得达不到,这过头和达不到都是有损于中庸的。有才能的人做过了头,不好的人怎么做也达不到要求。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能达到人很少,因此,老百姓很久没享受到了。例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

10、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答案: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例4:阅读论语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这种精神在践行中的标准是什么?请另结合论语中的某相关章句,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中庸思想。义。中庸之道绝不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而是一种始终以“义”为准绳的稳健主张。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就体现了中庸的原则是“德”,即“义”。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

11、者,体现了中庸所谓的无过无不及并非无原则的调和。例5: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例6: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

12、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为什么孔子视“乡愿”之人为“德之贼”?答案:不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因为:“乡愿”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乡愿”,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乡愿”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乡愿”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 回顾内容:第一课:为政以德第二课:克己复礼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第五课:仁者爱人第六课:君子之风第八课:周而不比第十一课:诲人不倦第十二课:高山仰止第十三课:沂水春风第十四课:中庸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