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155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 本期我们栏目邀请美国卡尔顿大学终身教授赵启光来讲述高中语文课本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章,同时,还邀请了几位出色的学生来与赵启光教授共同探讨这篇古文的文学之美。赵启光教授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共同探讨,鼓励大家辩论研究。究竟这节课是以一个怎样新颖的形态再重现那段历史呢?现场运用了怎样的辩论模式而使气氛热烈呢? 为什么我们会组织这一节课?原因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成长、都需要这样一个大家所说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即使这样一个空间今天不能来到的话,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某个外在的条件变化了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实现这样的一个大家喜欢的这

2、样一个课堂。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用意所在。 主持人:谢谢赵老师,你请!非常感谢赵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一百字的苏轼的词,给我们这么多的启发,那么我们周围来了一百多名观众,他们中间有大学生、有中学生、有老师,很多的大学生是读师范专业,也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就这节课本身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刚才在听赵老师的课的过程当中,一直是在倾听、欣赏,同时也是在反思。 当赵老师信笔在黑板上,把周瑜和苏轼的画画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特别羡慕,同时我自己就觉得有一点惭愧;他不单单是用语言,在带领学生欣赏这样的一首词,同时他以一种绘画的形式。我想从这种形式的多样化上来讲,肯定也是让一节课堂特别生

3、辉的一个手段。 主持人:谢谢。下一位。 学生: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是原来课是可以这样讲的;第二个想法就是课确实应该这样讲: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旁征博引;同学们也是现场互动,大家都在参与自己准备,自己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感慨;而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高考,大多数是把我们的思维,限制在了一个点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答案是什么,我们要的是什么;而我们今天的课上呢,并没有得到一个一致的结论,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主持人:谢谢。来,下一位。 学生:我很感谢赵老师这节课,他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好的学生。 现在我们真正的好学生是什么,是一个好的考生。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断提出问题,同学们也不断提出问

4、题,有未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大家各持观点争执不下的问题;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一个课堂的一个真谛。通过上完这节课了以后,我体会到了真正学习的方法。 主持人:来,接下来有请。 学生:对于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自由,因为它不同于我们以前所上的那种 老师单纯地在上面教,然后我们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这种课。它让我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整个课堂的讨论当中,就是给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个空间;所以说这是对我们自己成长的,一个很好的课堂教育的模式。 主持人:好,接下来有请。 学生:我有点不敢相信,我自己在这样一个课堂之中。我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课堂 因为我们都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我想在一个课堂中这是非常重

5、要的;都让我们非常有想法,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互相连接,我觉得这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 主持人:谢谢,下一位。 中学老师:整堂课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台湾的这位女同学提出来的 1 她说出了我们中学老师的、学生心里的话。学它干嘛?跟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用?课堂上最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最有意思的问题是什么?是老师明白而学生还不明白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很多同学,你们将来要成为学生的老师;能不能把你们刚才脸红耳热这种感觉,带给你的学生;我们的赵老师,今天做的让我感触非常深;大家都愿意把目光放在文赤壁、武赤壁,这个赤壁究竟是哪个赤壁的问题上;赵老师把这个问题,引申到一个思

6、考的层面,思考我们中国人有很多古迹、有很多传统;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如何有一种怀古的情思?我们台湾同学的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多么热烈的思考,也许这个是最大的价值。刚才我们的同学谈了一个问题:一节好课,不谋求有一个惟一的答案; 一节好课,不谋求让学生都答到一个答案上;他们可能未来会答到这个答案上,他们可能永远答不到那个答案,但是只要我们去做。文人讲要理解,在座的各位中文系的同学们,在座的各位师范院校的同志们,这是我们的责任!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你!好,你请。 学生:我是来自西部的一个小山城,通过高考考入北京的。在我的那个地方我能感触到的是,硬件、软件我们都很缺。我们今天可以批判原来的一些教育

7、方式,批判原来的课堂;但是对于原来的课堂,我们能不能多一些体会和考量,知道它们究竟难在什么地方?谢谢。 主持人:我想刚才最后一位同学的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要充分体谅广大的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在今天现有的情况下,他们教学所面临的难度;其实有很多人可能现在就想说你们这是一个比较虚拟的课堂,虚拟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这么好的老师,没有这么好的学生,更没有这么好的设备。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的,融合在一起的这样一种情况。但是我还是想说,为什么我们会组织这一节课,原因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成长,都需要这样一个大家所说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即使这样一个空间今天不能来到的话,在未来的某个时

8、候,某个外在的条件变化了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实现这样的一个大家喜欢的这样一个课堂。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用意所在。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赵启光老师,您不仅用非常渊博的学识,带我们走过了一个美的历程;同时让我们观摩这节课之后,有了关于教学方法、学生、老师的定义以及我们面临的实际教学的困难,许多事情的遐想和再思考。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意义。谢谢大家的时间。观众朋友,再见! 赵启光: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美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9、,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开场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谢谢您能收看我们节目,在我们栏目选题中,有许多涉及教育的内容,如要不要将高中学生送到国外学习等等话题。我们今天的这个节目同样是关于教育的,不过不是话题,而是要上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选自高二必修语文课本,我们选的一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天一共有十五位学生上课,来自世界各地,课堂横跨海峡两岸;不过他们都不是中学生,而是大学生或研究生。台北的五位大学生,来自好几所大学的传播专业;坐在我右手这边的都有着外国教育背景,中间还有两位外国人,一位是越南人,一位是美国人;那这

10、边的四位,都是来自大陆教育背景的研究生;他们有几位本身专业就是中国古代文学。我一会儿也会加入这个组,成为其中的一员。最后我们要请出今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卡尔顿大学终身教授赵启光先生!赵老师吗,有请!好吗,那么现在就由您来主持了。 然后我就做您的学生,我到那儿去,好吧!好,你请! 二、讲习 赵启光:好!谢谢王老师!这堂课我们想这样上。我们分为三个部分: 2 第一部分我们谈一下这首词的背景; 第二进行文本分析; 第三我们就谈谈这首词的意义。 这里我有红黄蓝三个颜色,来自台湾的(教育)背景的同学先选。你们选什么颜色? 学生:我们决定选黄色。 赵启光:好!国际教育背景的

11、小组同学? 学生:蓝色。 赵启光:选蓝色。当然,你们选择红色。好!背景是大陆同学来谈。黄色背景的同学,来谈一谈这首词的意义。 学生:第一点就是要笑看人生; 第二点就是大自然对人的影响; 第三点就是英雄主义; 第四点就是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 何必单独走那个独木桥?他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也是平复自己内心的一种当时怀才不遇、暴躁的那种心情。其实也是对我们现在人的一种启发:我们不必去走那个独木桥,其实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路可以去走。 赵启光:其实他刚才说的这四点,也是我们刚才主题的总结。你读了这首诗以后,有不同的感慨、不同的想法。愿意跟我们拿出来挑战,讨论一番。吴雅乐同学? 5 吴雅乐

12、学生:这首诗词和我们的关系,可能就是有点遥远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感受到那种蓬勃的气派跟那种心情的感受。不过我蛮同意老师所说的。 赵启光:她的意思是说你们说得都很对,但是我切身体会不到这点。你说得非常遥远,你们愣把它拉到生活中来!我好像没有感觉,她有这种想法的原因何在呢?孔令君同学。 孔令君学生:我只是想说他这个悲情跟悲哀这种无奈,他到最后都没有消解。不是像表面上这首词看上去这么豪迈,其实苏轼是觉得周瑜这么了不起的人,他也大江东去浪淘尽了。他只是在不停地问:人生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很多小挫折,这么多不如意。找一个工作,娶一个老婆,生一个孩子,然后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这对于他来说就是

13、意义了,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意义。 赵启光:他们俩说得有点类似。你们大家同意吗? 学生:回答一下刚才雅乐同学说到“跟我们生活的关系”。他又是文学家,又是学者,又是书法家。今天各位如果有一种能力,我们可能就高兴得不得了,我们就以此为业,那为什么他陷入这样的困境之中呢?我觉得就是所谓的官本位。就是说我这么好为什么还做不了官?我为什么还被变成小官? 我觉得对我们的今天的启示可能是在于我们可以今天不这样生活。他的困境也许可以对照我们今天自由的选择。给我最大触动的一句话是,他当时跟弟弟子由说的,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很多人这么可鄙,人

14、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会有这种想法,但是我看了苏轼的这句话,我真的是很惭愧。我试图在构想一个什么样的人,心地可以纯净到这样的地步。包括您刚才讲的,他在政治漩涡中受到了很多苦,包括想自杀,一个想自杀的人,为什么会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所以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意义的,也是算回答我们台湾那位同学。 学生:我觉得就是经典之所以能够千年流传,是因为古人所遭遇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人也不同程度地遭遇着。面对一个文学文本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它的文本中汲取这种营养,我们如何去化解自己的挫折,化解自己的悲哀。 苏轼其实他一生都是一种积极用事的,比如说他最远贬到了海南岛。他会说人生孰不在岛,我觉得这是一种

15、非常正面的方式。但是老师您觉得人生如梦,他把这个东西变成一种空幻的,您觉得他对这种悲哀有没有什么化解呢? 赵启光:人生有其不明确性,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所以人生既如梦,也不如梦。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人生如梦是不是就回答了一切问题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西方学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让我回忆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经读过好几首诗。西方人发现自己人生的渺小,这种概念是比较普及的。 赵启光:所以你想说的是,这种观点在西方也很普遍是吗? 西方学生:对! 赵启光:这首诗是积极的诗还是消极的诗? 主持人:这首词读完之后我始终看到的是拿着一杯酒的苏轼的一个背影。这个背影里面,他是一肚子的

16、不能释怀的一些疑问。就是为什么我今天在黄州是这样的一个情形?同样是赤壁,那样一个英雄,实际上你做这些是没有什么太多的用的。最后跟我还一样,就是一杯水流着而已。这个水和江水这个时候对接,我也跟你找到了共同的人生基础。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虽然释然了,找到了所谓的和谐。实际上我认为那个背影里面有的极大的忧郁的成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 赵启光:刚才王利芬同学说,留在印象中是一个背影。整个是一个消极。刚才你想说什么? 学生:刚才诺亚哥和王师姐也谈了各自的想法。我觉得刚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人和西方人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西方人更像是仰望星空,更像是仰望;而中国人更像是俯视。可能我们站到一个山

17、上,看到底下有那么多我们不熟悉的那么多陌生的地方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寂寞感、会有一种苍茫感。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可能会有消极情绪:我怎么那么渺小? 但是我觉得人生的价值和目的就在于我们在一览众山小过程之中,我们获得了自己的存在感。我觉得这是这首诗的积极意义所在! 6 赵启光:我曾经带过一个美国的教师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其中一个老师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就看这雕像也好,雕塑都是他们的英雄,骑着战马。他说中国怎么到处诗人的塑像这么多呀?当时这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所以这就是我们一个中华文化的传统。就是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现在请台湾同学刘家兴同学发言。 台湾刘家兴同学:其实我觉得磅礴豪迈跟无奈感伤做一个很大的对

18、比。其实景色本无情,其实全部都是个人的情感寄托上去以后才得到一些感想。 当时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到底有没有想说要给后代带来一些什么人生上的启发。可能并没有想到那么多,可能就是很单纯。是在那个情况下的一种自我解嘲。 学生:我觉得如果真正把这首词定位在一个自我解嘲的程度上,实在是太辱没这首词了。我真的不能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永恒的一个事情。就好像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当中,他曾经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其实是当他经过一种人生的历练,人生的积淀之后,对历史的、对人生的一种反思、一种感悟。绝对不是一种

19、自我解嘲。 赵启光:所以现在我们有不同的观点。苏轼的词是自嘲呢,还是对人生的感悟?罗仕伦同学。 台湾罗仕伦学生:我想到另外一个罗贯中他所写的另外一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人生其实有很多的成与败,你转头过来,其实这些东西到最后都是消逝的。所以我不觉得它是积极或者是消极的。他其实就是在感叹! 赵启光:大家说这个水是半空的还是半满的?这位同学说是半满的,他是一个乐观的人,半满的。有人说是半空的吗?那位同学说是半空的,你为什么说是半空的?确实一看它就是半空的吗,是不是?所以这位同学是比较消极的。当然这个消极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一切都会没了,一切都变成一个背影。事实上

20、就是如此。你见过永生的人吗? 谈到生命,可是你知道吗,生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在茫茫宇宙中只有我们这一个小小的蓝色星球上有生命。所以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整个的宇宙是一个消极的,因为一切事情都要消失!那么我们说宇宙是半空的,一点也不差!但是就每一件事,今天我们这些人坐在一起,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佛教有一句话叫做一期一会。某一个时间,些人坐在一起。这件事情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们就珍惜着这一刹那。这不也就是半满的吗?大家对这首词的热爱呢,正表现了我们的一种深沉的、执著的精神风貌。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传统,就是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 我们的时代虽然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但是我们心目中还是存在着这

21、一种,对诗人、对文化、对思想的尊崇。这是一种软实力,而这一点呢?是深深地埋在我们中国人心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最大收获。所以我请王利芬老师在这儿来主持。 三、启发 主持人:谢谢赵老师,你请!非常感谢赵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一百字的苏轼的词,给我们这么多的启发,那么我们周围来了一百多名观众,他们中间有大学生、有中学生、有老师,很多的大学生是读师范专业,也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就这节课本身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刚才在听赵老师的课的过程当中,一直是在倾听、欣赏,同时也是在反思。 当赵老师信笔在黑板上,把周瑜和苏轼的画画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真是特别羡慕,同时我自己就觉得有一点惭愧;

22、他不单单是用语言,在带领学生欣赏这样的一首词,同时他以一种绘画的形式。我想从这种形式的多样化上来讲,肯定也是让一节课堂特别生辉的一个手段。 主持人:谢谢。下一位。 学生: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是原来课是可以这样讲的;第二个想法就是课确实应该这样讲: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旁征博引;同学们也是现场互动,大家都在参与自己准备,自己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感慨;而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高考,大多数是把我们的思维,限制在了一个点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答案是什么,我们要的是什么;而我们今天的课上呢,并没有得到一个一致的结论,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主持人:谢谢。来,下一位。 7 学生:我很感谢赵老师这节课,他让我们看到

23、了: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好的学生。 现在我们真正的好学生是什么,是一个好的考生。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断提出问题,同学们也不断提出问题,有未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大家各持观点争执不下的问题;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一个课堂的一个真谛。通过上完这节课了以后,我体会到了真正学习的方法。 主持人:来,接下来有请。 学生:对于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自由,因为它不同于我们以前所上的那种 老师单纯地在上面教,然后我们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这种课。它让我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整个课堂的讨论当中,就是给我们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个空间;所以说这是对我们自己成长的,一个很好的课堂教育的模式。 主持人:好,接下来有请。 学生:我有点

24、不敢相信,我自己在这样一个课堂之中。我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课堂 因为我们都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充分地活跃起来。我想在一个课堂中这是非常重要的;都让我们非常有想法,我们可以把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互相连接,我觉得这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 主持人:谢谢,下一位。 中学老师:整堂课最有价值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台湾的这位女同学提出来的 她说出了我们中学老师的、学生心里的话。学它干嘛?跟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用?课堂上最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最有意思的问题是什么?是老师明白而学生还不明白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很多同学,你们将来要成为学生的老师;能不能把你们刚才脸红耳热这种感觉,带给你的学生;我们的赵老师

25、,今天做的让我感触非常深;大家都愿意把目光放在文赤壁、武赤壁,这个赤壁究竟是哪个赤壁的问题上;赵老师把这个问题,引申到一个思考的层面,思考我们中国人有很多古迹、有很多传统;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如何有一种怀古的情思?我们台湾同学的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多么热烈的思考,也许这个是最大的价值。刚才我们的同学谈了一个问题:一节好课,不谋求有一个惟一的答案; 一节好课,不谋求让学生都答到一个答案上;他们可能未来会答到这个答案上,他们可能永远答不到那个答案,但是只要我们去做。文人讲要理解,在座的各位中文系的同学们,在座的各位师范院校的同志们,这是我们的责任!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你!好,你请。 学生:我是

26、来自西部的一个小山城,通过高考考入北京的。在我的那个地方我能感触到的是,硬件、软件我们都很缺。我们今天可以批判原来的一些教育方式,批判原来的课堂;但是对于原来的课堂,我们能不能多一些体会和考量,知道它们究竟难在什么地方?谢谢。 主持人:我想刚才最后一位同学的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要充分体谅广大的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在今天现有的情况下,他们教学所面临的难度;其实有很多人可能现在就想说你们这是一个比较虚拟的课堂,虚拟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这么好的老师,没有这么好的学生,更没有这么好的设备。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的,融合在一起的这样一种情况。但是我还是想说,为什么我们会组织这一节课,原因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成长,都需要这样一个大家所说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即使这样一个空间今天不能来到的话,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某个外在的条件变化了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实现这样的一个大家喜欢的这样一个课堂。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用意所在。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赵启光老师,您不仅用非常渊博的学识,带我们走过了一个美的历程;同时让我们观摩这节课之后,有了关于教学方法、学生、老师的定义以及我们面临的实际教学的困难,许多事情的遐想和再思考。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意义。谢谢大家的时间。观众朋友,再见!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