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356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市场论述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市场论述题一、利率市场化 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以放松大额可转让存单为突破口的。在取消利率管制前,美国先后已放松了大额可转让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以及部分定期存款利率的管制。按照先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后储蓄存款的顺序,逐步解除了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实现存款利率的自由化。 日本利率市场化首先从货币市场开始。首先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其后又放开了银行间票据利率,随之批准商业银行发行了利率不受限制的大额可转让存单。 韩国利率改革经历了从放开到重新管制又再放开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 1、利率水平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 我国金融市场已处在一个有相对充分竞争的

2、状态,大多数商业银行已建立较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成本约束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也逐步趋于理性,但不能排除一些资金并不充裕的中小银行,为吸引资金而提高利率,可能会引起利率水平小幅上升和波动,但这不足以引起利率水平大幅上升。 2、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可能缩小 在目前由中央银行确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情况下,为保证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存贷款利差维持了较高的水平。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后,商业银行运用利率工具开展竞争势必成为常态,但随着竞争的激烈,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可能会缩小,这主要是受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从资金来源和运用两方面的挤压。 3、可能会对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带来一定短期困难 中小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较弱,防范利

3、率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存贷款利率管制实际上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保护,避免与大的金融机构开展直接的价格竞争。放开利率管制后,中小金融机构既要面对其他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还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后产生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匹配、逆向选择等风险,可能会产生经营成本上升,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 4、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挑战 一是新的调控工具尚不成熟。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调控工具,在利率体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他市场利率作用还比较弱,我国目前尚未确立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市场基准利率,相应地中央银行对市场基准利率引导调节模式也处于初级阶段。二是汇率升值压力。在放开基准利率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控制本外币

4、利来控制境外资本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升值压力。利率完全放开后,如果本币利率上升导致本外币利差过大,境外资本流入增加,则会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建议 1.加快实现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的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 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不再直接控制存贷款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客观上要求向价格型调控模式转变。通过将利率设定为中介目标,将市场基准利率设为操作目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利率向目标利率收敛,实现调控意图。 2.加强市场基准利率建设 逐步弱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简化存贷款基准利率档次,扩大中长期及大额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实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的二元基准利

5、率管理体系向完全一元市场基准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 3.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既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支点,又是商业银行进行自主定价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培育过程中都以货币市场作为重要突破口和推动力。应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扩大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发展多种金融产品,增加交易主体,进一步完善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约束力,在加强风险控制的条件下,放宽交易主体从事交易的品种限制,增强市场流动性。 4.努力提高金融机构定价能力 金融机构应完善利率定价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内部资金定价系统,完善业务数据系统,合理测算各种产品和成本、风险和收

6、益,制定合理的利差水平,使资产负债总量规模、期限结构、风险分布和利率变化方向一致,实现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5.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受利率风险影响较小,收入较为稳定,是商业银行增加收入的新来源。商业银行应加强现代科技运用,构建网络,加强金融机构间相互协作,发挥协同效应,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弥补因利差缩小而减少的收益 6.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 一是继续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成本核算意识,防止不计成本打价格战,引起利率水平大幅上升和波动。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取消利率管制后,为防止出现初期利率混乱以及利率风险导致不良资产增加,应加强外部监管,督促商业银行合规

7、经营。 二、资产支持证券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的主导产品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风险因素: 1 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和提前还款风险。在整个现金流的循环的过程,一旦借款人的现金流发生问题,就会使信托财产的现金流无法达到预期水平,进而可能影响证券的还本付息。 2 发行机构的资产选择。资产池的组建是由发行机构来完成的。银行可以选择将优质正常的信贷资产入池,也可以选择将不良贷款入池。优质信贷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而质量低的信贷资产正好相反。所以信贷资产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 3 SPV 的独立性。从资产负债角度看,SPV 的资产全部来自于向发起人购买的基础资产,其负债

8、只有发行证券所带来的债务。正是这一特殊的资产负债结构安排,使 SPV 具有破产隔离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中,SPV 的独立性尚待肯定。 4 信用评级的准确性。通过信用评级,将资产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区分开来,投资者再依照风险偏好选择相对应的证券。然而,信用评级机构所出示的信贷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并非完全与现实保持一致,构成了证券化过程的一个风险来源。 5 监管机构的控制能力。金融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控制。监管机构控制能力强,能够科学判断整个经济走向针对潜在风险设立应急方案,能很好控制风险的持续蔓延。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的措施 1.进一步规范银行放贷程序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后,认购证券的投

9、资人最终能否获得收益,关键在于银行能否按足额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如果本息不能及时到位,整个资金链的流动性就会发生困难,投资人收益受损。而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放贷程序来看, 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如何通过改善银行间的外部竞争机制和内部考核机制,以强化贷款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落实,是我们金融监管部门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题 2.完善入池资产信息披露制度 资产池中的每一笔具体的贷款情况不详,提供的数据、信息过于笼统,充其量只是一个综合性的情况报表,投资人很难通过具体的个贷来鉴别、判断打包资产的整体质量。 3.改进风险计量方法 风险的监管首先来自于风险的计量。没有确定的指标,很难准确了解风险大小,以致做出相应的

10、风险防范措施。我国目前对资本要求的风险计量时主要采用的是标准法,而标准法对贷款质量不敏感是其最主要缺陷之一。 建议 1.逐步扩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范围。 证券化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手段,不但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可以采用,而且中小商业银行也可以使用。 2.积极扩大证券化的资产类别。 易证券化的资产具有以下特征:资产量大、同质性高、现金流可预测。我国可证券化的资产除了已探索的个人房贷、公司贷款,下一步可优先考虑推广到短期应收款及其他贷款、基础设施收费项目以及债券组合资产 3,尝试丰富证券化的发行模式。 现有证券化的发行模式由独立信托为名义发行人,可归为特殊目的信托模式。仅仅 SPT 模式还不能完

11、全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可尝试引入特殊目的公司模式。SPC 作为证券化专业服务公司,可以购买多个中小行的打包贷款资产,组合成新的分散化的资产池,并以此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4.拓宽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群体 市场主管部门在引导机构进行审慎投资的同时,可考虑引入专业的资产支持证券基金,在银行发放房贷之初即可介入投资,提高证券化的流转效率、 5.优化抵押登记机制。 证券化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大量资产的抵押变更登记。 6.深化资产支持证券定价机制。 资产支持证券推出之初,定价是一个比较模糊但又现实的问题。预测现金流需要一定的假设和模型,特别是提前还贷模型。 三、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有

12、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既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也有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1.金融创新的作用: 在微观层面上,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其一,金融创新使金融风险锁定、削减、转移和分散。比如,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可以锁定投资人的风险,有利于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套利工具的兴起较大程度地削减了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工具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赢利水平,同时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务,多层次

13、地满足了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并且有利于金融资产的定价,总体上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其三,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广度不断拓宽,深度不断被加深,同时使得金融交易跨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一种便利的活动。 宏观层面上,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主要集中在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金融体系稳定性和金融发展安全等方面。首先,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和货币流通的影响十分深远。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加大了货币乘数,增加了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能力,流动性需求在金融创新下更容易得到满足,并加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促使金融体系的货币流通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其次,金融创新提供了金融风险的“吸收器”和金融动荡的“减震器”,在金融

14、市场的基本功能不受到损害的条件下,金融创新可以减小资产价格的整体波动幅度,有效地缓解金融动荡的冲击,避免金融体系的大起大落。再次,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的作用是非直接的。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加强了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和治理能力,从而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金融创新是金融监管水平提高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最后,金融安全还包括金融发展的安全,金融安全是特定意义上的金融稳定,而实际上金融安全是一种动态均衡状态,这种状态往往表现为金融稳定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金融创新、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2.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对

15、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金融创新可能造成货币流通的不确定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 金融创新对货币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以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 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各种因素的影响力及其与货币需求函数关系的不确定性加剧,从而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复杂性、信息不透明和流动性的易变性等。金融创新使得高比例杠杆运作十分普遍,这直接导致价格波动和市场波动的易变性,可能萌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近几年的金融创新极其复杂,比如资产证

16、券化产品的投资者甚至无法知晓其基础资产的组成;复杂的结构化金融产品比单一的创新工具对双向交易和流动性更加敏感,对信息的要求非常高。结构化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非常缺乏透明度,使得投资者根本无法清晰地认识到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风险。 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金融创新放大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是始于一个地区、经济体或行业的危机,传导至与其相关的其他地区、经济体或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出现的交叉持有对方流动性的创新,产生了更大的流动性交叉网络,使得流动性渠道网络化,进而导致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更强。 3.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 (1)金融稳定是相对的 不仅新兴市场国家和金融基础薄弱的发展中

17、国家会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基础设施健全、金融市场完善和金融创新能力强的发达国家也会发生金融危机,而且其危机冲击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警惕由此产生的外部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发达国家尤其不能因为金融市场发达而放弃对金融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2)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金融创新虽然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但同时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则可能会带来金融脆弱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可能带来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 (3)流动性具有易变性的本质 在金融繁荣阶段,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信

18、贷非理性扩张等刺激下,流动性通常显示为过剩;但是,在金融动荡时期,由于出于风险防范和金融构本身的资金需求,流动性可能发生逆转,即出现流动性不足的状况。而且,流动性逆转的过程时间也很短。 (4)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最有力手段 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过程中,许多金融业务是在金融监管的视力范围之外,金融监管严重不足。但是,为了保障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应该强化金融监管的作用,尤其是采用功能监管的模式可能更有利于防范金融创新导致的金融风险。 4.保障金融创新中的金融安全:相关措施 提高金融创新的信息透明度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本条件。 复杂的金融创新工具对信息要求非常高,只有信息充

19、分、透明,投资者(包括专业的金融机构)才有可能了解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定价,才能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监管机构应该要求金融创新产品发起人进行强制性的信息披露。 金融机构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础环节一方面,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能力建设。再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相应的防范, 完善金融创新的监管体系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核心要求。 监管当局需要针对金融创新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以及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表内表外业务设计一个科学的监管体系,以此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 货币金融当局的有力救援是金融风险扩散的有效防

20、火墙。 货币金融当局的强力声援可以有效防止市场信心的非理性下挫,同时流动性的及时注入,可以缓解流动性紧张,防止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通过流动性渠道转移扩散。另外,国际金融合作可以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的国际传播。 四、新三板 、特点与优势: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创新模式,具有宽松的入场条件,挂牌时间短,融资效率高的三新特点与优势: 1) 宽松的入场条件。相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而言,新三板市场具有宽松的挂牌条件,无实质性财务指标要求,更为关注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对企业盈利不做强制性要求 2) 挂牌时间短,新三板市场挂牌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且备案时间短,无需证监会发审委核准,由券商内核决定是否推

21、荐企业挂牌,极大地缩短了挂牌时间 3) 融资效率高。新三板市场的增资价格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券商收费比创业板发行费用低得多,*补贴可基本覆盖中介机构费用, 、新三板市场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扩容问题 何时扩和怎么扩是新三板市场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把握扩容的节奏和时机对新三板市场扩容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新三板有限的扩容名额与庞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2) 转板问题,转板率低。 企业直接由新三板转往创业板中小板仍不具备条件。新三板要壮大,前提之一是需要健全转板制度,转板制度也面临着何时推和怎么推的问题。如何选择转板机制推出的时机,细化转板标准和流程并且建立灵活有效的转板制

22、度,使得各个层次的资本市场成为有机整体,形成 新三板市场同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将会是新三板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又一难题 3) 如何完善现有管理体系的问题。 现有新三板市场的进入门槛,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监管手段、运营效率等方面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加快完善与推广新三板市场的对策建议 1、差异化定位,突出自身优势 进一步推动新三板市场定位的差异化,重点定位广大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进而形成与中小板、创业板、中小企业集合债相互补充的融资体系。应以加快发展与推广新三板市场为突破口,克服我国广大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 2、依托资

23、本市场,强化融资功能。 积极推进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以宽松扶持促进投资和交易为出发点,借助资本市场推动广大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做强做大。 3、完善配套政策,推动制度创新。 逐步完善做市商制度,提升市场提供流动性。针对新三板市场的发行,持有,交易,转板等环节进一步出台细化配套政策,完善新三板市场上市企业的动态管理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信息披露机制、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转板机制,退出制度等。 4、 稳步扩大企业覆盖面,完善市场体系 应加快新三板市场扩容步伐,扩大试点范围,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新三板市场发展成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建立全国范围内联网运行,集中报价,分散成交,统一核算的运营体系。 5、提升科

24、学管理水平,完善上市前辅导、上市后服务 新三板市场在制度安排上,应当注重由宽到严的渐进引导过程,同时注重监管标准的弹性空间,提升监管方法的灵活程度,引导广大高科技企业逐步适应资本市场的环境,加强公司上市后服务,围绕上市后企业的发展需求,制订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政策,重点帮助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引导合理合规使用募集资金,培育竞争优势,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6、新三板的挂牌标准应该放宽,退市的标准应该从严。 新三板市场的功能: 1 为高科技企业提供理想的资本平台 通过这一市场化的资本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成长所需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各种要素,也完善了市场化的融资、

25、资产价值的评估等各种融资机制安排,从而使其实现快速发展 2为挂牌企业带来市场声誉的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 将促使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管理上的支持。 3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新三板市场为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提供有序的转让平台,形成了合法有序的股份退出机制,使得风险投资资金能够大胆进入企业,也能够顺利地退出企业,从而能够积极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4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需要 新三板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的基础和前台(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的理想模式,就是从三板市场到中小板市场或

26、者创业板市场,再到主板市场的金字塔形状。 五、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最引人注目的一大制度创新是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将负面清单以外的投资领域由原先的核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清单之外的投融资领域,除另有说明外,均可自由投资,仅需备案。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目前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方向: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人民币的全面放开、利率市场化和 *管理便利化。 资本账户开放 :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资本金融账户各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即一国货币当局应该允许居民和非居民间正常资本交易支付和转移,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成他国货币。二是资本市场开放。即本国证券投资交易市场的对外开放, 资本账户开放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27、资本市场开放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性要求。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资本账户开放也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其一,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可能激发较大规模投机性资本流动,他们会利用政策差异套利,监管差异套利,制度漏洞套利,在短期可能形成对自贸区的负面冲击,甚至形成溢出效应。 其二增加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难度,容易出现政策两难冲突 其三,洗钱、资本外逃的风险加剧。 随着自贸区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的加深,以往基于实需的交易原则必然会弱化,这势必会为洗钱、资本外逃等非正常资本流出打开方便之门 思考与建议 1.自贸区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要协同推进。 不同金融市场往往是互通互联的#一个市场的改革必然会波及到其他市场#引起

28、其他市场的反馈。另外(自贸区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要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协同推进。 2.要注意金融自由化的速度与顺序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方针也要遵循类似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三原则:即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 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速度以可控为前提。因此改革前期要严格执行不同金融交易账户分账管理的原则,同时不断完善自贸区内金融机构的资金监测系统落实事中、事后监管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现状 1分账户管理体系 分账户管理体系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自由贸易账户、区内境外账户之间的可流转性、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的可能性。 2便利跨境投资、资本市场稳步开放 便利跨境投资、资本市场稳步开放是有利于投融资汇兑便利的金

29、融创新方向。便利跨境投资,通过大幅度放松对个人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的管制,以大力鼓励对外投资。资本市场稳步开放,意味着上海自贸区是在放松境内对外投资管制的同时也放松了对境外对内投资的监管 3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上海自贸区最受关注的金融创新措施之一,目前已明确的是在区内实现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的先行先试与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4.企业融资创新。 自贸区内多家金融机构如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为自贸区内多家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了从境外借人人民币资金业务,进一步拓宽区内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境外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5支付结算创新。 银联电子支付、快钱公司等第三方支付机构

30、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简化区内企业支付结算流程,提高支付结算效率。 6.企业资金管理创新。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金融机构为自贸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国公司 *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业务,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这些业务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自的需要自主调配境内外资金,提高跨国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 7.对外直接投资创新。 自贸区内股权投资企业跨境投资流程大幅度简化,以备案代替审批,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跨境股权投资项目较以往极大地缩短了流程时间,提高了股权投资企业境外投资的效率。 8.金融机构集聚创新。 自贸区允许小额贷款公司人区经营业务,对自贸区内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给予股比和业务范围方面支持鼓励政策。同时,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利用自贸区平台和政策优势,为其开展境外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