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422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暑降温管理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防暑降温管理措施防暑降温管理措施 1.1防暑降温知识 中暑是在高温情况下引起的热射病、日射病、热衰竭、热痉挛的总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在高温和强劳动条件下,体弱、老年、产妇最易发生。 中暑有生活性和生产性的区别,通常所说的高温职业性中暑,是指人在高气温、高气湿、以及强烈热辐射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又无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使体内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使热量蓄积;或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失水、缺盐、血液浓缩、循环衰竭、等而出现的一系列中暑症状,严重者甚至昏迷或抽搐等。 高温职业性中暑,多数因车间或露天场所气象条件恶劣、劳动强度过大、连续操作疲劳过度、职工没有睡好觉、食欲降低、空腹工作

2、、禁忌症患者未调离或身体不适,以及大量出汗未能及时补充含盐饮料所致。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有大量出汗、出现口渴、头昏、耳鸣、全身疲乏等中暑先兆时,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经休息、补充含盐饮料后,上述症状在短时间内即能消失。如不及时处理,将进一步发展为轻症中暑或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有中暑先兆的症状外,同时还有下列一些表现,这是中华医学会讨论制定的诊断标准。1.在38C以上。2.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现象。3.早期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快等。 重症

3、中暑:除有上述症状、并有昏迷或四肢抽搐者,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等症状。 1.2发生中暑急救措施: 1.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发生中暑均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2.补充水及电介质。给患者补充含盐清凉饮料或含1 - 3食盐的凉开水。 3.用凉水或酒精擦身;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头部太阳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点处理外,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重症中暑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1.3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并非电风扇加清凉饮料了事,

4、中暑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保证高温职工吃好、睡好、休息好、炎热期间调整作息制度、延长中午休息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以及设立工间休息室或搭凉棚等。 2.顶着烈日在户外工作,体力消耗大等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是中暑的高发人群。户外工作者应尽量避免在中午最热的时候在烈日下暴晒,随身可携带湿毛巾、冰袋等防暑,并注意劳逸结合,每工作一段时间找阴凉处休息一下,还应多喝加盐温热水,不可图一时之快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以防汗毛孔宣泄不畅,散热困难诱发中暑。另外不要在室外露宿。因为当人睡着以后,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

5、,整个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3.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4.做好防晒措施。消除、减少热源或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如搭凉棚、屋顶喷水等。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加强通风、尽可能应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如充分利用有挡风板的气楼等。在机械通风中,排风设备的安装应避免排风短路,如风机安置在门窗上方时,应将临近的门窗关闭,才能起到排出车间中热风的效果。 5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

6、.3%0.5%为宜。及时补充含盐量13的清凉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开水。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6做好个人防护。特别在露天工作的装卸、调车、养路、外线通讯、维修等工种,应穿防护装,戴草帽以及携带必要的防暑药品: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风油精、白花油等。 7做好就业前的体格检查。凡有下列疾病要按医生要求处理:持续性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壮腺机能亢进以及严重全身性皮肤病等。 1.4其他要求: 1上班必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严禁穿短裤、着背心上岗

7、。这样做一是不安全,二是容易被日光灼伤。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过量的日光照射,轻则皮肤红肿、脱皮,重则易造成皮肤病变,所以要做好个人的防护。 2暑期中务必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暑期天气炎热,职工如果在上班前活动较多,再加上部分存在休息环境差影响休息,可能会造成在工作中精力分散而发生意外。因此,要求职工务必保证班前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3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

8、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地势平坦之处,夏天雷雨天气较多,现场作业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止雷击;在雷雨天气里,不要站在高处或高大建筑物、树木、灯桥等处避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在电化区段作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要按规定使用电器,不要乱接乱拉电线,自行修理电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5在工作中万一被蛇咬伤,首先要保持镇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在伤口的上方用绳扎好,然后用手将蛇毒挤出,可放在自来水下冲洗,敷好蛇药,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送医院治疗。 6发现中暑病人应互相关心,立即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扇子扇风或用冷水毛巾擦额部或全身,供给清凉饮料,保持安静休息,严重昏迷的病人,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1.5

9、防暑降温卫生知识宣传标语 1避日晒,多饮水,保睡眠,防中暑。 2夏季外出要防晒,防暑用品随身带。 3高温天气,请注意防暑降温。 4合理安排生产,注意防暑降温,保护劳动者健康。 5加强防暑知识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6早晚工作中午休,合理安排防中暑。 1.6防暑降温日常小常识 防暑降温日常小常识 1天气热,睡觉时不要正对着电风扇、空调,在空调房里睡觉要盖薄毯。.如果空调、电扇使头部受寒,导致头疼,可用热水泡头,令其发汗。 2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

10、调,导致代谢紊乱。冰的东西不要喝太多,对胃不好。 3.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4.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5.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6.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7.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11、。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8.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夏天要多出汗,从空调房里出来最好要喝点热茶,把憋住的汗逼出来对身体和降温都有好处。 9.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防暑降温日常小常识 专家介绍,人的体温通常维持在37左右,而皮肤在正常情况下为33。这4之差,使得体内新陈代谢过

12、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得以向皮肤传送,然后再经过皮肤的辐射、蒸发和空气对流将热量传送到体外。因此,环境温度要低于33,人体才会感到舒适。 如果气温超过33,人体便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时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当气温达35时,皮肤的血管开始扩张,心跳开始加快,血液循环也随之加速,导致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好几倍,以增加体表的散热量。此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当气温达35以上时,心脏泵血量会增加50至70。 专家建议在盛夏期间,白天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拒热浪于户外;晚上可开窗通风换气。干热天时,室内可常洒些清水。多喝些茶水和淡盐水。 在高温期间,劳动安排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特别是中午至下午3时。需要露天工作的“马路一族”尤其要注意戴遮阳帽或撑太阳伞,并自备一些清凉药品,如清凉油、仁丹、万金油等。一旦发现中暑,要立刻走入阴冷的地带,抹上清凉油、万金油之类。要是仍然感觉不妥,应迅速到附近医院投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