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470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邵秋菊 时间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难点 教 学 过 程 召集人 李连喜 第一 课时 科 任 雁门太守行 课时 教 师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理解诗意,发挥想象感受全诗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重点: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难点:能够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的妙处。 讨论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补充我们这次要欣赏的两首诗或以旧题写当时战事,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记录 或写人世间诀别,表达对山河沦丧的无限悲愤,对家乡亲人无限依恋和 抗战到底的

2、坚定信念。两首诗很巧合,作者都是两个十七岁的少年。看 他们在十七岁的年龄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先来学习雁门太守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熟练背诵全诗,正确默写全诗。 2品味诗歌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3、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技巧。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题。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熟读本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4、这首诗以什么为顺序? 5、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 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3、他一生愁 苦多病,怀才不遇,抑郁不平,27岁去世,存诗240首。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 ,李贺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 讨伐叛军最激烈的年代。一个柔弱之躯,虽没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 人心魄的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 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乐府的一种。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 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钱塘湖春行中的“行”与雁门太守 行的“行”不一样,前者是行走。 教导处 地点 教 学 过 程 3、理解诗意 讨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补充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记录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4、以时间为序。 5、描绘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一个在白天,表

4、现官军戒备森严,首句 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的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壮志。 看到了,感受到: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这是一副壮美的画卷,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 听到了,感受到: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

5、庄严壮烈的感觉。 小结 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一方面讴歌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自己誓死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 1、诗人以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 2、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悲壮和残酷的句子是: 3、写黑夜行军,投入战斗的句子是: 4、全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5、背诵全诗。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默写全诗 2、积累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名句。 首联: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板书 颔联: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以色示物 设计 颈联: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以声感人 尾联: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