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规论文.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3647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法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法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法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法规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法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法规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教育法规论文结合学生的权利和学校实际,论述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摘 要: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权利根据我国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中与学生有关的有以下两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权利 义务 统一 学生 一、教师权力的资源 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其组织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有序。制度性资源是教师权力的首要资源。一般认为,“领导权力的渊源存在于外部组织体系和体制之中,而不是来自于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践中的权力往往是作为权利的派生物而形成的。教师的法定权

2、利是教师权力的制度性资源。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根据我国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中与学生有关的有以下两条: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从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所具有的权力来看,相对于丰富多采、千变万化的班级生活来说,这两条法律实在是有点太过笼统了,当然也为教师的实然权力的产生提供条件。教师可以为着一个良好的目的-传授知识,选择不良好的手段,而不去计较手段所可能造成的后果。以至忽略了其他法律条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

3、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人们对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认同,是教师权力的第二个外部资源。学生家长为了使学生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升迁的目的,不惜把自己的权力转交于教师,从而强化了教师“管束”学生的意识。 二、制约教师权力影响力的因素 教师的权力是社会赋予的,权力的渊源存在于外部组织体系和体制之中,因此教师权力的这种外部资源也成为制约教师权威的基本前提。外部资源对于每个教师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教师其权力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却各不相同。因为教师权力影响力主要决定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以及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自身的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 :对学生来讲,教师乃是知识的化身。因此教师拥有知识所赋予他

4、的权力。另外,在班级中,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于教授与自己的兴趣相符的教师难免会偏爱三分,这种亲和力将有助于提高教师权力的影响力。 2.人格:就教育的工作性质而言,一位教师不但应该具备专业权威,而且在人格上也须具备某种程度的感召力量,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信仰。人格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体,表现在对人、对事、对已等各个方面,诸如教师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的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等,对于教师权力的影响力起着或增强或削弱的作用。另外,年龄因素也成为影响教师权力影响力的又一因素,由于师生之间年龄上的差距,使师生之间至少存在长幼之分。从而使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心理优势,这

5、种优势对于教师权力的发挥起着积极的作用。 3.教师行使权力的方式 对于教师来讲,行使其权力的方式不外乎积极和消极两种。奖励和惩罚是教师所具有的权力,尽管教师法有明确规定,理论界以及教育行政机关不鼓励乃至反对教师对学生实行惩罚。但由于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力,也就拥有了对学生的奖惩权力。因此,对学生的惩罚现象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说极普遍地存在着。根据观察,教师以消极的方式行使其权力的概率高于以积极的方式行使权力的概率。小至语言节奏上的变化、表情上的示意,大至明确的批评、谩骂和体罚。教师行使权力的方式远远不只这些,随着班级情境的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长期的互动而达到一致的默契,对情境有着共同

6、的解释,使教师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成为行使其权力的一种表征。但是,“如果教师仅凭法定给予的地位,完全依照自己的利害为出发点,采用独裁的、官僚的权力支配学习,则将流于教师本位主义,师生之间的隔阂愈大,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处于表面服从、向动反对的状态。 4.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权力,其他权力都是围绕教学而产生的。当教师在行使这一权力的时候,教学策略无疑将成为影响其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教师作为领导者,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总是趋于限制学生的自由。尤其是传授知识的任务要受到知识数量的限制,教师必须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问题是能力

7、的因素既可以在学生所要求的“自由”中得以发展,也可以在教师限制学生“自由”的传递知识过程中得以发展。但不同的活动形式更有利于发展不同的能力。因此,追求高效率、高满足度的教学方式总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超过于这种完美的方式。这意味着在班级教学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必须付出一定的牺牲,这种牺牲或此或彼、或大或小、或远或近。 5.学生方面的因素 必须承认,使用“绝对的”权力亦即“强制性的”权力是有限度的。尽管教师具有法律所赋予自己的法定权利,但权力究其实质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其影响力的大小如同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一样。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力与学生对教师的反作用力的合力即

8、是教师权力的影响力。所以,教师权力的影响力不仅受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取决于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 学生群体的凝聚力 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 三、师生关系合理性评析 从学生的行为特点来看。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身体必须有场所可以活动、伸展,而当前的教学模式恰恰束缚了儿童的身体。难怪每天必须坐上几个小时的学生一旦束缚解除,就会爆发出阵阵过分的喧哗与盲动。既然他们的体力没有正常地发泄途径,就只能在体内积蓄,一旦机会来临,就会迸发出来。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转变专制式的教学方式为民主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要教师一个人说了算,不应以一种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机会。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确定的。在课堂活动中,正是这种较强的任务取向,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权威结构。另外,由于师生的角色地位以及知识、年龄、自我概念与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特点,使教师必定居于主导地位。并保证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权威。试图取消教师权威的努力是徒劳的。它必将损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师生之间,我们同样需要任务取向上的合作关系,在权力控制与合作平等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合点。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平等,目的并不是取消教师的权威,而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