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683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粒肿和霰粒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麦粒肿和霰粒肿麦粒肿和霰粒肿 麦粒肿 麦粒肿,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针灸之法治疗麦粒肿,在五十年代末就有多病例观察之临床资料1。自此之后直到七十年代,各地中、西医刊物,陆续报告了应用挑治、艾灸、耳针等治疗本病均有一定效果。自八十年代以来,不仅穴位刺激之法有所增加,诸如开展穴位激光照射、腕踝针、穴位贴敷、剌血、灯火灸、耳穴埋针等;而且在观察的病例数上也大大超过以往的数十年的总和。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包括各种穴位刺激法)对麦粒肿的疗效是确切的,可促使未成脓者自行消退,已成脓者促进排脓。其总

2、体治愈率在90以上。关于针灸治疗麦粒肿的机理研究,目前尚未深入展开。 编辑本段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少儿由于卫生习惯,尤其易得。 眼睑有两种腺体,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开口于毛囊;另一种靠近结合膜面埋在睑板里的叫睑板腺,开口于睑缘。麦粒肿就是这两种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麦粒肿多为化脓性炎症。 1、麦粒肿的症状包括:眼睫毛底部周围的眼睑出现带有黄头的脓。 2、脓头周围的眼睑皮肤肿胀、发炎。 3、疼痛或触痛。 麦粒肿通常数天即可痊愈。平时,每小时用温热的布压住感染部位20分钟,可以改善患儿的疼痛症状,也可以促进排

3、脓、加快治疗。 编辑本段 麦粒肿分两种,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睑缘疖,俗称“针眼”,卫生条件差、体质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血和触痛,近睑缘部位可触到硬结,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甚至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脓排除后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外麦粒肿化脓后如任其自破排脓,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眼睑变形、外翻、上下睑裂闭合不全等后遗症,所以应引起注意。 内麦粒肿:又称睑板炎。内麦粒肿是睑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状与外麦粒肿一样,但因炎症在较坚实的睑板组织内,所以疼痛较剧烈,炎症持续时间也长,严重时

4、整个眼睑红肿,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几天后,在眼皮里面长出脓头,排脓后即告痊愈,症状也会随之而消失。 无论内外麦粒肿,如果加压挤脓,细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颅内,引起眼眶蜂织炎、海绵栓塞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长“针眼”时,切忌挤压。 局部热敷,以促进化脓,轻的炎症也可在热敷后完全消失。 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可促进炎症的消失,青霉素族的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均可,它对化脓菌的作用都很好。局部可点眼药,一般使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即可,如分泌物多可用利福平眼药水效果好。小儿入睡后可涂金霉素眼膏。 切开排脓,不要等到自行破溃,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并可缩短疗程。 当脓头出现时切忌

5、用手挤压,因为眼睑血管丰富,眼的静脉与眼眶内静脉相通,又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而眼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可向各方向回流,挤压会使炎症扩散,引起严重合并症,如眼眶蜂窝织炎、海绵窦栓塞甚至败血症,从而危及生命。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以免将细菌带入眼内,引起感染。 麦粒肿病虽小,但很是让人烦恼,痛苦不堪,医疗上又无治疗好办法,用酒精棉球擦拭眼睫毛根部效果非常好。方法是:当开始患病-眼睑发痒、出现红肿或疼痛时,即刻用酒精棉球擦眼睫毛。擦时要双眼紧闭,用酒精棉球在眼睫毛根处来回轻轻擦几下。擦后双眼会感到发热,待热劲过后再睁眼。只要当天擦23次就可消肿。 编辑本段 1、早期湿热敷或旋磁理疗,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

6、化脓。 2、手术切开:当脓点形成后可切开排脓。但要注意外麦粒肿的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的切口庆与睑缘垂直。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3、对顽固的经常发作的病例,可用自体免疫疗法。伴全身发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可给抗生素及磺胺类的药物的应用。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耳尖;2、耳甲艇、耳甲腔。 (二)治法 主穴可任选一组,亦可两组交替取用。耳尖穴刺法:一般选患侧耳尖穴,严格消毒后,用左手捏起耳尖部皮肤,右手持小号消毒三棱针,针尖向下,快速刺入皮内,沿皮下向下刺入约5分深左右,半捻转3次即出针,随之左

7、手拇指沿耳轮向上推,挤出血810滴,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止血。第二组穴,上眼睑患病,取患侧耳甲艇;下眼睑患病,取患侧耳甲艇。若上下同发,以较重者为主,双眼同发病取两侧穴。严格消毒后,用26号1寸毫针或三棱针,迅速在穴区点刺35下,注意不可穿过皮肤,各点出血少许,如不出血,可用手挤出少量。以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每日1次,一般只针3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60例,结果治愈317例,显效14例,无效29例,其总有效率为91.924。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睛明、承泣。 (二)治法 主穴均取。以氦-氖激光治疗仪进行照射。输出功率2毫瓦,波长6328埃,与穴位距离为10厘米,每次每穴

8、照射5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232例,结果全部获愈。痊愈率达1005。 挑治 (一)取穴 主穴:肩胛间区。 (二)治法 先寻找反应点,多分布于肩胛间区。令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背部,仔细寻找,多为隆起如粟粒状之丘疹,或呈卵圆形,散在数个,但不高出皮肤,直径略大。如在肩胛区未能寻得,可扩大至背部112胸椎至腋后范围内寻找。如找不到反应点,则取膏肓穴。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捏起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尖对准反应点,垂直刺入0.10.3厘米,挑破皮肤。要求速刺快退,以出血为度,点刺后不按揉针孔,使其出血,并可轻轻地按压点刺部位附近肌肤,以排除瘀血 0.20.3毫升,随后用消毒干棉

9、球按揉。左眼病刺左背部的反应点,右眼则刺右侧反应点。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288例,痊愈277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6,7。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肩胛间区。 (二)治法 令病人反坐在靠椅上,暴露背部,寻找反应点(寻找方法同上)。待选好部位后,取灯芯草一段,蘸以香油或其他植物油适量,点燃后对准反应点迅速灸灼一下,此时可听到“啪”的一声,表明施灸成功此为1壮。灸处可有小块灼伤,宜保持清洁。灸处一般5天左右结痂脱落,不留斑痕。每次只灸1壮。 (三)疗效评价 共治50例,痊愈44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8。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眼。 配穴:目、目、肝、

10、皮质下、神门。 (二)治法 每次仅取患眼同侧之主穴,如效不显,则可在同侧之配穴进行均匀按压,寻取反应最敏感的一穴埋针。局部严密消毒之后,用尖镊子挟起经高压灭菌之图钉样揿针,刺入耳穴,并用胶布固定,略加按压。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3天后复查,无效者,重新选穴埋针。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796.99,10。 刺血(之一) (一)取穴 主穴:太阳、内庭、足中趾尖。 配穴:膏肓 (二)治法 每次仅选一主穴,如效不显,改取配穴。太阳穴仅取患侧、双侧患病取两侧。患者仰卧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26号或28号1.5寸毫针,斜下刺入穴位 0.51寸左右,得气后行强刺激泻法,捻转数次

11、后出针,用手在穴周挤压出小滴血液23滴。内庭,以细三棱针垂直剌入12分,挤出血数滴。足中趾尖取两侧,以细三棱针点刺,放出血液3滴,并用棉线扎紧同侧中指节三圈,松紧以患者能忍受及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度。膏肓穴双侧均取,以三棱针快速剌入23分,用手轻挤出数滴血液。出血后均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30例,结果有效(症状完全消失)223例,无效7例(均合并化脓性感染,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总有效率为97.01214。 刺血(之二) (一)取穴 主穴:耳尖。 (二)治法 取病侧耳尖穴,两眼患病取双侧,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7号注射针头,将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12、约2mm深,不留针,出针后用手指挤压,出血数滴,用消毒棉签拭去血液,纱布覆盖,以防感染。一般每周刺血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56例,结果痊愈14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2%17。 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太阳。 (二)治法 敷药制备:天南星、生地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蜂蜜调成膏状配。将上药适量,敷贴于患侧之太阳穴,上遮塑料薄膜,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约贴12小时后去掉,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例,39例痊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5,一般在14天内获效15。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睛明、承泣。 (二)治法 仅取患侧穴

13、。以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输出功率2毫瓦,波长6328埃,距离10厘米,每穴每次照射5分钟,每日1次,3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32例,全部治愈,痊愈率达10016。 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 (二)治法 令患者正坐,医者左手固定患者之眼睑,右手取小号火针或47号注射针头,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麦粒肿的粒状体微隆起部的正中,或麦粒肿的脓点正中,直刺 23毫米深,速进速出。一般针后脓血即流出,患者顿感疼痛减轻。然后,轻轻挤压麦粒肿,用干消毒棉球擦去脓血,外敷金霉素眼膏。 (三)疗效评价 共治45例,均在两天内获愈,痊愈率达100。本法方法简便,只要操

14、作正确,不会留下疤痕,且疗程短11。 1张启智。刺激泪点治疗麦粒肿18例。哈尔滨中医 1959;(9):26。 2许成祖。耳廓刺血治疗麦粒肿208例。中国针灸 1987;7(4):封四。 3衣振云,等。耳尖放血治愈麦粒肿102例。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5;11(1):11。 4赵生毅。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中国针灸 1984;4(2):13。 5福建省人民医院针灸科,等。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麦粒肿232例。福建医药杂志 1983;(5):72。 6刘树鸾。点刺法治疗麦粒肿220例。中国针灸 1986;6(4):30。 7高琪如,等。挑治法治疗麦粒肿68例。福建中医药 1981(2):43。 8张

15、云飞。灯火灸治疗麦粒肿50例。陕西中医 1989;10(4):175。 9任守珍。揿针埋耳穴治疗麦粒肿47例。中国针灸 1986;6(2):8。 10七六二医院理疗科。耳穴埋针治疗麦粒肿65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4;(2):13。 11王和生。火针治疗麦粒肿45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5):301。 12张化南。太阳穴刺血治疗麦粒肿50例。广西中医药 1989;12(5):25。 13余礼斌,等。足中趾尖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92例。江西中医药1988;19(5):59。 14林少英。膏肓穴放血治疗麦粒肿48例。中国针灸 1997;17(5):282。 15汤国瑶。天南星膏外敷太阳穴治

16、疗麦粒肿。江西中医药 1985;(1):11。 16福建省人民医院针灸科,等。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麦粒肿232例。福建医药杂志 1983;(5):72。 17邵志贵。耳尖刺血治疗麦粒肿156例。中国民间疗法 1996;(1):19。 18华 臻。内庭穴点剌放血治疗麦粒肿40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8;(1):46。 编辑本段 中医方剂 痰热阻结。 祛风清热,化痰散结。 防风散结汤加减。 防风8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黄芩10克,元参12克,花粉10克,陈皮8克,赤芍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医眼科学。 中医方剂 外感风热,毒邪凝聚,或脾胃蕴积热毒,或脾

17、虚气弱,眼睑气血瘀滞。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 清茶油膏。 生清油,茶叶末各适量。 用等量生清油与茶叶末调为糊膏,装入磁罐备用,挑清油膏涂于纱布上贴于眼睑病灶处固定,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告诉大家一个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 配方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支 + 左氧氟沙星*2瓶, 24小时可以痊愈,我的就是这样治好的。左氧氟沙星和舒巴坦钠具有广谱杀菌能力,很多细菌都可以杀光光。 霰粒肿 霰粒肿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炎症肉芽肿。是在睑板腺排出管的管道上阻塞和脂性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名为胞生痰核。是睑板腺的排出管道阻塞,腺体分泌物滞留在睑板内,形成的

18、一种慢性炎症性肿物。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有自愈倾向,预后良好。 编辑本段 1.无自觉症状,睑皮下有结节隆起,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翻转眼睑,正对囊肿处之结膜而呈紫红色或灰白色。 2.反复发作者,应行病理检查,与睑板腺癌鉴别。 编辑本段 1.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通过热敷或者理疗按摩疗法,促进消散吸收。 2.在囊肿周围或囊肿内注射强的松龙0.30.5ml,可以促进吸收,获到良好的效果。 3.手术治疗:小的囊肿,无需治疗,大的霰粒肿,可作手术摘除。术中一定要将囊壁摘净,以防复发,切口于睑结膜面,取垂直方向,肉芽组织突出于结膜面时,应同时剪除。 编辑本段 由于慢性结膜炎,皮脂

19、腺和汗腺分泌物功能旺盛或睑缘炎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 编辑本段 是一种含有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最初是腺管上皮细胞增生,其周围的淋巴细胞,巨细胞和大量纤维性组织因受压而形成囊壁,中央部组织逐渐退化形成胶样物质,甚至液化。 编辑本段 1.病程缓慢,一般并无明显症状,无疼痛有时仅有沉重感,可因有肿块压迫引起暂时性散光,或肿块压迫眼球而引起异物感。 2.眼睑皮下可触及一至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小至米粒、绿豆,大至黄豆、樱桃,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边缘清楚,无触痛。 3.翻转眼睑在肿块在结膜面,可见紫红色或灰红色局限隆起。如有继发感染,可演变成麦粒肿,则在形成上与内麦粒肿很难区别。 4.小型肿块可自行完全吸收,或自行穿破结膜面,排出胶样内容物,形成蕈状肉芽状增殖,这种肉芽组织亦可通过睑板腺的排出管道,而在睑缘表面形成乳头状的增殖。 5.当有继发感发生时,即可形成内麦粒肿。 6.老年患者,特别是术后反复发作,应将切除的标本送病理检验,以排除睑板腺癌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