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9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草原文明,农耕文明,罗马帝国,汉帝国,一条路(Silk Road),一堵墙(Great Wall),时序建构,东汉,西晋,东晋,北朝,南朝,北魏,第一篇章:腥风血雨求统一 淝水之战,东晋十六国形势,苻坚,对峙,淝水之战,汉族,鲜卑,羯族,匈奴,柔然,羌族,氐族,武力征服,离心力,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原因?,第二篇章:和风细雨促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北方,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嘎仙洞刻石,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分裂割据。,姓名:别名:社会关系:民族:特长
2、:,拓跋宏,元宏,鲜卑族,祖母 冯太后,精通汉文化,北魏统治者虽然任用汉人,采用汉制,但鲜卑贵族与汉族矛盾一直存在。对外征战时,他们常常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前面当“肉篱”,拓跋军人则在后面用骑兵驱赶。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教程,1,为何改革?,民族矛盾尖锐,材料二:此间(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合作探究:为何迁都洛阳?,平城,洛阳,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悲平城,提示:从地理位置、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改革第一步:迁都洛阳,2,如何改革?,平城1、地理环境: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2、政治:位置偏北,不利
3、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3、文化:传统风俗浓厚难以推行汉化改革,洛阳1、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农业文明较为发达。2、政治:自古帝王之都,利于对中原统治。3、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平城之弊 VS 洛阳之利,迁都洛阳原因:,4、感情因素:自文明太后去世三年来,母权阴魂未散,文明太后的势力尚能制约政局。孝文帝正是为了尽快摆脱这种旧的氛围,才迫不及待地作出迁都的决断。李凭北魏平城时代,2,如何改革?,改革第二步:汉化措施,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说汉语,穿汉服,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改汉姓,
4、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与汉婚,1.迁都洛阳,2.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与汉姻,公元494年,孝文帝改革,框架建构,第三篇章:胡风汉雨聚中华 北方民族大交融,生产生活习俗交融,穿裤褶zhe服的汉人乐队,胡人牛耕,汉人骑马,汉代讲经图,胡床、椅子,杨机墓女乐俑,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北魏陶女乐俑,文化民族心理,文化民族心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敕勒歌 北朝民歌,木兰辞
5、北朝民歌,汉,胡,生产生活社会习俗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胡人汉化(主)汉人胡化(次),材料一: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二:孝文帝改革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是汉人的糟粕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贵族迅速腐化,致使北魏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郝松枝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教训,3,合作探究三: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长时段”的历史理论,短时段(010年)迁都洛阳5年后(499年),孝文帝死,子宣武帝即位。贵族官僚贪赃枉法,骄奢淫逸,政治日益腐败。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
6、史教程,中时段(1050年)515年,孝明帝即位,灵太后临朝听政。民不聊生,终于爆发六镇起义。530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长时段(50年以上)隋朝再度统一南北的事业,事实上是继承了公元439年以来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长时段时间发展的过程提供了这种可能。阎步克中国古代史,长时段理论,身死,国灭,精神长存,一腔家国情怀,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儒家文明,草原文明,君臣不义兄弟不悌夫妇不顺,原始自然伦理道德尚不健全,交往、交流、交融,文明重构,儒家文明,草原文明,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儒家文明的涅槃重生,中华的扩大,文明重构,迁都洛阳,框架建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