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842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上课优秀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吴楚东南坼ch,乾坤日夜浮。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 诗 歌 名 句 积累,解 题,诗歌史上的地位: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登高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登 高,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2、,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结合课文注释诵读诗歌,读准字音,理解诗意。,诵读诗歌,理解诗意,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诵读指导,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

3、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整体感知,联系诗人此刻所处环境,说说诗人此刻登高望远心情怎样?,凄楚、悲伤、孤独,整体感知,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找 诗 眼,在诗歌中往往有一两个字词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你能找到这样的字或词吗?,悲,析意象 品意境 抓主旨,诗人悲什么

4、?,诗人又是如何写悲的?,针对“悲”,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诗人悲什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颈联,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赏析颈联,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

5、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一重秋天本是悲哀的;二重他乡作客是可悲的;三重秋天在他乡作客尤可悲;四重经常作客更可悲;五重离家万里,又添悲一层;六重无亲无友,独自一人,焉得不悲;七重重阳佳节,不能饮酒,实是可悲;八重多病之身,如何不悲;九重年过半百,一事无事无成,悲不胜悲啊!,千愁万绪集于一端,九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诗人悲什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究竟悲从何来?,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

6、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赏析尾联,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环境,说说尾联中艰难二字的含义。,“艰难”也不仅仅指个人艰难,还指国家艰难。他既忧已,更忧国忧民。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唐朝与吐蕃战争不断。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能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在此期间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则是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儒家的入民说和仁政思

7、想就是杜诗中忧国忧民的主旋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赏析尾联,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理解“苦恨”和“新停”二字。,苦这里是极度的意思,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遗憾,由于年老多病,不能为国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成霜。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是应该喝菊花酒的。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非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消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诗人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却怎么消除,怎么排解呢?只能郁结在诗人的心头,郁结在诗歌的结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理解“艰难”“

8、潦倒”的内涵,艰难:1、写出了作者年世已高。生活非常艰难、贫困。2、国家处境艰难潦倒:1、写出了作者生活的潦倒 2、国家处境落魄,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理解“苦恨”“新停”的内涵,苦恨:1、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遗憾,由于年老多病,不能为国出力了。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成霜。新停:此时是重阳节,按习俗是应该喝菊花酒的。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非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消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

9、是诗人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却怎么消除,怎么排解呢?,这种苦闷只能郁结在心头,郁结在诗中了。,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 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悲,常年作客的羁旅之悲,万里漂泊的孤寂之悲,多病缠身的苦痛之悲,连年战争的国难之悲,白发徒增壮志未酬之悲,诗人是如何写

10、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和现实中的景有何区别?,诗人用了哪些景来写自己的情的?,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诗人是如何写悲的?,这些景中包含着些什么样的情感呢?,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首联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说明风很大,而且是秋天的风,让人感到非常寒冷。,环境阔大;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

11、的鸟。,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风,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意境凄凉,孤独无依漂泊痛苦,品味语言,天,猿,渚,沙,鸟,“猿啸哀、鸟飞回”就是包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写照,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照出诗人内心的凄惨,哀猿的啼叫暗示着作者的悲苦。,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落木萧萧下-生命短暂不尽长江-永世长存,对比 反衬,突出人生短暂、自我渺小、作者壮志难酬之感,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下,来,意象分析,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使诗人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又会加重诗人的乡愁,长年漂泊的生涯何时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列意象,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凝聚于所绘之景中,借景抒情。,小 结,

13、登高,写景,抒情,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风、天、猿 渚、沙、鸟,:落木、长江,:悲秋、独,:苦恨、潦倒,寓情于景(以壮景写悲情),哀婉孤独,沉郁高昂,愁苦沉痛,忧愤无奈,情感蕴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表现手法:,俯仰结合对比、反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欣赏格律,此诗在句式上的特点: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

14、句之中,字字皆律。”,方法总结,意象分析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知人论世法:,移情入境法:,小结:,整首诗以悲为核心。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有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情起笔,悲情落笔。,比 较 阅 读,登 高 秋兴八首其一,共同点:,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遣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不同点:,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