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1语言学概论.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966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41语言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0541语言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0541语言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0541语言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0541语言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541语言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41语言学概论.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541 语言学概论笔记依据教材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 语文出版社 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1什么是语言 12口语和书面语 13语言和民族 14语言和种族 15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语言研究 第二节 语言的性质 21语言和言语 22语言符号 23语言系统 第三节 语言学 31语言学 32语言研究的历史回顾 33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1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12语音的物理属性 l3语音的生理属性 14语音的心理属性 l5语音的社会属性 第二节 音素 21音素和音标 22元音和辅音 23元音的分类 24辅音的分类 第三节 音位

2、 31什么是音位 32音位变体 33区别特征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41音节 42复元音 43复辅音 44语流音变 第五节 韵律特征 51韵律特征 52长短音 53声调 54轻重音 55语调 第三章 语汇 第一节 语汇的性质 11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12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13语汇和语汇学 第二节 语汇的类聚系统 21语汇系统的不同类聚关系 22词的分类 23语的分类 第三节 语汇的构造形式 31语素和词 32词的构造 33语的构造 34词语和词组的区别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 11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12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13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的关系 第二节 语法研究的内容、类

3、别和单位 21语法和语法学 22语法研究的内容 23语法现象的分类 24语法的单位 第三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31形式和意义是语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312语法形式的几种主要手段 33语法意义的几个主要范畴 第四节 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41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42词的聚合和词类 43词的组合和词组 44句子的聚合和句类 45句子的组合和句组 第五章 语义 第一节 语义的性质 11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12语义的概括性 13语义的模糊性 14语义的民族性 第二节 词义的结构 21词义的构成 22义项和非义项 23义素和义素分析 第三节 词义的聚合 31单义和多义 32同

4、义词 33反义词 34语义场 第四节 句义 4l句义的构成 42句子的语义结构 43蕴含和预设 44歧义 第六章 文字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 1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2字符 13文字的类型 第二节 文字和语言 2l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22语言对文字的影响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31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32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第四节 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41文字的创制 42文字改革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11语言的起源 12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21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22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 31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

5、收 32双语现象 33语言转用 34语言混合 第四节 语言规划 41语言规划 42官方语言的选择 43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 44民族语言政策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第一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1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 12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13语言和思维是否相互对应 14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 第二节 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2l语言能力问题和语言获得问题 22大脑的构造和人的语言能力 23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和原因 第三节 语言与认知活动和民族社会心理 31语言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32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 33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第一节 语言学的应用问题 第二节 语言

6、学和语言教学 21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22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23语言学与第一语言教学和语言词典 第三节 语言学和信息处理 31语言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研究 32语言学和已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 33语言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单项选择题 1A1.口语是(B)。A.说的话B.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C.俗语D.口头说出的书面语 1A2.下面有关书面语和口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口语先于书面语产生,所以发展比书面语快B.书面语是口语的绝对忠实的记录C.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D.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重点 1A3.下列国家中不是以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A)

7、。A.瑞士B.法国C.西班牙D.英格兰 1A4.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C)。A.文字B.语音C.语言D.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 1B1.语言是(C)。A.说话B.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C.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D.写成的作品或发表的言论 1B2.言语是(C)。A.言论和语言B.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C.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D.写成的作品或发表的言论 1B3.语言是(A)。A.特殊的社会现象B.一般的社会现象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 1B4.语言是一种(B)。A.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B.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C.用于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D.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

8、符号系统 1B5.语言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A)。A.语音系统B.语汇系统C.语法系统D.语义系统 1B6.在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D)。A.词B.音素C.短语D.语素 8C1.研究语言对思维活动的影响,重点应放在(B)。A。语言与文化上B.语言与人的认知活动上C.语言与大脑的生理构造上 8C2.下面哪项不是语言对认知活动的作用?(C)A。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B.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C.语言决定认知活动的内容 8C3.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不同民族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B.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决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C.共同的语言反映了

9、共同的文化 8C4.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的“dog”在意义褒贬上具有差异说明了(A)。A。词义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心理B.语言和文化互不相关C.中英文化没有相通之处 多项选择题 1A1.语言的客现存在形式行(AC)。A.口语B.文字C.书面语D.言语 1A2.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奖阴小核能说门流利的汉语.却不会英语,这说明(ACD)。A.语言是后天习得的.并非先天的B.汉语和英语有相似之处C.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D.语言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现象 1A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石能绝对比,因为(BC)。A.语言不是识别民族的标志B.有很多同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现象C.也有不同民族使用同一语宫

10、的现象D.民族不像种族一样,与语言有直接关系 1B1.索绪尔提出,人类的言语活动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BC)。A.物理B.语言C.言语D.心理 1B2.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两方面创制的专门术语是(AB)。A.能指B.所指C.语言D.言语 1B3.以下存在语言符号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有(ABCD)。A.词B.语法C.语音D.词组 1B4.影响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的因素有(ACD)。A.语言的后天习得性B.人为的改变C.社会的发展D.社会中活的变化 1B5.对语言变化的正确认识应该是(BC)。A.基本词汇的变化是很快的B.语言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C.语言在历史的长树里无时无刻或快或慢地变化D.语言是

11、静止的。 1B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C)。A.不是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是任意的B.任意性是指人人可以创制语言符号C.语言的复合符号也有任意性D.语言符号任意性中所指的“符号”是: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 1B7.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BCD)。A.语言符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B.在同一社会、时代,对同一种语言而言C.由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性决定的一个特性D.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语言符号也会变化 8B1.跟语言有关的身体器官包括(ACD)。A.发音器官B.视觉器官C.听觉器官D.大脑 8B2.下列哪些病症为大脑左半球的分区研究提供了实验例证(ABCD)。A.失写症B.失语症C.失读症D.失名症 8B3.乔

12、姆斯基把人大脑存储的语言知识分为两类(CD)。A.语言能力知识和普通语法B.语言运用知识和个别语法C.语言能力知识和语言运用知识D.普通语法和个别语法 8B4.儿童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包括(ABCD)。A.听说能力B.语音能力C.语义能力D.语法能力 8B5.强化说来源于(AC)。A.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理论C.刺激反应理论D.遗传理论 8B6.儿童进入复杂句阶段的两个重要标志是(CD)。A.语义能力的产生B.语法能力的产生C.正确使用虚词D.掌握形态变化 8B7.从内部原因解释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是(BC)。A.模仿说B.天赋说C.认知说D.强化说 8C1.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在(A

13、BC)。A.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B.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C.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D.语言决定思维认知活动的内容 8C2.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体现在(AB)。A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B.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C.语言不同决定了民族文化意识的差异D.民族文化的差异从本质上说是由于语言的不同产生的 简答题目题 1A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 1A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 1A3.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A4.语言和种族有没有必然联系?为什么? 1B1.下面有下划线的词,哪些属于

14、语言学术语中的“语言”,哪些属于“言语”?(1)这部作品的语言很美。(2)言语无味,面目可憎。(3)社科院语言研究所。(4)亚洲语言研究。(5)须向人民学习语言。(6)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1B2.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 1B3.简要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1B4.什么是语言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相对自主性? 1C1.为什么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语言学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1C2.简要叙述到目前为止,语言学家进行研究的角度。 1C3.什么是语言问题的“名”和“实”之争? 1C4.应用语言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2A1.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 2A2.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

15、不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A3.在下面发音器官侧视简图上标出各部位的名称。发音器官图(引自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2B1.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B2.使用国际音标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B3.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B4.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 2C1.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其中“音位是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应如何理解? 2C2.简要说明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 2C3.简要说明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2C4.简要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2C5.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 2C6.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自由

16、变体? 2D1.什么是音节,它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音节的音峰和音谷。 2D2.举例说明音节的划分要受语音的社会性的影响。 2D3.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别。 2D4.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 2D5.复元音和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2D6.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 2E1.简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 2E2.简述“五度标调法”。 2E3.如何理解“决定声调调值的或调值所反映的是相对音标,而不是绝对音高。 2E4.举例说明自由重音可以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固定重音却没有。 2E5.举例说明节律重音和强调重音的区别。 2E6.举例说明长短

17、音的作用及其表现。 3A1.语汇的含义是什么?语汇和词有什么不同?. 3A2.语音、语汇、语法三分是怎么回事? 3A3.语音、语法、语义三分是怎么回事? 3A4.语音、语汇、语法、语义四分是怎么回事? 3B1.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有什么关系? 3B2.什么叫做“同音词”? 3B3.什么叫做“同形词”? 3B4.同音词和同形词有何关系? 3B5.词的语汇学分类角度有哪些? 3B6.基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有哪些? 3B7.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是什么关系? 3B8.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是什么关系? 3C1.语素的性质是什么?(如何确定一个成分是语素?)如何理解语素的意义? 3C

18、2.词缀语素的作用有何异同? 3C3.举例说明语的构造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3C4.汉语中词与词组的区别是什么?汉语中哪些语素的组合会产生词和词组的区别问题? 3C5.外语中词与词组的区别是什么? 3C6.汉语与外语的语素类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C7.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是否对应? 3C8.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是否对应? 3C9.重叠词与叠音式单纯词和重叠式词组(语法的重叠形式)有什么区别? 3C10.怎样分析复杂的合成词? 4A1.语法规则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4A2.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关系。 4A3.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汇的关系。 4A4.以汉语为例说明语

19、法和修辞的关系。 4A5.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境的关系。 4A6.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逻辑的关系。 4B1.什么是语法规律?什么是语法规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4B2.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 4B3.为什么说方言语法实际上是共时语法现象反映历时语法现象? 4B4.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区别。 4B5.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的区别。 4B6.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区别。 4B7.核心语法与外围语法的区别。 4B8.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 4C1.什么叫语法形式?什么叫语法意义? 4C2.举例说明词形变化有哪几种情况? 4C3.举例说明词的轻

20、重音的作用。 4C4.以汉语为例说明词的重叠的作用。 4C5.什么是词法范畴?什么是句法范畴? 4C6.举例说明体词属性范畴的表现形式。 4C7.举例说明谓词属性的表现形式。 4C8.举例说明什么是综合性语言?什么是分析性语言? 4C9.举例说明关系范畴的表现形式。 4C10.举例说明语调的作用。 4C11.举例说明语序的作用。 4D1.划分词类有哪些标准? 4D2.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 4D3.基本词组有哪几种类型? 4D4.句子有哪些聚合类? 5A1.为什么说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1 5A2.举例说明依靠语境的限定作用,表达概括意义的语言形式可以有具体的、个别的所指

21、? 5A3.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意义?什么是语境意义? 5A4.为什么说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5B1.词的理性意义的产生。 5B2.语体色彩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5B3.为什么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5B4.义素分析的步骤。 5B5.义素分析的要求。 5C1.本义和基本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5C2.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异同。 5C3.同义词的特点。 5C4.什么是绝对反义词?什么是相对反义词? 5C5.语义场研究的意义。 5D1.词汇意义和关系意义的区别。 5D2.语气意义的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5D3.从属述谓结构和降级述谓结构的区别。 5D4.为

22、什么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一个具体的句子的意义可以看做是一组命题? 5D5.歧义与模彻有什么区别? 6A1.如何理解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6A2.简要说明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6A3.举例说明什么是单纯字符、什么是复合字符。 6A4.简要说明汉语的字符组合规则。 6A5.简要说明文字类型的分类标准及其分类情况。 6B1.有人认为“联合国印发的文件,同样的内容,汉字文本就那么薄薄的一本,而西方语言的文本就要那么厚厚的一本,可见汉语多么精深!”如何评价? 6B2.有人认为“现代西方语言的常用词语有几万到十万个,可是现代常用的汉字只有几千个,可见汉语是多么贫乏”;如何评价? 6B3.

23、有人认为“文字可以使语言更为丰富,举的例子却是英文用不同的字形可以把同一个语音形式rait分化成四个不同的词语,如right(右,正确),write(写),rite(形式),wright(工匠)。”如何评价? 6B4.简要说明不少人将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进而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的原因。 6C1.简要说明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 6C2.应如何看待“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 6C3.简述汉字字体的演变。 6C4.简述东汉许慎的“六书说”。 6C5.如何理解“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了。” 6C6.举例说明什么是象形字,指示字和会意字。 6D1.简答“文字的

24、创制”的含义。 6D2.简述文字的创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6D3.文字改革有哪些情况。 6D4.“只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是文字改革的一种情况,请举例说明。 6D5.“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字符类型变了”是文字改革的一种情况,请举例说明。 6D6.“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也是文字改革的一种情况,请举例说明。 7A1.研究语言的起源应包含哪两个不同的问题? 7A2.简述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7A3.简述“摹声说”的内容,并作出评价。 7A4.“社会契约说”的内容及评价。 7A5.“手势说”的内容及评价。 7A6.“感叹说”的内容是

25、什么?该如何评价? 7A7.“劳动叫喊说”的内容是什么?该如何评价? 7A8.人类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四三方面的条件? 7A9.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7A10.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7B1.简述语言分化的过程并归纳方言产生的条件。 7B2.方言在语汇和语义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B3.简要说明语言的谱系分类。 7B4.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7B5.社群分化给语言的分化带来了哪两个直接后果? 7B6.有些学者格“共同语”和“通用语”合称为“共同语”,它们的实质一样吗? 7B7.现代汉民族为什么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7B8.简述共同语在其普及过程中对方言的影响

26、。 7C1.意译词和借词有何不同? 7C2.仿译词与借词有何不同? 7C3.什么叫词语借用过程中的“借出再借回现象”?它说明了什么? 7C4.“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一回事吗? 7C5.产生双语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7C6.语言转用的社会条件。 7C7.洋泾浜语的特点有哪些? 7C8.应该怎样看待洋泾浜语? 7D1.语言规划的特点。 7D2.为什么要进行语言规范化? 7D3.官方语言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7D4.简述民族语言政策涉及的主要方面。 8A1.简述思维和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8A2.要正确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 8A3.关于思维和语言产生的先后问题,历史上曾有

27、哪些不同的看法?请分别列举两个代表人物。 8A4.近年来,在解决语言和思维的先后问题上,科学实验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果? 8A5.目前,在思维和语言的起源产生问题上有哪些倾向性的观点? 8A6.简述思维的分类。 8A7.简述语言和思维相互对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8A8.语言和思维相互不对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8A9.简述语言和非抽象思维的关系。 8A10.目前,在思维和语言的范围和功能对应问题上有哪些倾向性的观点? 8A11.简述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儿童语言的关系。 8A12.简述发散思维与语言形式的关系。 8A13.简述语言和思维在地位、作用上的两种不同观点。 8A14.简述“语言相关论”的主要观点。

28、 8A15.目前,在思维和语言的地位作用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什么? 8B1.什么是语言能力问题? 8B2.什么是语言获得问题? 8B3.过去人们对大脑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8B4.现代科学是怎样认识人的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 8B5.简述大脑的单侧化现象研究及其实验证明。 8B6.简述大脑左半球的分区研究及其实验证明。 8B7.简述失语症的类型? 8B8.简述乔姆斯基关于语言遗传机制的假设。 8B9.简述大脑语言的功能临界期及实验证明。 8B10.简述大脑构造的独特性及其实验证明。 8B11.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包括哪儿方面? 8B12.儿童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8B13.儿童语言

29、获得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8B14.模仿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B15.强化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B16.天赋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B17.认知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B18.目前关于儿童语言获得原因的倾向性看法是什么? 8B19.语言学习和语言获得有什么区别? 8C1.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8C2.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在民族社会心理中的作用?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9A1.为什么说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应该区分? 9A2.为什么说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 9A3.为什么说语言学应用的结果也能推动语言学的研究? 9A4.为什么

30、说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9B1.为什么说语言教学也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9B2.汉语的语言教学有哪些任务? 9B3.母语语言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9B4.外语教学主要有哪些特点? 9B5.为什么说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 9B6.为什么说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 9B7.为什么说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 9B8.在外语教学中,所需的语言知识包括哪两类? 9B9.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教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B10.母语知识可能干扰外语教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B11.“词典”可分哪两大类? 9B12

31、.举例说明常见的释义方法有哪些? 9C1.哪些语言学的知识可用于信息处理技术? 9C2.语言学的知识可用于哪些信息处理技术?这些信息处理技术中需要的语言学知识是否相同? 9C3.举例说明从翻译技术的层面看,机器翻译可分哪几个层级? 9C4.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中有哪些语言学知识? 9C5.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中有哪些语言学知识? 9C6.语料库和语料分析中有哪些语言学知识? 9C7.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中有哪些语言学知识? 9C8.人机对话的途径有哪几种? 9C9.人工智能(或叫智能机器人)需要哪些语言学知识? 简答题答案 1A1.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语言的客观

32、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摄括。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1A2.答:口语是转瞬即逝的,在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的交际范围极其有限,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极其缓慢。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这种局限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的速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

33、的步伐。现代生物考古学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书面语产生后大大地加快了。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1A3.答:“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绝对化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同一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现象是到处客观存在的。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该民族的人民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的融合而使用同一种语言等。所以,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A4.答:没有。因为,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

34、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 论述题目录 1A1.论述书面语和口语的联系与区别。 1A2.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上述观点并指出其实质。 1B1.论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并说明区分这二者的意义。 1B2.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1C1.试论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1C2.简论索绪尔及其以后的语言学。 2A1.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为什么? 2A2.如何理解语音的心理属性? 2C1.试举例说明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2C2.如何理解归纳音位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请举例说

35、明。 2C3.如何理解音素和音位的区别? 2C4.如何理解“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D1.试说明语流音变的含义及其类型。 2D2.试用声韵调分析法分析汉语普通话的音节。 2E1.音节的音高在不同语言里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 2E2.试论述“重音和轻音通常都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表现的,而不仅仅同音强的增加减弱有关。” 4B1.为什么说语法规律只有一种,而语法规则可以多种多样? 4B2.为什么说每个语言成分都既处在组合关系中又处在聚合关系中? 4B3.怎样理解各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4C1.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36、? 4D1.怎样看待语素的语法地位? 4D2.句子变换形式有哪些情况? 5A1.举例说明民族性的含义和表现。 5A2.为什么说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5B1.义素分析的作用。 5B2.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5C1.词为什么会由单义发展为多义? 5C2.应如何看待语义场的系统性? 5D1.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5D2.举例说明歧义的类型。 6A1.如何正确认识汉字的类型? 6A2.试论述文字字符的类型。 6B1.如何“理解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但不能将这种影响绝对化”。 6B2.如何理解“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 6C1

37、.“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如何理解? 6C2.为什么说“汉字的偏旁跟用作独体字的意符和音符不完全相同”? 7A1.论述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 7A2.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7A3.造成语言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8A1.语言和思维谁是主导? 8A2.抽象思维是否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8B1.论述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就具有的。 8B2.儿童语言获得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试述每个阶段的特点。 8C1.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8C2.举例说明语言如何反映民族文化。 9C1.试论早期“词对词”翻译为何失败。 论述题答案 1A1.答:书面语和口语分别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

38、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词语,即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

39、情的关键成分,同时,书面语是经过推敲的,因此更简练、精确。另一方面,书面语为了补充口语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成分,又不得不添加一些成分。确切地说,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另外,书面语;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采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即指基本的语言成分是一致的。如果书面语和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因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因此

40、,研究语言首先应研究口语,并且当书面语和口语发生严重分歧时,应以口语为准。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唯一的对象或主要对象。 1A2.答: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语言和社会历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在那些国家里,“语言”、“民族”、“国家”几乎是同义词,虽然不同地区“口音”不同,但相互理解不成问题。因此,所谓“相互理解程度”是指:相互能理解的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也指: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的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

41、,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但是,这种观点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单纯依据“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差异的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几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而且,坚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是持实用主义的“双重标准”的:对弱国坚持自己的主张,强调“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不借割裂原本属于同一民族的各个相互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拒绝承认他们使用的口头交际工具是同一语言的方言,而坚持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从而认定这些原本属于同一

42、民族的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而他们在处理自己国家和强国的民族问题时,却放弃了“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转而充分尊重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尊重这些国家的主权和民族感悟了。例如:如果按“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英格兰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等,说话相互都能理解,因此;他们应是“同一民族”,使用的都应该是“英语”,而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等应该只是英语的“方言”。可考虑到这些民族人民的感情因素,这些语言学家们却创造了英语的“不列颠变体”、“美国变体”、“澳大利亚变体”、“加拿大变体”等术语。由此可见,“相互理解程度”的原则并非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淮,它不具普遍性,而且还成

43、为了某些强权主义者和种族歧视者的工具 名词解释题目录 1A1.口语 1A2.书面语 1B1.语言 1B2.言语 1B3.符号 1B4.能指 1B5.所指 1B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B7.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1B8.聚合关系 1B9.组合关系 1C1.语言学 1C2.普通语言学 1C3.理论语言学 1C4.应用语言学 1C5.传统语言学 1C6.结构主义语言学 2A1.语音 2A2.语音的生理属性 2A3.语音的物理属性 2A4.乐音 2A5.噪音 2A6.响度 2A7.音高 2A8.音长 2A9.音强 2AlO.音质 2 2B1.音素 2B2.音标 2B3.发音方法 2B4.塞擦音 2B5.半

44、元音 2B6.鼻化元音 2B7.发音部位 2C1.音位 2C2.音质音位 2C3.非音质音位 2C4.音位的条件变体 2C5.音位的自由变体 2C6.区别特征 2C7.调位 2C8.重位 2C9.时位 2D1.音节 2D2.音渡 2D3.元辅音分析法 2D4.声韵调分析法 2D5.同化 2D6.异化 2D7.语流音变 2D8.四呼 2D9.弱化 2D10.脱落 2D11.增音 2E1.韵律特征 2E2.调类 2E3.连续变调 2E4.词重音 2E5.句重音 2E6.重位 2E7.节律重音 2E8.强调重音 2E9.语调 2E10.自由重音 2E11.调值 2E12.调位 2E13.节拍群 2E

45、14.重音 2E15.轻音 2E16.时位 3A1.语汇学 3A2.语汇的任意性 3A3.语汇的理据性 3A4.语汇的普遍性 3A5.语汇的民族性 3A6.语汇的活跃性 3A7.语汇的稳定性 3B1.新造词 3B2.古语词 3B3.方言词 3B4.外来词 3B5.常用语汇 3B6.非常用语汇 3B7.通用语汇 3B8.专用语汇 3B9.科技术语 3B10.行业语 3B11.专有名词 3B12.惯用语 3B13.谚语 3B14.成语 3B15.歇后语 3B16.简缩词语 3C1.成词语素 3C2.不成词语素 3C3.自由语素 3C4.不自由语素 3C5.定位语素 3C6.不定位语素 3C7.实义

46、语素 3C8.虚义语素 3C9.虚词语素 3C10.词根语素 3C11.构词语素 3C12.构形语素 3C13.直接成词 3C14.转化成词 3C15.变性成词 3C16.逆序成词 3C17.复合构词 3C18.附加构词 3C19.重叠构词 3C20.语法构词(构形) 3C21.离合词 3C22.词组词 4A1.语法 4Bl.历时语法 4B2.共时语法 4B3.组合规则 4B4.聚合规则 4B5.语素 4B6.词 4B7.句子 4C1.语法形式 4C2.语法意义 4C3.语法手段 4C4.语法范畴 4C5.词法手段 4C6.句法手段 4C7.词形变化 4C8.词的轻重音 4C9.词的重叠 4C

47、10.附加 4C11.屈折 4C12.异根 4C13.零形式 4C14.虚词 4C15.语类选择 4C16.语序 4C17.语调 4C18.词法范畴 4C19.句法范畴 4C20.性 4C21.数 4C22.格 4C23.有定无定 4C24.体 4C25.时 4C26.态 4C27.人称 4C28.类别范畴 4C29.关系范畴 4D1.词类 4D2.层次分析法 4D3.向心词组 5A1.语义 5A2.理性意义 5A3.非理性意义 5A4.语言意义 5A5.语境意义 5A6.词义的模糊性 5A7.语义的民族性 5B1.词义 5B2.词的理性意义 5B3.词的通俗意义 5B4.词的科学意义 5B5.词的非理性意义5B6.词的感情色彩 5B7.词的形象色彩 5B8.义素分析 5C1.本义 5C2.基本义 5C3.等义词 5C4.语义场 5D1.关系意义 5D2.语气意义 5D3.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