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481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新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第三单元 分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 3、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

2、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法和学法: 练习法、自主探索,合作探索 1 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授课时数: 12课时 2 第1课时 教学课题 倒数的认识 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与 技能 出求倒数的方法

3、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 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方法 情感 态度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法与 观察、研究、类推、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 法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28页倒数的认识;29页练习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学生分组交流,找出文字的构成规律。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5 2 1 832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倒数。 3 二、教学实施 1、师:关于倒数,你想知

4、道什么? 2、学习倒数的含义。 学生观察教材第28页主题图。 学生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思考,还可以与老师共同探讨。 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学生可能发现: 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 每组中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 每组中两个数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举例验证。 学生辩论:看谁说得对。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会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求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1. 归纳方法: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板书: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5、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4 三、课

5、堂作业设计 1、找一找下列各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 4 31 7 1 7 11 0 3 6 1 6 88674722、填空。 4的倒数是,的倒数是7。 3610的倒数是,的倒数是1。 1的倒数是,没有倒数。 2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板书设计 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5 教学反思 6 第2课时 教学课题 分数除以整数 知识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与 技能 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教 学 目 标 过程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方法 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

6、技能。 情感 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法与 学 法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30页例题1,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 二、新知探究: 分数除法的意义 7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 3、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

7、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4活动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54活动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5几? 活动要求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2、汇报学习结果: 8 41活动1学生甲:把 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 平均分成2份,1551242份就是2个 ,就是 ;用算式表示是: 2= /5= 555544141学生乙:把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的 ,就是 ;用算式

8、表示552524142是: = = ; 521054学生丙:我发现了计算 2时,可以用分子42作分子,分母不变; 5学生丁: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能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活动2:学生甲:4要平均分成3份,不能直接分,我先找出4和3的最小4公倍数12,把4分成12份,再把12份平均分成3份,算式可以用 35表示,4不能够被3整除,这道题我不知道怎样计算; 4学生乙:我的分法与前面的同学相同,不同的是:我在计算 3时,我把 5441441 3转化成 来计算,因为,把 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 的 是多553553少。 讨论: 1、从折纸实验和计算来看,你发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

9、样计算? 2、整数可以为0吗? 小结并板书: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9 三、巩固与提高 3、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 520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 a等于多少?3等于多少?你3a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分数除以整数的规律是怎样的? 3、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 分数除以整数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10 3311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课题 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 与 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通过画线段

10、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运与 方法 用法则。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与价 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11 教法与 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识。 学 法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31页例题2,32页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401、计算:10 3 20 26 651639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13、小时有个 小时,1小时有

11、个 小时。 333二、新知探究: 2551、教学例2:小明小时走了2km,小红小时走了 km,谁走得快些? 3126215312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255生:2 3612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121师: 里有几个 ? 小时走了2 km,能不能求出 小时走多少千米? 333311生:里有2个 ,求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2 km2,也就是2km; 3332师: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

12、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1师:1小时里有几个 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321213 13生:23=2=3 km。 2221323指导学生观察:2=23=2=3 32232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 3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等于乘以。 32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553、学生独立计算 订正并板书: 612232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与提高:

13、1、3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四、师生共同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4 “除数是分数的分数除法计算题”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除以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课题 分数除法的练习 知识 与 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技能 过程 与 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方法 教 学 目 标 15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习惯。 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法与 学 法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14、教学内容: 练习七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计算: 222; 4;3 ; 5; 2 3931133237812 2; 26; 51; 7; 4 102421919(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二 深入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3282516 52525252 + 63636363、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

15、答,教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练习七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4、35页第5、9题。 17 12、 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 千克,这些水果4糖可以装多少袋? 分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教学反思 18 第5课时 教学

16、课题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知识 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与 技能 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与 方法 较、分析能力。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情感 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态度 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与价 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值观 便运算的优越性。 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17、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与 讲授法、练习法。 学 法 教学准备及手课件 段 教学内容: 33页例题3,做一做 教学过程: 19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2、口算: 552112 3 ; 2 ; ; 66554321123 ; 3 ; + ; 6 3332323、标明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02+50 1178125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3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你想怎样求? 20 3、学生列式: 4、师

18、: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 师: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指导并作订正。 6、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练习 1.33页做一做 2. 练习七17题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现吗?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21 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板书设计 13 3= 221212=12=24 213212=12=8 23243=8 11例3、 12 123 2221 =12 =122 3

19、3 =8 =8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22 教学课题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知识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两、三步计算与 技能 的分数四则运算式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与 方法 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 态度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法与 讲授法、练习法。 学 法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练习七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

20、正误: 35 5= 5 534分米的 等于5分米的 。 54两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2、 1123 学生计算后订正时,着重评讲第5小题至第7小题的解法,第5、6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写出计算过程前是怎样想的,即0.375和0.6是怎样处理的?第7小题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题依据。第四小题目可以在等号两边先乘以4再乘 ,3也可以一次同乘4与 的积。 3二、深入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一根绳子剪去3米正好是 ,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是多少米? 3A 1 B 9 C 3 4与12 相等的式子是: 5、 、 、. 2、 12224 、 2

21、三、自主练习: 1、 2、一根绳子每次剪去它的 ,一共剪了4次,最后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2125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道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板书设计 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道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课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 学 目 知识 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与 技能

22、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6 标 过程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与 方法 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法与 观察法、操作法、练习法。 学 法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37页例题4;例题5,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3分约占体重的4,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

23、内的水分有多少千52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 体内水分的重量 5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27 1、教学例4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 体内水分的重量 5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 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5学生尝试做例4

24、5指名板演: 28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千克。 4 X =28 54 X=28 5 X=35 答: 2出示例5。 学生先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根据“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这两个条件画 出线段图。 根据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 归纳总结。 29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 三、练习: 1、练习8第13题。 2、练习十第6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解决“已知一个数

25、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一个儿童的体重4=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板书设计 5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课题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 30 知识 使学生能用除法计算熟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与 技能 个数”的问题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方法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法与 通过复习、练习、

26、归纳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 法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练习八,39,40页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8第5题 31 。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选取几道计算题,让学生上台演板。 集体评价。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专项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2倍,女生有多少人? 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1.5倍,女生有多少人? 1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 ,女生有多少人? 21男生30人,是女生人数的 ,女生有多少人? 3过程要求:依次出示题目,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有什么体

27、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类问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师结合板书帮助分析。 一个数几几几几 =具体量 单位“1”的量几几 =具体量 单位“1”的量=具体量2、即时练习。学校田径队有女队员20人,是男队员人数的4,男队员有多少5人? 过程要求:学生尝试用除法解答。 32 引导提问:4把什么看作单位“1”? 5如何求单位“1”的量? 具体量是多少,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八第6-9题。 、第6题: 3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求每月开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列式计算。 、第7题: 2把什么看作单位“1”? 7单位“1”的量已知吗?用什么方法解答? 求

28、出的单位“1”是什么时候的产量?求全年产量应该怎么办? 、第8题: 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你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解答比较简单? 、第9题: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这里都是以什么数看作单位“1”? 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再计算,把结果填在表上。 3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课题 知识 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与 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技能 答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过程 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与 方法 维能力。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

29、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与价 值观 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法与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学 法 34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41页例题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 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同? 你为什么这样列方程?你能用一句

30、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 35 2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知道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知道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 3想一想,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根据题意,请学生把线段图画在草稿本上,其中一个

31、学生黑板上板演。 对照板演的同学,检查自己的线段图有什么不足之处。 2独立解答。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出示在实物投影 3学生交流讲解解题思路,教师配合线段明。 3教学用方程解答例6。 想一想:如果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目,你能在题中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36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下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 下半场的分数=上半场的分数 ; 说一说: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应该把哪个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量又可以怎样表示? 做一做:用方程完整地解答例题,并请学生板演。 、小结 1, 通过刚才的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32、如何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我们也可以把今天学习的这类题型叫做“和倍”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应先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设其中一个量为未知数,用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4题。 2鼓励学生列方程解答。 拓展提高 1把练习九第3题进行适当改编,拓宽学生思路。 学校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人数的 ,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15人,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2比较这一题与前面的习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前面的习题称为“和倍”问题,

33、这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倍”问题。我们在学习数学时,应该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第5题。 作业设计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板书设计 上半场的得分+上半场的得分=比赛的总得分 下半场的得分2+半场的得分=比赛的总得分 38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教学课题 工程问题 知识 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与 技能 解答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 培养学生观察、类推能力,初步的探究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 情感 态度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 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教法与 学 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中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 及手段 教学内容: 42页例题7;43页做一做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