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537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21世纪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作者:褚宏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由于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各级各类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导致了人的异化而不是人的解放,学生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不能满足国际竞争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种研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

2、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开展教育工作,必须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其中第一个问题涉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中片面追求分数与经济领域片面追求GDP颇为相似,都是片面的发展观在作祟。一些学校把主要精力甚至全部精力用于培养“会考试的人”,而不是“会创造的人”和“会生活的人”。面对21世纪的严峻挑战,必须重新思考“培养什么人”这

3、一根本问题。 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界定和确定21世纪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之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 国际上热议的“21世纪素养”可以给我们以丰富启示。21世纪素养分为三大类: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21世纪素养”已经影响到很多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美国总统奥巴马大声疾呼:“我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新的21世纪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不是简单衡量学生会不会在考试中做

4、一些不切实际的题目,而是考查他们是否具备21世纪素养。” 这些素养对于我国学生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把这些维度纳入到当前正在推进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 在确定了“培养什么人”之后,我们需要重点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认为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相对单一,比较陈旧,教师“满堂灌”、“一刀切”现象严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现象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减负增效。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才能使我国教育适应21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