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陋室铭》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545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陋室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2《陋室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2《陋室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2《陋室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2《陋室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陋室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陋室铭》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2陋室铭教案22、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特点,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5、背诵、仿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

2、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是有关刘禹锡的陋室的故事: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

3、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简介作者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

4、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著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解说题目、简介“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记述事实、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常用排比、对偶句,又讲究句式整齐,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篇文章也不例外,此文并非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而是愤世嫉俗之作。 初读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洪亮、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 德馨 鸿儒 调素琴 案牍 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理解加点词词义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3、 辨析词义 名: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是:斯是陋室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吾剑之所从坠 调:可以调素琴 弦既不调 之: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翻译全文。 再读课文: 要求

6、: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1、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2、找出本文的对偶句,注意句式特点 讨论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明确:本文都用短句,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4、本文是一篇铭文,是一篇骈文,本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

7、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韵脚,并说出押的是什么韵。 明确: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ing”韵。 5、粗读课文,说说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明确:陋室不陋。 6、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 7、课文中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明确:德馨。 8、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9、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文中的“仙”和“龙”比喻什么样的人?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 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品德高尚的人。 10、简介比兴

8、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以引起所咏之词”,常含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 1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起兴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品读课文: 1、作者

9、“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 明确:“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不多。“苔青”。 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明确:鸿儒。 4、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明确: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交往高雅脱俗”显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明确: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

10、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明确:高雅。 悟读课文: 1、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明确: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2、以古代圣贤自比的句子是什么?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有远大抱负的人。

11、 4、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明确: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照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什么?由此看来最后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 明确:孔子云:何陋之有。 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赏读课文: 1、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讨论明确: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

12、馨” “何陋之有” 2、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讨论明确: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宁静,不染浮华。“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 ,抒发了作者高雅自适的生活情趣,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有人认为这种交友的习惯轻视劳动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

13、你的看法。 讨论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注意以理服人。当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 4、“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讨论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5、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讨论明确: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

14、不陋。 6、 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铭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7、很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运用 “托物言志”的写法的? 讨论明确: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心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

15、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显得含蓄、隽永。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或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写作手法。 8、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9、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

16、么? 中心意思: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0、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称颂的是:人品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 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的生活态度,请分别以历史和现实的眼光来作客观的评价。 六、布置作业

17、 1、熟读背诵本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仿照陋室铭的样式,学写一篇铭文 铭。 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 3、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附录一:板书设计 陋室铭 山仙名 水 龙灵 陋室 景色清幽 交往之雅 生活之雅 不陋 德馨 不慕荣利 不求闻达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雅致澹泊、豁达乐观 附录二:出示仿写篇学生铭 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范例一: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18、。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范例二: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附录三: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正其衣冠,尊其观视,明明德心,惟我与尔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之徒,其如斯耶

19、!” 直尺铭文: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 中华世纪坛铭文魏明伦/撰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百万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 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百万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浪淘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遥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此幽州台,倍增使命感。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